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黑色腺瘤影像学表现1例
1
作者 徐驰杰 邓小毅 罗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病例男,49岁,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区肿物,曾有晕厥史。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血、尿儿茶酚、血皮质醇、醛固酮指标正常。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70kVp管电压和30mL对比剂的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大螺距CT冠状动脉成像 被引量:16
2
作者 祁丽 张龙江 +3 位作者 周长圣 郑玲 顾海峰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大螺距技术,探讨70kVp管电压、30mL对比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体质指数≤25kg/m2、心率≤70次/分行CTC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100kVp,60mL对比剂的扫描方案行CTCA检查,... 目的: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大螺距技术,探讨70kVp管电压、30mL对比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体质指数≤25kg/m2、心率≤70次/分行CTC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100kVp,60mL对比剂的扫描方案行CTCA检查,另40例患者采用70kVp,30mL对比剂的扫描方案行CTCA检查。所有CTCA检查都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大螺距(3.4)模式下进行。100kVp组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进行重建,而70kVp组数据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进行重建。测量每例患者主动脉根部、各冠状动脉起始处部及纵膈脂肪CT值和标准差并计算各段血管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图像以4分法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70kVp组的平均冠状动脉CT值[(603±86)HU]及图像噪声[(42±5)HU]均明显高于100kVp组的平均冠状动脉CT值[(503±68)HU,P<0.001]及图像噪声[(25±4)HU,P<0.01],而70kVp组的SNR及CNR(14.6±3.0,17.8±3.4)均明显低于100kVp组(20.7±3.8,24.4±4.1,P<0.001)。两组间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70kVp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比100kVp组降低了76%,对比剂用量降低了50%。结论: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及迭代重建技术,70kVp管电压、30mL对比剂CTCA在体质量指数≤25kg/m2、心率≤70次/分的患者中是可行的,可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的条件下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辐射剂量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痛风性膝关节炎MRI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炎与痛风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曹国平 罗松 +2 位作者 邓小毅 赵承勇 顾红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MRI特征,及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炎与痛风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研究痛风骨侵蚀和关节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慢性痛风患者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影像检查,对比分析痛风石、骨髓水肿、骨侵蚀及滑... 目的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MRI特征,及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炎与痛风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研究痛风骨侵蚀和关节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慢性痛风患者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影像检查,对比分析痛风石、骨髓水肿、骨侵蚀及滑膜炎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4例患者为双侧膝关节检查,共35个膝关节纳入研究,其中34%的存在骨侵蚀,与痛风石有明显相关性,OR值76.4(95%CI 10.0,582.2)(P<0.001)。骨髓水肿不常见,发生率仅为1.2%(3/245),骨侵蚀和骨髓水肿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在有骨侵蚀的膝关节中,75%的膝关节同时伴有滑膜炎,而在没有骨侵蚀的膝关节,43.4%的膝关节具有滑膜炎,骨侵蚀和滑膜炎之间的OR值为5.3(95%CI 1.1,25.5)(P=0.03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骨侵蚀,与痛风石沉积明显相关;痛风骨髓水肿不常见,且水肿程度轻微。痛风石是骨侵蚀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CT表现 被引量:8
4
作者 成瑶 王勇 +2 位作者 张小勇 常燕翔 吴新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Xp11.2易位性肾癌以及同期的71例其他亚型肾癌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分析并比较其人口学资料以及肿瘤的CT表现。结果 16例Xp11.2易位...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Xp11.2易位性肾癌以及同期的71例其他亚型肾癌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分析并比较其人口学资料以及肿瘤的CT表现。结果 16例Xp11.2易位性肾癌平均年龄31.2岁,右肾12例,左肾4例。各亚型肾癌的发生部位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别(P均>0.05)。Xp11.2易位性肾癌最大径大于乳头状细胞肾癌(P=0.003),而其他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Xp11.2易位性肾癌较其他亚型细胞肾癌更容易出血(P均<0.05),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透明细胞肾癌(P=0.015),而与其他亚型肾癌无统计学差异(P=0.183,P=0.723)。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透明细胞肾癌(P<0.001)和乳头状细胞肾癌(P=0.001),与嫌色细胞肾癌无统计学差别(P=0.154)。转移发生率与透明细胞肾癌无统计学差别(P=0.108),高于乳头状细胞肾癌(P=0.050)和嫌色细胞肾癌(P=0.043)。Xp11.2易位性肾癌主要为持续强化型,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强化特征明显不同。结论 Xp11.2易位性肾癌临床及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双能量CT表现 被引量:7
5
作者 唐春香 赵艳娥 +3 位作者 张龙江 周长圣 陈燕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双能量CT表现。方法:对经临床及心脏超声证实的13例CTEPH患者进行双能量CT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以肺叶为单位独立分析双能量CT肺血容量灌注成像(Lung PBV)肺灌注缺损的数目、位置,分析CTEP... 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双能量CT表现。方法:对经临床及心脏超声证实的13例CTEPH患者进行双能量CT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以肺叶为单位独立分析双能量CT肺血容量灌注成像(Lung PBV)肺灌注缺损的数目、位置,分析CTEPH患者的CT肺动脉成像(CTPA)表现。利用Kappa检验分析两位阅片者诊断CTEPH的一致性。结果:13例CTEPH表现为血栓沿肺动脉内壁分布,呈不规则偏心性、附壁性充盈缺损或肺动脉突然狭窄。肺梗死1例,"马赛克"样肺灌注6例,胸腔积液1例,肺动脉主干直径/同层主动脉直径(PA/AA)>1者12例,对比剂腔静脉返流3例。以肺叶为分析单位,阅片者1、2利用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均发现21个肺叶出现灌注缺损,两位阅片者联合发现20个肺叶有灌注缺损。两位阅片者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18(P<0.001),灌注缺损主要为分布于肺外带的楔形灌注减低区。