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牵引辅助在基层医院困难ESD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友红 凌亭生 +5 位作者 张志刚 庄端明 邢一鸣 傅启英 赵静 王小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7期865-870,共6页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体外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管腔困难部位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高淳分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经胃镜(放大+NBI)及活检病理检查判断仅局限于黏膜层、未侵及管壁固有肌层的...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体外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管腔困难部位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高淳分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经胃镜(放大+NBI)及活检病理检查判断仅局限于黏膜层、未侵及管壁固有肌层的早期消化道肿瘤及部分浅表黏膜下瘤体、类癌等患者81例,其中30例采用常规ESD治疗不辅助牵引(不牵引组),51例采取牵引技术辅助ESD术:牵引技术中12例采取牙线辅助牵引(牙线牵引组),39例采取圈套器辅助牵引(圈套器牵引组);记录和评估3组患者手术部位、病灶有无溃疡、手术持续时间、病灶切除大小、住院天数、手术者感觉舒适程度、单位时间内切割面积、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R0完全切除率、并发出血、穿孔发生率,肿瘤分化程度等情况。结果牙线牵引组、圈套器牵引组较不牵引组,病灶完整剥离时间[(53.27±17.16)min、(67.95±19.36)min]比(85.77±24.59)min,P<0.05]明显缩短,单位时间内切除面积[(27.44(15.00,28.36)mm^2/min、16.78(12.32,30.97)mm^2/min]比10.27(8.55,14.49)mm^2/min,P<0.05]明显提高;住院天数[(6.05±0.47)天、(6.64±0.95)天]比(6.95±0.99)天明显下降。牙线牵引法、圈套器牵引法辅助下的ESD手术者舒适度明显高于不牵引组,3组比较分析一次性整块切除率、ESD术后并发症(出血或穿孔)及ESD术后大病理分化类型、患者病变黏膜病变表面有无溃疡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体外牵引辅助ESD(牙线牵引和圈套器牵引),可明显提高黏膜切除的效率,对基层医院开展ESD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牵引辅助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消化道肿瘤 癌前病变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茹甫毅 赵琪 +2 位作者 牛明华 姜海行 邹晓平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8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监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2007年12月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消化道念珠菌感染的相关资料。结果418例恶性肿瘤念珠...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监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2007年12月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消化道念珠菌感染的相关资料。结果418例恶性肿瘤念珠菌感染率为21.05%,念珠菌类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71.4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5.24%)。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口腔及食道,占59.05%(62/105)。性别对念珠菌感染没有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分期、住院时间、接受放化疗、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等。结论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以消化道发生率高,必须重视念珠菌感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念珠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术中内镜检查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方青流 宋汉明 +3 位作者 侯为孝 赵志刚 吴毓麟 吴烨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36-37,共2页
该文报告11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术中内镜检查情况。10例于小肠中段切口置镜,1例手术探查时发现小肠病变,切除病变肠段后于端端吻合前行内镜检查。发现小肠出血性病变10例,1例位于结肠脾曲,以血管性病变为最多(8/... 该文报告11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术中内镜检查情况。10例于小肠中段切口置镜,1例手术探查时发现小肠病变,切除病变肠段后于端端吻合前行内镜检查。发现小肠出血性病变10例,1例位于结肠脾曲,以血管性病变为最多(8/11),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说明术中内镜检查对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诊断兼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检查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茹甫毅 赵琪 +2 位作者 牛明华 姜海行 邹晓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7期44-46,共3页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的特点,分析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监控感染提供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2007年12月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消化道念珠菌感染的相关资料。结果418例恶性肿瘤患者...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的特点,分析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监控感染提供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2007年12月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消化道念珠菌感染的相关资料。结果418例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率为21.05%。性别对念珠菌感染没有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分期晚、住院时间长、接受放化疗、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等。结论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以消化道发生率高,必须重视念珠菌感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念珠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化疗药物缓释粒子内镜植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牛明华 姜海行 +1 位作者 邹晓平 任佳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化疗缓释粒子肿瘤部位植入治疗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1例隆起型病变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消化内镜直视下将5-FU、顺铂的缓释粒子植入到肿瘤间质。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 目的初步评价化疗缓释粒子肿瘤部位植入治疗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1例隆起型病变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消化内镜直视下将5-FU、顺铂的缓释粒子植入到肿瘤间质。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2例,病情稳定6例,3例无缓解,平均有效率为70.9%。患者疼痛缓解率为70.9%,体重增加21例占67.7%。不良反应除因术中操作出血外仅有WBC轻度下降、轻度恶心、腹泻,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缓释粒子内镜植入突出了局部靶向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综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新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缓释粒子 内镜植入 胃肠道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牛明华 雷艳珍 邹晓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201-1202,共2页
