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讨论之评议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广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7,共7页
自 192 6年梁启超明确提出“学术思想史”的概念以来 ,70余年间 ,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问题 ,从大处分有四家之言 :从蔡尚思论中国思想史是中国社会科学史 ,侯外庐将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社会思想的一体化 ,认定为思想史的研究范围 ,... 自 192 6年梁启超明确提出“学术思想史”的概念以来 ,70余年间 ,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问题 ,从大处分有四家之言 :从蔡尚思论中国思想史是中国社会科学史 ,侯外庐将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社会思想的一体化 ,认定为思想史的研究范围 ,直至张岂之提出“思想史是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此为思想史研究的“社会史”学派 ;而从胡适开始 ,到冯友兰、钱穆、张岱年以及海外“新儒家”则更侧重于对人类灵魂的关注 ,他们要人们走出世俗生活的樊篱 ,而徘徊于天人之际 ,以其论旨 ,可称为“哲学史”派 ;80年代之后 ,葛兆光提出在以往哲学史、思想史著作关注的精英和经典之外 ,有一种近乎为平均值的社会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的存在 ,而他的中国思想史就是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此可称为“一般态思想史”派 ;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 ,匡亚明提出 :中国传统思想是以“人学”为中心 ,贯穿于文、史、哲、经、理、工、农各领域而形成的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认定思想史的研究以分布在各学科领域中那些促进 (或制约 )健全人格的形成 ,乃至推动 (或阻碍 )社会发展的学术因子作为自己的对象 ,因而可以名之曰“多科学的综合研究”派。而这一认识恰与国际上思想史学科发展的主流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研究对象 评议 "学术思想中"
下载PDF
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被引量:4
2
作者 蒋广学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3期14-20,共7页
本文在评介各家主张的基础上 ,阐发了结构派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认为 :中国思想史是研究中国人思想观念及其存在结构演变过程的学科。之所以要强调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认识传统思想的发展 ,是由于以天人合一为主体... 本文在评介各家主张的基础上 ,阐发了结构派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认为 :中国思想史是研究中国人思想观念及其存在结构演变过程的学科。之所以要强调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认识传统思想的发展 ,是由于以天人合一为主体的思想观念与以《易》经为体而以其他经史为用、以儒家为本而以其他子学为末的学术结构共生、共荣 ,共衰、共被新的思想、新的学科所融解 ,而融解在新思想、新学科中的“传统思想”在离开了原来的结构后将成为当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 ,结构派的这一主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研究对象 结构派 思想观念 存在结构
下载PDF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许苏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2,共6页
思想史研究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它应该使人们从"思想如何有力量"的事实中获得启迪,这是思想史研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本质要求。没有必要把"思想和思想史"与"经济"对立起来:自古以... 思想史研究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它应该使人们从"思想如何有力量"的事实中获得启迪,这是思想史研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本质要求。没有必要把"思想和思想史"与"经济"对立起来:自古以来,引领社会的直接力量从来就是经济、政治和思想三者,至今依然是如此。就是如今成为人们关注之焦点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思想的力量驱动起来的。当今中国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的态势,不但制约着经济,而且也关系到今后中国经济和政治的走向。对于思想的力量不应作简单化的理解,而应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思想依其不同属性,既可以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使社会停滞不前的力量,还可以是开历史倒车的力量。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视角来回答"思想如何有力量"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思想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有更清醒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研究 意义
下载PDF
走向多元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专题讨论)
4
作者 周群 颜世安 方旭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8,共4页
