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针治疗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效应特点观察
被引量:
25
1
作者
周惠芬
丁曙晴
+4 位作者
丁义江
王玲玲
刘翚
方健
杨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不同类型便秘在起效时间和改善症状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38例便秘患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IBS-C)9例、结肠慢传输型(STC)10例、盆底失弛缓型(PFD)10例、直肠推进力不足型(IDP)9例。采用腹部和骶部穴位天枢、腹...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不同类型便秘在起效时间和改善症状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38例便秘患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IBS-C)9例、结肠慢传输型(STC)10例、盆底失弛缓型(PFD)10例、直肠推进力不足型(IDP)9例。采用腹部和骶部穴位天枢、腹结、肾俞、大肠俞等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比较各组起效时间、起效日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和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①各组起效时间为IBS-C型(1.78±0.83)天、IDP型(3.11±1.90)天、STC型(4.10±1.85)天、PFD型(4.30±2.00)天,IBS-C型与STC型、PFD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各型起效日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IBS-C型优于其他3型(P<0.05,P<0.01)。③电针对各型便意或排便频率有改善(P<0.05,P<0.01),其中对STC型和PFD型二者均有改善,且对STC型排便频率的改善更显著(P<0.01);电针对各型排便不尽或肛门坠胀均有改善(均P<0.05),其中对IBS-C型二者均有改善(均P<0.05);电针对IBS-C型、STC型、PFD型腹胀或腹痛有改善(均P<0.05);电针对各型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花费时间以及便质的改善均不明显(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4个类型的便秘具有起效快捷的效应特点;同一电针刺方案对各类型便秘所改善的症状不同;改善的症状集中在便意或排便频率、排便不尽感或肛门坠胀和腹胀腹痛3个方面;电针对各类型便质、排便费力程度或每次排便花费时间的改善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针刺疗法
排便障碍
起效时间
原文传递
八髎穴(骶后孔)定位、测量与取穴方法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周惠芬
丁曙晴
+5 位作者
丁义江
王玲玲
王静
李敏
曹建葆
杨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寻八髎穴定位、测量与取穴方法在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以"八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骶后孔""骶孔""骶骨"为关键词,检索1957年至...
目的:探寻八髎穴定位、测量与取穴方法在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以"八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骶后孔""骶孔""骶骨"为关键词,检索1957年至2012年中国知网文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既往研究中存在着文献数量较少、测量对象不统一、指标名称太繁杂、测量起止点不一致、指标权重不明确、测量结果有偏差、与临床结合欠缺、定位方法多样化等问题。结论:八髎穴定位明确,但取法多样而模糊,在测量和研究时对活体的研究意义更大,性别、体质量、身高、分娩等因素也要考虑。有必要找寻到一种准确简便的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
八髎
取穴
方法
骶后孔
测量定位
原文传递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灸治疗现状思考
被引量:
14
3
作者
徐修竹
张建斌
+7 位作者
丁曙晴
周惠芬
蔡金亚
朱丹
白洁净
张晓庆
邹洋洋
胡光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3-486,共4页
为优化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刺治疗方案,查阅近20余年来相关文献,从穴位、针刺方法等方面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因素。在选穴上应注重八髎穴特别是中、下髎穴的运用,深刺八髎穴操作时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电针参数(电针波形、频率)、针刺手...
