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TnI、PTH及BNP水平与CKD5期患者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汪林翠 高凤威 +1 位作者 姚杰 周强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88-89,9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TnI)、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浆钠尿肽(BN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CKD5期并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高血压I级(甲组)17例,IⅡ级(乙组...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TnI)、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浆钠尿肽(BN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CKD5期并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高血压I级(甲组)17例,IⅡ级(乙组)26例,Ⅲ级(丙组)42例,30例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hsTnI、PTH及BNP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其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甲、乙、丙组患者hsTnl、PTH及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hsTnl、PTH及BNP水平与高血压分级均为强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hsTnI、PTH及血浆BNP水平与CKD5期患者高血压分级相关性强,对于CKD5期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hsTnl PTH BNP
下载PDF
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
2
作者 朱卫金 潘美珍 朱培元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分析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3年4月期间在常州市中医医院外科接受异体输血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比较感染组(n=21)... 目的分析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3年4月期间在常州市中医医院外科接受异体输血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比较感染组(n=21)与未感染组(n=59)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结果80例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率为26.2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输血成分是否为红细胞、异体输血输注时机、异体输血输注量和红细胞成分储存时间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9、7.590、6.432、7.882,P均<0.05)。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9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62.07%),革兰阳性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次之(31.03%),真菌最少(6.9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几乎不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相对较高。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均较高,尤其是对青霉素G可达100%耐药,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几乎不耐药。结论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临床在未获取血培养及耐药性结果时,选择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本院病原菌流行特点及耐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输血 术后感染 病原菌 耐药特征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继发带状疱疹创面的探讨——附1例报道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婉 吴磊 +3 位作者 周济宏 顾娜 邵小宝 朱培元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带状疱疹伤口,尤其是大面积溃疡创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会阴部、臀部大面积带状疱疹创面伴广泛软组织坏死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带状疱疹伤口,尤其是大面积溃疡创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会阴部、臀部大面积带状疱疹创面伴广泛软组织坏死患者的治疗过程,结合治疗要点与文献复习内容,探讨同种异体PRP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经伤口床准备至创面新鲜后外用同种异体PRP,每周使用3次,42 d后创面完全愈合。结论在自体PRP无法获得或不适合的情况下,同种异体PRP是一种较安全的替代方案,能够有效促进组织再生,本例患者在短期内达到治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带状疱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创面 皮肤病
下载PDF
儿童血微量元素、铁蛋白及25羟维生素D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江望 王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一定数量健康体检儿童血锌、钙、镁、铁、锰、铜、铅及铁蛋白、25羟维生素D含量,寻找这些项目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以便于更好地解释这些检验项目结果,更合理地选择相应检验项目。方法选取2021年6—9月101名健康体检儿童血标... 目的通过检测一定数量健康体检儿童血锌、钙、镁、铁、锰、铜、铅及铁蛋白、25羟维生素D含量,寻找这些项目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以便于更好地解释这些检验项目结果,更合理地选择相应检验项目。方法选取2021年6—9月101名健康体检儿童血标本用微分电位溶出法(differential potentiometric stripping analysis,DPSA)检测锌、钙、镁、铁、锰、铜、铅含量,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铁蛋白含量,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5羟维生素D含量。将检测得到的结果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锌与铁呈正相关(r=0.297,P<0.05),钙与铜呈正相关,(r=0.210,P<0.05),锰与铜呈负相关(r=-0.227,P<0.05),镁与锰呈负相关(r=-0.218,P<0.05),铁蛋白与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r=0.212,P<0.05),铜与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r=0.209,P<0.05)。结论儿童血锌与铁、钙与铜、镁与锰、锰与铜、铜与25羟维生素D、铁蛋白与25羟维生素D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检测及解释这些项目结果时需要注意其相互影响,以免耽误疾病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铁蛋白 25羟维生素D 微分电位溶出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高凤威 周琳 +5 位作者 邵小宝 王华 杨圆 陈鑫 刘艺 朱培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48-753,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n=28)2组。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差异,分析TAT、TM和t-PAIC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危重型COVID-19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危重型患者相比,危重型患者的TAT、TM和t-PAIC水平显著升高(P<0.001)。TAT、TM和t-PAIC与多项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其中TAT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最强(r=0.78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346,P<0.05)和t-PAIC(OR=1.128,P<0.05)是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TAT、TM和t-PAIC联合诊断危重型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8,诊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1%。结论联合检测TAT、TM和t-PAIC可有效辅助诊断危重型COVID-19,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缪素红 张静 《医学信息》 2021年第21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共6528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结果6528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共6528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结果6528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70例,阳性率为1.07%;不同性别、妊娠史、输血史、肿瘤、血液疾病、消化道疾病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中,Rh系统抗体阳性55例,占比78.57%;MMS系统抗体阳性9例,占比12.86%;Lewis系统抗体阳性6例,占比8.57%。经术前配血检测后,60例患者有相符合血型的血液输注,未发生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8例患者未发现合适配血者,取消配血;2例发生溶血性贫血,均是由于自身抗体导致筛查结果为假阳性,输注洗涤红细胞,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共发生4例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06%。结论妊娠、多次输血、肿瘤疾病、血液疾病及消化道疾病是导致不规则抗体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免疫溶血性输血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