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阳子小说的戏剧化倾向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勇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在台湾六十年代崛起的"现代派"小说作家群中,欧阳子无疑是独具魅力和研究价值的一个。这种魅力在于,评论界赠予她的评价迥然相异,毁誉交加。而"戏剧化"是解释这一现象并打开欧阳子小说最好的"钥匙"。欧... 在台湾六十年代崛起的"现代派"小说作家群中,欧阳子无疑是独具魅力和研究价值的一个。这种魅力在于,评论界赠予她的评价迥然相异,毁誉交加。而"戏剧化"是解释这一现象并打开欧阳子小说最好的"钥匙"。欧阳子小说的"戏剧化"倾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矛盾冲突、人物、情节发展以及主题的预设性,带来了人物的"脸谱化"等现象;二、独白、对白的大量使用,以及叙述上的高度动作化,均类似于戏剧的表现手法;三、结构上也十分接近戏剧,几乎暗合了亚里士多德和古典主义关于戏剧"三一律"的要求。欧阳子之所以选择"戏剧化"是源于自身无法解决的创作矛盾,印文学和哲学功底的丰厚与生活积累的贫乏。用"戏剧化"这把钥匙打开并解读了欧阳子的小说以后,我们发现:欧阳子仅是观念上的现代派,而非创作方法或技术上的现代派,充其量,她仅是"半个"现代派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子 小说 戏剧化
下载PDF
从侠客的尴尬处境看几大武侠导演的区别
2
作者 殷海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5,共2页
千古民间侠客梦。关于侠客的记载,在中国源远流长,武侠电影更成为现在中国电影的一大类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侠客这一人物形象,经历了由历史实录到文学虚构的过程。侠客的形象一旦形成,其发展就不完全依赣现实.
关键词 侠客 武侠电影 尴尬处境 人物形象 当权者 文学虚构 导演 中国电影 英雄传奇 天道
下载PDF
明嘉靖锦本《伯皆》声腔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华祥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3,共9页
《伯皆》是收录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刊的《风月锦囊》中排列最前、篇幅最长的明代民间南戏改本。本文从大量的内证材料和旁证材料细考该剧的改定年代及产地、新增曲曲律、曲牌与文字改动,得出初步结论:锦本《伯皆》为明嘉靖初、中叶... 《伯皆》是收录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刊的《风月锦囊》中排列最前、篇幅最长的明代民间南戏改本。本文从大量的内证材料和旁证材料细考该剧的改定年代及产地、新增曲曲律、曲牌与文字改动,得出初步结论:锦本《伯皆》为明嘉靖初、中叶江西民间“弋阳腔”南戏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本《伯皆》 声腔 弋阳腔
原文传递
西南剧展中的非审美表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柳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3,共7页
在人类表演学的视域下,西南剧展的非审美表演可分为大众表演、社会表演及仪式表演等,形式丰富,表演氛围融洽,体现了现代会展正面的形象。仪式起到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协调关系、规范行为、自我教育、产生集体认同感与凝聚力等作用,仪... 在人类表演学的视域下,西南剧展的非审美表演可分为大众表演、社会表演及仪式表演等,形式丰富,表演氛围融洽,体现了现代会展正面的形象。仪式起到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协调关系、规范行为、自我教育、产生集体认同感与凝聚力等作用,仪式表演肯定既有秩序,表明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强烈存在,契合团结抗战的主题。各种非审美表演印证了西南剧展是抗日统一战线之下国共合作的范例,体现了国家精神的凝聚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剧展 人类表演学 非审美表演 社会表演 仪式表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