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无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的影像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间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王慧雪 许传军 +2 位作者 付志浩 田玉亭 李代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39-444,共6页
目的:比较有、无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患者的CT特征、测量参数、各期扫描CT值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以提高HCC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且未经治疗的52例HCC患者的CT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CT特征,并测量门静脉最大径... 目的:比较有、无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患者的CT特征、测量参数、各期扫描CT值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以提高HCC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且未经治疗的52例HCC患者的CT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CT特征,并测量门静脉最大径、肝脏和病灶体积、最大截面面积及各期扫描CT值。52例根据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合并肝硬化组24例和无肝硬化组28例。2组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CT特征、测量参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间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2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3,0.463);2组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AF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灶CT征象、肝脏和病灶体积、最大截面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实质门静脉期和病灶平扫CT值、腹水和/或脾大情况及门静脉最大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病灶体积与病灶坏死、形状、转移情况、肝脏体积及部分血清酶水平均呈正相关,与病灶平扫、门静脉期和延迟期CT值呈负相关。肝硬化与腹水和/或脾大、门静脉最大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AFP呈正相关。结论:HCC合并肝硬化组与无肝硬化组间在CT特征、测量参数等方面差异不明显;合并肝硬化组多发生腹水及门脉高压表现;HCC病灶大小与实验室检查指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硬化 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姜文雯 余滔 赵露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被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诊断和MR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CT诊断... 目的:探究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被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诊断和MR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CT诊断和M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8.75%(71/80)、98.75%(79/80),MR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肝细胞癌患者实施MR诊断,可以取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MR影像学检查 肝细胞癌 临床诊断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和碘图在鉴别结核性和肿瘤性胸膜炎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田玉亭 李代欣 +2 位作者 付志浩 邢富臣 许传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575-1580,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平扫(VNC)和碘图在结核性胸膜炎(TP)、肿瘤性胸膜炎(N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胸部DLCT增强检查的22例TP(TP组)和20例NP患者(NR组)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DLCT静脉期增强图像重建VNC图像和碘...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平扫(VNC)和碘图在结核性胸膜炎(TP)、肿瘤性胸膜炎(N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胸部DLCT增强检查的22例TP(TP组)和20例NP患者(NR组)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DLCT静脉期增强图像重建VNC图像和碘图,并分别在VNC图像测量渗出液的CT值,在碘图测量胸膜病变的碘浓度(IC)值。比较TP、NP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渗出液CT值和胸膜病变IC值的差异。对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寻找鉴别TP和NP的独立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渗出液CT值、胸膜病变IC值及两者联合应用鉴别TP和NP的效能,通过Delong检验对各自鉴别效能进行比较。结果TP组患者年龄和胸膜病变的IC值明显小于NP组,渗出液CT值明显高于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并非鉴别TP和NP的独立指标,而渗出液CT值和胸膜病变IC值均为鉴别两者的独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渗出液CT值、胸膜病变IC值及两者联合鉴别TP和N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0.869和0.966,其中两者联合的AUC明显大于CT值和IC值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渗出液CT值和胸膜病变IC值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4.5 HU和1.85 mg/ml。渗出液CT值、胸膜病变IC值和两者联合鉴别TP和NP的敏感性分别为68.2%、70.5%和90.4%,特异性分别为95.0%、94.5%和95.5%,约登指数分别为0.632、0.650和0.859。结论基于DLCT的VNC图像和碘图均是鉴别TP和NP的独立指标,联合应用在鉴别TP和NP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肿瘤性胸膜炎 双层光谱探测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区近红外光谱活体微创在位检测研究
4
作者 孙涛 钱志余 +1 位作者 王文宏 戴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量帕金森(PD)大鼠纹状体区局部优化散射系数(μs’)与局部脑血容量(rCBV)的特点。方法:利用光学探头微创测量40只模型组大鼠毁损侧与健侧纹状体区的μ’s与rCBV,并与20只假手术组和20只正常组大鼠双侧...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量帕金森(PD)大鼠纹状体区局部优化散射系数(μs’)与局部脑血容量(rCBV)的特点。方法:利用光学探头微创测量40只模型组大鼠毁损侧与健侧纹状体区的μ’s与rCBV,并与20只假手术组和20只正常组大鼠双侧纹状体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毁损侧μs’与rCBV值分别与模型组健侧、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双侧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健侧、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双侧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近红外微创光学探头可以测量PD大鼠纹状体部的μs’与rCBV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帕金森病 优化散射系数 脑血容量 大鼠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MRI脑膜病变形态和信号特点及颅内继发性改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赵露 姜文雯 +1 位作者 张馨 刘慧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磁共振成像(MRI)脑膜病变形态、信号的特点及颅内继发性改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将本院126例TBM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并且其MRI影像表现与42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26例TBM患者...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磁共振成像(MRI)脑膜病变形态、信号的特点及颅内继发性改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将本院126例TBM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并且其MRI影像表现与42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26例TBM患者中,MRI平扫阳性115例(91.27%),包括脑膜中重度增厚91例,轻度增厚24例;阴性11例(8.73%),脑沟、脑池及脑室未见狭窄,并无明显异常信号,MRI增强扫描出现病变处脑沟、脑池内面线状强化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均为阳性。脑血管受累54例(42.86%),脑积水81例(64.29%),脑神经受累33例(26.19%)。TBM与肺癌脑膜转移患者均存在脑膜增厚的表现,同时出现不均匀或均匀稍长或等T_1、T_2信号,MRI增强扫描病变脑膜出现强化,结节具有环形、均匀强化的表现。结论 TBM患者MRI影像特点多表现在大脑基底池脑膜增厚,脑膜结节在T_2加权像存在低信号;MRI增强扫描结节有分隔状与环形强化等表现,同时出现继发性改变如脑内前循环血管炎、脑积水及脑梗死等,其对TBM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MRI增强扫描对TBM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颅内继发性改变 影像特点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能谱CT在小肝癌显示中最佳单能量选择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付志浩 杜超 +2 位作者 李代欣 田玉亭 许传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能谱CT(dual-layer detector computedtomography,DLCT)在上腹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中小肝癌显示最佳的单能量值,实现在动脉期时对小肝癌的最优显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上腹部能谱CT增强检查,并在检查前后一周内...