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显微操作和PCR技术进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金虎 余多慰 +3 位作者 赵清良 张晓琼 李华 单祥年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28,共4页
介绍了一种将染色体显微操作和PCR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基因染色体定位的方法 ,具有简便易行 ,特异性和敏感性很高等特点。分析了这种定位方法的技术特点 ,以及SSCP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在排除错误结果中的运用。
关键词 染色体 显微操作 PCR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孪生姐妹同患21三体综合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小琼 李桦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年第3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孪生姐妹 21三体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用SCE及微核技术检测光疗对新生儿高胆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小琼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2期39-39,25,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微核技术 SCE 检测
下载PDF
27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
4
作者 陆梅男 潘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5期81-82,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方法通过对27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女进行诊断性刮宫和/或子宫切除检查,活检材料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最后病理诊断。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大致可分为炎症性、功...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方法通过对27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女进行诊断性刮宫和/或子宫切除检查,活检材料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最后病理诊断。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大致可分为炎症性、功能性、增生性、赘生物性、癌五大类型。结论通过分析子宫内膜的类型与出血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出血 子宫内膜 临床病理
下载PDF
探讨儿童染色体检查异常核型的类型和频率
5
作者 许晨晨 张小琼 +2 位作者 潘梅 褚莉莉 殷丝雨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0期2293-2294,共2页
染色体疾病属于一种遗传病,在临床极为常见,10%左右的遗传性疾病为染色体疾病[1],由于临床无法治愈,因此该疾病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带给了患儿家庭及社会[2]。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儿童染色体畸变的频率,明确筛查及干预的重点,将科学... 染色体疾病属于一种遗传病,在临床极为常见,10%左右的遗传性疾病为染色体疾病[1],由于临床无法治愈,因此该疾病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带给了患儿家庭及社会[2]。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儿童染色体畸变的频率,明确筛查及干预的重点,将科学依据提供给遗传咨询,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99例进行染色体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检查 染色体疾病 异常核型 染色体畸变 遗传咨询 三体 唐氏综合征 患儿家庭 遗传性疾病 性反转综合征
原文传递
CB-FISH法检测人体内嵌合的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建芳 史庆华 +6 位作者 张坚宣 李桦 张小琼 罗菊珍 周桂香 单祥年 张锡然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探讨 2 1三体患者体内二倍体细胞增多的机理。方法 用松胞素 - B诱导的双核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对人体内 2 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培养细胞中 2 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的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  2 1三体患者体内 ,二倍体细胞率 (16 ... 目的 探讨 2 1三体患者体内二倍体细胞增多的机理。方法 用松胞素 - B诱导的双核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对人体内 2 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培养细胞中 2 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的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  2 1三体患者体内 ,二倍体细胞率 (16 .90‰± 10 .70‰ )远高于 2 1四体细胞率 (0 .42‰± 0 .6 4‰ ) (P=0 .0 0 0 )。在培养的正常人和 2 1三体患者细胞中 ,2 1号染色体不分离率 (3.6 9‰± 2 .5 0‰和 8.2 2‰±5 .5 4‰ )显著高于丢失率 (0 .10‰± 0 .30‰和 0 .43‰± 0 .49‰ ) (P=0 .0 0 0 )。结论  2 1三体患者体内较高比例的二倍体细胞源于因三体细胞中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号染色体 非整倍体 嵌合体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9例临床表型分析
7
作者 李桦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3-163,共1页
关键词 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 临床表型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