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龢”:华夏思想之大原——孕育于祭祀文化下的思想意识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广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4,共6页
从"和"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的价值,此字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天人"和"、人人"和"、君之德与天命"和"。它植根于黄河中下游中原原始的和早期的农耕经济所孕育的祭祀文化、礼乐文化。"天生之... 从"和"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的价值,此字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天人"和"、人人"和"、君之德与天命"和"。它植根于黄河中下游中原原始的和早期的农耕经济所孕育的祭祀文化、礼乐文化。"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的经济特色,使中华先人特别关注天人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天与代行天命者的君后之关系。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祭祀文化,表现出对天的敬畏,对祖的恩报,以及对"君"、"后"意志的屈服。然而,随着文明脚步的前进,对天命的敬畏,部分地转变为对天道的信守,从而产生了"和"天人的信物——"禾";用于祭祀仪式的、龠不仅用于敬天祭祖,同时也用于冠礼、婚礼、葬礼,乃至士礼、军礼、乡饮各项活动中,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大及增多,虔诚的古典宗教文化,有相当一部分便转变为移风易俗的世俗文化,于是便产生了"和"人人的礼乐。大量"覆宗绝祀"(用现代语来表示就是"亡国灭种")的历史教训,使"代天行命"的君王("后")认识到自己也是被天所"监"的对象,所以以德"和"天的观念也滋长出来。于是,人与天和,求丰收;人与人和,求太平;君德与天命和,求永祀。这种"天人和合"的思想,就成为从祭祀文明向礼乐文明过渡过程中重要的思想成果。这就是华夏文化的思想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国地图:罗明坚和利玛窦 被引量:6
2
作者 宋黎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119,共8页
意大利文descrittione或descrizione有其特别涵义,即与其拉丁文词源descriptio一样,它在利玛窦时代表示"地图"、"地图集"或"图志"。据此,通过重新研究罗马国家档案馆、罗马耶稣会档案馆以及罗马国家图书... 意大利文descrittione或descrizione有其特别涵义,即与其拉丁文词源descriptio一样,它在利玛窦时代表示"地图"、"地图集"或"图志"。据此,通过重新研究罗马国家档案馆、罗马耶稣会档案馆以及罗马国家图书馆所藏罗明坚中国地图集手稿,笔者发现罗明坚在不同时期绘制了多种中国地图集,最早的为1583年绘制,最迟的为1606年绘制。另一方面,利玛窦曾自称在1583年绘制过中国地图集并寄给范礼安,而笔者怀疑利玛窦可能将罗明坚的作品视为己有。无论如何,利玛窦似乎在1592年绘制过南京城市图和南都宫廷图,尽管目前尚无迹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或“图志” 中国地图 罗明坚 利玛窦
下载PDF
夏商学制的几个问题考辨 被引量:3
3
作者 申屠炉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7-123,共7页
任何一个事物,一种制度都有 一个发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中国古代的学制也不例外。本文对夏商学制中几个聚讼以久的问题,诸如:庠序校与学校 的 关系,明堂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卜辞中所见的商代学校,作了一番考辩,以期追源溯流。
关键词 庠序 明堂 礼乐
下载PDF
从南华寺到光孝寺——刘承范《利玛窦传》读后(三) 被引量:1
4
作者 宋黎明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37-42,共6页
叙述利玛窦在南华寺居住两天两夜的经过,探讨利玛窦回避南华寺的原因,并证明当初两广总督刘节斋指定利玛窦从肇庆前往南华寺,尔后允准他移居韶州光孝寺及在定居韶州的交涉中,与利玛窦和两广总督打交道的始终是韶州代理知府刘承范,韶州... 叙述利玛窦在南华寺居住两天两夜的经过,探讨利玛窦回避南华寺的原因,并证明当初两广总督刘节斋指定利玛窦从肇庆前往南华寺,尔后允准他移居韶州光孝寺及在定居韶州的交涉中,与利玛窦和两广总督打交道的始终是韶州代理知府刘承范,韶州知府陈奇谋当时不在韶州,直到利玛窦获准定居韶州后才返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南华寺 光孝寺 刘承范 刘节斋 陈奇谋
