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细胞因子在脑外伤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沈斌 杭春华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1期1621-1624,共4页
脑外伤炎性反应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作为体内重要的炎性介质,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脑损伤后的炎症级联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黏附分... 脑外伤炎性反应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作为体内重要的炎性介质,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脑损伤后的炎症级联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IL-16等是几种主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3等是抗炎性细胞因子,两类细胞因子参与了脑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及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炎性细胞因子 脑损害
下载PDF
黄体酮对鼠脑外伤后脑组织炎性信号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沈斌 杭春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脑外伤后脑组织内炎症反应信号转导因子核因子-κB(NF-κB)、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创伤性脑外伤(TB I)继发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reene...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脑外伤后脑组织内炎症反应信号转导因子核因子-κB(NF-κB)、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创伤性脑外伤(TB I)继发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reeney法造成大鼠脑挫裂伤模型,在伤后1、3、5、7天不同时相点用ELISA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组大鼠脑组织中NF-κB、TNF-α、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伤后注射黄体酮治疗组脑组织NF-κB、TNF-α、IL-1β3种炎性因子水平均比脑创伤组低(P<0.05)。结论注射黄体酮能降低脑外伤后炎性信号因子表达,减轻脑外伤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对脑组织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Β 炎症 黄体酮
下载PDF
侧脑室前后角微创穿刺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斌 杭春华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新方法。方法应用YL-1型血肿微创穿刺针于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室出血31例,以传统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治疗同类疾病30例为对照组,对2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平均33min;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新方法。方法应用YL-1型血肿微创穿刺针于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室出血31例,以传统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治疗同类疾病30例为对照组,对2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平均33min;18例单、双侧脑室血肿清除90%以上;其余13例血肿清除50%-90%,术后明显好转和好转25例,与对照组相比血肿清除效率、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YL-1型血肿微创穿刺针于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具有创伤小、清除积血迅速、缩短脑室出血后继发性病理损害过程、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等优点,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微创手术 尿激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