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古迹文化旅游的文旅融合发展特征分析——基于旅游景观的三维融合测度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贺一雄 郝丽莎 李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文旅融合测度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提出从旅游景观的“意-形-感”三维融合测度视角衡量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理论假设,并以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古迹文化旅游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旅游景观的三维融合测度是剖析和衡... 文旅融合测度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提出从旅游景观的“意-形-感”三维融合测度视角衡量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理论假设,并以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古迹文化旅游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旅游景观的三维融合测度是剖析和衡量文旅融合的可行方法,江苏省古迹文化旅游整体上已呈现文旅融合发展特征,但由于有形景观对社会底蕴承载不足,制约了游客总体感知的形成及文旅融合发展水平;2)江苏省各地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这既受各地市历史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底蕴的根本影响,又与各地市有形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水平以及文化旅游活动的组织水平密切相关;3)可从提升有形景观品质、深挖并彰显景观的文化内涵、组织深度体验活动等方面促进旅游景观的三维融合,进而实现古迹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迹文化旅游 文旅融合 旅游景观 三维融合 江苏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及交互响应 ——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何莎莎 方斌 +1 位作者 李欣 谢雪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7,共9页
借助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综合评价法测算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2005-2019年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交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9年江苏省各地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和... 借助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综合评价法测算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2005-2019年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交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9年江苏省各地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协同递增式演变,在时间尺度上具有锁定效应,空间分异格局高度相似,高值区和较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锡常地区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带,较低值区和低值区集中在苏中及苏北地区;2)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整体从2005年的0.34升至2019年的0.61,协调效应逐渐由弱转强,其中苏州市率先迈进协调发展阶段,而连云港、淮安和宿迁仍处在协调过渡阶段,协调度整体为苏南>苏中>苏北;3)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交互响应关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受自身系统内部结构和高质量发展系统的双重影响,而高质量发展水平受自身系统内部结构影响较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高质量发展 协调效应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江苏省
下载PDF
江苏省A级旅游景点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3
作者 李定可 陶卓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0-57,共8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江苏省544个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A级旅游景点空间格局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受资源禀赋、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地区生产总值、交通系...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江苏省544个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A级旅游景点空间格局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受资源禀赋、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地区生产总值、交通系统、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江苏省A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热点和密度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出“南部多且密、北部少且散”的空间格局;江苏省A级旅游景点属于集聚型,在旅游景点的级别上形成了橄榄形结构;江苏省A级旅游景点标准差椭圆长轴方向为西北—东南,空间中心在扬州市高邮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A级旅游景点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人口位置大数据的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4
作者 郝佳琦 王亚华 +2 位作者 张竞一 王云 邓宛净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文章将人口位置大数据应用到校区尺度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为合理评价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各校区工作日与节假日、同一天不同时点人口在不同功能区的聚集情况存在差异。(2)老校区建成区面积占比较大,... 文章将人口位置大数据应用到校区尺度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为合理评价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各校区工作日与节假日、同一天不同时点人口在不同功能区的聚集情况存在差异。(2)老校区建成区面积占比较大,建筑密集,但容积率较低,人员较少、分布分散,总体利用效率较低;新校区面积较大,建筑密度较低,但容积率较高,人数众多、人口分布集中,整体利用效率更高。结果表明,人口位置大数据在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评价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需将评价尺度具体到校区级,根据实际情况揭示不同校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因校区施策,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人口位置大数据 校区 南京师范大学
