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相结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传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0,共9页
"两个相结合"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对于我们科学认识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准确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都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提出标志着... "两个相结合"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对于我们科学认识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准确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都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认识已经由实践探索上升到把握规律的新阶段。"两个相结合"相互联结、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造性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本质和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原文传递
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境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哲学逻辑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74,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谱写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核心纲领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新篇章。其一,报告郑重宣告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任务,集中体现了“现代化为了人民、现代化依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谱写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核心纲领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新篇章。其一,报告郑重宣告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任务,集中体现了“现代化为了人民、现代化依靠人民、现代化成果让人民共享”等“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思想,成为开辟新境界、谱写新篇章的根本宗旨与时代根据。其二,系统阐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宗旨和核心理念,为开辟新境界、谱写新篇章注入了全新的思想纲领。其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纲举目张地展开构成了“三新”发展观的战略布局: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其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哲学逻辑,贯穿于“共同富裕”的经济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现代化、“和谐发展的社会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文化现代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现代化发展战略之中,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轴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哲学 新境界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与超越
3
作者 余达淮 高迪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35,共11页
资本主义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自身无法克服的现代性痼疾,必然会面临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协调性失序、包容性不够、环保性欠缺、互惠性不强等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成功破解了资本主义社... 资本主义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自身无法克服的现代性痼疾,必然会面临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协调性失序、包容性不够、环保性欠缺、互惠性不强等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成功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困境,最终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富裕、和平发展的现代性之路,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东方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 全面超越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体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袁久红 许丽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从"普遍—特殊—个别"三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普遍"层次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从"普遍—特殊—个别"三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普遍"层次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方法论的基础上,从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强调"知行合一"、倡导"精准思维"等方面,赋予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根本方法论新的时代内涵;从"特殊"层次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关联这三个方面,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与战略辩证法,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从"个别"层次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交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系统观念为统摄,包括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方法群,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方法论 实事求是 系统观念 思维方法群
原文传递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被引量:20
5
作者 冯建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6,共9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回答而形成的重要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论述为指引,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回答而形成的重要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论述为指引,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经验,努力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教育科学的规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提供行动指南,为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学奠定思想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原文传递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3
6
作者 唐亚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22,31,F0003,共12页
利益是现代政治的运行根基。人民利益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天然地契合在一起,主要表现在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原则、中国共产党高擎保护人民利益的大旗、实现人民利益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三大方面。人民事业与... 利益是现代政治的运行根基。人民利益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天然地契合在一起,主要表现在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原则、中国共产党高擎保护人民利益的大旗、实现人民利益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三大方面。人民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同样天然地契合在一起,主要表现在人民事业是人民需求、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实现人民事业的“主心骨”、人民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得到有效推进和发展三大方面。人民利益与人民事业的有机统一,有赖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其根本原因在于前者为人民利益和人民事业的有机实现提供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后者为人民利益和人民事业的有机实现提供新型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人民利益与人民事业有机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伟业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事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的根本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利益 人民事业 价值追求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战略考量与理论贡献 被引量:41
7
作者 许恒兵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F0003,共10页
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重大转型和社会形态更替从根本上讲就是生产力不断新质化的结果。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能级跃升,它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基本方向、以新兴产业为主要载体,是实现了劳动者、劳... 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重大转型和社会形态更替从根本上讲就是生产力不断新质化的结果。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能级跃升,它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基本方向、以新兴产业为主要载体,是实现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的新质态生产力,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宏阔深远的战略考量,旨在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重大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新兴产业 原创性贡献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中国智慧 被引量:8
8
作者 何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4,共7页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坚守"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创造出"先富后富"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策略选择,在"富起来"的同时,不断完善共同富裕新阶...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坚守"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创造出"先富后富"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策略选择,在"富起来"的同时,不断完善共同富裕新阶段的现实路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实施脱贫攻坚,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同时,对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方位、理论理念、战略思路和政策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大大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大线索、长过程、大战略,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的坚定信仰、必胜信念和实践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 中国智慧
原文传递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中国道路的新贡献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焕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36,共9页
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往往是合力因素使然。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现代化的生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促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历史的合力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往往是合力因素使然。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现代化的生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促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历史的合力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道路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既开创了当代社会主义新形态,又突破与超越了西方霸权话语体系,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不断提供明证,是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成功展现了中国智慧,为世界作出了和平性、生存性和发展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道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沿承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奋勇前行——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吉爱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共6页
