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驯化、传播与食物生产类型的形成——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范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7-196,共10页
驯化及其对人类历史走向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驯化应当被考虑为人类历史进程的"拐点"或者"岔路口":作为拐点,人类从纯粹的食物搜集者转变成为食物生产者;作为岔路口,人类的文化异质性兴起。我们今天所呈现的多样性... 驯化及其对人类历史走向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驯化应当被考虑为人类历史进程的"拐点"或者"岔路口":作为拐点,人类从纯粹的食物搜集者转变成为食物生产者;作为岔路口,人类的文化异质性兴起。我们今天所呈现的多样性都可视为驯化的长程结果。驯化与传播奠定了我们在共享某种同一性之上显现出来的差异和多样性。包括畜牧在内的广义的农业发明,使人类在适应上呈现出多彩多姿。它的后续影响使之成为所谓"文明的门槛",预示了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文化将迎来更为细化、精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迎来更为残酷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 传播 拐点 农业 畜牧
下载PDF
书法中的另类塑身:艺术人类学的“体行”视框 被引量:2
2
作者 颜月萍 《中国研究》 2006年第1期54-69,共16页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向来侧重于“意义(meaning)”的解释与形式“风格(style)”的分析,中国书法的研究却提供了面对艺术在社会中角色的另一种重要观看方法,亦即“体行(embodiment)”的维度.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实是一项依照某种...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向来侧重于“意义(meaning)”的解释与形式“风格(style)”的分析,中国书法的研究却提供了面对艺术在社会中角色的另一种重要观看方法,亦即“体行(embodiment)”的维度.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实是一项依照某种模式与文化价值来塑造身体的训练,这种特殊的身体训练同时也是中国人人格(personhood)与主体性(subjectivity)塑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行”的观看面向不仅将艺术从平面释放到空间及实践的宽广领域,同时也将艺术家、观赏人与社会脉络一并安置在一个有机的互动生态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体行 人格 主体性
下载PDF
全球宗教变迁与华人社会——世俗化、宗教化、理性化与躯体化 被引量:5
3
作者 魏乐博 宋寒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5,共8页
20世纪的宗教变迁带来了一些影响全球社会生活并在今天持续产生重要作用的新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四个趋势就是世俗化、宗教化、理性化与躯体化。这些发展趋势也影响了华人社会,通过考察两个相当不同的华人地区——中国江苏和中国台湾,... 20世纪的宗教变迁带来了一些影响全球社会生活并在今天持续产生重要作用的新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四个趋势就是世俗化、宗教化、理性化与躯体化。这些发展趋势也影响了华人社会,通过考察两个相当不同的华人地区——中国江苏和中国台湾,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地在全球化宗教变迁中的差异性与共同性。通过观察与研究可以看出,两地的相似性显示出在不同政治背景下,两地共享的文化传统和共同受到的全球影响的相对重要。与此同时,一些明显的差异性也在两地宗教生态上表现出来,尤其重点表现在地方寺庙崇奉状况,以及佛教和基督教发展的各自特点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化 宗教化 理性化 躯体化 江苏 台湾
下载PDF
城市化视角下祠堂功能的现代转变——关于广州城中村祠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正运 彭涛 邬静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6-20,共5页
以广州市猎德村、沥滘村和穗石村的主要祠堂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城市化背景下祠堂功能的现代转变,并讨论了影响祠堂变迁的主要因素。认为三个村的祠堂都经历了历史时期的兴盛、建国后的解构及改革开放后至今的重塑这几个阶段的变迁过程。... 以广州市猎德村、沥滘村和穗石村的主要祠堂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城市化背景下祠堂功能的现代转变,并讨论了影响祠堂变迁的主要因素。认为三个村的祠堂都经历了历史时期的兴盛、建国后的解构及改革开放后至今的重塑这几个阶段的变迁过程。祠堂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城市发展引起的变迁,与宗族等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在这种变迁的过程中,祠堂逐渐被整合到了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当中,并在其中充当了村民生活的纽带作用,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堂 城市化 现代转变
下载PDF
宗教里的文化与文化里的宗教——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宋寒昱 张艺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98,共4页
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亚人类学研究会于2014年4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帝国、商业与宗教""宗教的传习""仪式与音乐舞蹈"&qu... 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亚人类学研究会于2014年4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帝国、商业与宗教""宗教的传习""仪式与音乐舞蹈""关系网与公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宗教景观与空间建构""祭典与地方社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多元文化主义与新兴宗教"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文化 传统 仪式