周群认为,文学之士在思想史上的作用是思想史研究中有待开掘的一个领域。文学之士的思想创制较儒士灵活自由,对个性解放思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荡越"思想也容易引起传统势力的诟病使其所信奉的思潮而很快消减;他们的思想... 周群认为,文学之士在思想史上的作用是思想史研究中有待开掘的一个领域。文学之士的思想创制较儒士灵活自由,对个性解放思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荡越"思想也容易引起传统势力的诟病使其所信奉的思潮而很快消减;他们的思想贡献因文名所掩,常常被忽略。颜世安尝试从历史角度来研究古代人文思想的"超越性"取向,具体则落在春秋前中期的诸夏认同和华夷之辨这一"点"上,由此方可显现《论语》中孔子与弟子对话的观念背景。方旭东认为,思想史边界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与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不无关系。这种特殊性,使人对思想史的合法性产生怀疑。因此,思想史只有将人类历史上对时代精神课题作出归纳并试图作出解答的富有启发意义的思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可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之士 作用 夷夏之辨 “超越性” 思想史 边界
下载PDF
普世哲学视域下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以20世纪40年代之前的冯友兰为中心
5
作者 林合华 许苏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4-50,共7页
冯友兰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与其自身的哲学思想发展状况有着内在的关联。20世纪40年代之前,冯友兰的哲学思想尚未成形,其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亦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笼罩在普世化哲学观的背景之下。通过对冯友兰20世纪40年代前相关思想的梳理,... 冯友兰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与其自身的哲学思想发展状况有着内在的关联。20世纪40年代之前,冯友兰的哲学思想尚未成形,其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亦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笼罩在普世化哲学观的背景之下。通过对冯友兰20世纪40年代前相关思想的梳理,不仅可以深化对其思想成熟期前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状况的了解,而且亦有助于厘清冯氏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思想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哲学 中西哲学 比较研究冯友兰
下载PDF
从客观实证到主体精神——论百年章学诚思想研究中的学术转向
6
作者 杨毓团 《殷都学刊》 2009年第4期129-135,共7页
晚清民国以降,国内外学界对章学诚思想的研究颇为重视,但对其学术价值的认知却是充满分歧的。在百余年来的学术与思想的互动中,章学诚思想研究也随之发生了从注重客观实证到强调主体精神的学术转向。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对章学诚&qu... 晚清民国以降,国内外学界对章学诚思想的研究颇为重视,但对其学术价值的认知却是充满分歧的。在百余年来的学术与思想的互动中,章学诚思想研究也随之发生了从注重客观实证到强调主体精神的学术转向。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论的方法论意义的新估价;对章氏学术主体性精神思想的发掘;对章氏现代文本论思想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现代实证史学 六经皆史论 学术主体性 现代文本论思想
下载PDF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读稿札记二则
7
作者 蒋广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57,共4页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作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已经"深入人心",同时更因其生性多疑、残忍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狡诈"行径,多为士...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作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已经"深入人心",同时更因其生性多疑、残忍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狡诈"行径,多为士君子所耻。张作耀教授在其承担的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曹操评传》中给曹操以准确的历史定位,认为是"试图结束军阀混战的有功人",并在此前提下,"肯定其事功和诸多有影响的思想,有区别地对待其诡谲之情,非议其嗜杀以及酷虐变诈的为人",此三分,铸就了本书的学术特色。张先生认为:曹操其实"性不信天命之事",同时,也不慕虚名,而是通过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手段,建立实际的功业。张先生还以"建安文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题,特别分析了曹操的诗学成就以及他推动新文学、新思想运动的杰出贡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长久以来,诸葛亮被视为"智慧的化者、清廉的典范、爱民的贤相、正义的卫士"。在国人眼中,他几乎成为一尊"神"。而作为反映历史真实的评传,则必须以可靠的历史事实为根据,考察诸葛亮身上有哪些精神素质使得国人将之推上神坛,又有哪些治国理军的经验教训可供后人吸取。《诸葛亮评传》作者余明侠教授,虽对三国历史资料及学界研究动态了然于心,但为写好本书,竟以年迈之身,溯江而上,千里跋涉,亲访武侯遗迹,故能以情理交融之笔,回答读者期待解决的问题。余先生认为:诸葛亮的根本思想是"兴复汉室"。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以非常理性的方式分析天下大势,提出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诸葛亮评传》详细分析了《隆中对》和《出师表》中所蕴涵的多方面的思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操评传》 诸葛亮 《诸葛亮评传》
下载PDF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读稿札记后叙暨《孔子评传》书后