下载PDF
关于刘节斋逐利玛窦出肇庆的动机——刘承范《利玛窦传》读后(二) 被引量:1
5
作者 宋黎明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4-19,共6页
关于两广总督刘节斋驱逐利玛窦出肇庆的原因,利玛窦本人先后列举了三点:其一,刘节斋欲占据僊花寺而建立自己的生祠;其二,刘节斋顾忌外国人在肇庆,担心他们刺探军情,从而不利于国家安全;其三,刘节斋为获取黄白术秘密而迫使利玛窦移居它... 关于两广总督刘节斋驱逐利玛窦出肇庆的原因,利玛窦本人先后列举了三点:其一,刘节斋欲占据僊花寺而建立自己的生祠;其二,刘节斋顾忌外国人在肇庆,担心他们刺探军情,从而不利于国家安全;其三,刘节斋为获取黄白术秘密而迫使利玛窦移居它处。根据刘承范《利玛窦传》,刘明强和黎玉琴否认第一点而肯定第二点,也与其他学者一样忽视了第三点。由于刘节斋迷信黄白术而利玛窦享有黄白术盛名,刘节斋更可能是为获取黄白术秘密而将利玛窦逐出肇庆,但目的地不是澳门而是韶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节斋 利玛窦 生祠 国家安全 黄白术
下载PDF
从清代朴学看长江文化的特征
6
作者 许苏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6,共6页
长江文化的审美型特征不仅表现在文学领域的楚声与吴歌、哲学和宗教领域的庄禅风格之中 ,也表现在仿佛没有任何诗意的历史考据学领域。朴学家以性灵治学的“人的自觉”与“学问的自觉” ,直觉的智慧洞观与鲜明的学术个性 ,超越实用功利... 长江文化的审美型特征不仅表现在文学领域的楚声与吴歌、哲学和宗教领域的庄禅风格之中 ,也表现在仿佛没有任何诗意的历史考据学领域。朴学家以性灵治学的“人的自觉”与“学问的自觉” ,直觉的智慧洞观与鲜明的学术个性 ,超越实用功利的审美态度 ,赋予了“几为苏、浙、皖三省所独占”的清代朴学引人入胜的精神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朴学 长江文化 学术规范 科学精神 审美态度 庄禅风格 学术个性 性灵 直觉
下载PDF
评《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
7
作者 蒋广学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74-176,共3页
评《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蒋广学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成立不久,应全国学报同仁的要求,杨焕章理事长委托张积玉同志制定了一份供各家学报试行的编排规范。这份规范依据国家颁布的各项出版标准的要求,针对高校文科学报... 评《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蒋广学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成立不久,应全国学报同仁的要求,杨焕章理事长委托张积玉同志制定了一份供各家学报试行的编排规范。这份规范依据国家颁布的各项出版标准的要求,针对高校文科学报的特点,对各项编排作了明确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规范化 社科期刊 社会科学期刊 期刊编排规范 高校文科学报 文前摘要 国家标准局 检索手段 注释和参考文献著录 我国社会
下载PDF
汤显祖与利玛窦相会韶州考——重读《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二首》
8
作者 宋黎明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徐朔方教授首次指出,根据汤显祖《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二首》,诗人于1592年春在端州(肇庆)所遇为利玛窦和石方西。然而,这一观点近来遭到挑战,比如龚重谟教授争辩说,1592年春利玛窦不在端州而在韶州,而且利玛窦当时的称谓是&qu... 徐朔方教授首次指出,根据汤显祖《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二首》,诗人于1592年春在端州(肇庆)所遇为利玛窦和石方西。然而,这一观点近来遭到挑战,比如龚重谟教授争辩说,1592年春利玛窦不在端州而在韶州,而且利玛窦当时的称谓是"天竺僧",并非汤诗中的"子"、"生"之类。本文证明汤显祖所见确为利玛窦和石方西,但见面地点不是端州而是韶州,而利玛窦当时正在尝试改名。本文也订正汤诗中的一些讹误,并对诗作的主旨等提出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利玛窦 石方西 端州(肇庆) 韶州(韶关) 天竺 佛主
