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根部病变113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言翊光 王东进 +2 位作者 武忠 李庆国 周庆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873-874,共2页
主动脉根部位于心脏的中心部位,主要由主动脉瓣、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窦管交界、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起始部组成,发生瘤样病变时上述组成部分可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其外科治疗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2003年9月至2011年2月我科共完... 主动脉根部位于心脏的中心部位,主要由主动脉瓣、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窦管交界、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起始部组成,发生瘤样病变时上述组成部分可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其外科治疗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2003年9月至2011年2月我科共完成主动脉根部病变手术113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13例,男76例,女3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瘤 心血管外科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三分叉支架血管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言翊光 王东进 +2 位作者 武忠 李庆国 周庆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总结运用三分叉支架血管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运用三分叉支架血管共治疗3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采用传统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式手术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术中术... 目的总结运用三分叉支架血管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运用三分叉支架血管共治疗3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采用传统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式手术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短暂性脑功能障碍(嗜睡、谵妄、狂躁等)3例,肾功能不全2例,肺部感染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二次开胸2例,术后胸骨后感染3例,术后持续昏迷1例,肾功能不全、持续血液滤过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63例(96.9%),平均随访时间(1.1±0.4)年。随访期治疗组cT证实内瘘2例,均为支架血管远端内瘘,对照组术后半年胸骨后感染、突发室性恶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余患者良好。结论采用三分叉支架血管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简易、安全、有效。远期结果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人工血管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附60例报告)
3
作者 曹彬 陈广明 +2 位作者 房士琦 王淦 翁品光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5年第9期583-584,共2页
报告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60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升主动脉造影确诊.行低温体外循环手术,取右房切口9例、右室切口41例、主动脉加右房(右室)切口10例.合并室缺者与窦瘤一起修补;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行瓣膜成形式替... 报告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60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升主动脉造影确诊.行低温体外循环手术,取右房切口9例、右室切口41例、主动脉加右房(右室)切口10例.合并室缺者与窦瘤一起修补;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行瓣膜成形式替换术。术后死亡1例。随访1~13年,其余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窦瘤 破裂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胸腺癌9例报道 被引量:3
4
作者 汪黎明 陈东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胸腺癌 X线诊断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42例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明 魏静义 +1 位作者 陈保俊 史敏科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14-215,共2页
巨大纵隔肿瘤可压迫纵隔内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心脏和大血管受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纵隔内组织器官较多,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危险性及难度大。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成功地进行了42例巨大纵隔肿瘤手术切除,报告如下。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外科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晚期肺癌73例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彬 王淦 崔良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98-499,共2页
目的 总结近9 a 实施的肺癌手术203 例,其中属于Ⅲb 或Ⅳ期的晚期肺癌73 例,旨在讨论晚期肺癌的手术指征、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行全肺切除18 例(左肺15例、右肺3例),肺叶切除54例,肺癌切除后复发余肺切除1 例... 目的 总结近9 a 实施的肺癌手术203 例,其中属于Ⅲb 或Ⅳ期的晚期肺癌73 例,旨在讨论晚期肺癌的手术指征、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行全肺切除18 例(左肺15例、右肺3例),肺叶切除54例,肺癌切除后复发余肺切除1 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17 例,合并心房部分切除2例;支气管成形术13 例,气管隆凸成形术1例。结果 除1 例因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外,其余均临床治愈。术后生存率1 a内为95% ,1 a以上不足2 a为80% ,2 a 50% ,3 a 20% 。结论 积极慎重地扩大手术指征能提高肺癌的总生存率,并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骨胸壁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7
作者 陈保俊 王淦 翁品光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9期644-644,共1页
关键词 骨胸壁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单纯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8
作者 陈保俊 王淦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95-195,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大鼠单次完全可逆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敏 孙明 +2 位作者 左国平 张小慧 韩群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单次完全可逆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的模型。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28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的手术方法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15min后完全恢复其血流,再灌注2h。同时检测大鼠心电图...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单次完全可逆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的模型。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28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的手术方法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15min后完全恢复其血流,再灌注2h。同时检测大鼠心电图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阻断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后,心电图出现异常,表现为S-T间期延长,T波倒置,而光镜下组织结构正常。结论:该模型符合心肌顿抑的特点;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重复性强,是一种建立在体大鼠单次完全可逆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抑心肌模型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心胸外科病人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6
10
作者 熊剑秋 郑月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心胸外科病人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价值熊剑秋,郑月蓉以往胸外科手术后回病房的病人,我们根据病人面色、口唇颜色、呼吸情况、手术种类,结合临床经验决定是否给病人吸氧,重症病人根据血气监测的结果来决定。自80年代初脉... 心胸外科病人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价值熊剑秋,郑月蓉以往胸外科手术后回病房的病人,我们根据病人面色、口唇颜色、呼吸情况、手术种类,结合临床经验决定是否给病人吸氧,重症病人根据血气监测的结果来决定。自80年代初脉搏─-血氧饱和度仪(Pulse-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病人 手术前 手术后 血氧饱和度 监测
原文传递
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军 王启斌 +3 位作者 朱卫东 王东进 吕必宏 陈建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瓣膜病 腋下小切口 心脏瓣膜置换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活化、释放和抑肽酶保护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曹彬 房士琦 +1 位作者 李清泉 张晓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52-555,共4页
将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组。取围术期5个时段检测GMP-140、TXB2、β-TG、PF4、5-HT。结果表明:①对照组GMP-140、TXB2、β-TG、PF4、5-HT均显著升高;... 将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组。取围术期5个时段检测GMP-140、TXB2、β-TG、PF4、5-HT。结果表明:①对照组GMP-140、TXB2、β-TG、PF4、5-HT均显著升高;②抑肽酶组以上各项实验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或P<0.001).抑肽酶通过抗纤溶等作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小板 血管舒缓素 胰蛋白酶灭活剂
下载PDF
