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应急技术与管理”课程学习模式研究
1
作者 王陶 《互联网周刊》 2023年第22期63-65,共3页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领域在这股移动数字化浪潮中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对于“应急技术与管理”这类多学科交叉且注重实践的高校课程教学来说,移动互联网技术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区别于传统教学...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领域在这股移动数字化浪潮中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对于“应急技术与管理”这类多学科交叉且注重实践的高校课程教学来说,移动互联网技术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便利与挑战。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应急技术与管理”课程学习模式进行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数字化时代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探索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应急技术与管理高校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应急技术与管理 学习模式 个性化学习
下载PDF
温度波动对螺栓法兰连接系统垫片应力的影响
2
作者 孔靖 邵春雷 《新能源科技》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温度波动会造成螺栓法兰连接系统中垫片应力松弛,从而影响其密封性能。文章以DN80法兰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波动对垫片应力的变化,研究了垫片与螺栓载荷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螺栓法兰连接系... 温度波动会造成螺栓法兰连接系统中垫片应力松弛,从而影响其密封性能。文章以DN80法兰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波动对垫片应力的变化,研究了垫片与螺栓载荷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螺栓法兰连接系统在温度变化时存在着一定的温度滞后现象;当温度波动时,垫片应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波动结束后垫片表现出“内紧外松”的应力分布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垫片的热膨胀与温度场的滞后性是垫片应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螺栓法兰连接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法兰连接系统 温度波动 瞬态温度 垫片应力
下载PDF
应急管理交叉学科背景下实验室建设路径探讨
3
作者 池招招 王志荣 马海韵 《现代盐化工》 202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建设是实现“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交叉学科的背景下,应急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过程会遇到应急管理学科所特有的发展瓶颈,因此可以从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发展的角度探索其实验室的建设路径... 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建设是实现“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交叉学科的背景下,应急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过程会遇到应急管理学科所特有的发展瓶颈,因此可以从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发展的角度探索其实验室的建设路径,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实验室发展,进而促进该学科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革新。通过分析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建设的经验与困境,提出应急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可借鉴的思路和所面对的共有和特有的问题,并总结了完善体制机制设计、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促进科研协同攻关这3个方向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应用,以期推进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实验室的特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交叉学科 实验室建设
下载PDF
率先碳达峰国家低碳技术创新采纳应用规律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海韵 张彤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2,共8页
全球已有多国在经济发展与低碳技术的良性互动发展下率先实现碳达峰。虽然较高的经济发展质量、较为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不断优化的碳排放结构为中国实现碳达峰带来了客观机遇,但当前中国仍存在低碳技术工业化运用率低、转型动力弱... 全球已有多国在经济发展与低碳技术的良性互动发展下率先实现碳达峰。虽然较高的经济发展质量、较为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不断优化的碳排放结构为中国实现碳达峰带来了客观机遇,但当前中国仍存在低碳技术工业化运用率低、转型动力弱、核心技术关隘多等诸多问题,有必要借鉴率先碳达峰国家经验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对策。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分析发现率先碳达峰国家低碳技术创新的采纳应用过程存在共性规律,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应用在技术维度,结合资源禀赋、技术储备及性价比采纳应用低碳技术;在组织维度,关注降碳战略和资源分配对低碳技术的支持作用;在环境维度,通过缩减碳市场配额和制定碳约束性政策督促采纳应用低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TOE框架 低碳技术
下载PDF
液氮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杨赟 庞义梅 王志荣 《电池工业》 CAS 2023年第5期217-221,共5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电池间距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的影响,并确定无法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最小电池间距,同时研究不同液氮喷射方式对热失控传播的阻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电池间距对热失控的传播有显著影响。当间距达到4 mm时,热失控基本无法... 该研究旨在探究电池间距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的影响,并确定无法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最小电池间距,同时研究不同液氮喷射方式对热失控传播的阻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电池间距对热失控的传播有显著影响。当间距达到4 mm时,热失控基本无法传播。各种液氮喷射方式都能有效阻断热失控传播,但直接喷射热失控电池是最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液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