下载PDF
“Liu Sanfu”:吕良佐还是刘承范?——刘承范《利玛(窦)传》读后(一)
9
作者 宋黎明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14-18,共5页
在利玛窦从肇庆移居韶州之际,出现了一个来自韶州的官员"Liu Sanfu"。利玛窦笔下的"Liu Sanfu"历来被释读为吕良佐,他是韶州通判,俗称"三府"即"Sanfu"。而根据刘承范的说法,这个官员就是他本人... 在利玛窦从肇庆移居韶州之际,出现了一个来自韶州的官员"Liu Sanfu"。利玛窦笔下的"Liu Sanfu"历来被释读为吕良佐,他是韶州通判,俗称"三府"即"Sanfu"。而根据刘承范的说法,这个官员就是他本人,但他身为韶州同知,俗称"二府"。相关资料证明,"Liu Sanfu"即刘承范,而作为韶州同知,他是"刘二府","刘三府"当为利玛窦晚年记忆错误或笔误;相关资料也可证明,刘承范曾以韶州府同知身份短期兼任南韶兵备道,一如利玛窦和刘承范本人所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刘三府 吕良佐 刘承范 刘二府 韶州府同知 南韶兵备道
下载PDF
预言日本历史的南朝谶纬诗——《野马台诗》的虚与实
10
作者 马云超 《文史天地》 2015年第3期50-53,共4页
15世纪后期,正值日本的室町幕府时代(1336-1573年)。自从嘉吉元年(1441年)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被大名赤松满佑暗杀后,政局就变得动荡不安,国内一直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中。不久,足利将军家因继嗣问题发生了内乱,同时又与诸大名... 15世纪后期,正值日本的室町幕府时代(1336-1573年)。自从嘉吉元年(1441年)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被大名赤松满佑暗杀后,政局就变得动荡不安,国内一直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中。不久,足利将军家因继嗣问题发生了内乱,同时又与诸大名间的恩怨相互纠葛,人们强烈地预感到,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即将到来。就在此时,一首谶纬诗流传于大街小巷。正如历史上多次重复的那样,每当发生重大的政治变动,社会上就会流传起各种谣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历史 日本 虚与实 野马 南朝 预言
原文传递
论吕不韦 被引量:4
11
作者 洪家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8-83,共6页
吕不韦在历史上是一个被扭曲了的形象,直到现代才有所改观。但由于积垢太深,一时难以清除。因而有必要来一次彻底的洗刷,还他以本来面目。吕不韦对庄襄王和秦王政都是忠诚的,竭尽股肱之力,把秦国的统一事业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和秦... 吕不韦在历史上是一个被扭曲了的形象,直到现代才有所改观。但由于积垢太深,一时难以清除。因而有必要来一次彻底的洗刷,还他以本来面目。吕不韦对庄襄王和秦王政都是忠诚的,竭尽股肱之力,把秦国的统一事业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和秦王政的矛盾,是由《吕氏春秋》引起的。但这只是表层原因。深层实质是地主阶级左翼与右翼之间的矛盾。秦王政和韩非是右翼的代表,吕不韦及其门客是左翼代表。不幸的是,两翼斗争的结果,却以左翼失败而告终。这是吕不韦的不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不韦 嬴政 吕氏春秋
原文传递
论孔子学说的生命力
12
作者 洪家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0-86,67,共8页
孔子学说为什么历两千多年而不衰?本文试图从三方面作出解答:一.该学说具有一种生命力源泉。这个源泉包括:1.解决人际关系的各种准则,以及为实现这些准则的一套方案;2.一无限美妙的大同理想;3.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这些都是... 孔子学说为什么历两千多年而不衰?本文试图从三方面作出解答:一.该学说具有一种生命力源泉。这个源泉包括:1.解决人际关系的各种准则,以及为实现这些准则的一套方案;2.一无限美妙的大同理想;3.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这些都是社会存在的永恒主题,也是后人力图解决、执着追求、立身济世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说 生命 人际关系 大同理想 入世精神 自强不息 永恒主题 社会存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