原文传递
灾难的仪式意义与历史记忆 被引量:44
6
作者 范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28-39,共12页
灾难的仪式化建构是权力和其他政治势力为其合法性立言和进行社会动员的有效手段。所以,灾难发生的地点以及灾难发生之前与之后的时间可以被视为一个场域,它不仅为各种政治与非政治势力与组织提供特定的社会与政治的话语空间,而且还可... 灾难的仪式化建构是权力和其他政治势力为其合法性立言和进行社会动员的有效手段。所以,灾难发生的地点以及灾难发生之前与之后的时间可以被视为一个场域,它不仅为各种政治与非政治势力与组织提供特定的社会与政治的话语空间,而且还可以成为政治资源为不同势力所利用。在这个空间里,权力与传媒之间的共谋将直接对日后有关灾难的记忆产生影响。呈现在这种共谋语境中的历史记忆,难以全面、如实地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瞬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 权力 仪式 宗教 群集 历史记忆
下载PDF
文化多样性及其挑战 被引量:5
7
作者 范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24-32,共9页
文化多样性概念虽然在理解"他者"的问题上有所助益,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人们在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上趋于另一个极端。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简要历史分析,文章揭示了文化多样性概念在理解现实中的种族与族群现象时可能存在的紧张。
关键词 文化 多样性 种族 族群 认同
下载PDF
国家政治与泉州回民的穆斯林认同 被引量:4
8
作者 范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6,共8页
泉州回民在中国回民的社会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回族不同,泉州回民的西亚穆斯林先人主要通过海路而来,其穆斯林认同在历史上的起伏与泉州作为中古时期的重要国际贸易口岸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理学在福建的高度发展有一定... 泉州回民在中国回民的社会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回族不同,泉州回民的西亚穆斯林先人主要通过海路而来,其穆斯林认同在历史上的起伏与泉州作为中古时期的重要国际贸易口岸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理学在福建的高度发展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泉州港的式微,泉州回民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穆斯林认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家政治需要有少数民族的参与,泉州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泉州的回民也因此进入了国家的认同政治过程。对泉州回族的历史过程和他们近年来的穆斯林认同建构运动的分析与讨论支持了这样的一个假设:如果没有政府的民族政策,中国的民族形貌将与人们今日之所见全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回民 穆斯林 认同 国家政治
下载PDF
作为新政策领域的跨国华人——世纪之交的中国与新加坡
9
作者 刘宏 陈慧(译) 《中国研究》 2007年第1期252-275,共24页
本文主要关注中国和新加坡这两个国家针对新移民政策的设计、执行及其含义,重点在于这两个国家面对全球化新形势下的跨国人口流动所采取的灵活策略.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新移民及其核心群体——跨国华人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考察... 本文主要关注中国和新加坡这两个国家针对新移民政策的设计、执行及其含义,重点在于这两个国家面对全球化新形势下的跨国人口流动所采取的灵活策略.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新移民及其核心群体——跨国华人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考察了中国政府为主动吸引新移民为国服务而采取的多种政策,并分析了海外华人在面对跨国主义与民族国家这两者相矛盾的逻辑时所做出的反应.第三部分着眼于新加坡政府所采取的将新移民整合到国家建构中的一系列政策.结论部分主张进一步关注民族国家与跨国力量之间的内在互动,而非仅将此看做一种对立的零和博弈.笔者认为,这两者之间实际的、可察觉的共同利益关系与不甚稳定的战略联盟,为学术性分析与政策研究呈现了一个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移民 跨国华人 政府政策 中国 新加坡
下载PDF
分类体系的社会秩序建构——对《洁净与危险》的述评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文斌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42,共8页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 秩序建构 分类体系 述评 危险 人类学家 牛津大学 经济学课程
原文传递
旧有的关怀、新的课题:全球化时代里的宗族组织 被引量:16
11
作者 范可 《开放时代》 CSSCI 2006年第2期80-96,共17页
本文试图揭示宗族或祖先祭坛的生命力所在。作者认为,整体而言,无论是否受到地方精英的操纵,地方社会对民间传统的振兴,实质上是拥抱全球化的一种理性选择或另类表达。无论是地方上各种官方的形象工程,或是民间传统复兴,它们所透露出来... 本文试图揭示宗族或祖先祭坛的生命力所在。作者认为,整体而言,无论是否受到地方精英的操纵,地方社会对民间传统的振兴,实质上是拥抱全球化的一种理性选择或另类表达。无论是地方上各种官方的形象工程,或是民间传统复兴,它们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有一点是相同的:地方化或再地方化。它们实际上都是对全球化潮流的积极回应。因此,全球化无法带来某种同质性的文化,反倒刺激了文化多样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 宗族组织 文化多样性 关怀 课题 民间传统 地方精英 地方社会 形象工程 地方化
原文传递
