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性与表现力--莫言法语译本中的双语现象
1
作者 黄晓敏 王若旭(译)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0,共5页
运用双语,是将莫言的作品以及其所承载的世界和文化成功地在法语中再现的方法之一。在人文科学领域,一些学科正关注着全球化时代双语现象产生的背景和重要性,而双语现象正是这些学科的研究课题。在文学领域,许多研究关注的都是基于语言... 运用双语,是将莫言的作品以及其所承载的世界和文化成功地在法语中再现的方法之一。在人文科学领域,一些学科正关注着全球化时代双语现象产生的背景和重要性,而双语现象正是这些学科的研究课题。在文学领域,许多研究关注的都是基于语言流放或双重文化状态的创作维度,以重新思考文学与语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现象 双重文化 人文科学领域 法语 莫言 创造性 产生的背景 重新思考
下载PDF
杜拉斯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荭 许钧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113,共4页
我们完全有理由这么说:杜拉斯在生前就已经完成了对自身传奇的建构,用母亲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用中国情人膨胀欲望的蓝色格子间,用“不能忍受”的“概念”的印度,用写作的黑色团块,用外面的世界映射在作家内心的重叠影子。而传奇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这么说:杜拉斯在生前就已经完成了对自身传奇的建构,用母亲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用中国情人膨胀欲望的蓝色格子间,用“不能忍受”的“概念”的印度,用写作的黑色团块,用外面的世界映射在作家内心的重叠影子。而传奇的延续、阐释和神化却维系在自觉不自觉的读者对杜拉斯写作的迷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拉斯 不自觉 太平洋 传奇 写作 欲望
下载PDF
法国“新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学智 《法国研究》 2004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法国"新小说派"崛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法国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在哲学思想上背弃了存在主义,在文学艺术上穿越了意识流.代表作家有阿兰·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 法国"新小说派"崛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法国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在哲学思想上背弃了存在主义,在文学艺术上穿越了意识流.代表作家有阿兰·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克罗德·西蒙,他们标举"反传统"的大旗,以令人惊异的笔锋,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进行各执一端的"反小说"实验,大胆探索"未来小说的道路".六十年代初,新小说派的理论和创作开始广泛影响欧美,并风行至亚洲,引起了我国文学工作者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小说 中国 翻译 文学流派 “新小说派”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疯了疯了,不怕不怕
4
作者 黄荭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0,共4页
疯狂无处不在。没有人可以逃脱,甚至那些以治疗疯狂作为职业的人也不例外,尽管他们时常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表情。聪明人都知道:“心理医生都有点儿……疯。”这也印证了帕斯卡著名的思想:我们其实是疯狂的,不疯只是疯狂的另一种表现。
关键词 心理医生 疯狂 聪明人 帕斯卡
下载PDF
与达妮埃尔·萨乐娜芙的对话(英文)
5
作者 黄荭 达妮埃尔·萨乐娜芙 《法国研究》 2010年第2期53-57,共5页
HUANG Hong:A l'occasion du centenaire de l'écrivain,vous publiez Castor de Guerre,un portrait de Simone de Beauvoir.Est-ce que ce livre dense pour vous est une dette de
关键词 达妮埃尔·萨乐娜芙 法语 语言学习 课外阅读
下载PDF
“读者”莫言的“他者”之镜
6
