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心内科门诊患者阿司匹林使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铁枫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4期133-134,共2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心内科门诊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的情况与效果。方法在该院选取心内科门诊使用阿司匹林患者12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曾住院的出院后随访患者,对照组为未曾住院的... 目的观察和分析心内科门诊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的情况与效果。方法在该院选取心内科门诊使用阿司匹林患者12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曾住院的出院后随访患者,对照组为未曾住院的门诊随访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阿司匹林使用情况与效果。结果实验组使用阿司匹林不当的患者有5例,占其中的8.3%,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不当的患者有20例,占其中的3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患者担心出现不良反应、已经出现不良反应、非内科医生指导以及门诊医生忽略询问等。结论阿司匹林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心内科疾病中,但是,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较多,在经过专业的指导教育后,情况得到改善,疗效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门诊患者 阿司匹林 使用不当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启杰 焦慧 +2 位作者 杨宏飞 邵良发 汪丽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9-761,共3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PCI造影剂肾病患者的预防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 7年1~12月南京市大厂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PCI术前4d及术后3d,2组给予常规水化治疗、...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PCI造影剂肾病患者的预防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 7年1~12月南京市大厂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PCI术前4d及术后3d,2组给予常规水化治疗、大量饮水、利尿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晚,观察组40 mg/晚.观察2组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酐、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造影剂肾病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血清肌酐、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血清肌酐、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肌酐、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 vs 26.7%,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肾功能,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是一种防治PCI造影剂肾病较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造影剂 肾病 降血脂药物 饮水
下载PDF
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28例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严语 汪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1期137-138,共2页
目前认为,猝死的主要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栓塞,因此溶栓成为心肺复苏(CPR)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由于心肺复苏病人溶栓可能会引起危及生命的出血,因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是否进行溶栓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本院对既往8年间心搏骤停... 目前认为,猝死的主要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栓塞,因此溶栓成为心肺复苏(CPR)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由于心肺复苏病人溶栓可能会引起危及生命的出血,因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是否进行溶栓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本院对既往8年间心搏骤停患者于CPR同时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并评价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血栓溶解疗法 尿激酶
下载PDF
一种改良中路法在颈内静脉穿刺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严语 毛宵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482-483,共2页
目的:为常规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寻求一种更好的颈内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将预计常规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100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改良中路法,常规颈内静脉穿刺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 目的:为常规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寻求一种更好的颈内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将预计常规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100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改良中路法,常规颈内静脉穿刺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49例(98%)穿刺成功,对照组39例(78%)穿刺成功(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穿刺时间分别为(4.3±3.0)min、(8.5±5.1)min(P<0.01);试验组1例(2%)误穿动脉,对照组7例(14%)误穿动脉(P>0.05)。结论:与传统穿刺法相比,改良中路法操作更简单快捷,穿刺成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穿刺改良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