他者的再现与国家政治 被引量:10
12
作者 范可 《开放时代》 CSSCI 2008年第6期96-108,共13页
多民族国家都存在着如何为本国族群多样性进行定位以及如何表现他们的问题。现代国家在国族叙事中多把境内的少数民族忽略不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认识到中国民族构成的复杂性。其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也因此从早期的"民族自决&... 多民族国家都存在着如何为本国族群多样性进行定位以及如何表现他们的问题。现代国家在国族叙事中多把境内的少数民族忽略不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认识到中国民族构成的复杂性。其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也因此从早期的"民族自决"逐渐改变为"民族区域自治"。从1956年起,中国政府组织由党政干部和学者组成的调查组,分别就已经确认的少数民族展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并由此建立起有关中国民族构成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的生产与建构极大地影响了一般民众对中国少数民族状况的理解,并由此形成了某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有关少数民族之存在的文化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治 少数民族社会 中国共产党 他者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构成 知识体系 多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现代性与民间传统的互动——以河南省路村“院”、“庙”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晓斐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4期101-114,共14页
本文以河南省路村为个案,以路村文化大院和关帝庙建设为切入点,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代表国家力量及现代性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间传统在一个具体农村场域中的不同表述、不同实践及其相互交织的过程。在政府话语... 本文以河南省路村为个案,以路村文化大院和关帝庙建设为切入点,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代表国家力量及现代性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间传统在一个具体农村场域中的不同表述、不同实践及其相互交织的过程。在政府话语中,文化大院代表着先进、理性、科学,"庙"意味着愚昧、落后、迷信,文章指出,表面上是二元对立的"院"和"庙",在路村村民的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截然分开对立,而是呈现出混合交织的形态。文章对在当下社会中如何重新认识现代性与发展话语,如何重拾民间传统的价值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民间传统 文化大院 关帝庙
原文传递
全球化与转基因问题的政治想象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8,共8页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转基因农作物及其商业性种植流布越来越广,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争议。这说明,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也是问题的全球化。转基因作物是否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目前在国际上无法从科学权威角度证明,对其持否定和...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转基因农作物及其商业性种植流布越来越广,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争议。这说明,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也是问题的全球化。转基因作物是否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目前在国际上无法从科学权威角度证明,对其持否定和批评态度的群体往往出于某种意识形态的诉求,这点在中国表现得尤其深刻。中国已进入风险社会,有关转基因之争在中国被政治化,反转基因成为表达不满的"猎巫"运动,并与怀旧和阴谋论交织在一起,构成当下中国社会对现行体制和政策进行"每日抗争"的一种社会景观与政治想象。之所以如此,政府公信力下降和腐败的盛行是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全球化 风险 公信力 猎巫 阴谋论
原文传递
经天纬地的行动者之网:关于病毒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可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26-141,共16页
病毒是不是纯粹的"自然"微生物?不是的。对于病毒学家和流行病专家而言,这是不言自明的。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助于理解病毒与动物乃至人类的关系。在这样的网络视角里,病毒如何与人类互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如何影响病毒,... 病毒是不是纯粹的"自然"微生物?不是的。对于病毒学家和流行病专家而言,这是不言自明的。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助于理解病毒与动物乃至人类的关系。在这样的网络视角里,病毒如何与人类互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如何影响病毒,病毒又如何反过来冲击人类,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框架。本文讨论的基本事实是:病毒的演化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病毒也将人类和动物联系起来,病毒也受到人类各种社会性设置,人与物的流动,科学与技术的创新以及各种社会、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病毒不知道攻击对象的种族、族群、文化以及阶级的背景,它跨越所有边界。在这样的意义上,全人类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图尔 新型冠状病毒 行动者网络 总体性整体观 互联性 全球化
