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和组织学诊断胆石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致性研究
1
作者 胡一帆 陈妙洋 +4 位作者 熊清芳 钟艳丹 刘杜先 顾爱东 杨永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3546-3551,共6页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中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诊断,目前尚缺乏以组织学为“金标准”评估影像学诊断方法效能的研究。目的研究影像学和组织学诊断NAFLD的一致性,并分析胆石症(GD)患者合并NAFLD...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中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诊断,目前尚缺乏以组织学为“金标准”评估影像学诊断方法效能的研究。目的研究影像学和组织学诊断NAFLD的一致性,并分析胆石症(GD)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且进行术中肝组织活检的53例G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及组织学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影像学和组织学诊断NAFLD的一致性,依据组织学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n=15)和非NAFLD组(n=3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GD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GD患者中NAFLD影像学检出率20.7%(11/53),低于组织学检出率28.3%(15/53)(Kappa=0.404,P=0.001),影像学检查诊断NAFLD的灵敏度为60.0%(9/15),特异度为94.7%(36/38),漏诊率为40.0%(6/15)。15例组织学表现NAFLD的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7例,无NASH相关肝硬化患者,NASH亚组纤维化比例(5/7)高于NAFL亚组(1/8)(P=0.041)。NAFLD组和非NAFLD组的BMI、SBP、空腹血糖(FP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500,95%CI=1.084~2.075,P=0.014)和FPG(OR=2.163,95%CI=1.246~3.756,P=0.006)是GD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论与组织学诊断比较,影像学诊断NAFLD漏诊率较高,以影像学诊断为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可能低估NAFLD的发病率;高BMI和高FPG是GD合并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组织学 影像诊断 一致性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戴敏 杨宁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5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 目的探讨对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6指标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模式能够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扶正解毒法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亮 易永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扶正解毒法结合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后的疗效及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1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予腹腔镜肝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扶正解毒法治...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扶正解毒法结合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后的疗效及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1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予腹腔镜肝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扶正解毒法治疗4周,2组术后均随访2年。比较2组术后4周疗效、并发症,术前、术后4周肝功能、生命质量、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及术后2年复发率。结果术后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79.12%,72/91)高于对照组(64.84%,59/91)(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4周,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生命质量(EORTC QLQ-30)评分、外周血CD16+CD56+、NK细胞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扶正解毒法结合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后疗效显著,可抑制肿瘤标志物的分泌,改善患者肝功能与免疫功能,预防并发症发生与复发,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扶正解毒法 腹腔镜肝癌根治术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对患者临床康复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易永祥 王建 +3 位作者 王翔 韩建波 赵亮 张郁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844-6846,共3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对患者康复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肝癌左外叶切除术的患者5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2例患者分为A组,将接受开腹手术的20例患者分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对患者康复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肝癌左外叶切除术的患者5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2例患者分为A组,将接受开腹手术的20例患者分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1 d和术后第5天的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B组术后5 d的CD3、CD19、NK和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1 d(均P<0.05);A组术后5 d的CD3、CD19、NK、CD4/CD8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B组术后5 d的CRP、IL-1β、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1 d(均P<0.05);A组术后5 d的CRP、IL-1β、IL-8、TNF-α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降低术后的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肝癌左外叶切除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易永祥 王建 +4 位作者 张彤 王翔 韩建波 赵亮 张郁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时期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表达,分析其对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62例,并设置20名健康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D33+HLADR-MDSCs的比例及Th1/Th2...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时期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表达,分析其对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62例,并设置20名健康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D33+HLADR-MDSCs的比例及Th1/Th2细胞免疫状态,比较各组之间上述指标有无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成人相比,肝细胞癌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显著增高,且进展期肝癌组患者MDSC的比例明显高于早期肝癌组患者;肝细胞癌患者Th细胞向Th2漂移,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含量升高,Th细胞向Th2漂移,免疫功能低下,CD33+HLA-DR-MDSCs可以作为监测原发性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免疫功能 髓源抑制性细胞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非门脉性腹部手术后腹水的防治 被引量:10
6
作者 鞠兴唐 樊志芳 丁海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非门脉性腹部手术 腹水 防治
下载PDF