下载PDF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性评价及乡村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 被引量:58
5
作者 李智 张小林 +1 位作者 李红波 范琳芸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4-1202,共9页
在梳理乡村性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微观尺度乡村性评价方法,并对江苏省金坛市分村域土地利用指数、人口聚落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城乡联系指数以及乡村性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市乡村地域的土地利用、人口聚落、产业结构... 在梳理乡村性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微观尺度乡村性评价方法,并对江苏省金坛市分村域土地利用指数、人口聚落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城乡联系指数以及乡村性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市乡村地域的土地利用、人口聚落、产业结构以及城乡联系特征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彼此差异明显;乡村性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出显著的西部山丘地区高、东部城市周边地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乡村性与乡村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出乡村发展的3种模式:资源置换型、特色发展型、城乡融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域 乡村性 乡村发展 模式 金坛市
下载PDF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6
作者 许昕 赵媛 +1 位作者 张新林 张秀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59-1866,共8页
基于街镇尺度,运用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演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老龄化整体上呈现"E"字型分布格局;区域老龄化类型差异变化显著;"乡镇-街道逆二元结构"凸... 基于街镇尺度,运用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演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老龄化整体上呈现"E"字型分布格局;区域老龄化类型差异变化显著;"乡镇-街道逆二元结构"凸显。(2)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空间总体变异程度增强,结构性因素是引起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随机性因素影响程度在增强。(3)成长型、老年型初期与老年型中期、老年型后期、超老年型表现出相反的重心偏移轨迹,成长型、老年型中期、老年型后期在空间上出现扩散效应,老年型初期出现极化效应。形成机制主要缘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街镇尺度 空间演变 江苏省
下载PDF
江苏省高速公路的客流空间格局与网络组团结构--基于联网收费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震方 陈娱 +1 位作者 黄睿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8-1008,共11页
依据江苏省2011年、2014年和2017年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大数据,选择客车通行数据,通过构建O-D流网络和县域联系网络,揭示了客流空间格局和网络组团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客流的空间分布呈现以市辖区收费站、省界收费站及跨江大桥收费站为高... 依据江苏省2011年、2014年和2017年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大数据,选择客车通行数据,通过构建O-D流网络和县域联系网络,揭示了客流空间格局和网络组团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客流的空间分布呈现以市辖区收费站、省界收费站及跨江大桥收费站为高值区域的特征,整体上苏南和苏北差异显著;O-D流网络具有明显的无标度特征,组团结构表现为沿高速公路线路分布的特征;县域联系网络节点的位序-规模呈现首位分布态势,网络可以划分为8个组团,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组团结构特征明显。基于联网收费大数据从流动性视角挖掘公路交通的客流特征与空间结构,可为动态化、精细化和定量化分析交通网络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工具,为有效揭示公路客流的时空规律、优化公路交通与相关设施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交通客流 O-D流网络 组团结构 江苏省
下载PDF
面向物理机制探究的山地气候实习教学——以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例
8
作者 刘军志 邓永翠 龙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第20期156-157,共2页
山地实习是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的重要内容,而山地气候教学是山地土壤、植被等教学内容的基础,因而是山地实习的关键环节。采用探究性教学理论和方法,按照"地理现象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总结提高"... 山地实习是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的重要内容,而山地气候教学是山地土壤、植被等教学内容的基础,因而是山地实习的关键环节。采用探究性教学理论和方法,按照"地理现象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四个基本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山地气象要素垂直变化和局地小气候背后的物理机制,对同类教学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气候教学 物理机制 探究性教学 庐山 山地实习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视角的旅游地理研究——科学问题与学术使命 被引量:6
9
作者 黄震方 黄睿 葛军莲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5,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为新时代旅游地理研究提供了学术指引。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结合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走向,从理论、方法和应用层面构建了旅游地理研究新框架。强调必须发挥旅游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交...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为新时代旅游地理研究提供了学术指引。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结合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走向,从理论、方法和应用层面构建了旅游地理研究新框架。强调必须发挥旅游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特点与优势,以旅游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加强旅游空间分析、旅游地演化规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现代性理论、融合共生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场景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在旅游地理领域的创新应用,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文章提出要强化“中国特色”的旅游地理研究,深入探究人口(需求)特征与流动性规律、旅游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旅游人地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地缘格局与旅游对世界和平的促进作用与效应等科学问题,推动旅游地理学自主知识创新。