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为大学艺术专业学生开设文学导读课程
1
作者 沈杏培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9期107-109,2,共3页
文学导读课程是大学艺术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文化课程。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文学基础和发展定位区别于中文专业的学生,这就决定了艺术类专业的文学导读课程的教学必须符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本文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文学精品阐释的... 文学导读课程是大学艺术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文化课程。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文学基础和发展定位区别于中文专业的学生,这就决定了艺术类专业的文学导读课程的教学必须符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本文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文学精品阐释的通俗化和文学精品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这三个角度论述艺术类专业如何开展文学导读课程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学生 文学精品 通俗化
下载PDF
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构成之我见 被引量:9
2
作者 潘文 延俊荣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5-77,共3页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高低会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主要涉及正确流畅地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正确使用规范汉字和标点符号的能力,恰当地遣词造句的能力,切合语境、得体地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根据交际目的整体...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高低会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主要涉及正确流畅地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正确使用规范汉字和标点符号的能力,恰当地遣词造句的能力,切合语境、得体地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根据交际目的整体把握话题和推进话题的能力,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汉字 普通话 话题 交际
下载PDF
借鉴企业人才培训模式 强化大学生就业培训 被引量:7
3
作者 郦波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大学生就业培训与企业人才培训作为国内主要的两大人才培训模式,体现出培训主体、培训资源与培训手段三个层面上的巨大差异。这使得企业的人才培训模式相对大学生的就业培训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培训需求、培训手段... 大学生就业培训与企业人才培训作为国内主要的两大人才培训模式,体现出培训主体、培训资源与培训手段三个层面上的巨大差异。这使得企业的人才培训模式相对大学生的就业培训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培训需求、培训手段与培训评估的有效性设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人才培训 企业外训 企业内训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的创作与批评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3-148,共6页
关键词 基督教文学 中国当代 批评 创作 中国近现代 评论者 历史存在 当代文坛
下载PDF
论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与心理疗伤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文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6-160,共5页
对苦难的坦然接受、对困境中的人的意义分析、对目的预设、过程创造的强调、对爱情的救赎力量的肯定,构成了史铁生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方案。从中我们既看到他生存的智慧,也能注意到他所提供的意义分析对突破人生困境的有效性。形成其存... 对苦难的坦然接受、对困境中的人的意义分析、对目的预设、过程创造的强调、对爱情的救赎力量的肯定,构成了史铁生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方案。从中我们既看到他生存的智慧,也能注意到他所提供的意义分析对突破人生困境的有效性。形成其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精神资源,既有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身影,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虽然他对后者很少提及,但他对生存智慧的强调、对乐感的追求,特别是对人自身努力的注重,分明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史铁生的文学创作既使他完成了对自我灵魂的救赎,也将为中国本土大众的心理疗伤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存在主义 心理治疗
下载PDF
谈大学英语听力领会技能的培养 被引量:1
6
作者 延俊荣 潘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5期122-123,共2页