结论:双能量CT能同时获得CTPA及肺灌注成像图像,可为CTEPH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临床CTEPH疑似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 双能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成像在痛风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国平 罗松 +1 位作者 邓小毅 顾红梅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755-757,765,共4页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有关。常规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价值有限,双能量CT成像能够直观检测尿酸盐结晶沉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可以对尿酸盐结晶...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有关。常规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价值有限,双能量CT成像能够直观检测尿酸盐结晶沉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可以对尿酸盐结晶进行定量分析,其在痛风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双能量CT成像在痛风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双能量CT 尿酸盐结晶 诊断 综述
下载PDF
70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国中 张龙江 +3 位作者 周长圣 祁丽 罗松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70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80例临床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40例患者行新双源CT 70kV头颅CT血管成像(70kV组),另40例患者行120kV头颅CT血管成像(120kV组)。测量每例患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 目的:探讨70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80例临床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40例患者行新双源CT 70kV头颅CT血管成像(70kV组),另40例患者行120kV头颅CT血管成像(120kV组)。测量每例患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医师对所有病例以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70kV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511.1±93.8)HU,(459.1±83.4)HU]高于120kV组的CT值[(289.1±46.6)HU,(260.9±43.4)HU,P<0.001]。70kV组图像噪声[(18.3±2.1)HU]高于120kV组[(8.7±1.0)HU,P<0.001],70kV组的SNR颈内动脉,CNR颈内动脉及SNR大脑中动脉,CNR大脑中动脉(28.3±6.1,26.2±5.9及25.4±5.3,23.3±5.2)低于120kV组(33.9±7.5,30.1±7.1及30.7±7.4,26.9±6.9,P<0.05)。70kV组的主观评分(3.5±0.7)与120kV组(3.6±0.5,P=0.22)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读者间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0.54,0.59,P<0.001)。70kV组与120kV组ED分别为(0.2±0.0)、(1.2±0.1)mSv(P<0.001),辐射量降低了80%。结论:70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是可行的,能在降低辐射量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诊断显像 辐射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头部
下载PDF
大螺距模式下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CT胸主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罗松 郑玲 +5 位作者 张龙江 周长圣 李勰 顾海峰 王清清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评价Flash大螺距模式下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结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在CT胸主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按扫描方式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扫描参数采用大螺距模式,智能最佳kVp技术扫描,图像重建方式为迭代重建;B组扫... 目的:评价Flash大螺距模式下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结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在CT胸主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按扫描方式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扫描参数采用大螺距模式,智能最佳kVp技术扫描,图像重建方式为迭代重建;B组扫描参数采用常规螺距,120kVp管电压,图像重建方式为滤波反投影法,比较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别。客观图像质量A组明显好于B组。胸主动脉3个位置CT值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的SNR、CNR均明显高于B组,背景噪声A组低于B组。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两位医生的一致性分别为0.737、0.617和0.705。A组有效剂量要明显低于B组,降低了30%。结论:大螺距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结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CT胸主动脉成像不但有效的降低了辐射剂量,还同时提高了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技术 心血管 主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MRI对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曹国平 罗松 +1 位作者 邓小毅 顾红梅 《安徽医学》 2019年第11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港澳洋医院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1例慢性痛风患者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图像,以双能量CT为金标准,检验MRI对痛风石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 目的探讨MRI对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港澳洋医院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1例慢性痛风患者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图像,以双能量CT为金标准,检验MRI对痛风石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4例患者行双侧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共35个膝关节纳入研究。MRI对痛风石检出的特异性为0.977(95%CI:0.930~0.994),敏感性为0.648(95%CI:0.551~0.735),阳性预测值为96.0%,阴性预测值为77.0%,准确性为82.8%。结论与双能量CT相比,MR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双能量CT
下载PDF
降低CT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的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未 周长圣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610-612,共3页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作为显示冠状动脉心脏病(coronary cardiac disease,CAD)检查技术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An-dreini等发现CTCA可以提供疑似 CAD 或者其他心脏病患者的预...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作为显示冠状动脉心脏病(coronary cardiac disease,CAD)检查技术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An-dreini等发现CTCA可以提供疑似 CAD 或者其他心脏病患者的预后信息,当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时则显示预后很好;而当发现CAD时,则可以提供危险度分级。由于较高的辐射剂量对于乳腺或者肺部存在潜在致癌风险,低剂量仍然是在应用CTCA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辐射剂量
