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脊髓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章维 崔桂云 +3 位作者 刘永海 胡倩 李青 陈浩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指机体各系统的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在非浸润、压迫或转移的情况下,产生"远隔"效应而导致神经系统临床症状[1]。现报告1例确诊PN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指机体各系统的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在非浸润、压迫或转移的情况下,产生"远隔"效应而导致神经系统临床症状[1]。现报告1例确诊PN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元抗体 脊髓病变 神经鞘瘤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溃疡斑块形成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艳 羊文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溃疡斑块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根据是否有溃疡斑块,将所有患者分为溃疡斑块组(n=36例)和...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溃疡斑块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根据是否有溃疡斑块,将所有患者分为溃疡斑块组(n=36例)和非溃疡斑块组(n=80),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慢性病史、他汀类药物服用史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他汀类药物服用史、TG、HDL-C、ApoB、Lp(a)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斑块组患者血清TC、LDL-C、ApoA1水平高于非溃疡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者中只有血清TC(OR=1.695;95%CI:1.061~2.710;P<0.05)、血清LDL-C(OR=1.950;95%CI:1.057~3.595;P<0.05)是溃疡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他汀类药物服用史、ApoA1后,TC水平仍然与溃疡斑块形成密切相关(OR=1.811;95%CI:1.068~3.072;P<0.05)。结论血清TC、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溃疡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微RNA-329-3p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风险的关系
3
作者 滕玉环 徐晨辉 +1 位作者 陈季南 李军荣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171-2175,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lncRNA SNHG1)、微RNA-329-3p(miR-329-3p)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62例ACI病人作为观察组,根...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lncRNA SNHG1)、微RNA-329-3p(miR-329-3p)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62例ACI病人作为观察组,根据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轻度ACI组60例(NIHSS≤7分)、中度ACI组56例(8分≤NIHSS≤13分)和重度ACI组46例(NIHSS≥14分),另选取同时期在南京市江宁医院体检的1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SNHG1、miR-329-3p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lncRNA SNHG1、miR-329-3p与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lncRNA SNHG1与miR-329-3p水平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lncRNA SN⁃HG1、miR-329-3p对ACI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1.03±0.04、1.01±0.03)相比,观察组病人血清lncRNA SNHG1表达水平(0.34±0.08)显著降低(P<0.05),miR-329-3p水平(2.15±0.70)明显升高(P<0.05);lncRNA SNHG1表达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0.43±0.09、0.35±0.08、0.21±0.07)(P<0.05),miR-329-3p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1.51±0.50、2.20±0.69、2.92±0.97)(P<0.05);ACI病人血清lncRNA SNHG1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miR-329-3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lncRNA SNHG1与miR-329-3p表达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与lncRNA SNHG1单独诊断相比,二者联合诊断AC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3,P=0.920),与miR-329-3p单独诊断相比,二者联合诊断ACI发生的AUC更高(Z=2.93,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SNHG1低水平、miR-329-3p高水平是影响AC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CI病人血清lncRNA SNHG1表达水平降低,miR-329-3p表达水平升高,且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长链非编码RNA 微RNA-329-3p 风险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研究
4
作者 杨倩 李军荣 +2 位作者 张雪梅 周淑宇 陈季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既往服用阿司匹林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77例。根据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59例)和非破裂组(118例);根据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时既往是... 目的探讨既往服用阿司匹林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77例。根据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59例)和非破裂组(118例);根据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时既往是否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分为既往服药组(82例)和既往未服药组(95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颅内动脉瘤资料。通过单变量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既往服用阿司匹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结果破裂组患者高脂血症、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和既往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与未破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等因素后发现,既往服用阿司匹林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保护因素(OR=0.235,95%CI:0.102~0.541,P=0.001)。既往服药组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水平、动脉瘤破裂比例均明显低于既往未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服用阿司匹林>1年的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比例明显低于服用阿司匹林≤1年的患者(P<0.05)。结论既往服用阿司匹林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保护因素,考虑与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有关,且这种保护因素在既往服用阿司匹林>1年的患者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阿司匹林 保护因素
下载PDF
APN、sICAM-1对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徐晨辉 周欣 陈靖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9期3301-330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大脑中动脉(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该院MCA中重度狭窄患者62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大脑中动脉(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该院MCA中重度狭窄患者62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2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37例),同时选择因头晕等症状住院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ICAM-1、APN水平,分析血清sICAM-1、APN水平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性,同时对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ICAM-1、AP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ICAM-1、APN水平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呈正相关(r=0.390,P<0.05);血清APN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呈负相关(r=-0.537,P<0.05)。血清sICAM-1、APN水平均是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APN、sICAM-1水平是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MCA中重度狭窄患者血清APN、sICAM-1水平的干预,可能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狭窄 斑块 脂联素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徐晨辉 周欣 +2 位作者 陈靖 滕玉环 章杰锦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1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1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分数、BI指数、病变血管内血流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与BI指数和对照组分数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数均改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BI指数更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病变血管内的收缩期峰流速和舒张末期峰流速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流速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血管内血流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流速更慢,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变血管内的血流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更明显,治疗手段更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内介入治疗 有效性
