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
作者 章启东 刘静 时良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尿激酶急诊溶栓治疗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溶...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尿激酶急诊溶栓治疗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溶栓治疗后1,7和14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溶栓前后6h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溶栓6h后的PT、TT、FIB和APTT值均显著高于溶栓前(P<0.05),2组溶栓后6h的PT、TT、FIB和APTT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能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且出血风险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急诊溶栓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Th17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小玉 张红梅 +1 位作者 王雷 臧志栋 《肝脏》 2019年第12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Th17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4例PBC患者(PBC组)和20例健康人群(HC组)的外周血和肝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T淋巴细胞/Th17的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Th17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4例PBC患者(PBC组)和20例健康人群(HC组)的外周血和肝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T淋巴细胞/Th17的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7、IL-22水平,比较2组间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清IL-17、IL-22与ALP、GGT的相关性,同时对比CD4+T淋巴细胞/Th17、IL-17在PBC不同病理学分期表达的水平。结果PBC患者外周血、肝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Th17和血清IL-1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L-17表达水平与ALP、GGT均呈正相关(P<0.05),PBCⅢ-Ⅳ期外周血、肝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Th17水平高于PBC I-Ⅱ期(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Th17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D4+T淋巴细胞/Th17的深入研究可能对于明确PBC的病因以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CD4+T淋巴细胞 TH17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之“因时制宜”
3
作者 孙磊 王兴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62-263,共2页
"因时制宜"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治则,从生理、病理、预防诊疗三方面分别进行系统总结及说明"因时制宜"在《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因时制宜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基于本地化差分隐私保护的频繁项目挖掘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美琪 杨庚 白云璐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1年第8期92-99,168,共9页
频繁项目挖掘是数据挖掘的研究热点之一,若数据集包含敏感信息,不作处理地发布挖掘结果会有隐私泄露的风险。目前已有本地化差分隐私的频繁项目挖掘算法,但还无法满足处理大数据时的实时性和数据可用性要求。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一... 频繁项目挖掘是数据挖掘的研究热点之一,若数据集包含敏感信息,不作处理地发布挖掘结果会有隐私泄露的风险。目前已有本地化差分隐私的频繁项目挖掘算法,但还无法满足处理大数据时的实时性和数据可用性要求。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本地化差分隐私保护的频繁项目挖掘算法—GFIM(group-based frequent items mining)。该算法把用户随机划分为不相交且大小相等的两组用户,整个运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根据全部用户提交的信息挖掘出频繁项目的候选集C,而在第二阶段,两组用户分别通过设置冗余项把自身修剪为O(k)发送给数据收集者,最终的top-k频繁项目将利用上述两个阶段的结果。采用分阶段的思想减少了计算时遍历数据集的次数,加快了整体的运行速度。通过理论证明了该算法满足ε-本地化差分隐私,在多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繁项目挖掘 本地化差分隐私 集值数据 隐私保护 随机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