8
作者 蒋广学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2012年4月24日下午,当我校完了本书最后一篇《读(孙中山评传)》的校样之后,我的心情并未像以前所想象的那样轻松。那些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作过不同的贡献但已经离开了我们的学人们,一个个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关键词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孔子 札记 孙中山 校样
下载PDF
老柏摇新翠 幽花茁晚春──匡亚明教授及其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9
作者 徐雁 《现代出版》 1995年第3期5-9,共5页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匡亚明教授及其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徐雁编者按:图书选题代表着出版社的出书方向,孕育着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一个出版社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教委...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匡亚明教授及其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徐雁编者按:图书选题代表着出版社的出书方向,孕育着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一个出版社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教委和各省市“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匡亚明 南京大学 大学出版社 研究中心 选题规划 重点图书 著作者 教授 文化名人
下载PDF
王夫之政治思想近代突破的模式考察——以《宋论》为中心展开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林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7-82,共6页
本文以《宋论》为主,结合其他文献来对王夫之政治思想近代突破的模式作历史考察。文章认为,王夫之在批判儒家道德政治既讲捍卫道义而又贪恋名利、既倡仁义道德而又滥用严刑峻法这两大悖论的同时,鉴于这种道德政治强调亲亲、等级以及倡... 本文以《宋论》为主,结合其他文献来对王夫之政治思想近代突破的模式作历史考察。文章认为,王夫之在批判儒家道德政治既讲捍卫道义而又贪恋名利、既倡仁义道德而又滥用严刑峻法这两大悖论的同时,鉴于这种道德政治强调亲亲、等级以及倡导绝对主义价值取向的理论缺陷,选择性地吸取了以原儒尧舜圣王型政治理念和道家虚静无为学说为主要内容的古典人文主义政治思想,并予以发展。在民族主义感情的强烈催化之下,船山给古典人文主义政治思想注入了许多积极的近代内容,其人文基础也得以空前扩大,从而较好地弥补了这种古典思想诸多的先天不足,并使其创造性地转化为较成体系且初具近代意义的政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人文主义 民族主义 王夫之 政治思想 《宋论》 近代突破
下载PDF
宋元以来江南宗族与祠庙关系的长时段考察——以宜兴叶塘陈氏和善权寺为中心
11
作者 陈波 夏维中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1期86-98,158,159,共15页
宋代宜兴存在着大量的功德寺和民间私建的坟刹、坟寺,由坟主所在的家族和对应的寺庙各自拥有并承担着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宜兴还存在寺庙立祠的现象,一些家族出于祭祀目的,通过捐献田产等手段,在其选定的寺庙中设立祖宗牌位或专祠,... 宋代宜兴存在着大量的功德寺和民间私建的坟刹、坟寺,由坟主所在的家族和对应的寺庙各自拥有并承担着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宜兴还存在寺庙立祠的现象,一些家族出于祭祀目的,通过捐献田产等手段,在其选定的寺庙中设立祖宗牌位或专祠,如叶塘陈氏在善权寺设立的专祠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之一。家族与坟刹、坟寺之间的这种约定俗成的关系,在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危机,家族对坟寺、坟刹的控制或约束也日益削弱。入清以后,这一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乾隆帝下令终结了江南这一悠久的传统习俗。叶塘陈氏尽管能逆势而动,在明中期后甚至将善权寺中的专祠逐渐扩大为整个宗族的祖宗祠堂,但在入清后却遭到康熙、雍正两次大案的打压,最终失去了其在善权寺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 善权寺 叶塘陈氏 祠庙
下载PDF
孔子:中国的苏格拉底,还是塞涅卡?——拉莫特·勒瓦耶、费内隆、李明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苏民 陆一歌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 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乃是柏拉图"哲学王"理想的实现;二是费内隆在1687—1689年撰写的《死者的对话》,其中有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论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分歧,既不同意把孔子比作中国的苏格拉底,也完全不相信孔子的"圣王"理想或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具有哲学学理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三是1696年出版的李明(勒孔德)的《中国近事报道》,该书不再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举,而是把他比作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一位致力于培养"哲学王"式的统治者却并不成功的"帝王师"塞涅卡,并认为在研究中国哲学时应把孔子思想与宋明理学区分开来。这三部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7世纪法国思想界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特·勒瓦耶 费内隆 李明(勒孔德) 孔子 苏格拉底 塞涅卡
下载PDF