下载PDF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杜之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0129-0131,共3页
探讨在脑卒中后伴发存在偏瘫症状的患者,以连续康复护理对其实施干预的价值。方法 研究所选择的是因脑卒中后伴有偏瘫症状存在的56例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21.04至2022.09,均以随机信封法方式实施分组,治疗期间分别对患者使用... 探讨在脑卒中后伴发存在偏瘫症状的患者,以连续康复护理对其实施干预的价值。方法 研究所选择的是因脑卒中后伴有偏瘫症状存在的56例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21.04至2022.09,均以随机信封法方式实施分组,治疗期间分别对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指导与连续康复护理,分析在经过不同的干预方案后2组间的护理质量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功能、自理能力(62.17±5.28)分、(61.36±8.24)分,优于对照组的(51.68±5.63)分、(49.27±10.21)分,P<0.05;观察组合理饮食、自我处理药物、自我监控症状、自我心理调节、康复训练配合(8.63±0.67)分、(8.29±0.94)分、(8.57±0.89)分、(8.73±0.82)分、(8.79±1.06)分,优于对照组的(7.24±1.15)分、(7.36±1.17)分、(7.53±1.09)分、(7.48±1.14)分、(7.45±1.21)分,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角色、躯体角色(87.15±4.71)分、(85.28±4.55)分、(85.08±3.13)分、(86.65±3.04)分,高于对照组的(82.75±3.82)分、(79.26±3.13)分、(78.24±4.25)分、(79.72±3.92)分,P<0.05。结论 经采取连续康复护理实施干预,既能够提升患者运动功能、自理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改善作用,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连续康复护理 偏瘫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圣华 李军荣 余艳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PC-BPPV患者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即刻、15 d、1个月及3个月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经1次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痊愈47例(65.3... 目的观察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PC-BPPV患者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即刻、15 d、1个月及3个月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经1次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痊愈47例(65.3%),改善15例,总有效率86.1%。15 d后痊愈55例(76.4%),改善12例,总有效率93.0%;1个月痊愈52例(72.2%),改善13例,总有效率90.2%;至3个月时,痊愈54例(75.0%),改善12例,总有效率91.7%。结论 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PC-BPPV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Epley耳石复位法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军荣 李圣华 +2 位作者 陈来明 王小平 余艳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34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96.7%,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未发生小卒中。24例... 目的:观察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34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96.7%,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未发生小卒中。24例患者手术后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均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这一结果有待长期随访证实,其操作技术及所用材料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保护装置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圣华 李军荣 +4 位作者 余艳华 沈鑫 陈来明 陈季南 王小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34例患者共放置36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DSA示狭窄段...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34例患者共放置36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DSA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椎-基底动脉狭窄段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8.3±6.2)%降至(3.6±4.2)%。随访6~3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31例,明显改善2例,复发1例。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圣华 李军荣 +4 位作者 余艳华 沈鑫 陈来明 陈季南 王小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177-1178,共2页
关键词 椎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军荣 俞晓蓉 +2 位作者 李学平 余艳华 羊文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3-1024,共2页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钻孔冲洗引流术 手术方式 手术疗效 张力性气颅 临床比较
下载PDF
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圣华 李军荣 +3 位作者 羊文娟 田甜 俞小蓉 余艳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6X期431-432,共2页
目的:评价丁苯肽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脂,口服拜阿司匹林,血栓通注... 目的:评价丁苯肽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脂,口服拜阿司匹林,血栓通注射液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0.2g,3次/d,口服,疗程2周。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治疗后7d、14d、1个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 丁苯肽软胶囊 疗效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华梅 李军荣 +1 位作者 吴家幂 李珺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Bcl-2和Bax在脑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缺血组,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Bcl-2和Bax在脑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缺血组,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大鼠分别在左侧MCAO2h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脑皮质神经元中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法来测定。结果缺血组大鼠脑皮质caspase-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缺血组大鼠脑皮质Bcl-2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缺血组大鼠脑皮质Bax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上调脑皮质神经元中caspase-3和Bax的表达促细胞凋亡,上调脑皮质神经元中Bcl-2的表达抗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CASPASE-3 BCL-2 BAX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艳华 李军荣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1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为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头颅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Bogousslavsky分类法,将脑分水岭梗死分为皮质型分水岭梗死、皮质下型分水岭...