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 被引量:75
1
作者 况志华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2-709,共8页
当代西方心理学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的研究取向。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着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本文综述了这三种取向的... 当代西方心理学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的研究取向。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着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本文综述了这三种取向的核心观点和基本特征,论证了它们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主张反思的意义在于超越,不同取向的整合应基于宽容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现代主义 后现代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下载PDF
E-Prime实验系统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庆荣 单艳红 邓铸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6年第12期1488-1491,1618,共5页
根据国际心理学实验教学和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当前十分流行的标准化心理学实验系统E-Prime。文中概述了E-Prime的系统组成及功能特点,并与DMDX、Presentation等实验软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阐述了其在高校心理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E-PRIME 实验生成系统 心理学教学和研宛
下载PDF
具身社会认知:认知心理学的生态学转向 被引量:27
3
作者 薛灿灿 叶浩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30-1235,共6页
具身社会认知是具身认知同社会认知对话的产物,这种对话从三个维度展开,即具身自我认知、具身人际认知、具身群体认知。本研究不仅论证了具身认知的视角提高了传统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生态效度,而且从进化心理学、镜像神经元、认知语言学... 具身社会认知是具身认知同社会认知对话的产物,这种对话从三个维度展开,即具身自我认知、具身人际认知、具身群体认知。本研究不仅论证了具身认知的视角提高了传统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生态效度,而且从进化心理学、镜像神经元、认知语言学、发生认识论视角对具身社会认知的现象进行了归因探析。具身社会认知作为一种研究思潮,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1)具身社会认知是否是向行为主义研究范式的回归;(2)具(体)身(体)是否仅仅是社会认知过程的一种附带现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具身社会认知 生态效度 进化心理学 镜像神经元
下载PDF
质化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范式革命 被引量:20
4
作者 叶浩生 王继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4-799,共6页
主流心理学一直坚持量化研究的传统。但是近些年来,质化研究开始复兴,成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范式"。实证主义的衰落和社会科学家对现象学、释义学科学观的重视是质化研究复兴的理论基础。量化方法的困境与多元方法论的... 主流心理学一直坚持量化研究的传统。但是近些年来,质化研究开始复兴,成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范式"。实证主义的衰落和社会科学家对现象学、释义学科学观的重视是质化研究复兴的理论基础。量化方法的困境与多元方法论的思潮、应用实践的需要都促进了心理学家重新接纳质化方法。质化方法的特征是:(1)追寻意义;(2)情境敏感性;(3)主位研究策略;(4)整体描述策略。在怎样看待质化研究方面,心理学内部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 范式 研究方法 心理学
下载PDF
道德伪善的心理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6
5
作者 沈汪兵 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5-756,共12页
道德伪善(moral hypocrisy)是对道德知行脱离进行反思的产物,反映了道德心理学和社会认知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社会影响理论和双加工理论四个理论来对道德伪善产生缘由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产生机制... 道德伪善(moral hypocrisy)是对道德知行脱离进行反思的产物,反映了道德心理学和社会认知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社会影响理论和双加工理论四个理论来对道德伪善产生缘由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产生机制进行了阐述。为了避免道德伪善的消极效应与不良后果,进一步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来探讨了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考虑到现实生活中过分强调道德伪善的负面价值,研究积极地审视了道德伪善在诱导认知失调、塑造和培养亲社会行为以及促进组织发展等领域的应用。未来研究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反应时和内隐测量技术来对道德伪善进行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并对其应用性开展更深入和系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伪善 认知失调理论 道德判断 双加工
下载PDF
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基于心理学的视野 被引量:25
6
作者 叶浩生 杨文登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责任就是做好分内应做之事,既包括职务客观要求的"应做之事",也包括个体主观认同的"分内之事",体现出客观与主观二重性。这一特性决定了责任意识包含对应做之事进行客观认识的"责任认知"与对分内之事进... 责任就是做好分内应做之事,既包括职务客观要求的"应做之事",也包括个体主观认同的"分内之事",体现出客观与主观二重性。这一特性决定了责任意识包含对应做之事进行客观认识的"责任认知"与对分内之事进行主观认同的"责任情感"二个方面。培养责任认知可以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但责任情感的培养却需另辟蹊径。该文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归因理论与角色扮演理论等出发提出了培养责任意识的几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 二重性 责任意识 责任认知 责任情感 培养
下载PDF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被引量:775
7
作者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5-710,共6页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心含义包括:(1)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2)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3)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心含义包括:(1)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2)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3)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具身认知最初仅仅是一种哲学思考,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渊源,但是现在这种哲学思考已经开始走向实证领域,实验的认知心理学家开始从具身的角度看待认知,形成了具身认知研究思潮。但是具身认知研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认知 具身化 具身认知 认知主义
下载PDF
西方女权心理学评介 被引量:7
8
作者 叶浩生 郭爱妹 《心理学动态》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2-287,共6页
