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贪腐犯罪概况与防制(上)
1
作者 陈慈幸 《当代检察官》 2015年第6期32-33,共2页
对于“贪腐”之定义,各国所规定大致会因其国土民惰而有不同,然却可从“贪腐”防制策略相关组织与防制规定下,对于一国之贪腐真确定义大致获知。台湾为防止公务人员贪腐,实务上采一署、公务员廉政伦理规范、刑法渎职罪与特别法之贪... 对于“贪腐”之定义,各国所规定大致会因其国土民惰而有不同,然却可从“贪腐”防制策略相关组织与防制规定下,对于一国之贪腐真确定义大致获知。台湾为防止公务人员贪腐,实务上采一署、公务员廉政伦理规范、刑法渎职罪与特别法之贪污治罪防制条例、公务人员财产申报之“阳光法案”进行防制。台湾公务员廉政伦理规范之立法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制 台湾省 犯罪 公务人员 伦理规范 财产申报 公务员 特别法
原文传递
台湾少年事件亲职教育之问题(上)
2
作者 陈慈幸 《当代检察官》 2017年第6期28-29,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台湾少年事件当中亲职教育问题进行一系列阐述。亲职教育,于台湾目前已经是相当普遍之名词,除少年事件处理法之亲职教育外,尚有儿童权益保护之亲职教育与教育相关单位之亲职教育等,关于亲职教育之规定,散见于少年事件... 本文主要针对台湾少年事件当中亲职教育问题进行一系列阐述。亲职教育,于台湾目前已经是相当普遍之名词,除少年事件处理法之亲职教育外,尚有儿童权益保护之亲职教育与教育相关单位之亲职教育等,关于亲职教育之规定,散见于少年事件处理法、儿童及少年权益福利法等法规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职教育 少年事件 台湾地区 儿童权益保护 事件处理 教育问题 福利法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少年事件与处遇之改革
3
作者 陈慈幸 《当代检察官》 2018年第7期36-37,共2页
台湾地区有少年法院为依据1997年第五次少年事件处理法修法所规定。少年法院为独立于普通法院外,是处理少年案件的特设机构,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于层级上,少年法院与地方法院同等级,2012年6月1日前台湾地区仅有一所少年法院,为高... 台湾地区有少年法院为依据1997年第五次少年事件处理法修法所规定。少年法院为独立于普通法院外,是处理少年案件的特设机构,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于层级上,少年法院与地方法院同等级,2012年6月1日前台湾地区仅有一所少年法院,为高雄少年法院,至于其他尚未设少年法院之县市,则在当地地方法院设少年法庭,少年法院与一般法院之隶属关系,可参考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事件 台湾地区 少年法院 改革 地方法院 事件处理 普通法院 特设机构
原文传递
台湾矫正处遇之历史与发展(中)
4
作者 陈慈幸 《当代检察官》 2015年第4期30-31,共2页
监狱内教化配合小区处遇之矫正模式,其要旨是“使犯罪人以‘一般民众’之身份重新加入民众之小区生活”。学理所称,社会复归之概念,主要是将犯罪人之犯罪纪录所导致人格、社会、法律之烙印(stigma)在此种处遇模式下重新洗牌。然而... 监狱内教化配合小区处遇之矫正模式,其要旨是“使犯罪人以‘一般民众’之身份重新加入民众之小区生活”。学理所称,社会复归之概念,主要是将犯罪人之犯罪纪录所导致人格、社会、法律之烙印(stigma)在此种处遇模式下重新洗牌。然而,此部份较为吊诡的是,一般学理所期待之“社会复归”意涵似乎较为理想化,亦即使犯罪人于矫正机关之与世隔绝之社会生活状态当中,重新适应一般人之社群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正机关 历史 台湾地区 生活状态 犯罪人 社会 理想化 民众
原文传递
台湾性侵害犯小区处遇之实务运作
5
作者 陈慈幸 《当代检察官》 2014年第3期26-27,共2页
对于犯罪人的处遇(treatment),传统上主要以机构处遇为主,所谓的机构处遇,即为一般人所熟悉的监狱处遇。然而,随着矫正司法思维的发展以及为帮助犯罪人回归社会,除了传统的机构型处遇,实务上尚有非机构型处遇之小区处遇而为辅应。
关键词 实务 性侵害 运作 台湾地区 机构处遇 回归社会 犯罪人 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