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公共文化艺术美育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1
作者 黄惠敏 《读与写(上旬)》 2018年第3期213-213,共1页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当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公共文化艺术美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任务标准,对还处在完善发展阶段的公共艺术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同样也是素质教育提高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传统高校...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当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公共文化艺术美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任务标准,对还处在完善发展阶段的公共艺术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同样也是素质教育提高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传统高校文化艺术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故本文从加强高校公共艺术美育教育改革创新举措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公共文化艺术教育 创新举措
下载PDF
理工科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如何提升——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究》
2
作者 曾小燕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I0002-I0002,共1页
理工科高校在促进自然科学发展和知识创新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予以重视。由孙耀胜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7年4月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究》一书,将理工科高校传统文化... 理工科高校在促进自然科学发展和知识创新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予以重视。由孙耀胜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7年4月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究》一书,将理工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进行探究,为全面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该书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工科高校 学生素质教育 知识创新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不可替代 进行探究 水利水电
下载PDF
理工科高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析——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五讲》
3
作者 曾小燕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F0002-F0002,共1页
2018年8月21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总书记的讲话,给所有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教育者带来重大的启示作用,强化了其责任与担当意识,也为在高校开展中华文化传播工作明确了根本指引与遵循。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 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文化传播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责任与担当 路径探析 中华传统文化 高校开展
下载PDF
基于穆恩学习地图和ICT的反思性高校通识音乐教育
4
作者 曾小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69-172,共4页
穆恩学习地图强调反思在学习中使新信息产生意义,推动教师从表面学习迈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模型,在国外教师专业学习课程中被广泛使用。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培训为主的专业发展理念,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通过“注意”、“理解”、“使意义”... 穆恩学习地图强调反思在学习中使新信息产生意义,推动教师从表面学习迈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模型,在国外教师专业学习课程中被广泛使用。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培训为主的专业发展理念,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通过“注意”、“理解”、“使意义”、“意义工作”到“变革性学习”处理新知识的步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文章阐述了反思性学习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论证了ICT在高校通识音乐课程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分享了应用ICT进行的高校通识音乐课程设计,认为音乐教师应从表面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加强系统的ICT培训支撑通识音乐教育,提升教师的专业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恩学习地图 ICT 通识音乐教育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公共传统音乐教育实践研究——以“民乐与诗歌”课程为例
5
作者 曾小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25期61-64,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高校是构建新工科美育体系的重要指导方针。南京工业大学“民乐与诗歌”公共音乐课程,以乐正心,以诗养性,在理工科高校践行传统音乐教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美育人,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高校是构建新工科美育体系的重要指导方针。南京工业大学“民乐与诗歌”公共音乐课程,以乐正心,以诗养性,在理工科高校践行传统音乐教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美育人,以美立德,以美促新,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儒家哲学思想相结合,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探索新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与诗教 公共传统音乐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传统戏曲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破圈突围
6
作者 曾小燕 《戏剧文学》 2024年第10期113-119,共7页
沉浸式文旅、文化小镇等文旅融合新形式,启发了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使“戏曲小镇”“文旅题材”“园林戏曲”“环境式剧场”等成为当下戏曲演出和创作探索的热点。这些创新尝试推动了戏曲剧场化概念的延伸,重塑了戏曲的叙事空间,拓展了... 沉浸式文旅、文化小镇等文旅融合新形式,启发了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使“戏曲小镇”“文旅题材”“园林戏曲”“环境式剧场”等成为当下戏曲演出和创作探索的热点。这些创新尝试推动了戏曲剧场化概念的延伸,重塑了戏曲的叙事空间,拓展了戏剧表演的“外延”,特别是在科技赋能下“奇观化”的戏曲舞台更是给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情感体验。同时,多维度的新媒体构建方式和传播模式也让传统戏曲进一步破圈突围。事实上,围绕着文旅融合的故事化思维和沉浸式情感体验的两级结构,正是解决当下戏曲创新发展困境的破局路径,既能在不偏离戏曲本体的基础上为戏曲提供一种现代化创新范式,又能积极回应当下观众“需要什么样的戏曲”这个根本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戏曲创新 故事空间 沉浸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