旅游地理学者应成为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研究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积极担当响应国家战略的政治使命、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使命、协调“两个文明”的文化使命、推动人地和谐的生态使命、服务行业发展的经济使命、推进和平发展的国际使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旅游地理 科学问题 学术使命 文旅融合 人地和谐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特色小镇的理论剖析及其政策分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证据
10
作者 胡晓辉 林潭晨 +1 位作者 张天尧 张旭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特色小镇是当前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政策抓手和落地路径。它强调地方专业化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外部性,侧重通过政府支持引导来激发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以此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内生发展... 特色小镇是当前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政策抓手和落地路径。它强调地方专业化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外部性,侧重通过政府支持引导来激发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以此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内生发展能力。然而,特色小镇的政策引导和扩散具有显著的“自上而下”性,使得地方实践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文章以浙江省134个省级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2017—2022年多次实地访谈、线上问卷和政策文本分析等方法,结合演化经济地理和集聚经济理论,对特色小镇的历史基础、产业属性和发展目标进行识别分析,归纳出具有类型差异的特色小镇,并提出相应政策干预建议。结果显示:浙江省特色小镇可大致分3类,第一类为政府主导的、面向新产业塑造的科技园区型小镇;第二类为企业主导的、面向传统产业升级的专业化市场型小镇;第三类为基于地方特有自然或社会文化资源的、面向旅游业发展的景区型小镇。最后,建议将演化经济地理思想纳入特色小镇发展实践中,重视历史、空间与地方作用,避免标准化、指标化的“一刀切”政策干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特色小镇 集聚经济 演化经济地理 分类政策 浙江省
下载PDF
我国设施栽培养分管理中待解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61
11
作者 蔡祖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3,共8页
我国设施栽培迅速发展为保障城乡居民蔬菜和瓜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合理施肥,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氮、磷、钾、硫元素过量积累等土壤快速退化现象极为普遍,正在严重威胁设施栽培的可持续... 我国设施栽培迅速发展为保障城乡居民蔬菜和瓜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合理施肥,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氮、磷、钾、硫元素过量积累等土壤快速退化现象极为普遍,正在严重威胁设施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科学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水平,设施栽培养分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探讨了设施栽培中确定养分合理施用量、判断土壤养分供应是否平衡、评价养分环境效应和去除土壤中过量积累的养分等方面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认为我国亟需组织力量,系统地研究在设施栽培特殊的小气候、土壤水分运移、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特点以及高复种指数下,土壤养分转化规律,水、土、气和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尽速改变科学研究滞后于生产实际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养分施用量 养分平衡 环境效应 退化土壤修复
下载PDF
江苏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馨 管卫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0期45-51,共7页
本文运用EDSA、社会网络分析和OAP分析,研究江苏省13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对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江苏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程度各异,但空间分布越趋均衡。②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经历了"... 本文运用EDSA、社会网络分析和OAP分析,研究江苏省13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对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江苏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程度各异,但空间分布越趋均衡。②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经历了"地区三角形一全省多核金字塔形"的演变。③城市旅游知名度差异、交通便捷度、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是驱动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广州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其可达性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黎雅悦 戈大专 +1 位作者 牛博 李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01-1712,共12页
基于休闲旅游资源POI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及栅格分析等方法,探讨广州市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及其可达性空间格局,并解析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广州市休闲旅游资源总体上呈现“中心城区密集、边缘区... 基于休闲旅游资源POI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及栅格分析等方法,探讨广州市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及其可达性空间格局,并解析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广州市休闲旅游资源总体上呈现“中心城区密集、边缘区稀疏”的分布特征,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空间集聚度不断下降。2)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文化类集聚程度最高,康娱类呈单核集聚,自然类呈板块式集聚,专项类最接近随机分布。3)广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可达性空间格局的交通指向性明显,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交通干线向外渐降,至从化区北部达到最低的特点。4)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存在差异,整体可达性最高的是康娱类,可达性最低的是专项类。5)广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可达性格局在“资源-交通-人口-行政”体系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旅游资源 可达性 空间格局 广州市
