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与富集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莉 张兰芳 +3 位作者 陆勤 方拥军 杨引 贲晓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86-1688,共3页
目的比较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儿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获得的细胞纯度与克隆形成效率。方法取等量抗凝的儿童骨髓分别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传代至第3代分别计数2种方法所得BMSCs的细胞总... 目的比较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儿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获得的细胞纯度与克隆形成效率。方法取等量抗凝的儿童骨髓分别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传代至第3代分别计数2种方法所得BMSCs的细胞总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物及其纯度,对第5代BMSCs分别绘制生长曲线,全骨髓培养法培养至第6代流式细胞仪再检测表面标记物及其纯度。结果2种方法均能有效培养出BMSCs,BMSCs强表达CD105及CD13,低表达CD34;3mL骨髓样本用全骨髓培养法扩增至第3代平均可获得3.15×107个细胞,而密度梯度离心法3mL骨髓只获得1.08×107个细胞,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密度梯度离心法第3代BMSCs纯度达95%以上,全骨髓培养法第3代BMSCs纯度约85%,多次换液传至第6代纯度可达到95%以上;2种方法第5代BMSCs生长曲线近似,接种后0~3d为生长潜伏期,3~6d为对数生长期,之后进入平台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BMSCs,可在短时间内获取纯度较高的BMSCs;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可从少量标本获得最大数量的BMSCs,多次换液传代也可获得纯度较高的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儿童
下载PDF
地塞米松诱导实验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中的作用
2
作者 芮耀耀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通过地塞米松早期诱导试验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地塞米松诱导试验敏感与否是根据初发病时外周血幼稚细胞计数及服用地塞米松7d后外周血中幼稚细胞的动态变化而定。此后,所有患儿... 目的:通过地塞米松早期诱导试验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地塞米松诱导试验敏感与否是根据初发病时外周血幼稚细胞计数及服用地塞米松7d后外周血中幼稚细胞的动态变化而定。此后,所有患儿均接受同样程度的化疗方案。结果:52例患儿中对地塞米松诱导试验敏感(DGR)者为40例,占77%,其中髙危患儿6例,标危患儿34例。在40例DGR患儿中,29例(72.5%)处于持续缓解状态(CCR),复发3例,占7.5%。52例患儿中对地塞米松诱导试验不敏感(DPR)者为12例,占23%,其中5例早期复发,占42%,3例持续缓解,占25%。从治疗第15天、第28天的骨髓检查,DGR组15d M1、M2分别为95%、5%,无一例为M3。DPR组15d M1、M2、M3分别为58.3%、25%、16.7%。达完全缓解时间,DPR组明显迟于DGR组。结论:GC在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地塞米松 诱导试验 预后
下载PDF
胞浆μ重链在儿童急性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预后中的意义
3
作者 黄婕 江华 +3 位作者 顾龙君 薛惠良 汤静燕 王耀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98-1601,共4页
目的:探讨胞浆μ重链(Cμ)检测在急性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及预后中的指导意义,为寻找可能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61例,按ALL-XH-99方案化疗。并在治疗前获得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 目的:探讨胞浆μ重链(Cμ)检测在急性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及预后中的指导意义,为寻找可能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61例,按ALL-XH-99方案化疗。并在治疗前获得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免疫分型、P170、融合基因以及强的松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绝对数、诱导缓解治疗第18天骨髓象以及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骨髓MRD(微小残留病)水平和危险度分级等,并动态观测治疗疗效。结果:Kaplan-Meier分析显示,Cμ阳性患者5年EFS为(56.7±0.88)%,而Cμ阴性患者(Pro-B和Common B)则达到(74.1±0.05)%。两者差异显著(P<0.01);χ2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预后差异与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P170水平、有无髓系标记(My)、融合基因(是否具有BCR/ABL或MLL/AF4)、强的松窗口实验以及治疗第19天骨髓象等无相关性;COX回归风险分析显示,Cμ阳性、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数WBC≥50×109/L、MRD阳性以及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等具有独立预后意义(P<0.05)。结论:Cμ阳性在儿童非成熟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中具有重要的不良预后意义,而且这种不良预后与CD10阴性MLL基因重排之间并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预后 融合基因
下载PDF
热休克及化疗刺激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中HSP70 mRNA及MDR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璐璐 符仁义 +3 位作者 高举 李丰益 朱易萍 廖清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69-1172,共4页
为了研究热休克、Adriamycin(ADM)化疗应激刺激下热休克蛋白70(HSP70)、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情况,对K562细胞予以43℃高温热休克和(或)加以ADM化疗,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的表达,MTT法检测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RT-PCR检... 为了研究热休克、Adriamycin(ADM)化疗应激刺激下热休克蛋白70(HSP70)、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情况,对K562细胞予以43℃高温热休克和(或)加以ADM化疗,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的表达,MTT法检测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RT-PCR检测HSP70 mRNA和MD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显示:①HSP70蛋白的合成在43℃热作用后恢复37℃孵育2小时达到高峰并聚集在胞核和核仁内,呈"核内迁移"现象;3小时后HSP70表达开始降低,5小时后HSP70的合成逐渐降低至正常,并恢复以胞浆表达为主。②K562细胞在43℃高温热休克刺激下HSP70 mRNA表达增加,随着37℃孵育时间的延长表达量有增多趋势并持续一段时间,MDR1 mRNA的表达与之相似,二者在37℃孵育2小时分别增加4倍和5.8倍。③ADM化疗刺激后细胞内P-gp表达增加;ADM化疗、43℃热休克刺激后再加ADM化疗,K562细胞中HSP70 mRNA、MDR1 mRNA表达均上调,且43℃热休克刺激处理后再加入ADM作用二者的表达要高于单加ADM化疗组。