作者 范加慧(译) 黄荭(校)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0,共6页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罗列某位中国或外国作家对莫言作品的影响,也不想指出他对某位作家的“借用”(莫言作品中某位作家的“印记”),也不谈“相似”“滋养”“挪用”,甚至对其他作家有“继承”或“剽窃”这类更有争议的说法。诚然,上述研究...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罗列某位中国或外国作家对莫言作品的影响,也不想指出他对某位作家的“借用”(莫言作品中某位作家的“印记”),也不谈“相似”“滋养”“挪用”,甚至对其他作家有“继承”或“剽窃”这类更有争议的说法。诚然,上述研究在互文性领域十分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手段已为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确实应当对莫言作品开展此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作品 外国作家 数据处理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 互文性
下载PDF
如何通过绘本阅读帮助儿童表达恐惧并克服恐惧、构建自我?(上)
7
作者 杜若琳(译) 张璐(校对)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第1期10-12,共3页
儿童文学作品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怪兽、狼、食人魔和英雄等角色。然而,儿童文学的作用仅限于让儿童将自己代入故事的角色并对此进行幻想吗?儿童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建设性作用。用若埃勒·蒂兰(Joëlle Turin)... 儿童文学作品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怪兽、狼、食人魔和英雄等角色。然而,儿童文学的作用仅限于让儿童将自己代入故事的角色并对此进行幻想吗?儿童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建设性作用。用若埃勒·蒂兰(Joëlle Turin)的话说:“使人成长的不仅是梦想,还有书籍。”那么,这些使儿童成长的书籍是什么?阅读这些书又是如何让儿童构建自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本阅读 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成长 构建自我 建设性作用 儿童表达 克服恐惧
下载PDF
如何通过绘本阅读帮助儿童表达恐惧并克服恐惧、构建自我?(中)
8
作者 杜若琳(译) 张璐(校对)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第2期20-25,共6页
四、儿童有哪些恐惧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恐惧(一)儿童害怕什么?布丽吉特·拉贝(Brigitte Labbé)和米歇尔·皮埃什(Michel Puech)在其"哲学启蒙"系列丛书中曾写道:"我们都会害怕某种事物。""我们来... 四、儿童有哪些恐惧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恐惧(一)儿童害怕什么?布丽吉特·拉贝(Brigitte Labbé)和米歇尔·皮埃什(Michel Puech)在其"哲学启蒙"系列丛书中曾写道:"我们都会害怕某种事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感到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本阅读 儿童表达 构建自我 恐惧 哲学启蒙 米歇尔
下载PDF
如何通过绘本阅读帮助儿童表达恐惧并克服恐惧、构建自我?(下)
9
作者 【法】斯特凡妮·穆瓦纳尔 杜若琳(译) 张璐(校对)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第3期16-21,共6页
六、如何在课堂中与儿童讨论恐惧(一)在幼儿园大班课堂上共读绘本《三只小羊》研究生一年级时,我曾在克莱纳镇上的莫里斯·卡雷姆学校的中班和大班实习,用绘本《三只小羊》给幼儿上过一堂课。我的目的在于验证这本绘本是否能用来在... 六、如何在课堂中与儿童讨论恐惧(一)在幼儿园大班课堂上共读绘本《三只小羊》研究生一年级时,我曾在克莱纳镇上的莫里斯·卡雷姆学校的中班和大班实习,用绘本《三只小羊》给幼儿上过一堂课。我的目的在于验证这本绘本是否能用来在课堂上探讨“恐惧”这一主题,是否能够帮助幼儿表达情感。于是,我组织了一系列课程,共有四节活动,主要目的是挖掘这本由《三只小猪》改编而来的绘本。此外,我尤其希望通过这本绘本和幼儿探讨他们对狼的恐惧,并且让他们用言语表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本阅读 幼儿园大班 言语表达 研究生 恐惧 莫里斯
下载PDF
思辩的译论——介绍法国翻译理论家J.R.拉德米拉尔
10
作者 俞佳乐 《法国研究》 2003年第1期12-20,共9页
Il s′agit l d′une présentation de J.R Ladmiral, théoricien franais de la traductologie. Y sont abordés les différents aspects et les approches de la théorie de Ladmiral.
