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小脑第Ⅶ小叶皮层-核团投射的电生理学研究
1
作者 余启祥 包建新 +1 位作者 王建军 陈均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在三碘季铵酚制动的去大脑猫上,记录了小脑后叶的第Ⅶ小叶皮层浦肯野细胞(PC)对分别刺激顶核、间位核和齿状核的逆行场电位和逆行单位反应,以确定小脑皮层PC对这三个核团投射的空间分布。在鉴定了PC对其靶核团的投射后,用特制的模拟自... 在三碘季铵酚制动的去大脑猫上,记录了小脑后叶的第Ⅶ小叶皮层浦肯野细胞(PC)对分别刺激顶核、间位核和齿状核的逆行场电位和逆行单位反应,以确定小脑皮层PC对这三个核团投射的空间分布。在鉴定了PC对其靶核团的投射后,用特制的模拟自然屈腕运动的刺激装置来推动猫同侧前肢的掌背,造成腕关节一次轻微的屈曲,观察该PG对这一刺激的单位反应。实验资料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作出平均诱发电位和刺激后时间直方图。 本文以电生理学方法揭示,猫小脑后叶第Ⅶ小叶皮层-核团投射存在较明确的纵区分布模式,纵区之间的分界线走向有一定的弯曲,与前叶略有不同。小脑后叶皮层从中线到两侧2.8mm为顶核区(FZ);其外侧为间位核区(IZ),最大宽度约为3.5mm;齿状核区(DZ)约始于5.0mm处。这三个不同纵区的PC对外周自然屈腕刺激都有反应,但反应细胞的百分数不同,FZ有59%的PC对外周刺激有反应,IZ为84%,DZ为20%。这些结果表明后叶第Ⅶ小叶具有类似于前叶的功能分布,IZ的PC对外周刺激有更大的调制作用,提示该皮层-核团投射的纵区结构有其特定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核团投影 小脑 电生理学
下载PDF
行为训练与小鼠海马突触蛋白磷酸化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静 吴馥梅 +1 位作者 萧信生 王新光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6-91,共6页
本文对梭箱回避行为训练是否能改变小鼠海马突触蛋白磷酸化水平进行了检定。在小鼠训练结束的不同时程制备突触体,以γ-^(32)P-ATP作为标记进行离体测定。结果如下:(1)正常小鼠各脑区突触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2)学习训练刚结束时... 本文对梭箱回避行为训练是否能改变小鼠海马突触蛋白磷酸化水平进行了检定。在小鼠训练结束的不同时程制备突触体,以γ-^(32)P-ATP作为标记进行离体测定。结果如下:(1)正常小鼠各脑区突触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2)学习训练刚结束时,海马突触蛋白磷酸化水平与学习训练成绩的优劣有相关性;(3)学习训练结束后24h,上述相关性更为明显,且成绩良好组右侧海马突触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左侧,而成绩低劣组相反。海马突触蛋白磷酸化的这种不对称现象的成因尚不清楚。这些结果表明,海马突触蛋白磷酸化反应可能是习得行为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突触蛋白 行为训练 磷酸化
下载PDF
伏衬蛋白与学习记忆的突触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静 吴馥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伏衬蛋白是一种多肽聚合体,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细胞内,在胞浆外层和质膜内侧形成一层“衬里”,并在神经元和突触后致密物质内高度浓集。80年代以来,人们对这种蛋白质的生化特性、种间分布、细胞分布以及功能作用进行了不少研究。本文对... 伏衬蛋白是一种多肽聚合体,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细胞内,在胞浆外层和质膜内侧形成一层“衬里”,并在神经元和突触后致密物质内高度浓集。80年代以来,人们对这种蛋白质的生化特性、种间分布、细胞分布以及功能作用进行了不少研究。本文对有关资料作一简要的评述,并重点介绍这种蛋白质在学习记忆突触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衬蛋白 学习记忆 突触
下载PDF
胆囊收缩素对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元林 吴馥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34-338,共5页
自70年代中期Vanderheaghen等人在哺乳类脑中发现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以来,大量的研究集中在CCK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上,实验已显示出CCK是哺乳类脑中含量最高的神经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有强烈的兴奋作用。近年来,除... 自70年代中期Vanderheaghen等人在哺乳类脑中发现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以来,大量的研究集中在CCK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上,实验已显示出CCK是哺乳类脑中含量最高的神经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有强烈的兴奋作用。近年来,除了CCK对痛觉、摄食行为、内分泌等方面有重要调节作用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这种脑-肠肽对记忆过程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收缩素 记忆
下载PDF
加压素对记忆巩固过程作用的研究 Ⅰ.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大鼠记忆巩固过程的易化作用及脑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萧信生 万瑞谦 杜坤大 《心理学报》 1983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本文研究了精氨酸加压素易化记忆巩固过程的作用,测定了这一作用过程中脑内15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1.第三天建立实验前1小时皮下注射AVP(2μg/只)显著地延缓了大鼠主动逃避条件反应的消退过程。 2.给予AVP的动物在建立期皮层视区... 本文研究了精氨酸加压素易化记忆巩固过程的作用,测定了这一作用过程中脑内15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1.第三天建立实验前1小时皮下注射AVP(2μg/只)显著地延缓了大鼠主动逃避条件反应的消退过程。 2.给予AVP的动物在建立期皮层视区和海马两脑区的GABA(γ-氨基丁酸)含量及海马的异亮氨酸含量下降。在保持期两脑区的苏氨酸含量下降,赖氨酸含量上升,海马的谷氨酸含量下降,但两脑区的GABA含量都没有显著变化。 3.电击应激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给予AVP的动物海马的GABA含量及皮层视区苯丙氨酸含量下降。单独注射AVP后1小时,两脑区的天冬氨酸含量下降。AVP注射后48小时,脑内各种氨基酸含量都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巩固 游离氨基酸含量 精氨酸加压素 海马 脑内 含量变化 动物 GABA 实验结果 脑区