结论:热休克和ADM化疗刺激的K562细胞中HSP70和MDR1表达增加,有利于维护肿瘤细胞的稳定性,HSP70可能与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敏感性 热休克 热休克蛋白70 多药耐药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拥军 陈大庆 +1 位作者 刘海樱 毛志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胶乳凝集法测定 40例HIE患儿和 2 0例健康对照新生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中D -二聚体水平 ,同时观察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发生率。结果 HIE急性...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胶乳凝集法测定 40例HIE患儿和 2 0例健康对照新生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中D -二聚体水平 ,同时观察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发生率。结果 HIE急性期患儿的D -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 (3 .5 0± 0 .2 0 )mg/L对 (0 .42± 0 .0 4)mg/L ;(8.2 0± 0 .35 )mg/L对 (3 .0 0± 0 .2 0 )mg/L (P <0 .0 1) ,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中、重度明显高于轻度和对照 (0 .2 6± 0 .0 3)mg/L (P <0 .0 1) ,轻度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P >0 .0 5 )。D -二聚体水平与SIR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r =0 .987)。结论 D -二聚体在HIE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可作为快速诊断、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病理
下载PDF
肿瘤性贫血血清Epo与Hb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陆勤 方拥早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年第12期736-737,共2页
目的 :了解肿瘤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 Epo)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8例急性白血病 ( AL)、1 9例恶性实体瘤患儿及 1 5例健康儿童血清 Epo水平。结果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初治组 39.79± 1 6.2 2 m IU/... 目的 :了解肿瘤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 Epo)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8例急性白血病 ( AL)、1 9例恶性实体瘤患儿及 1 5例健康儿童血清 Epo水平。结果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初治组 39.79± 1 6.2 2 m IU/m L;急性髓性白血病 ( AML)初治组 33.96± 8.1 3m IU/m L,恶性实体瘤组 35 .0 6± 1 8.68m IU/m L;对照组 1 2 .2 3± 3.1 1 m IU/m L。 Epo在 ALL、AML初治组及恶性实体瘤组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2 ALL缓解组 2 1 .63±1 3.2 7m IU/m L,AML缓解组 2 5 .2 2± 5 .46m IU/m L,ALL与 AML缓解组 Epo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但均低于初治组 ( P<0 .0 5 ) ;3血清 Epo水平与 Hb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 P<0 .0 5 )。结论 :肿瘤患儿贫血的产生并非完全由于 Epo水平降低而引起 ,早期红系造血的缺陷是产生贫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贫血 血清 相关性 血红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 儿童 发病机制 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内皮素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勤 陆谨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内皮素 (ET)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直接测定血浆中ET含量。结果 :白血病患儿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关键词 白血病 内皮素 放射免疫 儿童
下载PDF
18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肺部X线分析
8
作者 陆勤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87-287,共1页
18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肺部X线分析陆勤(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南京210008)X线摄片分析小儿白血病肺部病变范围及浸润程度,对估计预后与指导临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作者收集了1986~1994年我科白血病患儿186例的... 18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肺部X线分析陆勤(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南京210008)X线摄片分析小儿白血病肺部病变范围及浸润程度,对估计预后与指导临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作者收集了1986~1994年我科白血病患儿186例的X线征象,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 白血病 肺部 X线诊断
下载PDF
尼美舒利致儿童溶血性贫血 被引量:2
9
作者 钱崇付 梁小丽 何璐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年第3期174-175,共2页
1例21个月男性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尼美舒利颗粒50 mg分2次服用(间隔15 h)。第1次服药后3 h,患儿出现抽搐、面色苍白、小便变黄。第2次服药后15 min再次出现抽搐,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小便呈浓茶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79.0 m... 1例21个月男性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尼美舒利颗粒50 mg分2次服用(间隔15 h)。第1次服药后3 h,患儿出现抽搐、面色苍白、小便变黄。第2次服药后15 min再次出现抽搐,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小便呈浓茶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79.0 mg/L;白细胞计数35.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7.1×109/L,血红蛋白33 g/L,血小板计数471×109/L;凝血酶时间17.2 s,凝血酶原时间20.4 s,国际标准化比值1.6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7.5 s,纤维蛋白原2.95 g/L。予心电监护、吸氧,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及人免疫球蛋白,静滴碳酸氢钠,输注洗涤红细胞。患儿病情加重,出现昏迷、四肢抽动,血压131/103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53次/min。予血浆置换、抗感染、免疫抑制、水化及营养支持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入院第8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3×109/L,血红蛋白117 g/L,血小板311×109/L,网织红细胞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溶血性 尼美舒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