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语形容词配价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华宗德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62,36,共5页
本文是关于德语配价问题的研究成果之一。(一)形容词配价的合理性 德语的配价描写不应局限于动词,凡具有支配及制约能力的实词均拥有配价特性。随着配价研究的深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形容词和动词一样,对有关成分具备固有的支配能力... 本文是关于德语配价问题的研究成果之一。(一)形容词配价的合理性 德语的配价描写不应局限于动词,凡具有支配及制约能力的实词均拥有配价特性。随着配价研究的深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形容词和动词一样,对有关成分具备固有的支配能力,因此,也可作为配价载体。在这方面,形容词较之名词更具配价性,因为名词的配价是有条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配价 补足语 说明语 德语 表语性形容词 描写模式 关系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 配价理论
下载PDF
论新世纪德语旅行文学的“当代中国”书写——以别样旅行(Anders reisen)游记网站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博敏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298-301,共4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代中国”也成为新世纪德语游记文学中国书写的热门题材,成为构建新世纪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眼于新世纪德国旅行文学的中国形象建构,通过分析德国别样旅行(Anders reisen...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代中国”也成为新世纪德语游记文学中国书写的热门题材,成为构建新世纪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眼于新世纪德国旅行文学的中国形象建构,通过分析德国别样旅行(Anders reisen)网站相关游记,聚焦其对中国现代化表征的书写和其潜在的文化心理机制,以期为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文学 中国形象 当代中国
下载PDF
德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剖析及对教学的建议
3
作者 朱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19期40-42,共3页
在当前毕业生论文整体质量滑坡的忧虑中,德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同样也面临这样的趋势,本文针对德语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准备和实际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德语学术论文在格式和语言上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就这... 在当前毕业生论文整体质量滑坡的忧虑中,德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同样也面临这样的趋势,本文针对德语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准备和实际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德语学术论文在格式和语言上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就这些问题对论文写作期各阶段的教学指导工作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旨在尝试解决论文写作给学生带来的困扰,提高论文的质量,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规范 文献引用 语言特点
下载PDF
趋向差异多元的文学流变——战后德国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印芝虹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战后德国是冷战中东西方阵营及之后世界格局的一个缩影,其从分裂到统一后的文学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民主德国作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文学表现、其作品与社会的互动,联邦德国战后反思文学的发展变化,均为我们探讨时代与文学的关系提供... 战后德国是冷战中东西方阵营及之后世界格局的一个缩影,其从分裂到统一后的文学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民主德国作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文学表现、其作品与社会的互动,联邦德国战后反思文学的发展变化,均为我们探讨时代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从两德最著名的前辈作家伯尔、格拉斯、克·沃尔夫、海纳·米勒到1968年代作家彼得·施耐德、乌佛·梯姆、施林克等,从他们获得高度评价、影响广泛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察见一种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风格演变的文学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德国 后现代 梯姆 施林克 克里斯塔·沃尔夫
下载PDF
乡土经验与世界文学——试论莫言与赫塔·米勒的文学创作的异同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双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5,共8页
同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国作家莫言和德国作家赫塔.米勒都以自己的乡土经验为主要创作源泉,大力开掘各自故土负载的历史创伤和苦难记忆,借助彼此迥异而强度相似的美学想象,构建出了与现实世界若即若离的文学空间。他们的乡土叙事无... 同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国作家莫言和德国作家赫塔.米勒都以自己的乡土经验为主要创作源泉,大力开掘各自故土负载的历史创伤和苦难记忆,借助彼此迥异而强度相似的美学想象,构建出了与现实世界若即若离的文学空间。他们的乡土叙事无疑包含了一定的政治批判,但其魅力所在却是对残酷历史境遇中人类存在体验的特殊美学表达,其中折射出了文学自身对现实压迫和精神困境的反抗力量。他们书写的乡土图景从内容到形式都瓦解了19、20世纪的浪漫想象和革命叙事,对立于以城市诗学为表征的现代文明及现代美学,表现出对文明与野蛮交错的复杂人性的重新探问。在丰富多元的世界文学中,两位作家恰恰依仗经他们美学改造而意蕴深厚的乡土经验占有了特定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经验 世界文学 莫言 赫塔·米勒
下载PDF
