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国区域研究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脉络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刘超
-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1,共6页
-
文摘
在当前的全球学术语境下,一提到所谓“国别区域研究”,通常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或美国式的区域研究(area studies)。美国的区域研究不但出现时间最早,成果最为丰硕,其理论方法和研究框架还主导了这一学科世界通行的知识生产范式。
-
关键词
生产范式
学术语境
发展脉络
研究框架
美国式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D822.3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侨易学与新人文主义:互联网时代的文明交融之思
- 2
-
-
作者
刘超
李雁玲
-
机构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南京大学文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6期48-59,共12页
-
文摘
“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孤岛。文化孤岛的时代早已逝去”②,彼得·伯克在《文化杂交》中如此分析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文化,并认为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个新秩序正在形成,新的地方型文化在形成,新的形式在结晶化,各种文化被重构,‘全世界克里奥尔化’”③。
-
关键词
新人文主义
结晶化
文化杂交
克里奥尔化
互联网时代
侨易学
全球化
文化孤岛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共情的概念谱系及其伦理新义
- 3
-
-
作者
刘超
李雁玲
-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6,共13页
-
文摘
18世纪以来,情感哲学和心理学研究始终关注着共情这一人类最原初的情感纽带,对共情现象的哲学探讨也被20世纪胡塞尔一脉的现象学研究视为解决主客体间问题的关键。尽管胡塞尔试图用“移情”调和与“他者”的矛盾,但其研究仍建立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背离了“真正的”共情关系所要求的平等与尊重。当下,互联网“多节点”的拓扑结构将“关系”拔擢到本体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重审以身体与感觉为前提的对主体间性的讨论,即其如何在“去身体化”的网络环境中建立新的共情支点。虚拟空间中的交往虽然取消了面对面交流的实体性,却依旧凭借其结构和技术优势保留甚至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因而马丁·布伯的“关系本体论”在互联网的“多中心”模式中找到了新的表达。尽管如此,共情在网络资本驱动的运行机制下也面临着被异化乃至被操控的危机。面对传统社会中囿于地缘与亲缘的“蛛网”状人际网络演化为充满不确定性的“流动之网”,如何在变动中寻求作为交往规约的“不变的流动体”,成为当下所亟须解决的问题。
-
关键词
共情
情感哲学
主体间性
关系本体论
行动者网络
-
Keywords
empathy
philosophy of emotion
intersubjectivity
relational ontology
actor-network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泰缅“死亡铁路”的修建及其战争罪行的反思
- 4
-
-
作者
刘超
宗小琦
-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3-27,共15页
-
文摘
泰缅铁路是1942年6月至1943年12月间,日本为了保障东南亚占领区内陆上交通的畅通所修建的一条连接泰国侬普拉杜克与缅甸丹彪扎亚的铁路。在铁路修建过程中,日军强迫超过6万名盟军战俘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施工,并对他们施以大规模、有组织的虐待行为,最终造成12,000余名战俘死亡,这就是号称“日本远东三大暴行”之一的“死亡铁路”事件。本文以时间为主轴,还原了泰缅铁路建造的历史经纬,并对日军全面限制食物供应、无端增加劳动时间、肆意殴打战俘取乐、拒绝提供医疗保障等一系列战争罪行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追溯日本近代以来在战俘问题上的立场转变,挖掘出其背后隐藏着的由“人种自卑感”所带来的政治心理的扭曲,并由此揭示了日军虐俘暴行以“身体暴力”为核心这一基本特征。
-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泰缅铁路
虐俘暴行
人种自卑感
身体暴力
-
Keywords
Pacific War
Siam-Burma Railway
maltreatment of POWs
racial self-hatred
body-centered violence
-
分类号
F5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