下载PDF
刺激中缝背核压抑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对苔状和爬行纤维传入的反应
6
作者 王建军 肖幼平 +3 位作者 董美蓉 张劼 陈均 余启祥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19-529,共11页
本文在麻醉并制动的大鼠上观察了中缝背核(DR)条件刺激对由苔状和爬行纤维传入引起的小脑浦肯野细胞(PC)诱发反应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刺激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可以引起苔状和爬行纤维向对侧小脑皮层第Ⅵ和Ⅶ小叶的传入,因而在该小叶... 本文在麻醉并制动的大鼠上观察了中缝背核(DR)条件刺激对由苔状和爬行纤维传入引起的小脑浦肯野细胞(PC)诱发反应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刺激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可以引起苔状和爬行纤维向对侧小脑皮层第Ⅵ和Ⅶ小叶的传入,因而在该小叶上记录到 PC 的诱发简单锋电位(SS)和复杂锋电位(CS)反应,潜伏期分别是8—25和12—30ms。(2)以不影响PC 自发 SS 和 CS 活动的阈下强度刺激 DR,可显著地压抑 PC 对于刺激感觉运动皮层引起的苔状和爬行纤维兴奋所产生的诱发 SS 和 CS 反应,这种压抑作用可持续数百毫秒。(3)DR条件刺激对 PC 的诱发 SS 和 CS 反应的压抑作用可以被静脉注射5-HT 受体阻断剂羟甲丙基甲基麦角酰胺所减弱或阻断。上述结果表明 DR 的5-HT 能纤维传入可以降低苔状和爬行纤维对 PC 的突触作用效力,抑或降低 PC 对突触传入的反应敏感性,提示中缝-小脑5-HT,能纤维传入系统参与了小脑某些重要的神经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背核 小脑 苔状纤维 爬行纤维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巨细胞网状核对小脑浦肯野细胞自发和诱发电活动的影响
7
作者 张敏跃 王建军 +3 位作者 王晓燕 陈文雁 阵均 余启祥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25,共11页
本研究在麻醉并制动的大鼠上观察了电刺激巨细胞网状核(Gi)对小脑浦肯野细胞(PC)自发及诱发简单锋电位的影响。结果如下:(1)刺激Gi可使PC的简单锋电位出现潜伏期小于20ms的抑制性或兴奋性反应,并以抑制性反应为主。抑制性反应持续40-100... 本研究在麻醉并制动的大鼠上观察了电刺激巨细胞网状核(Gi)对小脑浦肯野细胞(PC)自发及诱发简单锋电位的影响。结果如下:(1)刺激Gi可使PC的简单锋电位出现潜伏期小于20ms的抑制性或兴奋性反应,并以抑制性反应为主。抑制性反应持续40-100ms,而兴奋性反应的时程可达200ms以上;(2)注射5-HT_2型受体阻断剂methysergide可以减弱或阻断电刺激Gi对PC自发简单锋电位的抑制作用;(3)条件性Gi刺激可以显著压抑或加强由刺激对侧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引起的PC诱发简单锋电位反应。以上结果说明:在大鼠存在Gi-小脑通路,这一通路中的部分纤维是5-HT能的。Gi-小脑纤维可能通过突触和/或非经典突触的化学传递方式对PC的电活动产生某种调制性的影响。推测Gi-小脑传入纤维投射可能在某些小脑功能活动,如肌紧张及姿势的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 网状核 浦肯野细胞
下载PDF
加压素对记忆巩固过程作用的研究 Ⅱ.GABA在加压素易化记忆巩固过程中作用的探讨
8
作者 萧信生 万瑞谦 杜坤大 《心理学报》 198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本文探讨了脑内GABA能神经元在加压素易化记忆巩固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三天建立实验后立即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0.5mg/kg),消除了加压素对条件反应消退过程的延缓作用,而注射氨氧乙酸(aminooxy-acetic acid,20mg/kg)获... 本文探讨了脑内GABA能神经元在加压素易化记忆巩固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三天建立实验后立即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0.5mg/kg),消除了加压素对条件反应消退过程的延缓作用,而注射氨氧乙酸(aminooxy-acetic acid,20mg/kg)获得相反结果。 实验结果提示,脑内GABA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加压素对记忆巩固过程的易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实验结果 易化作用 记忆巩固 实验方法 条件反应 学习记忆 腹腔注射 印防己毒素 GABA能神经元
下载PDF
递质谷氨酸障碍与Alzheimer氏病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光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4-16,11,共4页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多数传染病和心血管病得到有效控制,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据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上将有6百万人的年龄超过60岁。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估计为13%,我国老年人比例也将不断上升。人口老化和现代医...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多数传染病和心血管病得到有效控制,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据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上将有6百万人的年龄超过60岁。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估计为13%,我国老年人比例也将不断上升。人口老化和现代医学对其他疾病的控制使老年性痴呆,尤其是 Alzheimer 氏病(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Alaheimer病 谷氨酸障碍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光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5,共5页