语言技能可分为领会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听'和'读'统属于领会性技能,其目的是获取信息,其过程是验证期待的正确与否,其技能是获取全文大意、寻找特定信息和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大学英语来说,在注意选材真实性的基... 语言技能可分为领会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听'和'读'统属于领会性技能,其目的是获取信息,其过程是验证期待的正确与否,其技能是获取全文大意、寻找特定信息和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大学英语来说,在注意选材真实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视唱练耳式训练'、'被动听'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综合技能提高的关键则是'导入'和'总结'.'导入'可激起学生兴趣、产生期待,而'总结'则使语言知识成为紧密衔接的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会技能 期待验证 视唱练耳式训练 被动听 导入
下载PDF
海外华文报刊对滥觞期海外华文文学建设的贡献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海外华文新文学滥觞于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越过国界、波及全球之际。从1919年开始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 ,全球各地的华文报刊对于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发生、发展 ,作出了十分重要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 华文报刊 滥觞时期 海外华文文学 历史贡献 五四新文学运动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阮大铖南京戏剧活动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孙书磊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2期84-88,共5页
阮大铖《石巢传奇四种》中的《牟尼合》、《双金榜》和《燕子笺》皆创作于其南京生活时期即崇祯九年(16 36 )至崇祯十五年 (16 4 2 )之间 ,地点在南京牛首山祖堂寺和南京附近姑熟曹履吉遥集堂。崇祯期间南京党争激烈的政治气候、歌舞升... 阮大铖《石巢传奇四种》中的《牟尼合》、《双金榜》和《燕子笺》皆创作于其南京生活时期即崇祯九年(16 36 )至崇祯十五年 (16 4 2 )之间 ,地点在南京牛首山祖堂寺和南京附近姑熟曹履吉遥集堂。崇祯期间南京党争激烈的政治气候、歌舞升平的文化氛围以及作者有意将戏剧活动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工具等现实因素 ,为其戏剧创作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契机 ,而其南京戏剧活动又对当时南京的政治、文化乃至政权交替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大钺 《牟尼合》 《双金榜》 《燕子笺》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学参与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9-213,共5页
新农村建设必须重建有新时代内涵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重建可以通过文学参与来部分实现。农民的文化权利与文化利益,农民的文学阅读和文学表达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题。新世纪中国农村的沉沦和希望被农村题材文学以日常、... 新农村建设必须重建有新时代内涵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重建可以通过文学参与来部分实现。农民的文化权利与文化利益,农民的文学阅读和文学表达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题。新世纪中国农村的沉沦和希望被农村题材文学以日常、细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呈现,乡村日常底下所沉潜的苦难和温情被充分地展示。种种迹象表明:文学创作,尤其是农村题材文学创作正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到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再造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题材文学 乡村文化重建 文学参与
下载PDF
平民理论与当代平民文学--兼论当代文学史三维坐标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志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8-217,共10页
"平民"作为社会学概念,历来缺少基于精神层面的平民个体特征的学理研究。本文从平民"权力相对缺失"这一根本特征出发,通过卢梭以降的西方诸多理论,探讨了平民自我以生命感受和生存伦理为核心的双重性、矛盾性和复杂... "平民"作为社会学概念,历来缺少基于精神层面的平民个体特征的学理研究。本文从平民"权力相对缺失"这一根本特征出发,通过卢梭以降的西方诸多理论,探讨了平民自我以生命感受和生存伦理为核心的双重性、矛盾性和复杂性,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新时期以来当代小说创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阐发了平民文学的美学特征及实践意义,并进而提出了构建一个启蒙文学、官方文学、平民文学三足鼎立的当代文学史三维坐标系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立场 平民自我 平民文学 三维坐标系
下载PDF
在永恒的过程中——论“五四”新文学变革的文化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普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文学的变革,不是"断裂",而是对此前传统文学再阐释。这种再阐释即对原文化形态的策略性误读。为了变革当前的文学,而从传统中寻找符合需要的资源,对其进行"再阐释"的现象,本文称之为"汲古求新"的文学变... 文学的变革,不是"断裂",而是对此前传统文学再阐释。这种再阐释即对原文化形态的策略性误读。为了变革当前的文学,而从传统中寻找符合需要的资源,对其进行"再阐释"的现象,本文称之为"汲古求新"的文学变革模式。这种模式常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隔代遗传",即越过离当前变革最近的一段历史,上溯到更早的历史传统中的资源和根据,以反抗和否定当前要变革的现实;一是"同情弱者",即寻求传统中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的资源,以抗拒和否定当前正统的文学势力。"五四"新文学的变革往往遵循着这样的模式。"汲古求新"的变革模式隐含着面对中西文化传统时"五四"新文学家们显在姿态与潜在心态的歧异与对冲、矛盾与统一、相反与相成的复杂情况。具有普遍性的这种文化模式,也表明任何革命都不是彻底的断裂,而是永远处在"藕断丝连"的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汲古求新 “五四”新文学 文化模式