梁启超的现代学术思想与20世纪中国思想史之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广学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71,共9页
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的提出,实为对世纪中国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之起点;作此结论,一方面是因为他以会通中西的治学方针,冲破中国旧学经、史、子、集的学术体系,而在西方新学的学科结构中开创中... 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的提出,实为对世纪中国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之起点;作此结论,一方面是因为他以会通中西的治学方针,冲破中国旧学经、史、子、集的学术体系,而在西方新学的学科结构中开创中国人的新学术,同时更因为他将中国放入20世纪民族矛盾的格局中,完整地提出了民族民主主义运动的历史性任务,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纵观任公一生的学术活动,他既主张学术自由,也主张学术必须为社会的现实运动服务,这两者的关系成了纠缠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死结”;而就其学术思想的内容来说,他在政治上信仰民主主义,经济上信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则信仰融合了西方进化论和儒、墨、道、佛诸家的新自由主义,在此自由主义中人文主义因素又重于科学的因素。这种驳杂而富有生机的思想不仅导致了他本人在政治运动中屡屡失败,同时又受到20世纪中国各主要政治派别的批判。不过,历史却让这双推开了新世纪学术之门的手以其隐密的方式“骚扰”着批判者的心灵,而直至今日,向着21世纪前进的政治家仍在咀嚼着他的思想果实。这或许是对世纪中国思想史最为隐密、最为复杂的发展线索。而稳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是梁启超精神成果的继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说 政治 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 20世纪 中国 思想史 梁启超 现代学术思想
下载PDF
从“孔颜乐处”诠释儒家的和谐思想 被引量:7
14
作者 孔德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2,共5页
春秋时期形成的礼文化是孔子思想的主要来源。孔子以礼文化的教养为思想起点,援“仁”入“礼”,给传统礼仪注入“仁”的新精神。颜回习“礼”体“仁”,以仁贯通天道,不改其乐。孔子、颜回以此实现了身心的和谐。“孔颜乐处”是儒家和谐... 春秋时期形成的礼文化是孔子思想的主要来源。孔子以礼文化的教养为思想起点,援“仁”入“礼”,给传统礼仪注入“仁”的新精神。颜回习“礼”体“仁”,以仁贯通天道,不改其乐。孔子、颜回以此实现了身心的和谐。“孔颜乐处”是儒家和谐思想的重要范畴,对于当代人的心灵环保,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颜回 孔颜乐处 和谐
下载PDF
论李贽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苏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71,共9页
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和一代思想文化巨人,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大思想家。在中国,他被诗人们赋予了犹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式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被哲人们赋予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之人”或“坐圣门第二席”的崇... 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和一代思想文化巨人,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大思想家。在中国,他被诗人们赋予了犹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式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被哲人们赋予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之人”或“坐圣门第二席”的崇高历史地位。在国际上,他以一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哲学的烈士”的崇高人格形象,被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文章对李贽在哲学、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思想、文艺思想和宗教思想诸方面所作出的理论创造作了全面的阐发,以展示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并通过李贽思想对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深远历史影响及国际影响的论述,凸显了李贽的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对于探索现代理性重建之路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启蒙思想 新理性主义 历史地位 历史命运
下载PDF
论谢无量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苏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8,共8页
西方学者往往认为中国只有实践哲学而理论哲学不发达,谢无量则认为中国哲学有一个上起易教、老子,直至黄宗羲等人的源远流长的"纯正哲学"的传统,对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发展作了系统阐述。他比较了孔子与康德,认为孔子的悦乐主义... 西方学者往往认为中国只有实践哲学而理论哲学不发达,谢无量则认为中国哲学有一个上起易教、老子,直至黄宗羲等人的源远流长的"纯正哲学"的传统,对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发展作了系统阐述。他比较了孔子与康德,认为孔子的悦乐主义比康德的严肃主义更有人情味儿,亦与计虑快乐之多寡的英国经验论的幸福主义有别;他比较了子思论时中与亚里士多德以过不及之中为德,认为中西哲人虽并尊中庸之道,但亚里士多德之说不及子思具有心性论之依据;他比较了孟子的良知说与近世直觉派哲学,认为二者是相通的。他区分了中国哲学中的唯物论、唯心论和心物二元论,对唯物论和实在论传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他对孔子关于"知仁勇"三德之内在关系的阐发,为解决王国维提出的"可爱"与"可信"的矛盾问题——这一20-21世纪世界哲学前沿最重大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无量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纯正哲学 悦乐主义 中庸之道
