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作家与读者的互动早就成为现实.但文本从作家到出版社,经过翻译,再次出版,以另一种语言出现在另一个国家的读者面前时,这些读者的反应如何或许依然让人好奇.翻译之后的文本,在异域的读者那里,会经历什么样的阅读、解读,或...在互联网时代,作家与读者的互动早就成为现实.但文本从作家到出版社,经过翻译,再次出版,以另一种语言出现在另一个国家的读者面前时,这些读者的反应如何或许依然让人好奇.翻译之后的文本,在异域的读者那里,会经历什么样的阅读、解读,或者误读?阅读如果没有高下之分,读后之感想又如何排出座次?自2006年以来,韩国政府为顺应文学全球化潮流,推动韩国文学走向世界而设立的副部级单位——韩国文学翻译院( Korea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stitute,简称KLTI)便开始在中国举办韩国文学作品读后感征文大赛.作为第6届该项征文大赛,2011年韩国文学读后感征文大赛一改往年由韩国文学翻译院主办,驻华韩国使馆文化院承办的惯例,改由韩国文学翻译院与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主办方式的改变,让今年的读后感征文大赛变得不同于往常.相比历届比赛的波澜不惊,本次读后感大赛得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热情响应,参与面之广,参与者之多,参赛作品之多样,作品质量之高,都创下了历年之最.展开更多
文摘在互联网时代,作家与读者的互动早就成为现实.但文本从作家到出版社,经过翻译,再次出版,以另一种语言出现在另一个国家的读者面前时,这些读者的反应如何或许依然让人好奇.翻译之后的文本,在异域的读者那里,会经历什么样的阅读、解读,或者误读?阅读如果没有高下之分,读后之感想又如何排出座次?自2006年以来,韩国政府为顺应文学全球化潮流,推动韩国文学走向世界而设立的副部级单位——韩国文学翻译院( Korea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stitute,简称KLTI)便开始在中国举办韩国文学作品读后感征文大赛.作为第6届该项征文大赛,2011年韩国文学读后感征文大赛一改往年由韩国文学翻译院主办,驻华韩国使馆文化院承办的惯例,改由韩国文学翻译院与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主办方式的改变,让今年的读后感征文大赛变得不同于往常.相比历届比赛的波澜不惊,本次读后感大赛得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热情响应,参与面之广,参与者之多,参赛作品之多样,作品质量之高,都创下了历年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