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为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头颅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Bogousslavsky分类法,将脑分水岭梗死分为皮质型分水岭梗死、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及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梗死灶同侧血管狭窄或闭塞视为病变责任血管。结果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并多有吸烟及酗酒史。患者合并颅内外责任血管狭窄达74例(84.1%),且皮质型与皮质下型责任血管情况无明显差异。基本治愈38例,显著进步40例,进步10例,无1例死亡。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分水岭梗死发病的主要机制;其次为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微栓子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变的基础。治疗上除常规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外,还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平时生活中应戒烟限酒,及时补充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俞晓蓉 开邵江 李军荣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9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治疗方法的异同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治疗方法的异同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理疗组、手法组及综合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药物治疗,理疗组患者接受单纯低频电康复治疗,手法组患者接受冰刺激及空吞咽治疗,综合治疗组患者接受低频电、冰刺激及空吞咽联合治疗,观察四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理疗组、手法组及综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7.83%、86.95%、86.95%、95.65%,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与该结果趋势相同,两项结果皆为综合治疗组最优,理疗组与手法组疗效相当,对照组效果最差,综合治疗组与其余3组之间比较、理疗组与手法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疗组与手法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低频电、冰刺激及空吞咽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晓蓉 羊文娟 +1 位作者 周欣 余艳华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7期86-87,93,共3页
目的分析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对其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法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 目的分析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对其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法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治疗后GCS评分为(13.4±1.5)分,相较治疗前得分(9.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26,P<0.05),患者在经治疗后的NHISS评分以及QOL评分分别为(12.5±2.6)分、(69.7±6.5)分,治疗前分别为(24.4±5.8)分、(36.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3,24.996,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2例,并发症发生情况2例。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实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慢性硬膜血肿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皮质静脉征与急性脑梗死进展的相关研究
18
作者 陈季南 杨倩 +2 位作者 余玉盛 张爱娟 李军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皮质静脉征与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5月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非进展组98例和进展组32例。...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皮质静脉征与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5月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非进展组98例和进展组32例。比较非进展组与进展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质静脉征在急性脑梗死进展中的作用。又根据皮质静脉征情况分为减少组19例,正常组72例及增多组39例,比较3组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7 d NIHSS评分、大血管狭窄及急性脑梗死进展情况。结果进展组LDL-C、TC、发病7 d NIHSS评分、大血管狭窄和皮质静脉征增多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质静脉征增多是急性脑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8.412,95%CI:3.018~23.448,P=0.000)。减少组、正常组及增多组发病7 d NIHSS评分、大血管狭窄及急性脑梗死进展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质静脉征增多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密切相关,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胆固醇 LDL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载PDF
血清尿素、β-淀粉样蛋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羊文娟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9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素、β-淀粉样蛋白(Aβ)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南京市江宁医院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组,98名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尿素、β-淀粉样蛋白(Aβ)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南京市江宁医院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组,98名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血清,测定尿素、Aβ水平。比较两组血清尿素、Aβ水平,分析血清尿素、Aβ水平与AIS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尿素(7.62±1.86)mmol/L、Aβ(74.61±15.46)ng/mL,高于对照组(4.56±1.15)mmol/L、(44.15±11.6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52、15.591,P<0.001);98例AIS患者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47例,认知功能正常51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尿素(8.43±2.01)mmol/L、Aβ(94.50±23.26)ng/mL高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6.87±1.43)mmol/L、(56.28±12.4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4、10.246,P<0.001);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尿素、Aβ水平与AIS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603、0.544,P<0.001)。结论AIS患者伴有血清尿素、Aβ水平异常升高,两项指标水平高低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尿素 Β-淀粉样蛋白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脑梗死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华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7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在高血压脑梗死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观察联合用药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9年5月诊治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具有临床代表性。按照双色...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在高血压脑梗死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观察联合用药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9年5月诊治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具有临床代表性。按照双色球分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采用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神经内科常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RP、PAG、IL-1β、IL-6和NF-kB)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9.46%)显著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91.89%),数据经对比有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数据相似,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梗死疾病的治疗中,选择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减轻神经系统的损伤,促进疾病症状早期恢复,提升预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瑞舒伐他汀 高血压脑梗死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