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握写作技巧,畅写笔下文章——小学语文写作技能教学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传清 《快乐阅读》 2016年第6期68-68,共1页
如何解决部分学生畏惧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的现象?指导学生写作要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入手,这既是写好作文的必然基础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写作 指导
下载PDF
春天,我与一群被称为后进生的少年同行
2
作者 杨义斌 陈朝玉 《江苏教育》 2004年第11B期9-10,共2页
学校将六年级学生按成绩进行分层编班教学,六(5)班是一个“后进生”实验班。在他们还剩一个学期就要小学毕业的时候,我成了他们的语文老师。一个春天的早晨,我来到了他们班,走近这群语文考试常常不能及格的少年。
关键词 语文老师 小学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课程理念
下载PDF
自主探索:数学学习中合作与交流的效度指标
3
作者 赵军 《快乐阅读》 2015年第18期82-82,共1页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与交流就是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与交流就是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沦。小班化课堂教学与传统的大班不同,人数的减少,空间的增大,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可能性、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度 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 思维方法 小班化 自主学习 智力因素 思维流程 学习内驱力 学习潜力
下载PDF
“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活动设计——人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
4
作者 陈朝玉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6年第11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活动设计 综合性学习 六年级 人教版 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 小学 上册 “轻叩诗歌的大门”
下载PDF
孩子,我要说声“谢谢你”!
5
作者 陈朝玉 《江苏教育研究》 2005年第12期57-58,共2页
上午,我们学习第七册第1课《老师,您好》。为了更好地理解句“诗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朗读后,
关键词 第七册 第1课 《老师 您好》 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教书育人 阅读教学
下载PDF
让习作教学焕发人文青春
6
作者 湛忠香 《快乐阅读》 2015年第16期51-,共1页
习作教学提倡人文化的教学之路,为了,走好习作教学的"人文化"教改之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课堂上立足课堂,开发文本中的人文资源,课外拓展教育时空,开发生活中的人文资源,不断地探索评价学生习作体系,... 习作教学提倡人文化的教学之路,为了,走好习作教学的"人文化"教改之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课堂上立足课堂,开发文本中的人文资源,课外拓展教育时空,开发生活中的人文资源,不断地探索评价学生习作体系,让学生爱习作、会习作、乐习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修养 人文资源
下载PDF
从文化氛围到氛围文化
7
作者 平静峰 《学校管理》 2010年第4期53-53,共1页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许多名校、老校都有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彰显着办学的特色。一些没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新学校也在努力建设自己的文化。笔者认为。
关键词 学校办学思想 办学者 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 办学内涵 教师形象 精神氛围 教学特色 南京市六合区
原文传递
浅谈如何让民歌走入孩子们的心里
8
作者 沈明秀 《才智》 2016年第32期33-33,共1页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山歌,小调,以及劳动号子。但是随着网络以及电视媒体的普及,层出不穷的网络歌曲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走进了小学生的心中,而我们的音...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山歌,小调,以及劳动号子。但是随着网络以及电视媒体的普及,层出不穷的网络歌曲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走进了小学生的心中,而我们的音乐课本上的民族歌曲,又有多少是现在的小学生所喜欢的呢?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找到每一首民歌的闪光点,总之一句话:通过学唱每一首民歌来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气氛,辨别民歌风格,牢记民歌所特有的节奏变化,最终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兴趣 称词 民歌演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