关键词 法国 翻译理论家 J.R.拉德米拉尔 中国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思辩 语言学家 翻译文化 文学翻译 文学作品
下载PDF
白杨礼赞
11
作者 蔡宏宁(译) 《油画艺术》 2020年第1期79-91,共13页
乔治·罗纳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29—1932).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也即通常所称的“巴黎高美”,是一所举世闻名的艺术院校。它的前身是创建于十七世纪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以及整个十九世纪逐渐扩大了规模... 乔治·罗纳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29—1932).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也即通常所称的“巴黎高美”,是一所举世闻名的艺术院校。它的前身是创建于十七世纪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以及整个十九世纪逐渐扩大了规模。这是一个由国家通过文化部直接监管的公立院校。所谓“美术”其实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油画、雕塑、版画和1968年之前还存在的建筑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校 绘画与雕塑 法国大革命 直接监管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白杨礼赞 公立院校
下载PDF
追忆似水年华
12
作者 蔡宏宁(译) 《油画艺术》 2019年第3期102-108,共7页
阿尔弗雷德·布吕奈尔·德·纳维尔生于巴黎,以静物画和动物画,尤其是对猫的描绘著称。他的风格应该说是学院派和印象派的精妙结合。1879年起,他成为法国艺术家协会成员,开始参加由协会举办的画展,首幅参展的作品为《静物... 阿尔弗雷德·布吕奈尔·德·纳维尔生于巴黎,以静物画和动物画,尤其是对猫的描绘著称。他的风格应该说是学院派和印象派的精妙结合。1879年起,他成为法国艺术家协会成员,开始参加由协会举办的画展,首幅参展的作品为《静物苹果与葡萄》。此后直至1909年,在协会的展出中都能看到他的作品。1907年,他成为协会的合作会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画 静物画 艺术家协会 阿尔弗雷德 纳维尔 印象派 学院派
下载PDF
传承 分享 创新——对话贝特朗·巴龙
13
作者 施雪莹(译) 《亚太艺术》 2018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菲利普·格雷格:贝特朗·巴龙先生,您好!在开始绘画话题之前,能谈谈与绘画有关的经历吗?贝特朗·巴龙:今天的我确实从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受益匪浅。很幸运,我出生在摩洛哥,在美国生活过,在中国工作过,也去过20多个国家。我的... 菲利普·格雷格:贝特朗·巴龙先生,您好!在开始绘画话题之前,能谈谈与绘画有关的经历吗?贝特朗·巴龙:今天的我确实从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受益匪浅。很幸运,我出生在摩洛哥,在美国生活过,在中国工作过,也去过20多个国家。我的家庭算是艺术世家,连续五代都从事艺术创作,这是一笔丰硕的家族财富;另外我从摄影艺术中也汲取了丰富的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艺术 贝特朗 艺术创作 格雷格 摩洛哥 分享 绘画 菲利普
下载PDF
“我写作不求‘再现现实’,而要追寻现实”:安妮·埃尔诺访谈录
14
作者 黄荭 安妮·埃尔诺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一直强调她写作的“非虚构”之维,她始终如一地书写生活,尽可能地贴近现实,从自我出发、从个人和集体的记忆出发去揭露和反思现实种种。现实主义之于她就是求实抵真,开创新的语言、新的文体,塑...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一直强调她写作的“非虚构”之维,她始终如一地书写生活,尽可能地贴近现实,从自我出发、从个人和集体的记忆出发去揭露和反思现实种种。现实主义之于她就是求实抵真,开创新的语言、新的文体,塑造新的文学形象,在阶级和女性这两大领域表达她强烈的社会介入和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现实主义 文学介入
原文传递
法语中的中文借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杭零 《法语学习》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借词 民族语言 汉语词汇 中文 外国语言 意大利语 阿拉伯语 葡萄牙语
原文传递
论安妮·埃尔诺的介入式写作
16