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些重要论述通过对文艺之于国家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正确界定奠立起历史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确立思想逻辑;遵... 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些重要论述通过对文艺之于国家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正确界定奠立起历史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确立思想逻辑;遵循文明生成与发展过程中互相交流、融合的发展规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与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实现共生共荣,建构文化逻辑;扎根中国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理论方法回答时代课题,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践行其实践逻辑。这些重要论述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 逻辑 体系
原文传递
人文经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晓静 刘士林 杨珺涵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1-50,共10页
人文和经济的关系,折射的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深层内在关系。在古代中国,以儒家和墨家为代表,人文和经济的关系呈现出矛盾大于和谐的总体关系。在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阶段,古希腊人建构出了人文与经济有机联系... 人文和经济的关系,折射的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深层内在关系。在古代中国,以儒家和墨家为代表,人文和经济的关系呈现出矛盾大于和谐的总体关系。在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阶段,古希腊人建构出了人文与经济有机联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的古代形态,后又经历了道德和历史的二律背反、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两个阶段。人文经济学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范畴,也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学,更不同于美国把文化软实力主要作为一种政治外交工具,既纠正了古代中国“重精神、轻物质”的道德理想主义,也阐述了解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不平衡的新理念和新路径。开展人文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人文经济的长远布局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在更高发展阶段推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协调发展,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中国式道路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时代逻辑与世界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闫立光 朱成山 张巍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55,F0003,共11页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当代全球化运动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对共同矛盾、维护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保障共同人权等共同需要的...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当代全球化运动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对共同矛盾、维护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保障共同人权等共同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性价值共识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的出场带有全球性、普遍性和时代性,主要体现在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贡献",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供给了"中国理论",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需要 时代逻辑 世界意义
原文传递
人民至上:奋力书写伟大复兴的美好生活答卷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永贵 陈雪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3,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提出了"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重要论断,这是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提出了"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重要论断,这是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遵循的时代彰显。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将实现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视为"国之大者",协调统筹"民意""民智""民力""民生"四大向度。始终关注民意,"站稳人民立场",夯实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施政基础;充分集中民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抓牢人民至上的关键环节;全力汇聚民力,"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形成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不断厚植民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从而在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上奋力书写美好生活的完美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人民至上 美好生活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文传递
“三新”发展观:百年大党发展哲学创新的时代主题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平 邱静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百年史,就是以道路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百年大党的发展哲学是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创新中国道路、布局发展战略的思想引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每一个重大发展阶段、发展格局的变化,每一次治国理政的重...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百年史,就是以道路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百年大党的发展哲学是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创新中国道路、布局发展战略的思想引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每一个重大发展阶段、发展格局的变化,每一次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调整,都会聚焦"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时代之问,其发展理念都必然伴随着历史方位的变化而创新,进而推动发展哲学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三新"发展观: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新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路径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顺应全球新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所决定的战略选择,是百年大党发展观的最新表达,直接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的当代主题。"三新"发展观不仅是"两个大局"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新时代现实逻辑的鲜明指向,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与时俱进的最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新”发展观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理论逻辑
原文传递
在历史学习中汲取民族复兴的智慧与力量——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学习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洪光东 王永贵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共6页
对于历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关注"为何学习历史""学习什么历史"以及"怎样学习历史"等问题,其核心要义包括: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其重要价值表现为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 对于历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关注"为何学习历史""学习什么历史"以及"怎样学习历史"等问题,其核心要义包括: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其重要价值表现为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与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历史要从中国古代历史汲取蕴含的优良传统、精神风尚与治国经验,从近现代历史中吸收蕴含的社会规律、历史智慧与人文精神,从世界历史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文化成果及社会治理经验。历史学习,其基本原则与实践指向是要牢牢把握历史发展主流和本质,要勇于直面历史认知中的重大问题,要切实提高历史文化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历史学习 历史思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实现方式探析
16
作者 周直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共9页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造。改革开放以来,群众主体有了阶层分化,各阶层主观上都拥护党的领导,又各自有不同的处境与认知。新时代必须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就要整治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抵制自由主义,克服民粹主义。各级...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造。改革开放以来,群众主体有了阶层分化,各阶层主观上都拥护党的领导,又各自有不同的处境与认知。新时代必须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就要整治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抵制自由主义,克服民粹主义。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化的机制,践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创造性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提升民德,实现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阶层分化 网络化机制 尊重民意 改善民生
原文传递
人民城市:理论渊源和当代发展 被引量:65
17
作者 刘士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6-72,共7页
人民城市的显著特征是彰显了我国城市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联系。人民城市对城市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强调,符合城市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再政治化”的当代趋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批判和列宁关于城市与人民关系的论述,... 人民城市的显著特征是彰显了我国城市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联系。人民城市对城市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强调,符合城市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再政治化”的当代趋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批判和列宁关于城市与人民关系的论述,是人民城市理论最直接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的中国化,是新时代人民城市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理论来源。人民城市从制度构建的高度,把城市发展的普遍理想与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结合起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作出的全新设计,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民城市 社会主义制度
原文传递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 被引量:23
18
作者 田鹏颖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作为一次伟大的“术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性意识形态价值: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优势,展现了作为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作为一次伟大的“术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性意识形态价值: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优势,展现了作为文明超越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石的文明形态,实现了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守正创新,展现了作为理论创造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结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展现了作为文化融合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目标指向的天下情怀,彰显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迸射出意蕴深远的意识形态价值,展现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术语革命 世界意识形态价值
原文传递
江南运河城市的形态、历史与文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士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7-54,共8页
江南运河城市既遵循一般城市的发展原理,也有作为运河城市的特殊规律和个性特征。良渚时期的江南文化创造出审美功能和经济功能互补性质的原型结构,有效制约或部分消解了审美活动内在的“出世”性质,为江南地区的先民带着审美情怀融入... 江南运河城市既遵循一般城市的发展原理,也有作为运河城市的特殊规律和个性特征。良渚时期的江南文化创造出审美功能和经济功能互补性质的原型结构,有效制约或部分消解了审美活动内在的“出世”性质,为江南地区的先民带着审美情怀融入生活世界,努力创造诗意栖居和艺术人生方式提供了具有原型和基因性质的思想和价值基础,形成了江南地区特有的“兼容审美超越和积极入世”的生产生活方式。江南运河城市文化不同于从中原诗性文化一脉相承的江南乡镇文化,不同于发展水平较低的江南城市文化,江南运河城市的兴衰深受江南文化灵魂的影响。江南运河是江南运河城市兴衰的物质条件,而江南诗性文化则是江南运河城市兴衰的精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运河 江南运河城市 江南运河城市文化 江南诗性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