当代西方女权心理学有经验主义的女权心理学、认识论的女权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女权心理学等形式,其中以后现代主义女权心理学为主流。女权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中充斥着男性中心的偏见,存在着歧视、压抑妇女的现象。他们主张女性不... 当代西方女权心理学有经验主义的女权心理学、认识论的女权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女权心理学等形式,其中以后现代主义女权心理学为主流。女权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中充斥着男性中心的偏见,存在着歧视、压抑妇女的现象。他们主张女性不仅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客体,更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主体,认为女性心理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父权制社会下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女权心理学促进了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深层次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该 西方心理学 存在 认识论 经验主义 后现代主义 传统 现象 偏见 客体
下载PDF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建构策略——兼评D·M·巴斯的《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柯 熊哲宏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8-760,共3页
巴斯的《进化心理学》具有三个理论特色。第一是以现代进化论思想作为基本范式,以内含适应性理论为假设前提建构了一个统括性框架。这个框架整合了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中级理论以及具体心理现象。第二是进化心理学所提倡的"观察&qu... 巴斯的《进化心理学》具有三个理论特色。第一是以现代进化论思想作为基本范式,以内含适应性理论为假设前提建构了一个统括性框架。这个框架整合了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中级理论以及具体心理现象。第二是进化心理学所提倡的"观察"、"比较"并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策略;第三是对"心理模块性"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这些特征确立了进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元心理学的理论地位,并显示出整合所有心理学门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 内含适应性理论 研究方法 心理模块性 范式
下载PDF
心理学的视角:关于智力本质的当代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京川 叶浩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2,共6页
人类对智力的探究走过了壮阔的历史,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到当代心理学的实证考察,心理学家们对智力的结构、发展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智力测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当代智力观和智力理论的演变、发展历程,论述当代... 人类对智力的探究走过了壮阔的历史,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到当代心理学的实证考察,心理学家们对智力的结构、发展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智力测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当代智力观和智力理论的演变、发展历程,论述当代智力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拓展智力概念的内涵,对智力进行动态评估,探讨智力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开展整合式、跨学科的智力研究,将是智力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本质 智力研讨会 理论取向 智力论争 未来趋向
下载PDF
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新特点 被引量:10
11
作者 霍涌泉 梁三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158,共7页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复兴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新特点。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并不是通过理论化的简单转向来克服心理学发展中的困难,或以总体的、一般的抽象术语重新发明元理论,而是力图在提高理论研究方式的科学化水平基础上,加...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复兴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新特点。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并不是通过理论化的简单转向来克服心理学发展中的困难,或以总体的、一般的抽象术语重新发明元理论,而是力图在提高理论研究方式的科学化水平基础上,加强对具体的、中等水平的亚理论问题的整合性学术探讨。进一步寻求心理学理论研究走向繁荣的学科内在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心理学 实体理论 心理学理论
下载PDF
人格: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解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彭彦琴 叶浩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这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风韵的视角,可对人格问题做一全新解读:一方面,“以心为本”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本质;另一方面,“儒道互补”则极好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模式。
关键词 人格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 以心为本 儒道互补
下载PDF
荆其诚的国际心理学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文登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2-910,共9页
荆其诚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心理学界在国际上的代言人。他视野开阔,是颇具造诣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功底深厚的理论心理学家。文章没有涉及他在认知与发展心理学方面所做的贡献,只从理论方面分析他的国际心理... 荆其诚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心理学界在国际上的代言人。他视野开阔,是颇具造诣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功底深厚的理论心理学家。文章没有涉及他在认知与发展心理学方面所做的贡献,只从理论方面分析他的国际心理学思想及实践,找寻他对心理学研究所持的基本态度与价值追求。文章认为荆其诚在宏观把握心理学的发展逻辑后,以"两个阵营的心理学"来界定心理学的现状,坚信心理学的未来是一种国际的心理学。为了达成这一学术理想,荆其诚不仅撰文将国外心理学介绍到中国、将中国心理学推介到国外,还积极投身于国际心理学组织与实践,长期担任国际心联的领导职务,组织并主持召开了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荆其诚的一生为彰显心理学的国际维度、促进国际心理学交流、将中国心理学推上世界舞台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其诚 国际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会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 实践
下载PDF
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被引量:66
14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0-275,共6页
西方心理学正在展现出对文化影响日渐增加的关注。这种文化转向既有科学哲学和历史的原因 ,也受到世界范围内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影响。文化转向的主要表现是 :( 1)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与诘难 ;( 2 )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兴起 ;( 3 )... 西方心理学正在展现出对文化影响日渐增加的关注。这种文化转向既有科学哲学和历史的原因 ,也受到世界范围内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影响。文化转向的主要表现是 :( 1)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与诘难 ;( 2 )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兴起 ;( 3 )跨文化心理学面临的批评及其转变 ;( 4 )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分支领域对文化影响的关注。作者认为 ,文化的转向对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文化 多元文化论 转向