德国大学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理念演变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刘健 施佳欢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5-206,共1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高等教育融合19世纪德国现代大学的“全面教育”思想遗产与英美“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开辟出了德国特色的文科拔尖人才培养路径。德国大学以“卓越战略”等联邦和州层面的学术资助平台为依托,形成了组合专业、模...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高等教育融合19世纪德国现代大学的“全面教育”思想遗产与英美“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开辟出了德国特色的文科拔尖人才培养路径。德国大学以“卓越战略”等联邦和州层面的学术资助平台为依托,形成了组合专业、模块化课程、国际化培养以及关键素质培养四元一体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以此为鉴,我国高校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建设应注重文科拔尖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推进跨专业科教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并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拔尖人才培养 德国大学 全面教育 通识教育
下载PDF
一代人的画像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良梅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9-120,共2页
“让德语文学走向世界”,是德国出版界近两年发出的响亮口号。“德语文学早就达到了世界文学的水准,因此设立年度最佳德语长篇小说奖,不仅有益、值得追求,从文学的角度上讲,也是必要的。”德国书商协会主席、德国图书奖评委会主席... “让德语文学走向世界”,是德国出版界近两年发出的响亮口号。“德语文学早就达到了世界文学的水准,因此设立年度最佳德语长篇小说奖,不仅有益、值得追求,从文学的角度上讲,也是必要的。”德国书商协会主席、德国图书奖评委会主席、杜蒙文学和艺术出版社社长高特弗里德.霍讷菲尔德(Gottfried Honnefelder)在2005“德语图书奖”首次颁奖仪式上说的这番话,颇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文学 画像 文学走向 世界文学 长篇小说 书商协会 颁奖仪式 图书奖
下载PDF
“流行”之中的城市民谣 被引量:1
8
作者 傅元峰 姜阔 +10 位作者 丁昭平 王雨宽 宋巧凤 张晨阳 王桃桃 徐晶莹 达莎 胡志远 李鑫 梁道本 孙施 《艺术广角》 2018年第4期29-39,共11页
时间:2018年5月24日、25日19:15-21:45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九食堂 主持人的话傅元峰:歌谣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则体现出浓烈的现代意味。近一百年前,无论是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同人,还是那位写出了《中国古代的... 时间:2018年5月24日、25日19:15-21:45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九食堂 主持人的话傅元峰:歌谣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则体现出浓烈的现代意味。近一百年前,无论是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同人,还是那位写出了《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的法国人葛兰言,虽然他们的人类学视野引起了世人的足够关注,但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惊动那些歌唱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谣 城市 文化主体意识 南京大学 现代意味 北京大学 歌谣 主持人
下载PDF
《当代大学德语》教学实践
9
作者 李彬 《德语学习》 2008年第4期51-53,共3页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以下简称南大德语系)从2006年9月开始正式采用《当代大学德语(Studienweg Deutsch)》(外研社)(以下简称《Studienweg》)作为本科生一年级的专业课教材,课程名称为“一年德语”,课程定位为教授基础...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以下简称南大德语系)从2006年9月开始正式采用《当代大学德语(Studienweg Deutsch)》(外研社)(以下简称《Studienweg》)作为本科生一年级的专业课教材,课程名称为“一年德语”,课程定位为教授基础德语语言知识的精读课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谈南大德语系一年级基础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这本教材的实际应用效果,供各位读者参考,希望借此交流教学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德语 教学实践 外国语学院 南京大学 课程名称 精读课程 语言知识 课程定位
原文传递
对“罪”的解读——从贝哈尔特.施林克的最新小说《周末》读德国反思文化
10
作者 赵韧 《今日科苑》 2009年第6期183-184,共2页
借《生死朗读》而风靡全球的德国作家贝哈尔特.施林克在2008年推出了他的新书《周末》,叙写了一个有赤军团恐怖主义背景的男主人公约克在二十年牢狱生涯获得赦免后的第一个周末中,从一开始对他指责审判为主的亲友那里得到宽恕和和解的... 借《生死朗读》而风靡全球的德国作家贝哈尔特.施林克在2008年推出了他的新书《周末》,叙写了一个有赤军团恐怖主义背景的男主人公约克在二十年牢狱生涯获得赦免后的第一个周末中,从一开始对他指责审判为主的亲友那里得到宽恕和和解的故事。主要通过对《周末》中各种人物的阐释,分析了施林克对"罪"的反思精神,进一步使他的反思精神乃至德国的反思文化跨出了"豪劳考斯特"的界限,寻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文化 新背景新出路 罪的多重性 宽恕和和解
下载PDF
浅析《成吉思汗的九个梦》中蒙古民族符号的表达
11
作者 巫中一 《世界文学研究》 2017年第4期142-145,共4页
齐纳克作为德国移民文学中的重要作家,曾被德国《Die Zeit》杂志誉为“德国文学的幸运”,其作品极具蒙古民族特色,在德国文学中享有很高的声誉。齐纳克的历史小说《成吉思汗的九个梦》中,作者以成吉思汗的视角,展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 齐纳克作为德国移民文学中的重要作家,曾被德国《Die Zeit》杂志誉为“德国文学的幸运”,其作品极具蒙古民族特色,在德国文学中享有很高的声誉。齐纳克的历史小说《成吉思汗的九个梦》中,作者以成吉思汗的视角,展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戎马一生,也同时描绘了一个极具特色的草原民族。小说基于历史史实改编而来,在历史、人物和空间的交汇中,找到一条寻求民族认同感、构建民族形象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 历史小说 蒙古族 移民文学
下载PDF
测试:德语中的孪生对偶用语——Zwillingsformeln
12
作者 王莹 《德语学习》 2006年第5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用语 对偶 德语 测试 使用频率 习语