下载PDF
论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GIS)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俐李 闾国年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方言地理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进入GIS时代。GIS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信息化新方式。构建汉语方言GIS既可保护方言资源又能促进方言研究的数字化。汉语方言GIS应是综合当代地理信息科技和方言数字化研究模式并融研究、交互与应... 方言地理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进入GIS时代。GIS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信息化新方式。构建汉语方言GIS既可保护方言资源又能促进方言研究的数字化。汉语方言GIS应是综合当代地理信息科技和方言数字化研究模式并融研究、交互与应用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应以开放、互动、数字化为构建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GIS 方言研究数字化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中国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与游客感知
15
作者 王磊 李涛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3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随着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增长,葡萄酒旅游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已有研究表明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受游客感知和满意的深刻影响。为全面理解游客感知与偏好对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过程及机制,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针... 随着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增长,葡萄酒旅游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已有研究表明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受游客感知和满意的深刻影响。为全面理解游客感知与偏好对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过程及机制,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针对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从旅游者感知视角,在揭示当地葡萄酒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的基础上,从设施与环境、服务认知、旅游功能、资源价值、资源保护等五个维度,分析了影响葡萄酒旅游开发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葡萄酒旅游作为特殊新兴体验产品,游客群体具有明显的收入水平、年龄结构、出游方式等差异化的市场特征;(2)葡萄酒旅游资源价值是影响游客感知的最重要因子,其旅游功能舒适性对游客感知也具有突出吸引力和价值,同时服务质量是支持葡萄酒旅游游客感知的重要因子;(3)尽管在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中,设施与环境感知、资源保护感知对葡萄酒旅游者的支持度影响不大,但其仍为目的地葡萄酒旅游开发的重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旅游 资源开发 游客感知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
原文传递
可持续转型的地理视角及其分析框架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晓辉 张旭亮 杨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7-1129,共13页
近年来,“可持续转型”进入经济地理学研究视野,成为探索绿色技术发展动力、理解区域产业演化机制的新范式,形成了“转型地理”这一新兴脉络。然而,当前转型地理研究侧重“概念和分析框架单纯借用”的实证分析,缺乏多元视角融合,使其处... 近年来,“可持续转型”进入经济地理学研究视野,成为探索绿色技术发展动力、理解区域产业演化机制的新范式,形成了“转型地理”这一新兴脉络。然而,当前转型地理研究侧重“概念和分析框架单纯借用”的实证分析,缺乏多元视角融合,使其处于转型研究边缘位置,不利于学科自身发展。本文将转型研究中的多层次视角和技术创新系统同地理学视角下的语境敏感性、空间嵌入性和地方能动性概念相结合,构建了一套既能对接主流转型思想,又能反映经济地理学科学问题的新分析框架。该框架强调:(1)区域可持续转型是一个语境-结构-能动性在多地理尺度上因果互动的演进过程;(2)转型地理性主要体现在新社会-技术系统嵌入旧体制社会空间的程度、能力、方式、过程和结果差异上;(3)转型对象是具体的,也是落地的,离不开地方能动性对旧社会-技术系统要素重组的社会化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优化框架进行实际应用说明,并对未来中国转型地理相关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转型 多层次视角 技术创新系统 地理视角 分析框架优化
原文传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鄢继尧 赵媛 +1 位作者 郭宇 朱星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5,共10页
以全国361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非遗的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异特征,采用空间关系模型分析全国及各城市非遗与A级旅游景区、传统村落、博物馆等有形空间载体的空间关系,并运用K-means聚类法划分出具有相... 以全国361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非遗的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异特征,采用空间关系模型分析全国及各城市非遗与A级旅游景区、传统村落、博物馆等有形空间载体的空间关系,并运用K-means聚类法划分出具有相似优势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类型区。研究发现:(1)类型结构上,传统技艺、民俗类非遗数量较多,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传统医药等非遗占比有所提升,更加融入国家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2)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东西部多、中部少”及连片状分布特征,拥有2个高密度区、3个次高密度区。近年来,拥有非遗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多,但仍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口岸和少数民族集聚地。非遗与A级旅游景区、传统村落、博物馆的空间分布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与旅游融合发展潜力分别为中等、较低、较高。(3)全国可分为四大类型区,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优势区包括北京、上海、重庆等10个城市,主要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传统村落优势区包括黔东南、晋城、黄山等20个城市,主要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少数民族集聚地;次级优势区包括嘉兴、潍坊、济宁等51个城市,山东、浙江、江苏数量较多;低优势区遍布全国。最后,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异 有形空间载体 融合发展 类型区
