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符号学、俄罗斯文学批评理论、东正教与俄罗斯文学关系研究问题——张杰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
作者 萧净宇 张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5-13,157,共10页
在本次访谈中,张杰教授主要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文学符号学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并且具体说明了该批评方法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为文学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其次,从以巴赫金、洛特曼... 在本次访谈中,张杰教授主要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文学符号学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并且具体说明了该批评方法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为文学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其次,从以巴赫金、洛特曼等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符号学理论出发,揭示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特征,同时谈及俄罗斯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的迥异,为学界从整体上认知俄罗斯文学批评理论的特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再次,论述了东正教与俄罗斯文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把东正教精神视为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特征,为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探索了值得借鉴的途径。张杰教授最后还着重谈到他的团队在国际符号学界正努力构建以老庄学说为基础的精神文化符号学理论,旨在使世界符号学界能够听到中国符号学研究者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符号学 俄罗斯文论 东正教 俄罗斯文学
下载PDF
阿特伍德小说《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冬梅 傅俊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4-152,共9页
《使女的故事》是当代"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阿特伍德在小说中再现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独特的联系:如女性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要承受更大的伤害,这一现象已成为近年来生态伦理学中探讨的环境正义问题之一... 《使女的故事》是当代"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阿特伍德在小说中再现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独特的联系:如女性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要承受更大的伤害,这一现象已成为近年来生态伦理学中探讨的环境正义问题之一;女性对自然的天然亲近也可以被解读为女性幸存于男权社会的一种策略;对动物惨境的描述暗示了女性所处的类似境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与自然的这些独特联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态关怀和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伍德 《使女的故事》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伦理 环境正义
下载PDF
傅雷翻译实践的成功路径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学智 许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4-157,共4页
选择原作过程中坚持有所不为,做到选择的目光与翻译的目的统一;翻译原作过程中保持严肃求真的姿态、注重感情的投入和匠心的运用;以"先为艺术家、再为文学家、终为翻译家"为攀登翻译文学高峰的路径;把儒家精神中的执著进取与... 选择原作过程中坚持有所不为,做到选择的目光与翻译的目的统一;翻译原作过程中保持严肃求真的姿态、注重感情的投入和匠心的运用;以"先为艺术家、再为文学家、终为翻译家"为攀登翻译文学高峰的路径;把儒家精神中的执著进取与道家思想中的推崇天然之美完好地结合在翻译实践中。以上是傅雷的翻译实践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也是傅雷对今天的翻译活动具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翻译 意义
下载PDF
爱默生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7
4
作者 杨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为了寻求超验主义学说的理论支持,爱默生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他不仅在超验主义的喉舌《日晷》上连续刊载儒家格言,更在自己的日记、演讲和随笔中广泛引用。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选择性地加以接收。取舍之间... 为了寻求超验主义学说的理论支持,爱默生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他不仅在超验主义的喉舌《日晷》上连续刊载儒家格言,更在自己的日记、演讲和随笔中广泛引用。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选择性地加以接收。取舍之间,我们不但可以看出爱默生本人的文化立场,也可以对儒家思想的精髓有更深层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默生 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
下载PDF
论高校双语教学的后现代取向 被引量:2
5
作者 沈骑 董晓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6-58,共3页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双语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传统的大学双语教学存在着理想和现实的明显差距,...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双语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传统的大学双语教学存在着理想和现实的明显差距,亟待改革。因此,大学双语教学应当按照后现代知识观追求“误构”,实现课程整合,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加大师资建设步伐并构建学习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知识观 误构 大学双语教学
下载PDF
文明的重新阐释:双向互动、多元视角和问题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140,共4页
文明的阐释历来是众说纷纭的,学界甚至很难把文明与文化相区分。其实,文明的概念是非常复杂的,很难从单一的角度来阐释。本文将分别从文明发展的正向和逆向的双向互动,文明阐释的历史、文学和语言等不同视角以及文明阐释的问题意识等方... 文明的阐释历来是众说纷纭的,学界甚至很难把文明与文化相区分。其实,文明的概念是非常复杂的,很难从单一的角度来阐释。本文将分别从文明发展的正向和逆向的双向互动,文明阐释的历史、文学和语言等不同视角以及文明阐释的问题意识等方面,努力探索对文明的多元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双向互动 多元视角 问题意识
下载PDF
听桑塔格讲那思想家的故事——《在土星的标志下》译后 被引量:3
7
作者 姚君伟 《译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8-211,共4页
美国当代作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去世后,国际上纷纷发表文字,纪念这位杰出的公众人物.盖棺定论,有不少或大或小的标签贴在她身上.她被誉为"当今最有智慧的女人"、"美国公众的良心"、"... 美国当代作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去世后,国际上纷纷发表文字,纪念这位杰出的公众人物.盖棺定论,有不少或大或小的标签贴在她身上.她被誉为"当今最有智慧的女人"、"美国公众的良心"、"当今美国极为活跃的才女学者、评论家、作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标签在我看来,多少显得有些空泛,但是,它们均提及到了桑塔格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阿尔托 纽约书评 思想家
原文传递
克罗德·罗阿与中国的文化对话
8
作者 刘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克罗德·罗阿是当代法国的著名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他的文学生涯伴随着与中国的文化对话。他阅读中国古籍,到中国实地旅行,与来自中国的朋友密切交往,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写了几部著作专门论述中国和中国文化,表现出他对中... 克罗德·罗阿是当代法国的著名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他的文学生涯伴随着与中国的文化对话。他阅读中国古籍,到中国实地旅行,与来自中国的朋友密切交往,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写了几部著作专门论述中国和中国文化,表现出他对中国的热情关注。此外,罗阿还将其诗歌理论应用于中国古诗的改写之中。中国题材成为罗阿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使之具有了几分中国文化的色彩。罗阿以其经历和文学创作证明了中外文化的交融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德·罗阿 诗歌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创作的诗意与性别的演绎——伍尔夫与凌叔华作品比较
9
作者 吕洪灵 《译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0-213,共4页
  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中国与当地一位才情隽永的女士发生了一段缠绵凄清的爱情,这段故事成为当代女作家虹影的长篇<K>   的原型,并引起了一场侵犯名誉权的官司,虹影也因而被<南方周末>评为2002年度...   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中国与当地一位才情隽永的女士发生了一段缠绵凄清的爱情,这段故事成为当代女作家虹影的长篇<K>   的原型,并引起了一场侵犯名誉权的官司,虹影也因而被<南方周末>评为2002年度"是非"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凌叔华 黛洛维夫人 作品比较
原文传递
纪念巴特
10
作者 苏珊·桑塔格 姚君伟 《书城》 2005年第Z1期67-70,2,共5页
"这是桑塔格写过的非常个人的,极具传记特征的文章,其出色之处不在于她为读者阐释巴特的作品,而在于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孩子般的"男人,"胖胖的身体,柔和的声音,漂亮的皮肤"
关键词 巴特 桑塔格 文化批评家 美国著名作家 亨利·詹姆斯 欧文·豪 普鲁斯特 恩主 文论家 自选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