下载PDF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成瑶 王勇 +2 位作者 张小勇 朱华 吴新生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节细胞胶质瘤的认识。方法对南京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分型进行分析。结果病变位于颞叶10例,额叶3例,顶叶、枕叶及... 目的分析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节细胞胶质瘤的认识。方法对南京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分型进行分析。结果病变位于颞叶10例,额叶3例,顶叶、枕叶及侧脑室、小脑各1例,侵及两个脑叶以上的2例,其中15例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病灶呈囊性5例,囊实性7例,实性7例;9例瘤周无水肿、7例轻度水肿,3例中度水肿。增强扫描,囊性病灶1例囊壁明显强化,4例无强化;囊实性病灶内壁结节均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7例实性病灶1例呈小片状明显强化,3例边缘或小片状轻度强化,3例无强化。3例行CT平扫,1例见点状钙化。3例实性病灶加扫MRS,MRS肿瘤实性成分cho升高,NAA降低。19例GG病理分型WHOⅠ级5例,WHOⅡ级13例,WHOⅢ级1例。结论节细胞胶质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MRS对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术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 节细胞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积极推进超低剂量CT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582-583,共2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CT 技术迅速发展,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临床应用日趋普遍。CT作为医源性辐射的主要来源,其致癌性不容忽视,有文献估计1.5%-2.0%的癌症与CT辐射有关。如何在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CT 技术迅速发展,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临床应用日趋普遍。CT作为医源性辐射的主要来源,其致癌性不容忽视,有文献估计1.5%-2.0%的癌症与CT辐射有关。如何在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是近些年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超低剂量 辐射剂量 临床应用 CT检查 图像质量 CTA 医源性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在鉴别急慢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赵承勇 罗松 +2 位作者 邓小毅 孙旭 朱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用于鉴别急慢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源CT对34例胸腰椎压缩改变患者进行双能去钙成像,以MRI图像作为参照标准。由两名医师使用2分法分别对压缩椎体进行独立评价,使用Kappa检验评价二者间的一致...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用于鉴别急慢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源CT对34例胸腰椎压缩改变患者进行双能去钙成像,以MRI图像作为参照标准。由两名医师使用2分法分别对压缩椎体进行独立评价,使用Kappa检验评价二者间的一致性。由另一名医师在去钙图像上测量椎体骨髓密度(CT值),同时选取参考椎体,测量并计算两者CT值的差值。使用ROC分析检验主观评分、骨髓密度值及密度差值,使用t检验比较急性骨折和陈旧骨折骨髓的密度值及CT差值。结果在58个压缩椎体中,MRI图像发现32个有骨髓水肿,两名医师在去钙图像上分别诊断25个和30个椎体有骨髓水肿,骨髓水肿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 829),主观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较为可靠。t检验示急性骨折水肿骨髓的密度值及CT差值较慢性骨折骨髓高。骨髓密度CT值的ROC分析显示AUC为0. 901,利用约登指数计算诊断阈值为1. 6HU;对骨髓密度CT差值的ROC分析显示AUC为0. 910,诊断阈值为29. 3HU;两者联合的ROC分析显示AUC为0. 924。结论 CT双能去钙图像可用于鉴别急慢性椎体骨折,其客观定量分析的诊断的效能高于主观定性分析,CT值联合CT差值的诊断效能> CT差值>CT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 骨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在小肾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健文 周长圣 +1 位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鉴别小肾癌(1~4cm)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行术前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87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ccRCC 70例,nccRCC 17...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鉴别小肾癌(1~4cm)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行术前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87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ccRCC 70例,nccRCC 17例。选取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图像,并应用双能量CT Rho/Z对所有图像进行评估,记录Z、Rho和双能量指数(DEI)值。比较Z、Rho和DEI值在ccRCC和nccRCC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Z和DEI在ccRCC和nccRCC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在ccRCC和nccRCC的鉴别诊断中,Z的最佳诊断阈值为9.69,总体正确率为88.5%,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87.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DEI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044,总体正确率为83.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AUC为0.953。结论:在增强扫描皮髓质期中,双能量CT的Rho/Z应用中的参数有助于小肾癌(1~4cm)中ccRCC和nccRCC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肾细胞癌 肾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电子云密度 等效原子系数 双能量指数
下载PDF
Meta分析评价双能量头颅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茂雪 李明泉 罗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头颅双能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双能量""颅内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医药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dual en...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头颅双能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双能量""颅内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医药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dual energy""intracranial aneurysms"或"subarachnoid hemorrhag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时间为2006年1月—2017年1月,纳入以DSA为金标准的双能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文献,对最后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分析,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5篇,无异质性。计算效应合并值,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合并敏感度为0.97[95%CI(0.96,0.99)],合并特异度为0.99[95%CI(0.97,1.00)],合并阳性似然比为21.71[95%CI(12.10,38.96)],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04[95%CI(0.03,0.07)],合并OR值为703.4[95%CI(303.96,1 627.74)];合并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 8,敏感度与特异度交点最大值(Q值)为0.992 5。结论双能量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美国腹部放射学会及美国胰腺协会关于胰腺导管腺癌放射学共识解读
