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学家洛特曼及其俄罗斯文化重构实验
1
作者 杨正(译)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4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尤·米·洛特曼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史领域建树颇丰。他基于文本学和符号学方法建立了一个有效模型来描述和解释俄罗斯文化的语义库(符号域)。他透过那些构成历史的创作先例来看待民族文化,从而为哲学和文化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 尤·米·洛特曼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史领域建树颇丰。他基于文本学和符号学方法建立了一个有效模型来描述和解释俄罗斯文化的语义库(符号域)。他透过那些构成历史的创作先例来看待民族文化,从而为哲学和文化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洛特曼关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化和文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被视为一种理想的重构实验,他将作家的创作意识作为事件从而重绘民族文化的精神地图。通过分析文学文本及其诞生的历史背景,洛特曼重构了俄罗斯经典作家们的创作经历,并提出有趣的观点和有效的假设,澄清甚至改变了我们对创作经历和作品内容的看法。例如,他那部对卡拉姆津创作经历进行重构的长篇小说就是这种理想的重构实验之一。通过“解密”文本的方法,洛特曼将卡拉姆津的创作经历重构成一位俄罗斯作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的精神道路,并将其看作道德和智力自我创造的历史。因此,作为文化学家的洛特曼把卡拉姆津的遗产重新带回到俄罗斯的历史现实中。通过重新阐释卡拉姆津、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等人的作品,洛特曼重新为当代读者打开了他们的文本,以突出其在形成俄罗斯文化的美学、道德和政治理想、以及精神和智性传统方面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理论与文化史 俄罗斯文化 重构 符号学方法 重释
原文传递
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洛特曼接受史摭拾
2
作者 王加兴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3期4-16,共13页
俄罗斯及爱沙尼亚对洛特曼的接受已有40年的历史。洛特曼的结构诗学和符号学理论在俄苏学界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政治因素和学术环境使然,洛特曼及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的学说不仅无法得到广泛的传... 俄罗斯及爱沙尼亚对洛特曼的接受已有40年的历史。洛特曼的结构诗学和符号学理论在俄苏学界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政治因素和学术环境使然,洛特曼及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的学说不仅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研究,反而备受质疑,只是到了80年代初才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自1992年起,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开始对洛特曼的理论学说展开系统梳理和全面研究。本文不仅综述了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对洛特曼的研究现状,而且还指出了其研究特点、局限性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洛特曼接受史 特点 局限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布宁的厄洛斯理念——以短篇小说《路旁》为例
3
作者 田雨冬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4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在柏拉图主义和俄国宗教哲学中,“厄洛斯”作为人格内部结构与外部世界相互渗透的交感场域,体现了个体存在介于“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矛盾性。在俄罗斯作家伊·布宁的小说创作中,这一状态主要通过叙事的暗示性、意象的象征性和... 在柏拉图主义和俄国宗教哲学中,“厄洛斯”作为人格内部结构与外部世界相互渗透的交感场域,体现了个体存在介于“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矛盾性。在俄罗斯作家伊·布宁的小说创作中,这一状态主要通过叙事的暗示性、意象的象征性和人物的潜意识加以展现。传统观点认为,《路旁》旨在通过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折射社会环境对于女性的迫害,这是一种基于外部视角的批评。从主人公内部世界和意识活动的角度看,作者描摹了一个“厄洛斯化”的世界,以及充盈于这一世界中的宇宙厄洛斯能量最终导致主人公人格解体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宁 《路旁》 厄洛斯 人格
原文传递
被压抑的“小人物”之声:论果戈理小说《外套》的听觉叙事
4
作者 丁梁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3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听觉叙事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开展对听觉叙事的专门研究,既是对当今社会视听失衡现状的理论反拨,也是人文学科“听觉转向”的逻辑必然。听觉叙事概念提出后,“重听”经典成为叙事研究的一项新任务。果戈理的经典作品《外套》... 听觉叙事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开展对听觉叙事的专门研究,既是对当今社会视听失衡现状的理论反拨,也是人文学科“听觉转向”的逻辑必然。听觉叙事概念提出后,“重听”经典成为叙事研究的一项新任务。果戈理的经典作品《外套》蕴含丰富的声音景观,其听觉叙事一方面与塑造人物形象相关,另一方面直指文本的深层寓意。从听觉叙事角度重新解读这部经典之作,有利于针砭以往研究“失聪”的痼疾,聆察作品内蕴的听觉芬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外套》 小人物 听觉叙事
原文传递
审美与思辨:论普里什文散文中的“诗意”
5
作者 郑涛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3年第3期75-85,共11页
普里什文是一位“被钉在散文十字架上的诗人”,散文与诗的交融是其创作的一大特色。本文认为,这种特点首先来自于他的自然观。普里什文深受“泛灵论”和“万物统一”思想的影响,以“亲人般的关注”平等地对待大自然中的每个成员,愿意“... 普里什文是一位“被钉在散文十字架上的诗人”,散文与诗的交融是其创作的一大特色。本文认为,这种特点首先来自于他的自然观。普里什文深受“泛灵论”和“万物统一”思想的影响,以“亲人般的关注”平等地对待大自然中的每个成员,愿意“为每一片落叶写一部长诗”。这种独特的视角赋予普里什文散文创作某种超越性,深刻的哲学思考使他能够越过一般大自然书写的写实主义、生物学意义的特性,从而将俄罗斯大地的“诗意”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什文 诗意 大地 散文 哲学
