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痛胃镜时病人血浆皮质醇及血糖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高玉福 张和国 +1 位作者 徐建华 徐志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无痛胃镜术 血浆皮质醇 血糖浓度 病人 应激反应 电子胃镜 静脉麻醉 临床观察 检查时 丙泊酚
下载PDF
经面罩无创通气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志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经面罩无创通气 呼吸复苏
下载PDF
转录共激活因子TORCs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佟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神经病理性疼痛最新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直接造成的疼痛[1]。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和诱发性疼痛。诱发性疼痛又可分为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该类疼痛的产生和维... 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神经病理性疼痛最新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直接造成的疼痛[1]。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和诱发性疼痛。诱发性疼痛又可分为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该类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与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相关[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广泛存在而又极难治愈的临床症状,是一种慢性改变,其涉及基因表达的改变。而基因表达的关键就是基因转录的调控。转录共激活因子(TORCs)作为一类重要的反应结合蛋白(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通过增加CREB和其辅助因子的结合。诱导其下游基因在启动子水平的活性[3]。由此可知,TORCs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共激活因子 基因转录 基因表达 中枢敏化 自发性疼痛 神经系统 躯体感觉
下载PDF
曲马多与布托啡诺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疗效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冬梅 吴向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624-2624,共1页
目的探讨曲马多和布托啡诺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疗效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成曲马多组(A组),布托啡诺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60例,三组均常规椎管内麻醉,A组静脉注入曲马多2mg/k... 目的探讨曲马多和布托啡诺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疗效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成曲马多组(A组),布托啡诺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60例,三组均常规椎管内麻醉,A组静脉注入曲马多2mg/kg,B组静脉注入布托啡诺0.02mg/kg,C组不使用任何辅助药物。观察记录患者寒战反应的发生及用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布托啡诺能有效减少麻醉后寒战发生且较少发生恶心呕吐。结论曲马多与布托啡诺相比都能有效减少寒战发生,但布托啡诺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椎/方法 布托啡诺/治疗应用 曲马朵/治疗应用 麻醉/副作用
原文传递
氯普鲁卡因配伍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疗效观察
5
作者 吴向荣 张和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1期5100-5101,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局麻药配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期单侧前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氯罗组(1.5%氯普鲁卡因+0.4%罗哌卡因)和碳左组(0.86%碳酸利多卡因+0.4%左旋布比卡因)。均给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自注入... 目的比较不同局麻药配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期单侧前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氯罗组(1.5%氯普鲁卡因+0.4%罗哌卡因)和碳左组(0.86%碳酸利多卡因+0.4%左旋布比卡因)。均给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自注入局麻药后的30 min内,每隔5 min评价臂丛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感觉和运动)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与氯罗组比较,碳左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P<0.05),但两组感觉,运动阻滞作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普鲁卡因和罗哌卡因局麻药配伍(1.5%氯普鲁卡因+0.4%罗哌卡因)可提高起效时间并安全性高同时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外科学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普鲁卡因 酰胺类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