原文传递
试论“德语正字法改革” 被引量:2
13
作者 华宗德 华蓉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7年第4期29-34,共6页
1996年7月1日德、奥、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四国及比、意、罗、匈等国德语区代表于维也纳在“德语正字法改革书”上签字,一致决定最迟于1998年8月启用“新正字法”。按新规则修订的第21版“杜登正字法词典”(Duden-Die deutsche Rechtschrei... 1996年7月1日德、奥、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四国及比、意、罗、匈等国德语区代表于维也纳在“德语正字法改革书”上签字,一致决定最迟于1998年8月启用“新正字法”。按新规则修订的第21版“杜登正字法词典”(Duden-Die deutsche Rechtschreibung)也已公开发行。从而自1901年沿用至今的“德语正字法”将逐渐被取代,七年过渡期后,自2005年8月起“新正字法”为官方认可的唯一德语正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字法改革 正字法词典 大学德语 语言规则 维也纳会谈 外来词 语言发展 音节划分 1996年7月 改革方案
原文传递
论新世纪以来德语文学中国叙事的新范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健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50,共9页
随着新世纪以来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德语文学的中国叙事呈现新的范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对符号化中国叙事模式的突破。新世纪德语作家们从西方中心主义视角出走,尝试在中西文化之间寻找文学写作新的立足之地:他们消解"他者"与&... 随着新世纪以来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德语文学的中国叙事呈现新的范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对符号化中国叙事模式的突破。新世纪德语作家们从西方中心主义视角出走,尝试在中西文化之间寻找文学写作新的立足之地:他们消解"他者"与"自我"的界限,摒弃差异化叙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并在历史叙述中尝试加入中国之声,解构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在跨文化视角下发掘中国元素的美学潜能。去符号化的中国叙事拓展了跨文化题材写作的主题意旨和文化内涵,为新世纪跨文化交流以及文学书写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德语文学 中国叙事 新范式
原文传递
寻觅德语在其他语言中的踪迹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丹 《德语学习》 2008年第2期27-31,共5页
关键词 语言使用者 德语 寻觅 美国作家 学会 法语
原文传递
德语中被动态的几种替代形式
16
作者 李欢鸽 《德语学习》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德语教学 被动态 替代形式 中动词 配价理论 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 中心地
原文传递
简析德语中引号的功能与用法
17
作者 李欢鸽 《德语学习》 2010年第2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功能 用法 引号 德语 书面语言 有机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 社会生活
原文传递
由人名构成的德语复合词
18
作者 韩巍 《德语学习》 2006年第5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复合词 德语 人名
原文传递
“犹如被割去了眼皮”:重审《弗里德里希所绘海景前有感》中的隐微战争书写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盛舟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54,共30页
《弗里德里希所绘海景前有感》(1810)看似一则艺术评论,实则隐藏着关注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克莱斯特的战争书写。该评论用以形容观看弗里德里希风景画《海边的修士》之感受的核心隐喻——“犹如被割去了眼皮”,其生成前提是克莱斯特在洞悉... 《弗里德里希所绘海景前有感》(1810)看似一则艺术评论,实则隐藏着关注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克莱斯特的战争书写。该评论用以形容观看弗里德里希风景画《海边的修士》之感受的核心隐喻——“犹如被割去了眼皮”,其生成前提是克莱斯特在洞悉风景画政治寓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画中浩瀚无边的海景感知为1800年前后欧洲出现的民众战争的寓像,其军事内涵是古典战争法被悬置之下敌人的消灭和自我的牺牲,其现实指向则是克莱斯特在1810年德意志民族解放运动处于低潮之际依然对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所倡导的民众起义念兹在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斯特 风景 战争 军事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严肃的游戏——论君特·格拉斯小说的互文性特色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辛仪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6,共9页
互文性手法是君特.格拉斯小说的一个鲜明特点,它决定了作品复杂而独特的结构,使叙述具有开放性、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影响着作品的思想表达,也是理解作品的一把钥匙。从格拉斯的处女作《铁皮鼓》,到《比目鱼》、《相聚在特尔格特》、... 互文性手法是君特.格拉斯小说的一个鲜明特点,它决定了作品复杂而独特的结构,使叙述具有开放性、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影响着作品的思想表达,也是理解作品的一把钥匙。从格拉斯的处女作《铁皮鼓》,到《比目鱼》、《相聚在特尔格特》、《母鼠》以及两德统一后出版的《说来话长》等小说中,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互文性形式:既有与童话、神话、流浪汉小说、教育小说、历史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互文关系,也有对单个文本的指涉,如冯塔纳的小说、《圣经》、格林童话、神话以及格拉斯自己的小说等。格拉斯别具匠心地运用互文性手法,既从前文本中获取意义,又对前文本中的意义进行改变,实现了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在格拉斯的小说中,互文性与历史与记忆这两个关键词形影不离,是格拉斯用来再现历史、重现过往的重要方法,能够轻而易举地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为一体。同时,互文性也是造就格拉斯小说怪诞风格的一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特·格拉斯 互文性 记忆 怪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