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能谱CT(dual-layer detector computedtomography,DLCT)在上腹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中小肝癌显示最佳的单能量值,实现在动脉期时对小肝癌的最优显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上腹部能谱CT增强检查,并在检查前后一周内,病理学确诊小肝癌的64例患者的能谱CT数据,应用Philips能谱工作站,将患者动脉期的120kVp混合能量图像(A组)与不同单能量的图像(40~100keV和200keV)(B组)分别进行两两比较。测量各组图像中小肝癌、同层图像的肝实质的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图像背景噪声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单能量值升高,动脉期时相对应的CNR、SNR、图像背景噪声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值均呈下降趋势,当能谱CT单能量水平处于40~60keV区间时,病灶的CNR值(4.09±2.34~1.75±1.16)、SNR值(9.09±4.21~7.07±2.48)、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90±0.25~2.78±0.42)均优于120kVp混合能量图像(0.96±0.82,5.36±1.61,2.53±0.51),而背景噪声无明显差异。在单能量处于40KeV水平时,病灶的CNR值(4.09±2.34)、SNR值(9.09±4.21)、图像的主观评分(2.90±0.25)最高,对小肝癌病灶显示最佳。结论DLCT在40keV单能量成像时小肝癌病灶具有最佳的CNR、SNR及良好的图像质量评分,能够在动脉期更好的显示小肝癌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行肝硬化CT分级对术后1年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赵露 姜文雯 +1 位作者 张馨 刘慧 《肝脏》 2018年第12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行肝硬化CT分级对术后1年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63例行TACE治疗的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肝脏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术前对患者进行肝硬化CT分级并与术后肝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行肝硬化CT分级对术后1年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63例行TACE治疗的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肝脏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术前对患者进行肝硬化CT分级并与术后肝功能CTP分级情况进行比较,且检测术前与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脏血清学指标的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统计患者术后1年中位生存期,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肝硬化CT分级1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随着肝硬化CT分级的增加,术前和术后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Ⅱ~Ⅳ分级的患者术后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而Ⅰ级患者手术前后ALT、AST水平比较,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肝硬化CT分级中,Ⅰ~Ⅱ级患者术后肝功能CTP分级以A、B级为主,Ⅲ~Ⅳ级患者术后肝功能CTP分级以C级为主。随着肝硬化CT分级的增加,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随着肝硬化CT分级的增加,PLC患者术前肝功能损伤程度明显加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生存率显著降低,提示肝硬化CT分级对预测PLC患者行TACE术后疗效及预后效果具有显著的评估价值。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中Ki-67和FasL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78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同时取18例肝脏正常组织作为对照。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Ki-67和FasL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Ki-67、FasL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SP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i-67主要表达于HCC组织细胞核内,其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32.402,P=0.000)和正常组织(χ~2=53.820,P=0.000)。(2)FasL主要表达于HCC组织细胞质内,其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12.484,P=0.000)和正常组织(χ~2=19.309,P=0.000)。(3)Ki-67、FasL表达强度与HCC患者的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4)至随访结束,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05%、60.26%、47.44%。Ki-67高表达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51%、48.98%、38.78%;Ki-67低表达患者分别为93.10%、79.31%、62.07%;两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高表达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88%、43.75%、31.25%;FasL低表达患者分别为89.13%、73.91%、58.70%;两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和FasL表达水平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用来评估HCC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硬化CT分级 生存率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在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放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
8
作者 鲁世慧 王礼学 +2 位作者 童金龙 杜傲宇 袁莉莉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777-78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磁共振成像(MRI)DWI检查。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子宫鳞状细胞癌患者ADC值差异,根据放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比较两组ADC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效果的因素。结果80例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放疗后达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25例,疾病进展3例;放疗有效组52例,无效组28例。放疗有效组放疗前ADC值高于无效组[(0.99±0.14)×10^(-3)mm^(2)/s比(0.76±0.20)×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1,P<0.001);放疗有效组放疗后ADC值也高于无效组[(1.43±0.25)×10^(3)mm^(2)/s比(1.11±0.23)×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1,P<0.001);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放疗后的ADC值均较放疗前升高(均P<0.05)。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病灶浸润深度、Ki-67表达患者以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Ⅲ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浸润、发生远处转移、放疗前ADC值过低是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放疗前ADC值是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放疗前ADC值越低,患者放疗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放射疗法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扩散系数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肝衰竭患者并发肺毛霉菌病12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朱晓云 戴峰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912-2913,共2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并发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2例肝衰竭患者并发毛霉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进行人工肝治疗,10例使用激素,12例均使用广谱抗生素,接受抗真菌治疗11例。2例存活,其中1例行肝移植存活,死亡10例。结论肝衰竭...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并发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2例肝衰竭患者并发毛霉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进行人工肝治疗,10例使用激素,12例均使用广谱抗生素,接受抗真菌治疗11例。2例存活,其中1例行肝移植存活,死亡10例。结论肝衰竭并发毛霉菌感染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侵袭性真菌感染 肺毛霉菌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