下载PDF
灵光烛照下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利玛窦《天主实义》、龙华民《灵魂道体说》、马勒伯朗士《对话》解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苏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60,共9页
从1595年至1708年,在西方学者中产生了3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代表作:利玛窦的《天主实义》、龙华民的《灵魂道体说》和马勒伯朗士的《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对话》。这3部著作,皆从基督教哲学的观点,畅论中西哲学之异同,... 从1595年至1708年,在西方学者中产生了3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代表作:利玛窦的《天主实义》、龙华民的《灵魂道体说》和马勒伯朗士的《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对话》。这3部著作,皆从基督教哲学的观点,畅论中西哲学之异同,阐明中西哲学在探索万物本体、推究善恶之原等基本思路上的一致性,揭示中西哲学思维方式的微妙差异。其中所蕴涵的对于人类哲学思维发生之必然性及关于中西哲学之共性和殊性的认识,对于我们正确看待当今某些西方学者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哲学的研究,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龙华民 马勒伯朗士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下载PDF
道的体验与神秘主义——对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中“道家之道”的反思 被引量:3
18
作者 童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4-220,共7页
西方学者大多把道家归入到神秘主义范围,其中,本杰明·史华兹颇具代表性。他在《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中认为道家是“中国式的并且完全自成一格的神秘主义”。这一点对于进一步研究很有启发。本文提出,道家的体道与宗教神秘体验有... 西方学者大多把道家归入到神秘主义范围,其中,本杰明·史华兹颇具代表性。他在《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中认为道家是“中国式的并且完全自成一格的神秘主义”。这一点对于进一步研究很有启发。本文提出,道家的体道与宗教神秘体验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属于神秘体验;但道家并不是有神论,因此它不是关涉宗教的神秘主义;道家关注社会治理,统治者通过神秘体验而掌握不可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成为得道者,由此而具有“卡里斯马”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华兹 道家 神秘体验 卡里斯马 神秘主义 古代中国 世界 西方学者 社会治理 不可言说
下载PDF
从儒家政治哲学中发现“共和政体因素”——论孟德斯鸠的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苏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8,共7页
以往我们对孟德斯鸠思想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对东方专制政体的批评及其民主政治思想这两个方面,却忽略了其中西政治哲学平行比较研究以及从儒家政治哲学中发现"共和政体因素"的思路。从他对儒学与斯多葛派哲学的比较研究中可... 以往我们对孟德斯鸠思想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对东方专制政体的批评及其民主政治思想这两个方面,却忽略了其中西政治哲学平行比较研究以及从儒家政治哲学中发现"共和政体因素"的思路。从他对儒学与斯多葛派哲学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他对这两派学说有着同样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从他关于中国的"礼教构成了民族的一般精神"的论说中可以发现,他认为专制政体的恐怖原则乃是对儒家礼教原则的背离;从他对儒学如何"给专横权力划定范围"的论述中可以发现,他从道德的根源肯定"亲亲互隐",与孔子的观点完全一致;从他对儒家礼教与基督教"一般精神"的比较中,则可以发现他对儒学的局限性有一定的深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儒学 斯多噶学派 基督教 民族的一般精神
下载PDF
学术流派研究平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学术流派是中国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派间的激荡互动及不同学派的意脉赓续是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因。学派同道的切劘补益是学派形成理论张力的重要机制。对学派的评骘态度是蠡测学者为学旨趣的重要依凭。学派研究有助于理清中国古代学... 学术流派是中国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派间的激荡互动及不同学派的意脉赓续是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因。学派同道的切劘补益是学派形成理论张力的重要机制。对学派的评骘态度是蠡测学者为学旨趣的重要依凭。学派研究有助于理清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逻辑脉络。学派是以师承、家学等关系为纽带,以学术观念、方法为灵魂,带有时代烙印的学术存在,书院讲学是宋代以后学术流派产生的重要平台。学派研究需要秉持理性的态度,摒除历史迷障,客观认识学派研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派 学术史 成因 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