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育融合”评价观要义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善春 《湖北教育》 2024年第14期26-28,共3页
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好的评价既是我们准确把握当前育人质量的工具,又是促进并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五育融合”评价需要从五育融合课程、知识、教学活动、教材资源等方面考量其基本... 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好的评价既是我们准确把握当前育人质量的工具,又是促进并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五育融合”评价需要从五育融合课程、知识、教学活动、教材资源等方面考量其基本理论属性和实践途径,它是促进五育融合实现、提升五育融合效果的重要行动纲领,对五育融合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深入探讨“五育融合”评价的内涵及特征,思考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和价值等基本问题,反思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确定,将助力教育者更深入地理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与五育融合之间的内在关联,更精准、高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质量 教育教学实践 五育 教材资源 立德树人 评价观 实践途径 行动纲领
下载PDF
“五育融合”教学观要义阐释
2
作者 魏善春 《湖北教育》 2024年第11期24-26,共3页
“教学观”作为如何看待、反思教学的理论框架,定义了教学的目的、过程、方法和评价等。“五育融合”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使儿童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这... “教学观”作为如何看待、反思教学的理论框架,定义了教学的目的、过程、方法和评价等。“五育融合”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使儿童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个界定看似简单,但若深究,我们可以发现五育融合教学实践包含三个重要的问题:其一,与所有学科教学一样,五育融合教学同样面临“教什么”的问题,这是关于“内容”的思考;其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如何融合,教学中需提供哪些场景或通过哪些途径助力五育融合,这是五育融合教学在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其三,如何定义五育融合中儿童的“全面发展”,如何在五育融合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并“发展”教师,这是从价值论层面思考五育融合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 教学实践活动 反思教学 融合教学 德育 教学观 教学评价 方法论层面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原则及策略
3
作者 魏善春 《湖北教育》 2024年第20期24-26,共3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促进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其学习成果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直观映射,这一点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逻辑”篇章中已有探讨。具体而言,设计逻辑聚焦学习的筹备阶段,是教育者对学习的宏观架构所进行的前瞻性布局。这种...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促进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其学习成果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直观映射,这一点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逻辑”篇章中已有探讨。具体而言,设计逻辑聚焦学习的筹备阶段,是教育者对学习的宏观架构所进行的前瞻性布局。这种布局涵盖了学习主题的精挑细选、内容的科学编排、学习任务的创新设计以及评估体系的确立等重要方面,旨在构建一套“为何学”与“学什么”的逻辑框架,绘制一幅课程设计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学习 学习主题 五育 设计逻辑 筹备阶段 创新设计 课程设计 原则及策略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征及设计逻辑
4
作者 魏善春 《湖北教育》 2024年第17期27-29,共3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各门课程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此之前,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强调要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提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各门课程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此之前,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强调要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跨学科教学实践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为“五育融合”理念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关键路径。但是,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基于“五育融合”理念设计跨学科课程并引领学生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仍未形成共识。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跨学科主题学习与五育融合的关系,探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征及设计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 跨学科课程 五育 教育工作者 立德树人 跨学科教学 设计逻辑
下载PDF
“五育融合”课堂的内涵与本真
5
作者 魏善春 《湖北教育》 2024年第2期34-36,共3页
自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升为党的教育方针以来,众多学者对“五育融合”展开研究。有的研究者从理论层面围绕五育融合的... 自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升为党的教育方针以来,众多学者对“五育融合”展开研究。有的研究者从理论层面围绕五育融合的内涵、逻辑架构、特征等进行深度分析;有的研究者以五育融合为研究视角在某学科中进行以“某育”为中心的实践探索,如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德育实践、美育实践、劳动教育实践、体育实践等;有的研究者以五育融合为方向,探讨如何落实国家课程的五育融合校本化实施或以学校为本的五育融合课程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 体育实践 德育实践 校本化实施 美育实践 逻辑架构 实践探索 深度分析
下载PDF
“五育融合”知识观要义阐释
6
作者 魏善春 《湖北教育》 2024年第5期24-26,共3页
无须讳言,在现实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并不存在德、智、体、美、劳融合的一门“五育课程”。五育融合更类似于一种课程理念,指向一种课堂教学实践行为,即通过基于某学科而又不止于某学科的不同课程、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课程价值的创新... 无须讳言,在现实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并不存在德、智、体、美、劳融合的一门“五育课程”。五育融合更类似于一种课程理念,指向一种课堂教学实践行为,即通过基于某学科而又不止于某学科的不同课程、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课程价值的创新,并进一步实现课堂中学科育人和综合育人价值。由此可见,五育融合理念或五育融合实践中隐藏着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堂的课程观、教学观和知识观。其中,尤以知识观最重要,因为教师有什么样的知识观直接关系到其践行怎样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观影响着如何开发并理解课程、如何实施教学、育什么样的人及如何育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 课程观 课程理念 学科育人 课堂教学实践 融合理念 交叉融合 教学观
下载PDF
“五育融合”课程观要义阐释
7
作者 魏善春 《湖北教育》 2024年第8期33-35,共3页
课程观集中体现教育者对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以及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的理解。课程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观课程”,课程观之“观”指“观念”,“观课程”之“观”指“看待、反思”。“五育融合”课程观作为... 课程观集中体现教育者对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以及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的理解。课程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观课程”,课程观之“观”指“观念”,“观课程”之“观”指“看待、反思”。“五育融合”课程观作为一种课程观念,是指在其指引下,我们如何理解五育融合课程观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如何看待五育融合课程的本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问题,是一种将五育融合的教学涵盖在内的广义的课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观 五育 评价方式 融合课程 课程学习 如何看待 教育者 地位和作用
下载PDF
语文教育的精神还乡: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谈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永军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4年第5期18-18,共1页
没有人能否认:诗,尤其是诗化作品(如童诗、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等等)对于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的本体论价值。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天生的诗人,他们与诗化作品有着天然而神秘的联系,因为,在这些诗化作品中,儿童天然的、与生俱来... 没有人能否认:诗,尤其是诗化作品(如童诗、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等等)对于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的本体论价值。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天生的诗人,他们与诗化作品有着天然而神秘的联系,因为,在这些诗化作品中,儿童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品质,诸如纯真良善的心灵,好奇与探究的天性,奇特美好的想象,灵动自由的表达,向各个方面展开的无限可能性等等都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化 无限可能性 人能 现实生活 兴趣小组 本然 精神家园 校本课程建设 中国教育学会 成长规律
下载PDF
指向五育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设计(一)——以“‘辐’水难收:日本核污水排海与人类命运的交织”为例
9
作者 魏善春 林梓媛 《湖北教育》 2024年第23期24-27,共4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核心素养时代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五育融合深入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但实践中仍存在“跨而不合”“合而不深”等现象(张玉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水平分析与深化策略》,《全球教育展望》2023年第3期)。为此,我们亟需... 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核心素养时代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五育融合深入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但实践中仍存在“跨而不合”“合而不深”等现象(张玉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水平分析与深化策略》,《全球教育展望》2023年第3期)。为此,我们亟需探索并解答“如何从现实世界挖掘富有意义的主题”“如何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与深层次整合”“如何评估主题学习效果”等跨学科学习设计中的问题,以促进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与有机融通,使学生在完整且真实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学习 核心素养 五育 学习体验 跨学科学习 人类命运 学校育人 污水排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