作者 邬亚男 黄荭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8,共8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是当代法国文坛最富勇气和创造力的作家之一。“介入”是埃尔诺基于在场的个体经验形成的写作伦理,也是作家打通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方式,不仅体现在她借由自然的身份对性别议题展开的女性书...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是当代法国文坛最富勇气和创造力的作家之一。“介入”是埃尔诺基于在场的个体经验形成的写作伦理,也是作家打通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方式,不仅体现在她借由自然的身份对性别议题展开的女性书写,或基于“阶级变节者”身份对底层阶级的典型环境及其遭遇的象征暴力进行的见证写作,更内化于她以自传为底色的文本形式与风格的跨界生产,她发明的“社会自传”建立在一种超越个体维度的民族志叙事模式之上,而其主张的“平白行文”的写作风格则开创了有别于纯文学的审美话语模式,用大众语言丰富了文学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介入 女性书写 社会自传 平白行文
原文传递
旧报纸灰尘里的历史现场——管窥1950年代法国两大周刊之“中国形象”
17
作者 冯清 黄荭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1-163,180,共14页
在“报刊文明”研究思潮强调一手资料的影响下,继承西方尤其是法国的中国形象研究方法论及相关理论,从文学文化史的角度分析1955—1960年间发表在《法兰西观察家》和《快报》上的与中国相关的文章,呈现出1950年代中期这个关键时间节点... 在“报刊文明”研究思潮强调一手资料的影响下,继承西方尤其是法国的中国形象研究方法论及相关理论,从文学文化史的角度分析1955—1960年间发表在《法兰西观察家》和《快报》上的与中国相关的文章,呈现出1950年代中期这个关键时间节点西方重塑中国形象的一个侧面。虽然,只能借此触摸社会想象意义上西方中国形象叙事的冰山一角,但对历史现场的重建和对历史感觉的恢复,不仅还原出这一形象得以不断重塑和完善的方式——对遥远他者的想象与异化、对客观真实多角度的理解与刻画、对社会主义建设深入的观察与报道等,更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形象”如何通过参与权力话语体系的转型,进而影响社会人类学视域下20世纪中叶法国文化文学史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文明 《法兰西观察家》 《快报》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我眼中的杜拉斯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荭 袁筱一 阿列特·阿梅尔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0-128,共9页
为纪念法国作家杜拉斯逝世十周年,南京法语联盟于2006年6月2-3日举行了小型研讨会:“我眼中的杜拉斯‘渐入迷狂:论杜拉斯与写作’”。6月5日,上海法语联盟也举办了一场专题座谈会:“玛格丽特·杜拉斯,从印度支那到巴黎的辗转人生:... 为纪念法国作家杜拉斯逝世十周年,南京法语联盟于2006年6月2-3日举行了小型研讨会:“我眼中的杜拉斯‘渐入迷狂:论杜拉斯与写作’”。6月5日,上海法语联盟也举办了一场专题座谈会:“玛格丽特·杜拉斯,从印度支那到巴黎的辗转人生:现实与小说”。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杜拉斯专家阿列特·阿梅尔(AlietteArmel)、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的袁筱一和南京大学法语系的黄荭谈论了各自与杜拉斯及她的多个文本遭遇的体验和思索。下面的文字是从这次对话中整理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拉斯 法国作家 专题座谈会 文学评论家 玛格丽特 印度支那 联盟 法语
原文传递
论“中国经验”的祛魅写作——以波伏瓦、克里斯蒂娃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荭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3,共7页
1955年9月,波伏瓦和萨特应邀来新中国访问,回国后波伏瓦写了《长征—中国纪行》。1974年4月,克里斯蒂娃跟随由《原样》杂志社同仁组成的法国作家代表团来到文革中的中国,她创作的《中国妇女》于年底付梓。同样作为对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 1955年9月,波伏瓦和萨特应邀来新中国访问,回国后波伏瓦写了《长征—中国纪行》。1974年4月,克里斯蒂娃跟随由《原样》杂志社同仁组成的法国作家代表团来到文革中的中国,她创作的《中国妇女》于年底付梓。同样作为对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建设怀揣美好遐想的法国女权主义代表人物,波伏瓦和克里斯蒂娃都从亲历的"中国经验"中得到了第一手素材,而经由写作的沉淀和思考,两人都完成了对这个东方国度在理智和情感双重层面上的"祛魅"过程。今天,反观他者眼中的中国,衡量想象和经验之间的落差,或许我们可以窥探到历史深处曾经遗失的另一面幽微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克里斯蒂娃 《长征——中国纪行》 《中国妇女》 祛魅写作
原文传递
杜拉斯的东方情结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荭 《译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4-201,共8页
关键词 杜拉斯 太平洋 母亲的故事 印度支那 东方情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