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质量:话语的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建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0,共4页
高等教育"质量话语"的产生具有先天的依附性,由于研究的不成熟及大学本身的特殊性,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一种话语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不过,尽管如此,由于质量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的质量话语在较短的时间内却创造... 高等教育"质量话语"的产生具有先天的依附性,由于研究的不成熟及大学本身的特殊性,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一种话语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不过,尽管如此,由于质量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的质量话语在较短的时间内却创造了不朽的传奇。通过对其他学科领域中"质量"话语的不断引入与繁衍,从而使得高等教育迅速走进了以质量为中心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 质量话语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质量
下载PDF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的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建华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8-31,共4页
历史上,大学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组织,但今天的大学逐渐偏离了学习型组织的理想状态。面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课题,大学有必要借鉴企业领域中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框架,确立学习型大学的理念。通过构建学习型大学的组织架构,最终在大... 历史上,大学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组织,但今天的大学逐渐偏离了学习型组织的理想状态。面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课题,大学有必要借鉴企业领域中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框架,确立学习型大学的理念。通过构建学习型大学的组织架构,最终在大学里确立一种将学习和质量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氛围,以保障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在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中能够顺利渡过质量危机,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大学
下载PDF
论教育学的依附和超越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华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0,共4页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分类框架下,教育学不应简单地依附于任何一方,而应明确地取向于学科开放、科际整合、视野融合。在学科性质上,教育学应超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两分法,并积极主动地汲取自然科学前沿研究的有益养...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分类框架下,教育学不应简单地依附于任何一方,而应明确地取向于学科开放、科际整合、视野融合。在学科性质上,教育学应超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两分法,并积极主动地汲取自然科学前沿研究的有益养分,通过学科开放、科际整合与视野融合,最终将教育学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综合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教育学
下载PDF
普通高校“成教特色缺位”溯因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杨力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普通高校'成教特色缺位'是在成人高教发展低级阶段因'高教需求旺盛但资源稀缺'而必然产生的现象;高教'卖方市场'的形成是推动普通高校创建成教特色的主要力量之源.
关键词 普通高校 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发展 卖方市场 教育特色
下载PDF
基于GLUT的OpenGL应用程序框架构建
5
作者 王继东 庞明勇 李建生 《电脑学习》 2007年第4期15-16,共2页
介绍了GLUT的设计原理和功能,阐述了基于GLUT构建OpenGL应用程序框架的步骤,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应用程序实例。
关键词 GLUT OPENGL 应用程序框架
下载PDF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趋势及我国的选择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建华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25,共5页
质量管理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普遍建立专门的质量评估机构、实施内部评估与外部认证相结合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又呈现出"绩效化"、"元评估"、"从技术到文化"以及"从... 质量管理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普遍建立专门的质量评估机构、实施内部评估与外部认证相结合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又呈现出"绩效化"、"元评估"、"从技术到文化"以及"从监控到管理"四个新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还处在发展中,专门的质量评估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自治性,高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又严重缺乏,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却又危机重重。在此背景下,唯有顺应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才能获得"后发优势",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的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监控 绩效化 元评估 质量文化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祝爱武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4,共3页
高等教育学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新兴学科。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发展特点:发展路径,由外而内;发展主线,追逐热点问题;热点追踪,学科体系... 高等教育学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新兴学科。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发展特点:发展路径,由外而内;发展主线,追逐热点问题;热点追踪,学科体系的探索;研究方法,单学科转向多学科、跨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科发展 历程 特点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道德危机与道德保证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建华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9,共5页
基于现代性测量与排名的逻辑,质量评估加剧了高等教育领域的道德恐慌,增大了道德风险在大学里发生的概率,也促使现代大学的道德危机普遍化。在超越质量评估、走向质量管理之后,道德仍然是观照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因为无论在哪个领... 基于现代性测量与排名的逻辑,质量评估加剧了高等教育领域的道德恐慌,增大了道德风险在大学里发生的概率,也促使现代大学的道德危机普遍化。在超越质量评估、走向质量管理之后,道德仍然是观照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质量都必须是道德的,质量管理也必须是道德的。对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也不应成为超越道德之上的制度的暴力。只有以道德保证与制度保证的结合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基础,现代大学才有可能在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上,超越生产力或效率的标准而成为公民社会的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 高等教育 道德
原文传递
学科观念变迁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建华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29,共4页
通过对高等教育学学科观念变迁的历史分析,指出了只有以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性的基础,高等教育学才能实现学术的合法性;并主张以高深学问为基础重新界定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厘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内涵,重构高等教育学的学... 通过对高等教育学学科观念变迁的历史分析,指出了只有以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性的基础,高等教育学才能实现学术的合法性;并主张以高深学问为基础重新界定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厘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内涵,重构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观念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心理—道德教育视域中的学校责任教育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欣伟 魏善春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69,共6页
现代性语境下人类传统道德精神的失落集中体现为人的责任的丧失。培养个体健全的责任人格是心理—道德教育价值的内在体现。将责任教育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改善的全新着力点,阐述责任品质培养的理论基础、价值表征和教育内容建... 现代性语境下人类传统道德精神的失落集中体现为人的责任的丧失。培养个体健全的责任人格是心理—道德教育价值的内在体现。将责任教育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改善的全新着力点,阐述责任品质培养的理论基础、价值表征和教育内容建构以及实践中应秉承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道德教育 心理教育 道德教育 学校责任教育 责任品质
原文传递
作为大学的大学——从第三部门视角剖析公民社会“大学”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建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3A期12-14,共3页
公民社会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作为第三部门的现代大学的积极参与,而这种参与需要一个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安排,但目前政府与企业的制度逻辑,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有效选择存在负面影响。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必须超越传统的公私两分,秉持“... 公民社会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作为第三部门的现代大学的积极参与,而这种参与需要一个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安排,但目前政府与企业的制度逻辑,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有效选择存在负面影响。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必须超越传统的公私两分,秉持“好”的理念,这样才能产生“好”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理念 大学制度 第三部门 公民社会
原文传递
发达省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量化测度——以江苏省为例
12
作者 姚继军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42,48,共5页
通过构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定量地测度了江苏省2002—2011年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历程。计算结果表明,作为发达省份的江苏,在完成了基本均衡以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通过构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定量地测度了江苏省2002—2011年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历程。计算结果表明,作为发达省份的江苏,在完成了基本均衡以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学前与高中阶段优质师资的配置、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在地区间、城乡间和学校间的配置差距,是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量化测度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