目的:通过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观察缺铁性贫血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及抗HP后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8例HP阳性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行根除HP治疗。对照组5... 目的:通过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观察缺铁性贫血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及抗HP后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8例HP阳性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行根除HP治疗。对照组52例,行安慰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血红蛋白上升情况。结果:治疗组66例患者抗HP后转阴61例,其中56例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6例升高。结论:抗HP治疗对存在HP感染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有治疗作用,HP感染可能是缺铁性贫血一个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螺杆菌感染/并发症 贫血 缺铁性/病因学 贫血 缺铁性/药物治疗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与不同分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光侠 何晓华 +3 位作者 吴倩倩 陈敏 高立永 邹晓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1F1d)在胃癌组织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20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作为对照,40例早期胃癌组织、40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作为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1F1d)在胃癌组织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20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作为对照,40例早期胃癌组织、40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作为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和早期胃癌组织HIF1α表达显著增高,且进展期胃癌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1)。进展期胃癌组织中HIF1α表达强度与预后呈负相关(P=0.001);TNM分期是进展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IF1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超声诊断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吕瑛 李运红 徐肇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的价值。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和高脂饮食组(42只),正常对照组饲养8周;高脂饮食组分为7组,每组6只,每隔2周处死1组,处死后观察肝组织学改变,处死前1 ...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的价值。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和高脂饮食组(42只),正常对照组饲养8周;高脂饮食组分为7组,每组6只,每隔2周处死1组,处死后观察肝组织学改变,处死前1 d行超声检查。结果超声对脂肪肝阳性诊断准确率是78.2%,其中轻度脂肪肝诊断准确率约为70%,中度脂肪肝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超声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诊断 脂肪肝 大鼠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在大鼠实验性非乙醇性脂肪肝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吕瑛 徐肇敏 李运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非乙醇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方法: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和高脂饮食组(42只),正常对照组饲养8周,高脂饮食组分为7组,每隔2周处死1组,测定大鼠的体重,肝脏的湿重,空腹真胰岛素(FIns)、血糖(FBG)、...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非乙醇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方法: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和高脂饮食组(42只),正常对照组饲养8周,高脂饮食组分为7组,每隔2周处死1组,测定大鼠的体重,肝脏的湿重,空腹真胰岛素(FIns)、血糖(FBG)、血脂水平,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喂养8周时出现NAFL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FBG,FIn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TG,FIns与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成正相关,ISI,HDL-C与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成负相关。结论:模型组大鼠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在非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非乙醇性脂肪肝 大鼠
下载PDF
潘氏细胞与克罗恩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桂芳 张伟杰 +1 位作者 周志华 邹晓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18-221,共4页
潘氏细胞(PC)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具有强大的分泌功能,可分泌防御素等多种物质,抑制肠道致病微生物的繁殖。研究发现克罗恩病(CD)与PC之间具有密切关系,CD患者的NOD2基因突变、PC自噬性功能缺陷均会影响PC功能。一些与炎症、凋亡等相... 潘氏细胞(PC)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具有强大的分泌功能,可分泌防御素等多种物质,抑制肠道致病微生物的繁殖。研究发现克罗恩病(CD)与PC之间具有密切关系,CD患者的NOD2基因突变、PC自噬性功能缺陷均会影响PC功能。一些与炎症、凋亡等相关的因子也会影响PC功能,在C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此文就近年来有关PC与C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CD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氏细胞 克罗恩病 防御素 自噬
下载PDF
分阶段健康教育贯穿护理始终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桂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57-857,共1页
关键词 分阶段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下载PDF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和转归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瑛 徐肇敏 刘明东 《胰腺病学》 2004年第3期176-177,共2页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 PPC)是胰腺炎和胰腺创伤的常见并发症,为探讨PPC的最佳治疗方法和转归,我们对1999年9月~ 2002年1月我院收治的41例P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善宁 综合治疗 奥曲肽