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七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言翊光 王东进 +2 位作者 周庆 潘俊 王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678-679,共2页
目的总结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例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全部为局限性狭窄,4例采用单片法,2例采用倒“Y”法,1例切除狭窄纤维血管环,与人... 目的总结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例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全部为局限性狭窄,4例采用单片法,2例采用倒“Y”法,1例切除狭窄纤维血管环,与人工血管直接吻合。补片均采用心包片衬以涤纶片。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主动脉根部加宽处未发生严重出血,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主动脉瓣上压差(15±8)mmHg。结论SVAS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取得好的临床效果,心包片外衬涤纶片是主动脉成形补片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主动脉瓣上狭窄 心脏外科
下载PDF
老年患者的二尖瓣成形术(附46例报告)
14
作者 周庆 王东进 +3 位作者 陈保俊 曹彬 王文公 武忠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80-582,共3页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46例的资料。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包括:二尖瓣脱垂18例,二尖瓣缺血性9例、感染性7例、退行性6例、风湿性3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手...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46例的资料。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包括:二尖瓣脱垂18例,二尖瓣缺血性9例、感染性7例、退行性6例、风湿性3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17%),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9例,随访时间6~48月。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Ⅰ级29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无反流24例,轻度反流10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3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对二尖瓣脱垂及退行性者疗效较好;扩张性心肌病,不宜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二尖瓣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下载PDF
急性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丽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396-397,共2页
报告自1990~1992年,采用Fogarty导管取血栓,辅以术中动脉灌注尿激酶成功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病人9例。其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根据栓塞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体位;严禁冷、热敷,防止血栓繁衍,准确及时给予抗凝和祛聚疗法。加强对病人的安慰,减... 报告自1990~1992年,采用Fogarty导管取血栓,辅以术中动脉灌注尿激酶成功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病人9例。其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根据栓塞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体位;严禁冷、热敷,防止血栓繁衍,准确及时给予抗凝和祛聚疗法。加强对病人的安慰,减轻心理负担。术后做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观察患者血液循环状况,继续使用抗凝剂,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外科手术 外科护理
原文传递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褚红军 张青海 曹彬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2年第8期682-683,共2页
目的 评价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  4 2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VATS治疗 ,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 ,比较两组平均术后住院日及疗效。结果 实验组平均术后住院日比对照组缩短 6 11d(P <0 0 5 ) ;实验... 目的 评价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  4 2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VATS治疗 ,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 ,比较两组平均术后住院日及疗效。结果 实验组平均术后住院日比对照组缩短 6 11d(P <0 0 5 ) ;实验组术后合并症比对照组减少 (P <0 0 5 ) ;实验组比对照组术后痛苦小 ,术后 4 8h停用止痛药 (P <0 0 5 )。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肯定 ,平均术后住院日缩短、术后合并症少、痛苦小 ,优于常规开胸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S 治疗 自发性气胸 临床分析 微创外科
原文传递
术前CT穿刺定位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小结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彬 郭万华 王文公 《现代医学》 2014年第8期860-862,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穿刺术前定位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SSP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SSPN患者于术前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然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结果:术前CT穿刺定位成功率为100%,平均定位时间为(30... 目的:探讨CT引导穿刺术前定位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SSP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SSPN患者于术前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然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结果:术前CT穿刺定位成功率为100%,平均定位时间为(30.15±5.16)min。2例患者定位后发生微量气胸并发症,无须特殊处理。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20例患者中16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腺癌,继续行VATS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4例病理学检查为炎性肉芽肿。无一例中转开胸。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SSPN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 肺小结节 电视胸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抑肽酶抑制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激活反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彬 房士琦 +2 位作者 李清泉 黄锦成 王淦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27,共3页
为研究体外循环期间抑肽酶对血小板激活的抑制,将4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加抑肽酶于预充液中,取围术期5个时段检测血小板计数(PTC)、血栓烷B2(TXB2)、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 为研究体外循环期间抑肽酶对血小板激活的抑制,将4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加抑肽酶于预充液中,取围术期5个时段检测血小板计数(PTC)、血栓烷B2(TXB2)、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5羟色胺(5HT)、术后出血量。结果表明对照组PTC明显下降,TXB2、GMP140、βTG、PF4、5HT均显著升高;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及术后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或P<0.01)。作者认为,抑肽酶通过抗纤溶等作用可抑制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的激活,减少术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小板 抑肽酶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史敏科 张青海 陈宝俊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观察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应激反应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组再加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相应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手术前,术后1、3... 目的观察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应激反应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组再加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相应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手术前,术后1、3、7d分别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内毒素(ET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测定。结果术后3d治疗组MDA、ETX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7d治疗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TNF-α及IL-6有上升趋势,但治疗组上升较缓和。术后3d治疗组TNF-α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治疗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少手术氧自由基的释放、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保护食管、胃肠黏膜的愈合和再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食管癌 应激
原文传递
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家泰 张青海 +1 位作者 周庆 王淦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13-213,共1页
该院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共行胸上中段食管切除术颈部食管胃吻合153例,发生吻合口瘘16例,15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本文对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诊断、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食管切除术/副作用/方法 吻合术 外科 食管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