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共党史研究的概念谱系刍议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里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31,共6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概念史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不仅在整个历史学界得到较为普遍的推广与运用,而且得到诸多党史研究者的重视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党史研究的学术进步。但概念史的研究范式与中共党史研究的结合还缺乏较为充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概念史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不仅在整个历史学界得到较为普遍的推广与运用,而且得到诸多党史研究者的重视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党史研究的学术进步。但概念史的研究范式与中共党史研究的结合还缺乏较为充分的理论建构,需要党史学界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探讨。鉴于此,我刊拟开设“概念史与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视野”笔谈栏目,约请相关专家学者从理论概述和实践路径等多方面指导概念史研究与党史研究的有机融合,以更好地推进概念史研究理念的学术实践,有效地扩展党史研究的视野和领域。本期先推出几位学者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概念史 谱系 实践路径 专家学者 学术进步 有机融合 学术实践
下载PDF
近代中国情境下的概念史研究——以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为例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里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2,共9页
在近代中国情境下践行概念史研究,需要理论、方法、知识和语言上的充分准备。方维规著《概念的历史分量:近代中国思想的概念史研究》细致梳理若干重要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译介、形成和变迁,并从概念的古今流变和中西日互动等角度,为中国概... 在近代中国情境下践行概念史研究,需要理论、方法、知识和语言上的充分准备。方维规著《概念的历史分量:近代中国思想的概念史研究》细致梳理若干重要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译介、形成和变迁,并从概念的古今流变和中西日互动等角度,为中国概念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操作指引。本文在反思方著得失的基础上,提出方法的概念史、包容的概念史、复数的概念史、分层的概念史、有限的概念史,冀望对推进中国概念史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方法 古词新义 语际实践
下载PDF
从“主义”到“党”:政党观念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里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2,254,共17页
中国和西方的政党观念,均经历了宗派或朋党、代议制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政党观念转型与政治实践探索相互激荡的产物。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阶... 中国和西方的政党观念,均经历了宗派或朋党、代议制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政党观念转型与政治实践探索相互激荡的产物。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以及列宁的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促成了中共创建者们的政党观念转型,为建党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资源和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第一次将“主义”与“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最终成就了近代知识精英唤醒民众、救亡图强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党观念 列宁主义 作为部分的政党 作为整体的政党
下载PDF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 被引量:43
4
作者 孙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0-158,174,共10页
概念史是近年在国际上流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受到中国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检索了中国近代知识形成的历程后,探讨了概念史研究方法在中国近代历史的意义。要推动符合中国历史特征的概念史研究,首先需要理解概念史在德国语... 概念史是近年在国际上流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受到中国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检索了中国近代知识形成的历程后,探讨了概念史研究方法在中国近代历史的意义。要推动符合中国历史特征的概念史研究,首先需要理解概念史在德国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在回顾了德国概念史的特征及其变化后,本文提出了研究中国概念史的四化标准:标准化、通俗化、政治化、衍生化。按照这个原则,南京大学正在推动围绕100个关键概念的中国概念史研究,以期通过这些既是中国“近代”出现的标志,又是影响中国“近代”进程的要素的关键概念之研究,揭示中国“近代”的“全球本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科塞雷克 近代 中国转向
原文传递
1920年代与中国革命的概念史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里峰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3,共5页