下载PDF
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 被引量:43
15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4-190,共7页
随着经验实证主义的衰落,心理学迎来了后经验主义时代。在后经验主义时代,人们对理论和经验观察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理论不再是经验观察的附属物,相反,经验事实是被理论决定的。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 随着经验实证主义的衰落,心理学迎来了后经验主义时代。在后经验主义时代,人们对理论和经验观察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理论不再是经验观察的附属物,相反,经验事实是被理论决定的。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以库恩的范式论、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不再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心理学 后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后现代主义 范式论
下载PDF
当前心理学文化转向研究中的方法论困境 被引量:7
16
作者 霍涌泉 李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4,共6页
当前心理学的文化研究在取得一系列丰富学术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的发展问题。由于无法寻找到一种有效适用的研究心理文化问题的方法工具,其面临的方法论困境异常突出,如怎样正确处理科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科学文化与... 当前心理学的文化研究在取得一系列丰富学术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的发展问题。由于无法寻找到一种有效适用的研究心理文化问题的方法工具,其面临的方法论困境异常突出,如怎样正确处理科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研究范式达到视界融合,后现代及全球化社会背景下的心理学文化冲突等,急需加以研究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文化转向 范式转变 方法论
下载PDF
试析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的心理治疗与咨询 被引量:36
17
作者 叶浩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8-582,共5页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心理现象的建构特性和心理学知识的文化相对性。后现代背景下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接受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主张,认为病理心理是语言的社会建构,并没有客观的意义。所有的治疗和咨询理论都是一种“建构”或“叙事”,而不...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心理现象的建构特性和心理学知识的文化相对性。后现代背景下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接受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主张,认为病理心理是语言的社会建构,并没有客观的意义。所有的治疗和咨询理论都是一种“建构”或“叙事”,而不是所谓的“真理”。承认这一点,将有助于在后现代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治疗和咨询理论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心理学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现代主义 社会建构论 文化相对性
下载PDF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 被引量:35
18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存在着现代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对立和冲突。冯特以来的西方心理学流派大多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现代主义的特征是 :(1)重视科学的价值 ,强调科学的方法 ;(2 )信奉经验主义 ;(3)个体的中心地位。后现代主义取向... 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存在着现代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对立和冲突。冯特以来的西方心理学流派大多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现代主义的特征是 :(1)重视科学的价值 ,强调科学的方法 ;(2 )信奉经验主义 ;(3)个体的中心地位。后现代主义取向的核心是社会建构主义 ,其主要特征为 :(1)批判的倾向 ,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构 ;(2 )把社会建构论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3)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四个转变。尽管两种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 ,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方面 ,从而构成了超越两者的基础。两种取向的超越需要以科学实在论作为元理论的基础 ,并需要双方互补、合作和开放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经验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下载PDF
眼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6
19
作者 邓铸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5,共6页
眼动即眼球的运动,它与注意及内部信息加工机制具有密切联系,存在着外源性的和内源性的两种控制,更多情况下受到任务或目的指引,因此眼动心理学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随着眼动仪向智能化、系列化、便携式方向的发... 眼动即眼球的运动,它与注意及内部信息加工机制具有密切联系,存在着外源性的和内源性的两种控制,更多情况下受到任务或目的指引,因此眼动心理学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随着眼动仪向智能化、系列化、便携式方向的发展,其在心理学众多分支领域中的应用迅速扩展,同时基础性眼动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 眼动仪 视觉信息加工 竞争-整合模型
下载PDF
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 被引量:32
20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7-564,共8页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术思潮。它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知识的生产过程不是个体理性决定的,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过程,是社会协商和互动的结果。有关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活动的形式方面的知...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术思潮。它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知识的生产过程不是个体理性决定的,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过程,是社会协商和互动的结果。有关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活动的形式方面的知识都是一定文化历史条件的产物。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会有许多新的收获。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来看,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抽象,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理论先于经验观察,也高于经验观察,这种观点将理论建构置于经验工作之首,为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论 理论研究 后现代主义 社会建构 心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