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心灵一片万里晴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纪实 被引量:1
1
作者 韦希 《科教文汇》 2009年第25期88-89,共2页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外院)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以来,外院的心理健康教育立足校园,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为载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了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外院)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以来,外院的心理健康教育立足校园,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为载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了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兄弟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健心社 朋辈辅导 家校联系平台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2
作者 顾超 李青励 《文教资料》 2015年第31期81-82,共2页
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如何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是摆在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希望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对近年来在该院学习的大学生的就业... 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如何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是摆在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希望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对近年来在该院学习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梳理,从而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给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分析与思考
下载PDF
跨文化戏剧的理论、实践与教学——南京大学跨文化戏剧国际会议暨中国大学生易卜生戏剧节综述
3
作者 阚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1,共2页
21世纪,全球性的跨文化交流和互动日趋频繁,在不同社会和文化领域产生影响。在国际戏剧界,跨文化戏剧的演出活动成为一种潮流,而且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新格局。跨文化戏剧在双(多)语、跨文化改编、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全球演出市场... 21世纪,全球性的跨文化交流和互动日趋频繁,在不同社会和文化领域产生影响。在国际戏剧界,跨文化戏剧的演出活动成为一种潮流,而且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新格局。跨文化戏剧在双(多)语、跨文化改编、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全球演出市场、流行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和创新,给戏剧理论、演出实践和戏剧教育带来新颖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国际会议 戏剧节 中国大学生 南京大学 实践 易卜生 综述
下载PDF
奥运媒体话语的架构模式探讨——以北京奥运会和南京青奥会官方媒体报道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薇 汪少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5,共7页
本研究基于北京奥运会和南京青奥会官方媒体报道各60篇,探讨奥运媒体话语的架构模式。对比研究发现:(1)二者均使用了旅程、表演等隐喻性表层架构及信念、契机等非隐喻性表层架构,但后者中的教育、青春架构更凸显。(2)二者均激活了梦想... 本研究基于北京奥运会和南京青奥会官方媒体报道各60篇,探讨奥运媒体话语的架构模式。对比研究发现:(1)二者均使用了旅程、表演等隐喻性表层架构及信念、契机等非隐喻性表层架构,但后者中的教育、青春架构更凸显。(2)二者均激活了梦想、积极等深层架构,但前者侧重民族崛起与世界和谐架构;后者则侧重青春成长与体育教育架构。最后,我们提出"官方意图→深层架构→表层架构→话语表达"的架构模式,从而为其他奥运话语或体育赛事的官方媒体报道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青奥会 隐喻性表层架构 非隐喻性表层架构 深层架构
下载PDF
《2014南京青奥会口号宣传片》的多模态隐喻架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薇 汪少华 张松松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3-88,共6页
以《2014南京青奥会口号宣传片》为语料,以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其中的多模态隐喻及其理解机制。研究发现:宣传片中使用的概念隐喻主要包括"LIFE IS JOURNEY""LIFE IS STAGE""LIFE IS SEASON&quo... 以《2014南京青奥会口号宣传片》为语料,以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其中的多模态隐喻及其理解机制。研究发现:宣传片中使用的概念隐喻主要包括"LIFE IS JOURNEY""LIFE IS STAGE""LIFE IS SEASON",这些隐喻通过语言、图像、动画、手势等模态来构建隐喻的源域;隐喻表达所激活的青春架构、合作架构、分享架构、包容架构等隐含并强化了"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青奥精神,能够实现劝说宣传效果,提高公众接受度,为以后的体育赛事宣传提供相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奥会 多模态隐喻 架构 《2014南京青奥会口号宣传片》
下载PDF
应用理学专业归属感构建体系探究——以河海大学理学院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应海华 吴培培 《文教资料》 2013年第20期155-156,共2页
当前,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基础学科专业的毕业生面临严峻形势,对高校如何培养出优秀合格的、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理学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巨大考验。本文从构建科学的体系、构建体系的优势及多角度、多样化增强学生专业归属感出发,对... 当前,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基础学科专业的毕业生面临严峻形势,对高校如何培养出优秀合格的、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理学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巨大考验。本文从构建科学的体系、构建体系的优势及多角度、多样化增强学生专业归属感出发,对应用理学专业归属感体系作初步探究,从而提高应用理学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理学专业 归属感 构建体系
下载PDF
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智义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24-35,共12页
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是适应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特征,纾解大学英语教学难题的重要途径。本质上,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开展跨区、跨校协同学、教、研的课程基层教学组织,按功能可分为课程群类、专题教研类、... 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是适应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特征,纾解大学英语教学难题的重要途径。本质上,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开展跨区、跨校协同学、教、研的课程基层教学组织,按功能可分为课程群类、专题教研类、学科服务类,其建设既要遵循虚拟教研室一般的共性要求,又要符合大学英语课程自身建设的要求,实践层面应该着力在课程共享和教研协同上下功夫。既有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在学科服务和平台融合方面仍需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虚拟教研室 课程共享 教研协同
下载PDF
基于架构整合理论的城市抗疫形象解读——以南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婧玉 汪少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9,共8页