弱化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的历史分期,转而以自然年代为单元去探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是中国近现代史领域近年来较为盛行的做法。其中,1920年代似乎尤其引人关注,仅笔者所见,至少已有三部以《一九二〇的中国》为题的论文集问世,编者也... 弱化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的历史分期,转而以自然年代为单元去探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是中国近现代史领域近年来较为盛行的做法。其中,1920年代似乎尤其引人关注,仅笔者所见,至少已有三部以《一九二〇的中国》为题的论文集问世,编者也在前言中分别讨论了这一年代的特征和意义所在。日本学者狭间直树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1920年代的中国既相对安定又充满战争,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喷涌而出,军阀混战与国民革命相互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国际政治格局 军阀混战 国民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民族主义 历史分期
原文传递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
6
作者 孙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2期68-69,共2页
一所谓近代,是指时间、空间、人群以及秩序等由“杂质性”迈向“匀质化”的过程。微观史学大家金斯伯格在《奶酪与蛆虫》一书中谈到16世纪末发生的一桩无法按以往标准归类的异端事件。见微知著,金斯伯格揭示了由混沌而清晰的欧洲近代知... 一所谓近代,是指时间、空间、人群以及秩序等由“杂质性”迈向“匀质化”的过程。微观史学大家金斯伯格在《奶酪与蛆虫》一书中谈到16世纪末发生的一桩无法按以往标准归类的异端事件。见微知著,金斯伯格揭示了由混沌而清晰的欧洲近代知识发生的契机,这种知识经过一百年左右的发酵,在1800年前后其轮廓清晰起来。概念史研究的先驱布鲁内尔称之为“门槛时代”,科塞雷克则将其命名为“马鞍时代”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斯伯格 微观史学 概念史 布鲁内尔 匀质化 见微知著 欧洲近代
原文传递
“边界”的诞生:制图技术如何塑造国家主权的领土化 被引量:4
7
作者 于京东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6,177,共22页
1659年的法国-西班牙和谈与《比利牛斯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三十年战争之后一种新的国家间关系开始在欧洲形成。它既仰赖主权原则在空间上的领土化,又实际依托于操作层面的勘界机制与制图技术。在外部,边境谈判与领土划分中伴随着军事、... 1659年的法国-西班牙和谈与《比利牛斯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三十年战争之后一种新的国家间关系开始在欧洲形成。它既仰赖主权原则在空间上的领土化,又实际依托于操作层面的勘界机制与制图技术。在外部,边境谈判与领土划分中伴随着军事、历史与科学地图的使用,勘界的本质就是新型权力技术所促成的法理空间分配。在内部,多元性、异质化、碎片状的土地与权利关系让位于统一、匀质的领土型权威,国土管理与区划整合的背后是中央集权的制度创新及其技术实践。在此基础上,“划界型主权”扭转了传统的教会、帝国与封建性意识,催生了空间上自成一体、国与国之间存在着数学般精确的疆界以及中央集权的和普遍理性化的统一体,即“领土型国家”。它代表着新型的空间秩序与政治文化,不仅形塑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的国际格局,而且构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外交规则及工作惯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 地图 外交 近代欧洲 领土型国家
原文传递
历史学的想象力:求真、求解与求通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里峰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历史学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学问,在近百年来却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所谓“历史学的终结”,究竟是对事实的判断、对未来的预测,抑或只是一种隐喻式的说法,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历史学以“求真”为目的,同样需要辨析:求真是历史... 历史学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学问,在近百年来却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所谓“历史学的终结”,究竟是对事实的判断、对未来的预测,抑或只是一种隐喻式的说法,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历史学以“求真”为目的,同样需要辨析:求真是历史学的最终目的、最高目的乃至唯一目的,抑或只是多种目的之一?历史学家所“求”之“真”,是绝对真实还是相对真实,是全部真实还是部分真实,是完全客观的真实还是具有主观色彩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色彩 历史学 求真 绝对真实 隐喻式 想象力
原文传递
从“主义”到“党”:政党观念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9
作者 李里峰 《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5期70-72,共3页
政党观念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大量关于"党"的记载,"朋党"及"党争"也是传统士大夫政治论述中时常出现的字眼和主题。但具有现代政治意涵的"政党"概念出现于中国,无疑是19世纪中叶以后中... 政党观念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大量关于"党"的记载,"朋党"及"党争"也是传统士大夫政治论述中时常出现的字眼和主题。但具有现代政治意涵的"政党"概念出现于中国,无疑是19世纪中叶以后中西知识交流的产物,经历了传统汉字词汇被赋予新意涵而成为一个现代概念(所谓"旧瓶装新酒")的过程。在传统中国政治语境中,"党"总体上是一个具有显著贬义色彩的概念。《说文解字》释"党"为"尚黑"。《论语》云:"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概念 知识交流 中国古代典籍 《说文解字》 19世纪中叶 传统士大夫 政治语境 政治意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