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主义视域下“英语短篇小说”课程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青霜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84-87,共4页
"英语短篇小说"课程的改革可以从任务型课堂、体验式学习和多元化考核机制展开。首先,教师通过任务型课堂设计,以小组或同伴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借助与任务型课... "英语短篇小说"课程的改革可以从任务型课堂、体验式学习和多元化考核机制展开。首先,教师通过任务型课堂设计,以小组或同伴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借助与任务型课堂遥相呼应的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学类课程的实用性和价值。最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分制度,将考核体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创造性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短篇小说” 任务型课堂 体验式学习 多元化考核
下载PDF
爱在阿富汗: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的主题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青霜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0-73,共4页
爱是卡勒德·胡赛尼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他所书写的爱带着深深的历史、宗教和文化烙印,折射出流散作家对祖国和民族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拷问。胡赛尼在创作中透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用具有普世意义的爱超越语言、阶级和身份,在后"... 爱是卡勒德·胡赛尼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他所书写的爱带着深深的历史、宗教和文化烙印,折射出流散作家对祖国和民族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拷问。胡赛尼在创作中透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用具有普世意义的爱超越语言、阶级和身份,在后"9·11"语境下刻画出一个西方社会亦能理解的伊斯兰世界,从而获得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赛尼 阿富汗
下载PDF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青霜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78,共8页
伊亚德·阿赫塔尔(Ayad Akhta)的戏剧《耻辱》(Disgraced)荣膺2013年美国普利策奖,成为当代阿拉伯-伊斯兰裔美国戏剧的代表作。该剧以主人公埃米尔的形象印证西方人眼中的暴力、不可信任的穆斯林文化定势,通过对身份曝光引发人生变... 伊亚德·阿赫塔尔(Ayad Akhta)的戏剧《耻辱》(Disgraced)荣膺2013年美国普利策奖,成为当代阿拉伯-伊斯兰裔美国戏剧的代表作。该剧以主人公埃米尔的形象印证西方人眼中的暴力、不可信任的穆斯林文化定势,通过对身份曝光引发人生变故的舞台呈现,揭示了阿拉伯-伊斯兰裔生存现状与西方眼光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后"9·11"语境下应如何看待伊斯兰的问题。剧作对穆斯林身份困境的细致描摹和深层思考,比以矫正之态刻意申诉的阿拉伯-伊斯兰裔文学作品更加深刻,更易达成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辱 穆斯林 文化定势 西方眼光
原文传递
《曾经的应许之地》中的文明冲突
4
作者 李青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49,共6页
阿拉伯裔美国作家莱拉·赫拉比的《曾经的应许之地》,是一部关注阿拉伯-穆斯林身份困境的后"9·11"小说。该小说通过伊斯兰文化的代表符号"水"传达出亲近自然、适度消费的和谐生态理念,同时以消费文化的象... 阿拉伯裔美国作家莱拉·赫拉比的《曾经的应许之地》,是一部关注阿拉伯-穆斯林身份困境的后"9·11"小说。该小说通过伊斯兰文化的代表符号"水"传达出亲近自然、适度消费的和谐生态理念,同时以消费文化的象征"真丝睡衣"昭示出控制自然、过度消费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隐喻西方基督教文明奴役、统治自然的傲慢态度。小说借"水"表现出伊斯兰文化的积极内涵,通过"水"与"真丝睡衣"的矛盾,展演了伊斯兰与西方在另一个层面的矛盾冲突,进而揭示了后"9·11"语境下"文明"西方的暴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经的应许之地》 和谐 暴力 文明冲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