本文以架构整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中国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网”和“人民网”关于南京2021年7月20日至8月13日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383篇英文报道进行分析,解读城市抗疫形象的建构策略。在此次疫情中,南京的城市抗疫形象构建策略主... 本文以架构整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中国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网”和“人民网”关于南京2021年7月20日至8月13日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383篇英文报道进行分析,解读城市抗疫形象的建构策略。在此次疫情中,南京的城市抗疫形象构建策略主要以有效防控疫情为总体目标,具体而言,通过以下4种范式建构城市形象:(1)通过多样化的隐喻性架构范式彰显城市的精准化抗疫形象;(2)通过与语境契合的连贯架构范式呈现城市全方位抗疫形象;(3)借助蕴含南京历史文化的架构范式塑造全市齐心协力的抗疫形象;(4)凭借分阶段的架构范式凸显城市科学抗疫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抗疫形象 隐喻性架构 架构整合 架构范式
下载PDF
昆曲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以南京兰苑剧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沈欣宇 方雯 +2 位作者 周怡 沈书瑶 高羽辰 《文教资料》 2020年第17期87-89,共3页
推进昆曲国际化进程,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凝聚性体现,有利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除了积极开展国外演出、关注戏曲翻译外,还应对戏曲的推广模式进行创新。南京兰苑剧场隶属于江苏省昆剧院,精美的昆曲演出吸引了大批外国观众... 推进昆曲国际化进程,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凝聚性体现,有利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除了积极开展国外演出、关注戏曲翻译外,还应对戏曲的推广模式进行创新。南京兰苑剧场隶属于江苏省昆剧院,精美的昆曲演出吸引了大批外国观众。遗产旅游模式将昆曲推广与旅游景点结合起来,使游客对昆曲有全方位的深度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跨文化传播 遗产旅游 戏曲翻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大学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入学水平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马广惠 黄文 +1 位作者 苗娟 刘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8,共7页
本研究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测量的方法,对大学非英语专业新生的英语入学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女生在英语水平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方面都优于男性;选择外语专业的新生英语水平客观测试和主观测量高于选择非英语专业的新生;无论学习者... 本研究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测量的方法,对大学非英语专业新生的英语入学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女生在英语水平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方面都优于男性;选择外语专业的新生英语水平客观测试和主观测量高于选择非英语专业的新生;无论学习者来自什么地域、无论年龄大小、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英语,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水平;新生的英语词汇水平比较低。建议有关各方重新认识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非英语专业入学水平 语言习得 词汇量
下载PDF
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 被引量:228
11
作者 李炯英 戴秀珍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1期54-58,共5页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探讨我国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语言输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本文首先对该理论的背景及其界定进行了讨论,...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探讨我国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语言输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本文首先对该理论的背景及其界定进行了讨论,然后尝试性地将i+1理论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结合起来研究,指出i+1理论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最后重点讨论了i+1理论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外语学习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1理论 输入假说 第二语言习得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下载PDF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查 被引量:55
12
作者 侯秀丽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0,共3页
外语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个活动都在一定的、变化多端的心理环境中进行。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定义和分类还没有一致的观点。本文主要是通过实践调查了解目前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外语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个活动都在一定的、变化多端的心理环境中进行。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定义和分类还没有一致的观点。本文主要是通过实践调查了解目前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现状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创设心理环境的情况,同时也验证:低分者比高分者更易受心理环境的影响。根据这次调查,总结出了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几点启示,以指导我们的外语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心理环境 问卷调查 课堂气氛 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
下载PDF
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 被引量:34
13
作者 董晓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1,共2页
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还依靠有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学习外语的同时必须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还依靠有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学习外语的同时必须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受到普遍关注。文章从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出发,具体论述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跨文化教育的原则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 高等教育 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教师话语的多模态隐喻架构分析——以“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裘莹莹 汪少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以多模态隐喻和架构理论为依据,选取"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同一主题6个教学视频为语料,归纳贯穿教师话语的3个多模态隐喻,对比分析隐喻背后的架构。研究发现,教师话语中的多模态隐喻和架构能反映教师的教育哲学观... 以多模态隐喻和架构理论为依据,选取"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同一主题6个教学视频为语料,归纳贯穿教师话语的3个多模态隐喻,对比分析隐喻背后的架构。研究发现,教师话语中的多模态隐喻和架构能反映教师的教育哲学观;对同一主题的教学,教师因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多模态隐喻和架构,这些架构决定学生对教学内容接受度的高低;即使采用相同的架构和隐喻,因选择不同的模态,突显的方面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话语 架构理论 多模态隐喻 教育哲学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被引量:15