16
作者 张晓东 卢光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30-433,共4页
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侵袭性恶性肿瘤。薄层多层CT是最有效的术前分期手段。标准化的报告模板能提供完整、准确、标准化的病变分期报告,从而有利于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方便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比较。解读美国腹部放射学会... 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侵袭性恶性肿瘤。薄层多层CT是最有效的术前分期手段。标准化的报告模板能提供完整、准确、标准化的病变分期报告,从而有利于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方便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比较。解读美国腹部放射学会及美国胰腺协会关于胰腺癌放射学报告模板标准化的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分期
下载PDF
4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谦 程晓青 +3 位作者 周长圣 倪玲 罗松 黄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9-463,共5页
目的与常规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比,探讨四维血管造影(4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将80例怀疑颅内动脉瘤或因眩晕入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采用4D-CTA扫描模式检查,对比剂30 ml;B组采用常规3D-CTA扫描模式检查,对比... 目的与常规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比,探讨四维血管造影(4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将80例怀疑颅内动脉瘤或因眩晕入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采用4D-CTA扫描模式检查,对比剂30 ml;B组采用常规3D-CTA扫描模式检查,对比剂60 ml。测量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进行客观图像质量评价。使用5分法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对比A组与B组间辐射剂量。对进行DSA检查的患者,以DSA为金标准计算4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A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CT值高于B组(P<0.01)。A组与B组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SNR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68、P=0.25)。A组与B组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NR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89、P=0.59)。A组与B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无显著差异(P>0.05)。A组辐射剂量较B组降低30%。4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4.12%、90.00%、94.12%、90.00%、92.59%。结论 4DCTA由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扫描实现的动态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不低于常规3D-CTA。4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CTA 3D-CTA 颅内动脉瘤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4D-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谦 程晓青 +3 位作者 周长圣 倪玲 罗松 黄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利用4D-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的方法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发生SAH 3~14天内行全脑灌注成像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Syngo MMWP后处理... 目的利用4D-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的方法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发生SAH 3~14天内行全脑灌注成像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Syngo MMWP后处理工作站,用Inspace软件重组4D-CTA图像,以VPCT Neuro软件,生成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延迟时间(TTD)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伪彩图。在检查残余动脉瘤的同时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及其他血管病变,并用灌注参数评估SAH继发的迟发性脑缺血情况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4D-CTA共检出59个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改变。其中动脉瘤夹闭术后50个,栓塞术后9个。1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存在残留动脉瘤。2例患者发现颅内其他部位存在动脉瘤。4D-CTA上18例患者共28条血管出现血管痉挛。共29例患者的伪彩图上出现异常灌注区域,其中23例患者为迟发性缺血,2例患者为血管夹压迫相关脑缺血,4例患者为手术操作损伤相关脑缺血。结论 4D-CT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术后有无瘤体残留、动脉瘤夹及栓塞材料与载瘤血管的关系。4D-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可同时显示宏观上的血管痉挛及灌注上的微循环改变。全脑灌注成像可显示术后多种并发症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全脑灌注成像 颅内动脉瘤 血管痉挛
原文传递
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CT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卢光明 张龙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2241-2241,共1页
CT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同时,因其适应证的扩大及使用频度的增加,也逐渐成为医源性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1].CT辐射致癌的可能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CT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同时,因其适应证的扩大及使用频度的增加,也逐渐成为医源性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1].CT辐射致癌的可能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可能成为社会公共健康问题.此外,CT应用范围的扩展,伴随着碘对比剂注射量的大幅上升,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病的第3大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碘对比剂所引起的肾病与对比剂的使用量有关[2].在当今CT技术持续发展,应用价值前景广阔之时,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CT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及各厂家共同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对比剂 CT技术 辐射剂量 使用量 应用 医院获得性 医务工作者 疗效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