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连续统”: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践样态研究——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 被引量:22
1
作者 田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4,共8页
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分析框架,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从社会空间转型、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治理转型三个维度系统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样态及其后乡土性生成逻辑。首先,社会空间集约化转型,其实践样态表现为从村落到社区进程中... 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分析框架,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从社会空间转型、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治理转型三个维度系统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样态及其后乡土性生成逻辑。首先,社会空间集约化转型,其实践样态表现为从村落到社区进程中的社会空间压缩与集聚;其次,社会结构多元化变迁,其实践样态表现为社会空间集约化转型过程中家庭结构转型与代际关系嬗变、公共空间转型与社区意识崛起;再次,社会治理公共化转型,其实践样态表现为公共空间结构转型和国家基层权力下沉引发的治理规则公共化转型和治理逻辑现代化转向;最后,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提出农民集中居住区理论定位,即一种兼具乡土性和后乡土性的"乡土连续统",且该理论定位能很好地回应当前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体制性冲突和结构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中居住区 后乡土社会 后乡土性 实践样态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遗嘱公共服务:现状、问题与策略
2
作者 张春宝 徐倩 《西部学刊》 2020年第12期13-15,共3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积极关注并主动回应遗嘱服务这一庞大的社会需求,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遗嘱公共服务。但社会组织在参与遗嘱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环境不友善、积极性不高、能力不足、专业性不强、服务内容碎片化等问题,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积极关注并主动回应遗嘱服务这一庞大的社会需求,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遗嘱公共服务。但社会组织在参与遗嘱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环境不友善、积极性不高、能力不足、专业性不强、服务内容碎片化等问题,应对策略应当是加强遗嘱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力度、建立健全遗嘱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培养遗嘱公共服务社会工作人才、建设遗嘱公共服务志愿服务队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组织 公共服务 遗嘱继承
下载PDF
生育的收入惩罚效应有多大——基于已婚女性收入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肖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99,共9页
基于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生育对不同收入层次已婚女性劳动收入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收入和收入较低的已婚女性面临显著的生育惩罚,收入较低的女性付出的生育代价更大。不同收入层次上,生育的收入惩罚机制存... 基于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生育对不同收入层次已婚女性劳动收入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收入和收入较低的已婚女性面临显著的生育惩罚,收入较低的女性付出的生育代价更大。不同收入层次上,生育的收入惩罚机制存在差异;收入较低的已婚女性群体中,人力资本因素解释了大部分的生育代价;高收入已婚女性群体中,人口特征、家庭经济资源的支持和人力资本积累对生育的收入惩罚效应有着较强的解释力。此外,生育收入惩罚效应也显示出群体性差异,公有制部门的生育惩罚比非公有制部门严重;白天亲自照料低幼子女会使女性付出更大的生育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的收入惩罚 劳动收入 已婚女性
下载PDF
自我信息识别优势——来自注意定向网络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虹 李杨卓 +3 位作者 胡蝶 朱敏 高湘萍 胡天翊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56-1368,共13页
研究采用注意网络测验任务(attention network test, ANT),分别检验自我相关信息在注意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网络上的加工效率差异,以揭示自我信息识别优势的注意机制。实验1考察了面孔类型(自我面孔或他人面孔)在3种注意网络下的加... 研究采用注意网络测验任务(attention network test, ANT),分别检验自我相关信息在注意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网络上的加工效率差异,以揭示自我信息识别优势的注意机制。实验1考察了面孔类型(自我面孔或他人面孔)在3种注意网络下的加工效率差异;实验2采用自我联结学习范式对实验1进行验证;实验3将颜色类型(红色或绿色)作为目标刺激,面孔类型作为背景,以考察任务无关自我信息是否对注意网络加工效率有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自我信息为目标时,个体在注意定向网络上存在加工效率优势,而警觉和执行控制网络上没有加工效率差异。当自我相关信息与任务无关时,在注意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网络中均未表现出加工效率优势。说明了自我信息的注意优势发生在注意定向网络上,且受任务优先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信息 注意网络测验 警觉 定向 执行控制
下载PDF
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来自神经振荡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敏 钱浩悦 高湘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5-812,共8页
为探明个体对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神经机制,记录了被试在完成面孔识别的停止信号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神经振荡结果显示,反应任务中,加工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同步化δ节律和去同步化β节律;停止任务中,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去同步化β节律... 为探明个体对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神经机制,记录了被试在完成面孔识别的停止信号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神经振荡结果显示,反应任务中,加工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同步化δ节律和去同步化β节律;停止任务中,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去同步化β节律,特别在大脑前额区和中线上。表明,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发生在抑制控制阶段,在于增强的β节律的去同步化促进了运动准备,提高了后续的动作抑制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面孔 反应抑制 停止信号任务 β节律 神经振荡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动力机制研究——基于豫北地区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田鹏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80,共8页
如何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系统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不仅有助于从学理层面解决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实践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社区理论研究不足、功能定位不清... 如何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系统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不仅有助于从学理层面解决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实践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社区理论研究不足、功能定位不清等问题,也有助于反思性审视新型城镇化社区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制度性冲突。笔者基于豫北地区的实证调查,从"村庄大转型"的村庄内驱力、"人地挂钩"的政策外驱力以及"情感治理"的实践驱动力三个维度,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动力体系及其运作机制,并系统考察其秩序整合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和实践困境,从而在学理层面反思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当代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社区 动力机制 小城镇战略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家养老模式转型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3
7
作者 田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6-103,共8页
采用家庭主位理论视角,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家养老模式转型置于具体社会情境和特定家庭结构中,系统性考察其实践样态和嬗变逻辑。首先,自力养老的社会基础消解,伴随着农民集中居住后"村落的终结",自力养老模式也因失去&q... 采用家庭主位理论视角,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家养老模式转型置于具体社会情境和特定家庭结构中,系统性考察其实践样态和嬗变逻辑。首先,自力养老的社会基础消解,伴随着农民集中居住后"村落的终结",自力养老模式也因失去"基于代际分工的半工半耕"型小农经济与基于传统村落散居型庭院经济等社会物质基础而难以维继;其次,代际关系的嬗变与均衡,作为自力养老消解后的应对策略,经济反哺与隔代抚育成为代际关系嬗变与均衡的基本方式;最后,个体家庭的崛起与居家养老模式的多元化转型,随着个体家庭时代的到来,传统村落共同体"一户多家"的家户结构呈现多元化转型,而从生成动力角度而言,居家养老模式转型的动力正是老年人追求个体化家庭居住结构与代际关系再均衡的内在张力,因此,依据居住结构—代际关系两个维度,将转型中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划分为独居共灶型、独居分灶型、共居抚育型和共居轮养型四种实践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居家养老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家务劳动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肖洁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84,共13页
本文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群体收入获得的影响及影响力的性别差异,分析家务劳动、人力资本、性别歧视等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相对作用。研究发现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人口的劳动收入具有惩罚效应和... 本文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群体收入获得的影响及影响力的性别差异,分析家务劳动、人力资本、性别歧视等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相对作用。研究发现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人口的劳动收入具有惩罚效应和门槛效应;家务劳动时长、日常家务劳动和照料型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男女具有相似的惩罚效力;非日常家务劳动、夫妻家务分工方式以及家务时点对收入获得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已婚在业男女平均收入的差距源于男女的禀赋差异,家务劳动的性别差异是性别收入差距的主因,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多通过性别歧视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务劳动 已婚在业群体 性别收入差距 妇女社会地位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