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是哺乳动物脑内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大多数兴奋作用都由Glu及其他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传递。高浓度Glu及其结构类似物对神经元有明显毒性作用,这是引起缺氧—缺血... 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是哺乳动物脑内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大多数兴奋作用都由Glu及其他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传递。高浓度Glu及其结构类似物对神经元有明显毒性作用,这是引起缺氧—缺血、低血糖、癫痫病中神经元损伤和产生亨廷顿氏症、Alzheimer病、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症等神经溃变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受体 拮抗剂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刺激猫下丘脑LHA和VMN对小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11
作者 王韬 陈文雁 +2 位作者 陈均 余启祥 王建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8-347,共10页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猫,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LHA)和腹内侧核(VMN)可引起小脑皮层第Ⅵ和Ⅶ小叶浦肯野细胞和非浦肯野细胞抑制性、兴奋性和抑制-兴奋性的电活动,但以抑制性活动为主;这些反应的潜伏期多数为10-20ms,但也可长达90ms;一般刺激...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猫,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LHA)和腹内侧核(VMN)可引起小脑皮层第Ⅵ和Ⅶ小叶浦肯野细胞和非浦肯野细胞抑制性、兴奋性和抑制-兴奋性的电活动,但以抑制性活动为主;这些反应的潜伏期多数为10-20ms,但也可长达90ms;一般刺激LHA比刺激VMN更有效。刺激下丘脑所激发的小脑神经元抑制性电活动可为静脉注射组胺H_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所阻断。本文对上述观察的可能作用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小脑皮质 神经元
下载PDF
小脑第三传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2
作者 余启祥 吴敏 《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3期5-7,10,共4页
一般认为:传入小脑的纤维投射有两个系统,即苔状纤维(Mossy Fiber)和爬行纤维(Climbine Fiber)传入投射。近年来,由于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小脑还具有第三传入系统。本文就有关资料作一简介。小脑的胺能神经元传入投射与苔状纤维,爬行... 一般认为:传入小脑的纤维投射有两个系统,即苔状纤维(Mossy Fiber)和爬行纤维(Climbine Fiber)传入投射。近年来,由于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小脑还具有第三传入系统。本文就有关资料作一简介。小脑的胺能神经元传入投射与苔状纤维,爬行纤维有着不同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它构成了小脑的第三传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小脑 神经元 神经组织 颗粒细胞 功能 过氧化酶 间位核 兴奋性 应激性 传入投射 中缝核 NE 大鼠 突触后膜 小泡
下载PDF
实验性脑缺血时体感诱发电位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臧人和 梁维帮 +3 位作者 朱苏燕 黄晓蔚 智屹忠 赵常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92,共2页
以猫为实验动物,采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方法观察其在急性缺血性脑损害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大脑中动脉阻断10~15分钟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这种变化随着阻断时间延长而显著。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以猫为实验动物,采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方法观察其在急性缺血性脑损害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大脑中动脉阻断10~15分钟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这种变化随着阻断时间延长而显著。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大脑中动脉阻断10~15分钟后顶叶皮层区神经元发生明显缺血性改变,阻断1小时后神经元出现核固缩。依据实验结果,作者认为SEP可推广应用至临床,评价急性脑缺血后大脑半球的功能及估价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体感诱发电位 细胞超微结构 脑电地形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