不同复温时间对肝癌部分切除术低体温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易永祥 王春颖 +5 位作者 张彤 韩建波 赵亮 胡亮 刘俊卯 殷国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897-489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复温时间对肝癌部分切除术低体温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癌部分切除术低体温患者,根据复温时间不同随机分为3组,甲组40例(复温时间<30 min),乙组40例(30 min<复温时间&l... 目的探讨不同复温时间对肝癌部分切除术低体温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癌部分切除术低体温患者,根据复温时间不同随机分为3组,甲组40例(复温时间<30 min),乙组40例(30 min<复温时间<60 min),丙组40例(复温时间>60 min),对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和5 d CD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 CD3+、CD4+、CD4+/CD8+均低于术前及术后5 d(P<0.05);丙组患者术后1 d CD3+、CD4+、CD4+/CD8+和术后5 d CD4+/CD8+水平明显低于甲组、乙组。三组患者IL-2水平术后1 d低于术前、术后2 d,丙组患者术后1 d IL-2水平低于术前、术后2 d,丙组患者术后1、2 d IL-2水平低于甲组和乙组(P<0.05),三组患者IL-6水平术后2 d升至最高,丙组术后2 d高于术前、术后1 d,丙组术后2 d较前2组更高(P<0.05)。结论复温时间在60 min以上会延迟免疫恢复,肝癌患者行切除术后应尽早恢复体温,有利于减轻免疫抑制,减轻低体温对术后的不利影响,加快术后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低体温 免疫功能 复温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病因与预后 被引量:5
8
作者 丁海 赵伟 +3 位作者 易永祥 杨永峰 端木浩 刘俊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929-932,共4页
目的了解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原因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前后的HBV DNA水平、HBV变异情况和HBV变异前后肝功能变化进行随访检测;术后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出现异常变化时,做肝脏组织活检。所有患者常规术后拉米夫定和... 目的了解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原因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前后的HBV DNA水平、HBV变异情况和HBV变异前后肝功能变化进行随访检测;术后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出现异常变化时,做肝脏组织活检。所有患者常规术后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 2004年4月~2005年12月2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我院进行了肝移植治疗,其中12例为乙肝肝硬化,8例为乙肝慢重肝合并急性肝衰,术后3例死于移植肝无功能,3例失访,14例随访了60~84个月不等,术后1年内,有6例患者出现乙肝病毒变异,其中3例病理证实乙肝复发,且均为乙肝慢重肝合并急性肝衰患者,2例术前HBV DNA分别为>102copies/mL、>106copies/mL,另外3例乙肝肝硬化仅仅表现乙肝病毒变异,无肝炎复发。结论肝移植术后接受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者,病毒变异是乙肝复发的主要原因,慢重肝合并急性肝衰、术前HBV DNA阳性的病人,随访时应该特别注意术后乙肝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再感染 肝移植 病因 预后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9
作者 鞠兴唐 嵇振岭 薛迪广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42-542,共1页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急性阑尾炎 临床特点 并发症
下载PDF
应激性溃疡时幽门区局部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对胆汁返流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10
作者 陈敏 魏威 +5 位作者 文睿 陶晨 张小玉 曾文权 赵巍 艾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与幽门区局部神经递质一氧化氮的变化对应激性溃疡发病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冷束缚应激方法复制应激性溃疡的动物模型,将60只成年SD大鼠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对照组10只,溃疡组30只,用于观测影响应激性溃疡发生...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与幽门区局部神经递质一氧化氮的变化对应激性溃疡发病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冷束缚应激方法复制应激性溃疡的动物模型,将60只成年SD大鼠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对照组10只,溃疡组30只,用于观测影响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第2部分: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预处理组10只(L-NAME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10只(生理盐水组),用于观测幽门区局部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分别检测各组胃内胆汁酸浓度、胃黏膜溃疡指数(Guth评分)以及胃内pH值,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幽门区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溃疡组应激结束后1h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2h胃内胆汁酸浓度和pH值均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4h胃内溃疡指数达到峰值(P<0.01)。L-NAME组的胃内胆汁酸浓度、溃疡指数及一氧化氮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P<0.05),而胃内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与胆汁酸浓度呈正相关(r=0.715,F=12.55,P=0.017)。结论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变化与胆汁的返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L-NAME的幽门区局部干预使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减少,幽门松弛程度降低,胆汁返流量也随之减少,进而降低溃疡指数,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一氧化氮 胆汁返流
下载PDF
预防性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涛 易永祥 +3 位作者 刘俊卯 丁海 赵亮 胡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1925-1927,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肝功能良好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行预防性断流术65例,药物治疗37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预防性断流组患者... 【目的】探讨预防性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肝功能良好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行预防性断流术65例,药物治疗37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预防性断流组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左膈下包裹性积液1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发生,脾功能亢进消失,随访18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药物治疗组随访18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其中并发肝性脑病2例,死亡2例,脾功能亢进无改善。与药物组相比,手术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显著增高,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理把握手术指征,行预防性断流术,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并发症 高血压 门静脉 外科学
下载PDF
五水头孢唑林钠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与电活动干预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亮 《中国医药》 2017年第6期897-900,共4页
目的观察五水头孢唑林钠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与电活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普外科接受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目的观察五水头孢唑林钠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与电活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普外科接受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均采用禁食、补液、持续胃肠减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疗法,对照组抗感染采用头孢硫脒静脉滴注,观察组抗感染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静脉滴注,2组抗感染剂量均为1.0g/次,1次/8h,疗程7d。观察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48h后胃肠电图,比较平均慢波主频率和峰值幅度。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3)h比(37±3)h、(41±10)h比(55±10)h](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1.11±0.16)ng/L比(2.12±0.65)ng/L、(1.16±0.14)ng/L比(3.41±0.59)ng/L;hs-CRP:(5.8±2.1)mg/L比(37.7±5.6)mg/L、(6.2±3.4)mg/L比(39.3±5.0)mg/L](均P〈0.01)。治疗24、48h后,观察组胃小弯、胃窦、升结肠和降结肠各部位的胃肠电图平均慢波主频率及峰值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五水头孢唑林钠可改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胃肠功能与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炎性肠梗阻 五水头孢唑林钠 胃肠功能 胃肠电图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在脾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13