15
作者 田朝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5-78,共4页
教学活动往往贯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表现为课堂交流。课堂提问是课堂交流的重要沟通形式。本文就课堂提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展开讨论 ,并提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 ,即如何... 教学活动往往贯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表现为课堂交流。课堂提问是课堂交流的重要沟通形式。本文就课堂提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展开讨论 ,并提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 ,即如何通过课堂提问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提问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有效性 学习动机 反馈 心理 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下载PDF
美国大学服务型教育模式所蕴含的理念及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薇 池建新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6-211,共6页
美国大学服务型教育模式蕴含了经验循环式互动体验、个性释放与社会服务的共赢的理念,它作为一种后现代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发展的改革新尝试,启示我国应该把服务型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的课程体系,尽早建立实施大学服... 美国大学服务型教育模式蕴含了经验循环式互动体验、个性释放与社会服务的共赢的理念,它作为一种后现代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发展的改革新尝试,启示我国应该把服务型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的课程体系,尽早建立实施大学服务型教育的可行性流程,积极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服务型教育模式对话机制和多元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服务型教育 教育观 主体意识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下载PDF
更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方法——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杰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5-58,共4页
本文首先对我国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思维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指出,只有用多元共生取代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才能避免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以此为基础,本文依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走向对... 本文首先对我国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思维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指出,只有用多元共生取代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才能避免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以此为基础,本文依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走向对话语境的文学批评方法和走向交往行为的文学翻译方法,努力为我国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探索出一条新的批评和翻译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翻译 巴赫金 哈贝马斯
下载PDF
CET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考试策略使用的反拨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辜向东 肖巍 《外语测试与教学》 2013年第1期30-38,共9页
本文分析了284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探讨他们考试策略的使用特征、CET对考试策略使用的反拨效应强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在考试时更关注如何应试而非语言学习和使用本身;2)CET对考试策略使用的反拨效应强度一般... 本文分析了284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探讨他们考试策略的使用特征、CET对考试策略使用的反拨效应强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在考试时更关注如何应试而非语言学习和使用本身;2)CET对考试策略使用的反拨效应强度一般,只对认知策略使用有中等促进作用,对考试管理策略和应试技巧有微弱的促进作用;3)CET对考试策略使用的反拨效应趋于正面。本文最后为CET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策略 CET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反拨效应 强度 方向
下载PDF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宋学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8,共5页
按照译者的国籍来判定译本的国籍,未能摆脱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但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双重性,虽摆脱了二元对立,却没有摆脱二元论。翻译文学具有的世界文学意义是它可以自成体系的理论依据;翻译文学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也为其自成体系提... 按照译者的国籍来判定译本的国籍,未能摆脱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但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双重性,虽摆脱了二元对立,却没有摆脱二元论。翻译文学具有的世界文学意义是它可以自成体系的理论依据;翻译文学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也为其自成体系提供了恰当支持。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者并立,符合当今学术研究的多元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 外国文学 中国文学
下载PDF
女性主义教育走入大学英语学习课堂——以一篇精读课文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莉 韦清琦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2,共5页
高校英语专业的语言学习课堂,如何发挥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在注重语言学习基本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辨与研究能力,加强对社会文化问题讨论的参与意识,是探索语言教学改革,使本专业学生通过语言技能服务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英语专业女... 高校英语专业的语言学习课堂,如何发挥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在注重语言学习基本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辨与研究能力,加强对社会文化问题讨论的参与意识,是探索语言教学改革,使本专业学生通过语言技能服务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英语专业女生居多,将女性主义研究视角引入英语语言学习,是践行上述思路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切入点。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来表明,女性主义教育走入英语学习课堂,完全能够作为高校学生语言学习与文化研究相结合,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男权社会 英语教学 语言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