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激素去除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甘卫东 王立晖 +3 位作者 于峰 姚林方 郭宏骞 李冬梅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8期755-758,共4页
自1941年Huggins和Hodges发现前列腺癌的雄激素依赖性,并采用内分泌治疗以来,雄激素去除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被广泛地用于前列腺癌的非手术治疗中。而当ADT治疗成功用于控制前列腺癌病程的同时,人们对它可能... 自1941年Huggins和Hodges发现前列腺癌的雄激素依赖性,并采用内分泌治疗以来,雄激素去除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被广泛地用于前列腺癌的非手术治疗中。而当ADT治疗成功用于控制前列腺癌病程的同时,人们对它可能导致的骨质疏松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ADT过程中出现了骨代谢异常,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本课题主要研究和探讨ADT对前列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影响,通过观察患者性激素水平、骨形成与骨吸收指标的变化,结合患者骨量改变,完整描绘去势治疗患者的骨量变化规律,为临床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雄激素去除治疗 骨代谢 骨密度
下载PDF
低剂量壬基酚促进DU-145细胞增殖及雌激素膜受体GPR30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甘卫东 周明 +2 位作者 胡杨 李冬梅 贾瑞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外源性雌激素壬基酚(N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增殖和雌激素膜受体GPR30表达的影响。方法:DU-145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NP,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测定DU-145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确定低剂量NP的暴露浓度范围;CCK-8实验... 目的:观察低剂量外源性雌激素壬基酚(N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增殖和雌激素膜受体GPR30表达的影响。方法:DU-145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NP,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测定DU-145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确定低剂量NP的暴露浓度范围;CCK-8实验测定低剂量N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观察DU-145细胞中3种雌激素受体(ER),ER-α、ER-β和雌激素膜受体GPR30的表达水平以及低剂量NP暴露后,雌激素膜受体GPR30表达的变化。结果:NP抑制细胞增殖的IC50为46μmol/l,确定本实验中使用的低剂量NP浓度分别为0.01、0.1、1μmol/l;CCK-8的结果发现,低剂量NP对DU-145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RT-PCR的结果发现,DU-145细胞中有3种ER的表达,与前列腺上皮细胞表达类似,低剂量NP具有促GPR30表达的作用。结论:雌激素膜受体GPR30可能在介导低剂量NP促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前列腺癌 DU-145细胞株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结肠癌细胞株CT26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3
作者 朱劲华 张威 +4 位作者 刘美辉 刘元芬 李佳慧 张奕婷 王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OL)对结肠癌细胞株CT26增殖、凋亡及Caspase-3、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ZOL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将CT2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细胞分别加入1、20、50、120、150、250μmol/L的ZOL,对照组不加ZOL,采用...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OL)对结肠癌细胞株CT26增殖、凋亡及Caspase-3、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ZOL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将CT2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细胞分别加入1、20、50、120、150、250μmol/L的ZOL,对照组不加ZOL,采用MTS法测算细胞增殖率。2ZOL对CT26细胞凋亡的影响观察: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1、10、100、200、300μmol/L的ZOL孵育CT26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凋亡率。3ZOL对CT26细胞中Caspase-3、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将CT26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200μmol/L的ZOL,对照组不加ZOL,分别于12、24、36、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p53蛋白。结果1、20、50、120、150、250μmol/L的ZOL处理CT26细胞后,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3%、68%、65%、61%、59%、55%,20、50、120、150、250μmol/L组与1μmol/L组相比,P均<0.05。0、1、10、100、200、300μmol/L的ZOL作用后,CT2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3.06%、23.73%、26.12%、27.15%,1、10、100、200、300μmol/L组与0μmol/L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加药36、48 h后,细胞中Caspase-3、p5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ZOL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存活,促进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p5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结肠癌 结肠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P53蛋白
下载PDF
测定抗HCMV-IgG抗体亲合力指数鉴别原发感染和再激活感染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少亘 胡娅莉 +1 位作者 张姝 周乙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通过抗体亲合力指数(AI)鉴别人巨细胞病毒(HCMV)原发感染和再次或再激活感染。方法ELISA测定50例患者血浆(包括8例为系列标本)抗HCMV-IgM和抗HCMV-IgG,温育法测定血浆抗HCMV-IgG抗体AI,同时提取白细胞DNA用巢式PCR检测HCMV DNA。结... 目的通过抗体亲合力指数(AI)鉴别人巨细胞病毒(HCMV)原发感染和再次或再激活感染。方法ELISA测定50例患者血浆(包括8例为系列标本)抗HCMV-IgM和抗HCMV-IgG,温育法测定血浆抗HCMV-IgG抗体AI,同时提取白细胞DNA用巢式PCR检测HCMV DNA。结果高浓度抗HCMV-IgG影响温育法检测AI;4例抗HCMV-IgM强阳性标本中3例AI<30%;DNA和抗HCMV-IgM均阴性组17例标本中15例(88.2%)抗HCMV-IgG为中等或高亲合力;根据8例患者抗HCMV-IgG AI的动态变化,其中2例诊断为原发感染。结论温育法测定血浆抗HCMV-IgG AI能够鉴别HCMV原发感染和再次或再激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抗体亲合力指数 原发感染 再感染 鉴别诊断
下载PDF
4型戊型肝炎病毒ORF2多肽的二聚体特性和抗原性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潘金顺 庄辉 +3 位作者 吴超 周锦勇 唐勤 周乙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研究4型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开放阅读框架2(open reading frame2,ORF2)编码的多肽二聚体特性和抗原性特征。方法从患者血清克隆HEV OR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不同长度的ORF2多肽,并表达点突变多肽,纯化后... 目的研究4型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开放阅读框架2(open reading frame2,ORF2)编码的多肽二聚体特性和抗原性特征。方法从患者血清克隆HEV OR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不同长度的ORF2多肽,并表达点突变多肽,纯化后在SDS—PAGE不同条件下分析二聚体特性,同时用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特征。结果由459~607位氨基酸构成的ORF2多肽能形成二聚体,而在氨基端截短13个氨基酸或在羧基端截短13个氨基酸均不形成二聚体,562位天冬酰胺、595位异亮氨酸分别突变后在SDS作用下仅以单体存在。Western blot显示,抗-HEV仅与二聚体的ORF2多肽反应,而不与单体ORF2多肽或截短肽反应。结论4型HEV ORF2多肽形成二聚体必须含有459—607位氨基酸,其中562位和595位氨基酸突变能影响二聚体的稳定性。该多肽的抗原性取决于二聚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ORF2多肽 二聚体 抗原性 点突变