作者 刘涛 易永祥 +1 位作者 丁海 刘东晓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9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在脾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50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1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对照组...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在脾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50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1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观察有无肾功能损害及静脉炎发生。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肾功能损害和静脉炎。结论七叶皂苷钠可促进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天数,不良反应轻,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脾切除术 胃肠功能 肾功能 静脉炎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方式处理胆囊动脉主干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疗效及对预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亮 张郁峰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方法处理胆囊动脉主干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A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n=37)与B组(n=43)。A组采用常规腹腔镜...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方法处理胆囊动脉主干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A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n=37)与B组(n=43)。A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B组采用不分离离断胆囊动脉主干的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以及预后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胆囊分离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A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43),明显低于A组的24.3%(9/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疼痛感、生活质量均较A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离断胆囊动脉主干的LC对ACC患者的疗效显著,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动脉
下载PDF
miRNA-27a-3p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亮 韩建波 +1 位作者 赵亮 易永祥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 检测miRNA-27a-3p在结直肠癌组织、肝脏转移灶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靶基因,研究其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 目的 检测miRNA-27a-3p在结直肠癌组织、肝脏转移灶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靶基因,研究其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肝脏转移组织中miRNA-27a-3p表达量,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靶基因网站预测法阐述miRNA-27a-3p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预测miRNA-27a-3p作用的靶基因,并证实miRNA-27a-3p与靶基因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7a-3p表达水平为3.13±1.72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1.06±0.42及对照组的0.68±0.27(P<0.05).其中27例肝脏转移肿瘤组织的miRNA-27a-3p表达水平为3.48 ±1.15,明显高于配对结直肠癌组织2.34±1.03(P<0.05)及癌旁组织1.14±0.81(P <0.05).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及外周血中miRNA-27a-3p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血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有无转移、肝脏有无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7a-3p与靶基因高尔基膜蛋白73(GP73)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外周血及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7a-3p的高表达患者TNM分期更晚,且具有更高的发生肝脏转移的风险,miRNA-27a-3p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GP73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外周血中miRNA-27a-3p的检测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具有潜在的辅助诊断及预估肝脏转移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代谢 结直肠肿瘤/代谢
原文传递
酪氨酸蛋白激酶-2 rs2230724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刘东晓 丁永斌 +1 位作者 单留群 程功名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基因rs2230724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1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例组)和15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JAK2 rs2230724基因的多态...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基因rs2230724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1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例组)和15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JAK2 rs2230724基因的多态性,并对该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进行评估。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的检测。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的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和Pearsonχ^(2)检验。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需要进行校正)分析JAK2 rs2230724基因多态性和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相对危险度用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估计。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等位基因突变增加50%结直肠癌发病风险(P=0.025,OR=1.50,95%CI=1.05-2.14)。与野生基因型(GG)相比,变异基因型(AG+AA)增加79%结直肠癌发病风险(P=0.043,校正OR=1.79,95%CI=1.02-3.15)。其中,突变纯合子(AA)基因型的携带者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29%(P=0.034,OR=2.29,95%CI=1.06-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添加了校正因素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校正OR=2.29,95%CI=0.99-5.26)。而且,在分层分析中,在高年龄组(年龄>56)、非吸烟受试者和城市居住者中,该多态性增加结直肠癌风险(P<0.05)。结论:在江苏汉族人群中JAK2基因rs2230724多态性与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酪氨酸蛋白激酶-2 多态性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