原文传递
解析抒情诗《帆》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洛特曼结构分析法给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加兴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1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洛特曼的结构诗学既强调文学的符号本质,注重分析文本的内部机制、层级组织,又关注文本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外部关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论体系。本文不仅应用洛特曼所倡导的"诗歌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对莱蒙托... 洛特曼的结构诗学既强调文学的符号本质,注重分析文本的内部机制、层级组织,又关注文本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外部关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论体系。本文不仅应用洛特曼所倡导的"诗歌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对莱蒙托夫代表诗篇《帆》的语言组织及其功能进行了探析,而且还就洛特曼对帆与抒情主体之关系所做出的论断进行了评价,指出:洛特曼融合了透视学等其他学科的诸多概念(如"空间透视""视轴""法线""横截距""水平轴")和研究方法,得出了不同于传统解读的结论。此外,笔者以本文解析内容为依据对此诗做了重译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帆》 语言组织 帆与抒情之“我”的关系
原文传递
米·尤·莱蒙托夫诗歌《帆》解析
7
作者 尤·米·洛特曼 扎·格·明茨 王加兴(译)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1年第3期136-138,共3页
对诗歌《帆》的分析或某些评论可见诸于大量的研究著述之中。①弗·马兰茨曼和米·吉尔什曼合撰的词条则含有综合性观点,②其中对此诗的哲学一美学特征给予了总体评价。所奉小文试对《帆》的空间结构进行文本考察,而这一问题,... 对诗歌《帆》的分析或某些评论可见诸于大量的研究著述之中。①弗·马兰茨曼和米·吉尔什曼合撰的词条则含有综合性观点,②其中对此诗的哲学一美学特征给予了总体评价。所奉小文试对《帆》的空间结构进行文本考察,而这一问题,在我们看来,尚未得以详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蒙托夫 空间结构 《帆》 美学特征 研究著述 文本考察 总体评价 诗歌
原文传递
试论现代俄语笑话的体裁特点
8
作者 冷雪峰 王加兴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现代俄语笑话是俄罗斯民间创作的一种言语体裁。笑话的初始状态为口头传播,其书面形式是口头笑话的固化。本文认为,现代俄语笑话的体裁特点表现为匿名性、再生性、多版本、适切性、表演性、文本系列化、人物模式化、内容狂欢化、内容的... 现代俄语笑话是俄罗斯民间创作的一种言语体裁。笑话的初始状态为口头传播,其书面形式是口头笑话的固化。本文认为,现代俄语笑话的体裁特点表现为匿名性、再生性、多版本、适切性、表演性、文本系列化、人物模式化、内容狂欢化、内容的虚拟性、语义结构的双重性等方面。近年来,笑话作为一种体裁,还从现实交际空间延伸至虚拟交际空间,由此产生出一些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俄语笑话 体裁特点 体裁演变 类别划分
原文传递
长篇重构小说与体裁的共塑——尤里·洛特曼《卡拉姆津传》的历史符号学解读
9
作者 杨正(译)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3期17-26,共10页
本文以尤里·洛特曼的《卡拉姆津传》为研究对象。洛特曼将这部作品的体裁界定为长篇重构小说。本文认为,这是他建构新体裁、探索一种以史学家、小说家和符号学家之间展开多人对话为理想描述方式的尝试。在这方面,洛特曼借鉴了卡拉... 本文以尤里·洛特曼的《卡拉姆津传》为研究对象。洛特曼将这部作品的体裁界定为长篇重构小说。本文认为,这是他建构新体裁、探索一种以史学家、小说家和符号学家之间展开多人对话为理想描述方式的尝试。在这方面,洛特曼借鉴了卡拉姆津集史家和作家于一身的写作经验。长篇重构小说的结构符号学特征提供了全新考察卡拉姆津作品《俄罗斯国家的历史》独特之处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姆津 洛特曼 长篇重构小说 历史符号学
原文传递
积雪覆盖的家园
10
作者 奥·叶尔玛科夫 芳园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4-149,共6页
晚秋时节,每逢早晨,雾气便笼罩着花园,阴雨连绵,连鸟儿都悄然无声了。人、树、狗和那些一声不响的鸟儿都在等待着;初雪就在这一两天要下了。而女人等待的却是丈夫。 这个女人住在一所橙黄色屋顶的木房里。木房周围是一座花园。园里的花... 晚秋时节,每逢早晨,雾气便笼罩着花园,阴雨连绵,连鸟儿都悄然无声了。人、树、狗和那些一声不响的鸟儿都在等待着;初雪就在这一两天要下了。而女人等待的却是丈夫。 这个女人住在一所橙黄色屋顶的木房里。木房周围是一座花园。园里的花木在秋风中摇曳,花木的枝桠弯弯曲曲的,叶子已经落光了。在这座橙黄色屋顶的木房附近,还有另外一些木结构的和砖砌的平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覆盖 苹果树 体育教师 等待着 上帝 屋顶 女校长 军事教员 兵役局 邮递员
原文传递
传记、回忆录与学术论著的合璧——评《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
11
作者 谢子轩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鲍·费·叶戈罗夫的《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以学术传记的形式梳理了洛特曼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探究了其生平经历、个性品质和世界观对其学术道路的影响,并对传主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 鲍·费·叶戈罗夫的《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以学术传记的形式梳理了洛特曼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探究了其生平经历、个性品质和世界观对其学术道路的影响,并对传主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此书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有助于对洛特曼的学术遗产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 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 传记的一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