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双腔右心室的外科治疗
1
作者 钱龙宝 谷兴琳 +1 位作者 戴约 任振 《铁道医学》 1998年第2期86-87,共2页
探讨儿童双腔右心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双腔右心室患儿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作矫治手术,经右室漏斗部纵形切开狭窄环,切断或切除引起梗阻的肌肉束,使右心室腔通畅。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月~3年,疗效满意。结论充分... 探讨儿童双腔右心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双腔右心室患儿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作矫治手术,经右室漏斗部纵形切开狭窄环,切断或切除引起梗阻的肌肉束,使右心室腔通畅。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月~3年,疗效满意。结论充分解除右心室腔的梗阻,防止误伤三尖瓣结构,完善修补室间隔缺损(VSD)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双腔右心室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1岁以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2
作者 谷兴琳 王振喜 +3 位作者 朱宁强 钱龙宝 戴约 任振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8期624-625,共2页
目的 总结 1岁以下小婴儿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肺动脉高压 (PH)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85年~ 1997年手术治疗 1岁以下小婴儿VSD 30例 ,术前给予强心、血管扩张药 ,极化液等准备 1~ 2周。均在中低温或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 目的 总结 1岁以下小婴儿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肺动脉高压 (PH)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85年~ 1997年手术治疗 1岁以下小婴儿VSD 30例 ,术前给予强心、血管扩张药 ,极化液等准备 1~ 2周。均在中低温或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后常规进行监护并给予过度通气机械呼吸 ,使二氧化碳分压 (PCO2 )保持在 4kPa左右 ,适当应用镇静剂、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 ,正性肌力药等 ,防止肺高压危象发生。结果 死亡 2例 (6 6 % )。术后随访 3个月~ 11年 ,除 1例有Ⅱ / 6收缩期杂音外 ,余生活、学习正常。结论 强调早期手术治疗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可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外科治疗 儿童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3
作者 莫绪明 谷兴琳 +6 位作者 戴约 钱龙宝 夏建海 王振喜 任振 张儒舫 顾海涛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7期475-477,共3页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20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进行动态观测。结果显示,术前至术后3天同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体外循环30分时ET值较术前为低,术后1小时ET值最高,术前肺动脉压力与血浆ET...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20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进行动态观测。结果显示,术前至术后3天同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体外循环30分时ET值较术前为低,术后1小时ET值最高,术前肺动脉压力与血浆ET值呈显著相关,术后血浆ET值仍高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直视术
下载PDF
156例10kg以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
4
作者 夏建海 马洪亮 +2 位作者 谷兴琳 王振喜 张玉芬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10kg以下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玲 钱龙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15-116,共2页
本文报道经手术治疗、分型明确的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20例,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指出临床上以Ⅲ型多见,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确诊时间越晚肺部并发症愈重。治愈关键在于:1.早期确诊;2.食管闭锁两端之间的距离,距离短手术吻... 本文报道经手术治疗、分型明确的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20例,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指出临床上以Ⅲ型多见,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确诊时间越晚肺部并发症愈重。治愈关键在于:1.早期确诊;2.食管闭锁两端之间的距离,距离短手术吻合时张力小、成功率高;3.有无其它严重畸形并存。要求儿内科医师熟悉其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方法,早期确诊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先天性 新生儿
下载PDF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局部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伟 陈亦江 陈广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中在采取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基础上 (转流中预充小剂量抑肽酶 4~ 5万KIU kg、手术失血和术后机器余血回输 ) ,再局部应用抑肽酶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2 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C...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中在采取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基础上 (转流中预充小剂量抑肽酶 4~ 5万KIU kg、手术失血和术后机器余血回输 ) ,再局部应用抑肽酶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2 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10例 )、局部应用抑肽酶组 (A组 10例 )。手术后 0、2、6h分别测定纵隔心包引流液中D -二聚体 (D -D)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活性、蛋白C(PC)含量 ,记录各组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2 4h血红蛋白丢失量。结果 局部应用抑肽酶组引流液中D -D含量、t -PA活性、P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P <0 0 1) ,PAI活性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 2 4h纵隔心包引流量、血红蛋白丢失量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结论 在常规采用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抑肽酶 局部
原文传递
室间隔缺损残余漏的防治与转归 被引量:11
7
作者 谷兴琳 戴约 +2 位作者 钱龙宝 任振 夏建海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2-283,共2页
探讨72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8例(3.8%)残余漏的发生原因和转归,提出正确的防治方案。分析认为造成残余漏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技术问题。对残余缺损<0.5cm无症状者,可暂不手术;>0.5cm有症状者,应及时再手术。... 探讨72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8例(3.8%)残余漏的发生原因和转归,提出正确的防治方案。分析认为造成残余漏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技术问题。对残余缺损<0.5cm无症状者,可暂不手术;>0.5cm有症状者,应及时再手术。本组二次手术修补3例,自行闭合4例,缩小17例,无变化1例,变大1例,死亡2例。作者提出,提高修补技术和掌握适当再手术时机是残余漏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残余漏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法乐四联症体—肺侧支分流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钱龙宝 谷兴琳 +2 位作者 戴约 夏建海 王振喜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8-239,共2页
法乐四联症体—肺侧支分流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钱龙宝谷兴琳戴约夏建海王振喜作者单位:210008南京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为了进一步了解法乐四联症(TOF)体循环至肺循环侧支分流(以下称体—肺侧支分流)的规律,1992年3月... 法乐四联症体—肺侧支分流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钱龙宝谷兴琳戴约夏建海王振喜作者单位:210008南京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为了进一步了解法乐四联症(TOF)体循环至肺循环侧支分流(以下称体—肺侧支分流)的规律,1992年3月~1993年5月我们在25例T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肺侧支分流量 测定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期间血浆神经肽Y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嘉昌 钱龙宝 +2 位作者 谈华 张佩荣 蒋晓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浆神经肽Y 放射免疫分析法 儿童 心内直视手术
原文传递
深低温停循环脑能量代谢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振 丁文祥 苏肇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5-166,T006,共2页
按临床方法建立犬的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模型,分别于4个时点取犬脑皮质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与转流前相比,转流中、停循环60min及再灌注30min时,脑内能量代谢障碍及超微结构损伤均渐加重,术前用辅酶Q10组犬... 按临床方法建立犬的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模型,分别于4个时点取犬脑皮质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与转流前相比,转流中、停循环60min及再灌注30min时,脑内能量代谢障碍及超微结构损伤均渐加重,术前用辅酶Q10组犬脑的能量代谢障碍及超微结构损伤均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超微结构 辅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