下载PDF
耕地利用隐性形态三维测度及其地域类型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18
作者 周贵鹏 龙花楼 +2 位作者 戈大专 徐林增 李思捷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99,共20页
基于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视角,聚焦探索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农业发展态势。从投入形态、产出形态和规模潜力形态入手,创新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理论解析视角和解析框架,提出理论假设,并尝试量化隐性形态。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区,开... 基于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视角,聚焦探索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农业发展态势。从投入形态、产出形态和规模潜力形态入手,创新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理论解析视角和解析框架,提出理论假设,并尝试量化隐性形态。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区,开展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定量测度、时空解析和地域类型划分,并证实了理论假设。结论如下:①200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综合水平不断优化,呈现“南高北低”格局,且南北分化不断拉大。投入形态值的“南高北低”是分异的主因。北部地区投入形态恶化以及南部地区产出形态和规模潜力形态的加速优化,导致了南北分化拉大。②研究区各单元的投入形态和规模潜力形态缓慢分化,产出形态快速分化,最终三维隐性形态均显著分化。③理论假设基本被证实:研究区整体的投入形态先优化后遭遇不利因素,后期不利因素在于大量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农业机械化缓慢和化肥的控制施用;产出形态大幅稳步优化,规模潜力形态加速优化。④研究区的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存在8种地域类型,至2020年已形成较明显的空间分异:投入显著型、产出显著型和投产显著型多聚集于南部的苏皖豫境内,归因于南部耕地“投入-产出”的结构和数量更丰富;规模显著型多聚集于北部的渤海沿岸平原地市,归因于当地地势平坦、耕地丰富,较高的城镇化率缓解了农民对耕地的矛盾和依赖;综合弱势型局限于边缘地带,一般发展型则填充剩余的大量地区。⑤未来研究区应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建设,及时应对劳动力投入空缺;警惕对化肥的依赖与生态风险;关注耕地“非粮化”对社会保障功能的削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解除小农式耕地依赖,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三维隐性形态的空间耦合协调与耕地利用效益及潜能的高水平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投入产出 经营规模 土地利用形态 土地利用转型 黄淮海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的中国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与分区研究
19
作者 鄢继尧 赵媛 +1 位作者 郝丽莎 郭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94-3312,共19页
基于多源数据构建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K-means聚类法等方法,分析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及各维度的空间分异特征,识别具有相似优势的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类型区。研究发现:①中国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总体较... 基于多源数据构建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K-means聚类法等方法,分析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及各维度的空间分异特征,识别具有相似优势的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类型区。研究发现:①中国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总体较低,区域差异显著。吴越、燕赵、闽台、齐鲁文化区较为理想地实现了资源、载体、支撑“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较高;关东文化区潜力最低。②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的空间分布以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和部分历史文化名城、少数民族聚居地为核心,以文化区交界处为边缘,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潜力高的城市仅有北京、上海;潜力较高的城市除广州、杭州、重庆等10个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外还包括晋城、苏州、黄山、黔东南、晋中、泉州;潜力中等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吴越、燕赵、齐鲁文化区;潜力较低及潜力低的城市数量多、范围广。分维度看,载体维度区域差异最大,其次是支撑和资源维度。③全国可分为五大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类型区。三维优势均高区仅包括北京、上海;支撑优势区包括广州、杭州等11个城市;资源-载体优势区包括晋城、黔东南等5个城市;三维优势中等区包括69个城市,主要分布在吴越、燕赵、齐鲁等文化区;三维优势均低区城市数量高达249个,广泛分布在中国全域。最后为不同类型区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资源 旅游利用潜力评价 空间分异特征 类型区 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政治地理学教材写作的创新与接力——商务版刘云刚译《政治地理学》述评 被引量:4
20
作者 汤茂林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73-1682,共10页
论述政治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此前中文世界的政治地理学教材建设情况。从教材内容、特点和新意、译著品质、值得改进之处、结论五个方面,对刘云刚所译的《政治地理学》教材进行全面评述。该书是英美政治地理学最经典的教... 论述政治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此前中文世界的政治地理学教材建设情况。从教材内容、特点和新意、译著品质、值得改进之处、结论五个方面,对刘云刚所译的《政治地理学》教材进行全面评述。该书是英美政治地理学最经典的教材之一,关注的话题从地缘政治、民族国家、后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转变、全球化到现在的帝国和恐怖主义,几乎涵盖了西方政治地理研究近五十年来的所有经典话题。该教材特点有六:紧跟时代脉搏,不断更新;从全球到个人多种尺度;一根红线"世界体系理论"贯穿始终;师生两代人密切合作,成为学林佳话和典范;大量使用案例;基于学术研究成果写作,诚实地引证同行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世界体系分析框架 案例 学术引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