下载PDF
肝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桂萍 《南京医学情报》 1998年第4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肝癌 心理护理 护理
下载PDF
胶囊式内窥镜检查的护理要点
14
作者 王桂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胶囊式 内窥镜 护理要点
下载PDF
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友红 庄端明 +5 位作者 邢一鸣 马亦旻 顾磊 唐月华 丁松 徐桂芳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11期48-56,共9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月该院86例经肠镜白光及活检病理判断为直肠NE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49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4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月该院86例经肠镜白光及活检病理判断为直肠NE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49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4例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EFR);记录并评估3组患者病灶大小、切除面积、术前超声深度、手术时间、病灶切除大小、住院时间、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R0切除率、侧切缘及基底切缘阳性率、并发出血、穿孔发生率和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EMR组、ESD组及EFR组病变切除面积中位数分别为100.00、240.00及320.00 mm^(2),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0.04±6.44)、(46.35±8.76)和(54.21±7.65)min,明显延长(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7±0.42)、(4.40±0.90)和(5.07±0.68)d,明显增加(P<0.05)。而病变R0切除率、血管浸润率、淋巴管浸润率、神经侵犯率、垂直切缘阳性率、CD56表达率、嗜铬粒蛋白A(CgA)表达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位于直肠的、无淋巴结转移的、直径小于10 mm的直肠NEN,可通过EMR、ESD及EFR安全切除。其中,EMR相对简单,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及EFR;EFR具有较高的整体切除率和组织学切除率,可能优于传统的EMR及ESD,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SD和EMR,3种方法在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上并无较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全层切除术(EFR)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护理
16
作者 王桂萍 《南京医学情报》 1998年第3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 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 护理 胆结石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266例血型检测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艳珍 牛明华 邹晓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249-1250,共2页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在不断升高,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而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类型及演变与患者的血型有无关联,我院于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对2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与对照组286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在不断升高,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而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类型及演变与患者的血型有无关联,我院于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对2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与对照组286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型作了检测对比,现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病因学 血型
下载PDF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冯珍 邹晓平 +1 位作者 徐肇敏 吕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研究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探讨大黄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 [目的]研究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探讨大黄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大黄治疗(大黄)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IL-6、MCP-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TNF-α、IL-6、MCP-1的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血清淀粉酶、TNF-α、IL-6、MCP-1水平均明显升高,胰腺组织中TNF-α、IL-6、MCP-1mRNA水平亦明显增加(均P<0.01);大黄组与SAP组比较,血清淀粉酶、TNF-α、IL-6、MCP-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TNF-α、IL-6、MCP-1mRNA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大黄治疗SAP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炎症递质的表达而减轻SAP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大黄
原文传递
放射化学治疗粒子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牛明华 李俊彦 +1 位作者 茹甫毅 邹晓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近年来,内镜下碘-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已获临床证实,但仍有约25%的肿瘤可拮抗放射治疗。有研究表明,小剂量5-氟尿嘧啶有放射增敏作用。本研究将碘-125放射性粒子和氟尿嘧啶缓释粒子镶嵌至食管支架上,制成食管... 近年来,内镜下碘-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已获临床证实,但仍有约25%的肿瘤可拮抗放射治疗。有研究表明,小剂量5-氟尿嘧啶有放射增敏作用。本研究将碘-125放射性粒子和氟尿嘧啶缓释粒子镶嵌至食管支架上,制成食管内放射化学治疗粒子支架,用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 支架置入治疗 中晚期食管癌 临床研究 化学治疗 5-氟尿嘧啶 碘-125 放射增敏作用
原文传递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治疗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明东 韩树堂 +1 位作者 邹晓平 徐肇敏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年第1期64-65,共2页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治疗胆、胰疾病的一种方法,而术后出血是EST的并发症之一。EST术后迟发性出血有一定的隐匿性,我们运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成功治疗了3例EST术后迟发性出血,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迟发性出血 治疗 EST术 氩离子凝固术 术后出血 胰疾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