原文传递
孕期使用核苷(酸)类药物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和不良事件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晓倩 胡娅莉 周乙华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61-166,共6页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即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妇将HBV传给子女,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经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即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妇将HBV传给子女,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经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预防后,HBeAg阴性孕妇,其子女感染率仅0~<1%;HBeAg阳性者,子女感染率为10%左右。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HBVDNA水平或HBeAg阳性,故有学者对HBVDNA高水平孕妇在孕晚期用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以减少HBV母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酸)类药物 母婴传播 孕妇
原文传递
针灸的免疫调节机制在中医经络研究中的前景和意义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馥铭 徐枝芳 郭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34-3437,共4页
为了明确针灸的免疫调节机制在中医经络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从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与经络的关系、针灸的抗炎效应及免疫系统在NEI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论证针灸的免疫学机制研究在探讨经络实质、攻克生理学未知... 为了明确针灸的免疫调节机制在中医经络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从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与经络的关系、针灸的抗炎效应及免疫系统在NEI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论证针灸的免疫学机制研究在探讨经络实质、攻克生理学未知领域及防治重大疾病等方面可能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经络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干细胞的研究方法
8
作者 成向明 甘卫东 李冬梅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4,共4页
前列腺癌是危及全世界男性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据估计美国2013年约有238 590例新发病例及29 720例癌相关死亡病例[1]。尽管亚洲人群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低,但近20年来该比率迅速上升[2]。早期局限性肿瘤可以通过外科手... 前列腺癌是危及全世界男性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据估计美国2013年约有238 590例新发病例及29 720例癌相关死亡病例[1]。尽管亚洲人群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低,但近20年来该比率迅速上升[2]。早期局限性肿瘤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激素治疗及放射治疗获得治愈,但对于晚期肿瘤而言,激素去势治疗仅在治疗早期有效,最终将形成去势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治疗 晚期肿瘤 外科手术 亚洲人群 细胞亚群 放射治疗 雌激素受体 人前列腺 前列腺上皮细胞 西方国家
原文传递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中枢炎症之间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22
9
作者 戴瑜彤 吴昊 +2 位作者 陈颖 顾小萍 夏天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96-199,共4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手术麻醉后新发的认知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目前关于POC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中枢炎症被认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对POCD与中枢炎症可能联系...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手术麻醉后新发的认知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目前关于POC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中枢炎症被认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对POCD与中枢炎症可能联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手术麻醉引起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炎性因子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破坏BBB或激活多种信号通路等方式引发中枢系统炎症;中枢炎症进一步通过炎症消退迟缓、炎症因子直接作用或非炎性介质间接影响等方式作用于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引发POCD;POCD的风险因素也与中枢炎症密切相关;基于POCD中枢炎症机制的干预措施对POCD预防可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 炎症因子 血脑屏障
原文传递
RNAi抑制TLR9表达影响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对CpG的应答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玲 李晓曦 +4 位作者 徐祎欣 赵叶琳 赵晓寅 孙凌云 侯亚义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了探讨特异性降低Toll样受体9(TLR9)表达后,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CpG刺激的应答反应,我们合成了特异性干扰TLR9表达的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ence RNA,siRNA),用Lipofectamine2000转入DC,利用Block-iT检测... 为了探讨特异性降低Toll样受体9(TLR9)表达后,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CpG刺激的应答反应,我们合成了特异性干扰TLR9表达的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ence RNA,siRNA),用Lipofectamine2000转入DC,利用Block-iT检测评估了转染效率;RT-PCR方法检测了干扰效果;Annexin V和PI双染检测了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在CpG作用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DC表面标志CD40和MHC II的表达以及DC吞噬FITC-dextran(右旋糖酐)的能力。结果显示,siRNA转染效率较高,TLR9表达被显著下调。干扰TLR9后DC在CpG作用下,表面标志CD40和MHCII表达未被上调,但吞噬功能维持较强的水平,DC表现出未成熟状态。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建立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方法能够有效阻断TLR9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pG信号刺激对DC成熟和功能变化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iRNA干扰 TLR9 CPG
原文传递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以姗 王勇 李茹恬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46-657,共12页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PARP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PARP抑制剂在联合治疗中通过“合成致死”效应增强抗肿瘤疗效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已报道的与PARP抑...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PARP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PARP抑制剂在联合治疗中通过“合成致死”效应增强抗肿瘤疗效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已报道的与PARP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他靶向药物治疗。本文就PARP抑制剂与这些抗肿瘤治疗手段联用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联合治疗 合成致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