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福平 魏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457-1458,共2页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例1为-47岁女性,症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四月,病理确诊为阑尾交界性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例2为-66岁女性...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例1为-47岁女性,症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四月,病理确诊为阑尾交界性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例2为-66岁女性,症状主要为右下腹痛一天,病理确诊为阑尾高分化黏液性囊腺癌。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黏液性肿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TTF-1和p63在肺腺癌与鳞癌的鉴别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高福平 魏谨 +2 位作者 马平 夏莉花 秦东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究TTF-1和p63在肺腺癌及肺鳞癌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鳞癌69例,腺癌6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分别检测TTF-1和p63在肺腺癌及肺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TF-1在肺鳞癌中未见表达(0/69),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 目的研究TTF-1和p63在肺腺癌及肺鳞癌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鳞癌69例,腺癌6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分别检测TTF-1和p63在肺腺癌及肺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TF-1在肺鳞癌中未见表达(0/69),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10%(54/62),TTF-1表达在肺鳞癌与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63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7.10%(67/69),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为4.84%(3/62),p63表达在肺鳞癌与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TTF-1和p63在肺癌组织的存在特异性表达,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在肺活检标本中对肺鳞癌和肺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TTF-1 P63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福平 魏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03-3203,共1页
患者男,57岁,因“发现左肾囊肿4月余”入院。专科检查:双肾区无局限性隆起,肾区无压痛。无明显叩击痛.双肾区无血管杂音。双侧输尿管无压痛。彩色超声示:左肾中上极见一个囊性团块,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囊性 双侧输尿管 专科检查 血管杂音 彩色超声 肾囊肿 肾区
下载PDF
EMMPRIN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魏谨 高福平 马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825-826,共2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EMMPRIN蛋白在44例原发性胆囊癌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MMPRIN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8%...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EMMPRIN蛋白在44例原发性胆囊癌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MMPRIN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8%(36/44),而在慢性胆囊炎中阳性率为8.3%(1/12),具有显著差异(P<0.05)。胆囊癌组织中EMMPRI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AJCC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结石、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结论:EMMPRIN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胆囊癌分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1例
5
作者 高福平 魏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1,共1页
患者女,57岁.因右腰部胀痛4d伴肉眼血尿及尿痛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B超示:右肾下极混合性团块。入院后外科检查:腹平软。右腹部可触及一质硬肿块,直径约15cm,境界欠清,固定。无压痛。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高血压病史 肉眼血尿 入院后 混合性 肾下极 患者 腹部
下载PDF
左眼下睑毛母质细胞瘤1例
6
作者 马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6期18-18,共1页
讨论 毛母质细胞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是起源于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儿童期,好发于眉梢部及上睑,大小不等的孤立肿瘤,质较硬,活动度较好,表面皮肤正常。因本病少见,表现多样,临床医... 讨论 毛母质细胞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是起源于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儿童期,好发于眉梢部及上睑,大小不等的孤立肿瘤,质较硬,活动度较好,表面皮肤正常。因本病少见,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常因不熟悉而误诊,主要与皮脂腺体、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及囊肿钙化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细胞瘤 钙化上皮瘤 表皮样囊肿 下睑 左眼 胚芽细胞 细胞分化 临床医生
下载PDF
已婚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魏谨 耿建祥 +5 位作者 朴正爱 谭进 肖蔚 张劲松 龙秀荣 唐永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202-5205,共4页
目的探讨已婚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及流行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南京市扬子石化集团公司2682例已婚女性职工的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 目的探讨已婚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及流行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南京市扬子石化集团公司2682例已婚女性职工的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2682例已婚女性宫颈细胞标本中检出HPV感染者278例,HPV感染率为10.37%,238例为单一型阳性,阳性率为8.87%,其中HPV-43型54例,阳性率为2.01%,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HPV-58型26例,阳性率为0.97%;混合型HPV感染40例,阳性率为1.49%,其中HPV-43型+X型8例、43型+X型+X型5例,两者占混合型感染的32.50%,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16型+X型9例及16型+X型+X型3例,占混合型感染的30.00%。结论 HPV-43、58型单一型及43型和16型的混合型是南京地区已婚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检测多种HPV型别,对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婚女性 宫颈细胞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芯片技术
原文传递
伴大量嗜酸粒细胞反应的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福平 周晓庆 +1 位作者 魏谨 马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7-87,共1页
患者 女性,42岁。因“间歇性上腹部隐痛半月”就诊。6年前有胆囊切除病史。查体:存上腹可见长约12cm纵行手术瘢痕。腹平软,右下腹扪及约3cm×4cm×5cm大小包块,境界尚清,活动度可,质硬,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 患者 女性,42岁。因“间歇性上腹部隐痛半月”就诊。6年前有胆囊切除病史。查体:存上腹可见长约12cm纵行手术瘢痕。腹平软,右下腹扪及约3cm×4cm×5cm大小包块,境界尚清,活动度可,质硬,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淋巴瘤 T细胞 嗜酸中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原发性横结肠系膜卵黄囊瘤一例
9
作者 高福平 周晓庆 +1 位作者 魏谨 李文祥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836-836,共1页
患者女性,33岁,孕1产1。因中腹部疼痛伴腹胀、面向、口干48h于2006年8月29日入院。无呕吐、呕血、黑粪、阴道流血和血尿,无外伤史。查体:血压89/54mmHg(1mmHg=0.133kPa)。腹膨隆,全腹压痛,中腹为著,扪之呈实感,全腹反跳痛... 患者女性,33岁,孕1产1。因中腹部疼痛伴腹胀、面向、口干48h于2006年8月29日入院。无呕吐、呕血、黑粪、阴道流血和血尿,无外伤史。查体:血压89/54mmHg(1mmHg=0.133kPa)。腹膨隆,全腹压痛,中腹为著,扪之呈实感,全腹反跳痛,略有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系膜 卵黄囊瘤 原发性 移动性浊音 腹部疼痛 阴道流血 无外伤史 腹胀
原文传递
原发性子宫颈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例
10
作者 魏谨 夏月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60-960,共1页
患并33岁,因劳累后阴道流血1个月,B超检查提示宫颈肌瘤伴变性,于2009年1月17日入院.患者2005年因异位妊娠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入院后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未见异常。查体:一般情况好,腹软,肝脾未触及,压痛阴性(-);锁骨... 患并33岁,因劳累后阴道流血1个月,B超检查提示宫颈肌瘤伴变性,于2009年1月17日入院.患者2005年因异位妊娠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入院后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未见异常。查体:一般情况好,腹软,肝脾未触及,压痛阴性(-);锁骨上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子宫颈 原发性 输卵管切除术 胸部X线检查 2009年 宫颈细胞学 浅表淋巴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