为优化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刺治疗方案,查阅近20余年来相关文献,从穴位、针刺方法等方面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因素。在选穴上应注重八髎穴特别是中、下髎穴的运用,深刺八髎穴操作时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电针参数(电针波形、频率)、针刺手法(补泻手法、刺激量等)等与疗效关系密切,目前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需进一步提升;临床应加强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治意识,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针刺与生物反馈训练疗法联用可发挥协同效应,并有助于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在此基础上优化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灸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功能性排便障碍
针灸
穴
八髎
原文传递
题名
电针治疗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效应特点观察
被引量:
25
1
作者
周惠芬
丁曙晴
丁义江
王玲玲
刘翚
方健
杨旭
机构
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盆底中心
南京
中医
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
南京市
中西医结合
医院
肛
肠
科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5-438,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不同类型便秘在起效时间和改善症状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38例便秘患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IBS-C)9例、结肠慢传输型(STC)10例、盆底失弛缓型(PFD)10例、直肠推进力不足型(IDP)9例。采用腹部和骶部穴位天枢、腹结、肾俞、大肠俞等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比较各组起效时间、起效日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和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①各组起效时间为IBS-C型(1.78±0.83)天、IDP型(3.11±1.90)天、STC型(4.10±1.85)天、PFD型(4.30±2.00)天,IBS-C型与STC型、PFD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各型起效日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IBS-C型优于其他3型(P<0.05,P<0.01)。③电针对各型便意或排便频率有改善(P<0.05,P<0.01),其中对STC型和PFD型二者均有改善,且对STC型排便频率的改善更显著(P<0.01);电针对各型排便不尽或肛门坠胀均有改善(均P<0.05),其中对IBS-C型二者均有改善(均P<0.05);电针对IBS-C型、STC型、PFD型腹胀或腹痛有改善(均P<0.05);电针对各型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花费时间以及便质的改善均不明显(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4个类型的便秘具有起效快捷的效应特点;同一电针刺方案对各类型便秘所改善的症状不同;改善的症状集中在便意或排便频率、排便不尽感或肛门坠胀和腹胀腹痛3个方面;电针对各类型便质、排便费力程度或每次排便花费时间的改善均不明显。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针刺疗法
排便障碍
起效时间
Keywords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cupuncture therapy
defecation difficulty onset time
分类号
R246.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八髎穴(骶后孔)定位、测量与取穴方法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周惠芬
丁曙晴
丁义江
王玲玲
王静
李敏
曹建葆
杨旭
机构
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盆底中心
南京
中医
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
南京市
中西医结合
医院
肛
肠
科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3-707,共5页
基金
南京市卫生局项目:YKK 10109
QYK 11134
文摘
目的:探寻八髎穴定位、测量与取穴方法在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以"八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骶后孔""骶孔""骶骨"为关键词,检索1957年至2012年中国知网文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既往研究中存在着文献数量较少、测量对象不统一、指标名称太繁杂、测量起止点不一致、指标权重不明确、测量结果有偏差、与临床结合欠缺、定位方法多样化等问题。结论:八髎穴定位明确,但取法多样而模糊,在测量和研究时对活体的研究意义更大,性别、体质量、身高、分娩等因素也要考虑。有必要找寻到一种准确简便的定位方法。
关键词
穴
八髎
取穴
方法
骶后孔
测量定位
Keywords
Point Baliao (eight sacral foramina)
point locating, method
posterior sacral foramina
locating measurement
分类号
R224.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灸治疗现状思考
被引量:
14
3
作者
徐修竹
张建斌
丁曙晴
周惠芬
蔡金亚
朱丹
白洁净
张晓庆
邹洋洋
胡光勇
机构
南京
中医
药大学
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盆底中心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3-486,共4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24B01
文摘
为优化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刺治疗方案,查阅近20余年来相关文献,从穴位、针刺方法等方面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因素。在选穴上应注重八髎穴特别是中、下髎穴的运用,深刺八髎穴操作时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电针参数(电针波形、频率)、针刺手法(补泻手法、刺激量等)等与疗效关系密切,目前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需进一步提升;临床应加强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治意识,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针刺与生物反馈训练疗法联用可发挥协同效应,并有助于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在此基础上优化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灸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
便秘
功能性排便障碍
针灸
穴
八髎
Keywords
constipation
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oint, Baliao (eightsacral foramina)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针治疗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效应特点观察
周惠芬
丁曙晴
丁义江
王玲玲
刘翚
方健
杨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5
原文传递
2
八髎穴(骶后孔)定位、测量与取穴方法研究
周惠芬
丁曙晴
丁义江
王玲玲
王静
李敏
曹建葆
杨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0
原文传递
3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针灸治疗现状思考
徐修竹
张建斌
丁曙晴
周惠芬
蔡金亚
朱丹
白洁净
张晓庆
邹洋洋
胡光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