原文传递
老骥伏枥:费孝通晚年之思之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可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44-61,共18页
费孝通是杰出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生中思考从未停歇。他“志在富民”的宏愿引领他走上一条学以致用之路。费孝通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是国际人类学界复杂社会研究传统的开拓者之一。费孝通晚年的学术思想异常丰富,大致可以归... 费孝通是杰出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生中思考从未停歇。他“志在富民”的宏愿引领他走上一条学以致用之路。费孝通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是国际人类学界复杂社会研究传统的开拓者之一。费孝通晚年的学术思想异常丰富,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考;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的设想与主张;关于中国文化的动力问题;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关于“非理性”与“直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中华民族 文化动力 文化自觉 全球化
原文传递
也谈民族相处的和睦之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可 《中国民族》 2014年第8期45-47,共3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世界上所有的多民族国家一样,我国也面临着各民族如何相处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希望国内各民族和睦相处。当然,也有个别国家的政党想在竞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间或会在不同的族群之间制造隔阂,挑...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世界上所有的多民族国家一样,我国也面临着各民族如何相处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希望国内各民族和睦相处。当然,也有个别国家的政党想在竞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间或会在不同的族群之间制造隔阂,挑拨离间,使不同的族群都觉得唯有依靠这一政党,自己利益才更有保障。然而,这种情况毕竟不多见。退一步讲,即便如此,这些政党也不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罔顾民生,它还得在许多方面对各族群都有所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和睦相处 各民族 政党 族群 利益 隔阂
原文传递
景宁畲乡行记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可 《中国民族》 2015年第4期51-53,共3页
去年岁末,应浙江丽水学院新成立的民族学院之邀,我有幸第一次走进浙南地区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更令人难忘的是,今年的元旦我竟是在畲乡渡过的。类似的经历平生不会有很多,而且这次到畲乡,让我回想起了年轻时对福建畲族的田野调查。我觉得... 去年岁末,应浙江丽水学院新成立的民族学院之邀,我有幸第一次走进浙南地区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更令人难忘的是,今年的元旦我竟是在畲乡渡过的。类似的经历平生不会有很多,而且这次到畲乡,让我回想起了年轻时对福建畲族的田野调查。我觉得,这些短暂的旅行对于人生都很宝贵。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走访,都会让人产生一些平时不可能有的感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宁畲族自治县 畲乡 民族学院 丽水学院 浙南地区 田野调查
原文传递
关于《查理周刊》遇袭事件的观察与思考
19
作者 范可 《中国民族》 2015年第2期66-67,共2页
2015年1月7日,法国巴黎的漫画刊物《查理周刊》突然遭到了极端主义者的暴力恐怖袭击。在这次血腥的事件及其后续事件中,先后造成17人丧生。这次袭击在欧洲和世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应,人们纷纷愤怒地予以谴责。1月11日,巴黎举行了上百万人... 2015年1月7日,法国巴黎的漫画刊物《查理周刊》突然遭到了极端主义者的暴力恐怖袭击。在这次血腥的事件及其后续事件中,先后造成17人丧生。这次袭击在欧洲和世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应,人们纷纷愤怒地予以谴责。1月11日,巴黎举行了上百万人的反恐大游行,许多国家的政要手挽手行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显示出与恐怖主义坚决斗争到底的决心。在游行的队伍中,包括穆斯林在内的许多宗教界人士与信徒也高举各种标语行进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理 宗教界人士 游行队伍 斗争到底 手挽手 伊斯兰世界 极端主义 言论自由 自杀式 人为目标
原文传递
感受多元欧洲
20
作者 范可 《中国民族》 2014年第10期70-74,共5页
人们只有在接触机会增多的条件下才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了解,增加彼此间的社会信任。接触的机会是很多的,关键在于排斥或者不排斥接触。每天的相遇、面对面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接触。今年八月,借赴德国访学之机,我走访了欧洲的一些国家... 人们只有在接触机会增多的条件下才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了解,增加彼此间的社会信任。接触的机会是很多的,关键在于排斥或者不排斥接触。每天的相遇、面对面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接触。今年八月,借赴德国访学之机,我走访了欧洲的一些国家。过去虽然也到过欧洲几次,但要么去北欧要么去英国,这次才是真正意义上寻访欧洲大陆。我们已经习惯将发达国家集中称为"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大陆 感受 发达国家 社会信任 面对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