下载PDF
废墟上的修补:论清末文学革新运动
12
作者 李坚怀 朱晓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8,共5页
清末文学革新运动为"五四"新文学奠定了一定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教训。革新运动的失败源自其自身的局限。其一,与旧文学藕断丝连;其二,革新运动是作为政治革新的工具;其三,很少创新。清末文学革新运动的翻新,仅仅是"... 清末文学革新运动为"五四"新文学奠定了一定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教训。革新运动的失败源自其自身的局限。其一,与旧文学藕断丝连;其二,革新运动是作为政治革新的工具;其三,很少创新。清末文学革新运动的翻新,仅仅是"古文范围以内的改良运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革命有待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古 清末 文学革新 梁启超
下载PDF
论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萌芽
13
作者 李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9-183,共5页
诗学观念的分析探讨,已成为今天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海外华文文学虽然继承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诗学传统,但从一开始就已表现出对西方文学的新姿态,并从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充分吸收了西方诗学的种种影响,表... 诗学观念的分析探讨,已成为今天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海外华文文学虽然继承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诗学传统,但从一开始就已表现出对西方文学的新姿态,并从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充分吸收了西方诗学的种种影响,表现出“和而不同”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文化 审美意识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士绅”文化的现代变迁与叶氏文学世家的形成
14
作者 赵普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0-217,共8页
从叶圣陶开始,经由叶至善、叶至诚,到叶兆言等,叶氏几代前后相继,形成苏州现代乡贤谱系中的一支,也成为了现代文学世家的独特存在。明末清初由徽地迁徙到姑苏的叶氏家族,晚清以来百余年的演变发展,与士绅文化的现代转型变迁有着互动的关... 从叶圣陶开始,经由叶至善、叶至诚,到叶兆言等,叶氏几代前后相继,形成苏州现代乡贤谱系中的一支,也成为了现代文学世家的独特存在。明末清初由徽地迁徙到姑苏的叶氏家族,晚清以来百余年的演变发展,与士绅文化的现代转型变迁有着互动的关系,既意味着传统文化基因的滋养,更表征着新的文化质素的成长,亦体现出士绅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流动,更可窥见近代以来中国世风和文风递嬗的侧面,对当代文化重建亦不无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绅”文化 现代乡贤 叶圣陶 文学世家
下载PDF
文学史与边界 被引量:3
15
作者 米歇尔.艾斯巴涅 萧盈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5-152,共8页
以国家民族或语言来划分的传统文学史观与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已无法兼容。异国文学早已进入本国文学万神殿,拥有多种文化背景或以多种语言书写的作家越来越常见,离散书写现象不仅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的焦点之一,而且重新将我们引向了文学... 以国家民族或语言来划分的传统文学史观与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已无法兼容。异国文学早已进入本国文学万神殿,拥有多种文化背景或以多种语言书写的作家越来越常见,离散书写现象不仅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的焦点之一,而且重新将我们引向了文学和空间的链接问题。因此在多元文化和去中心化的语境下重写文学史非常具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万神殿 离散文学 去中心化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存现句的语用分类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文 延俊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9-213,共5页
存现句是从功能角度归纳出来的类别,属于句类范畴。存现句中,不论是一价动词前还是二价动词前的处所和时间词语,也不论其与动词是否具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都可以看成主题。从语用角度对存现句进行分类,标准单一,能够贯穿始终,与存现句... 存现句是从功能角度归纳出来的类别,属于句类范畴。存现句中,不论是一价动词前还是二价动词前的处所和时间词语,也不论其与动词是否具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都可以看成主题。从语用角度对存现句进行分类,标准单一,能够贯穿始终,与存现句的性质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现句 句类 主题 语用 分类
下载PDF
沙加尔汉-南语系假说的三阶段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艳 李葆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沙加尔关于汉-南语系假说的论证历程,反映了东亚语言发生学研究的新进程。自1990年以来,沙加尔从形态、语音、词汇的历史比较内证和考古文化学、体质人类学、基因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旁证两方面,不断增强证据并修改汉一南同源论。大体轨... 沙加尔关于汉-南语系假说的论证历程,反映了东亚语言发生学研究的新进程。自1990年以来,沙加尔从形态、语音、词汇的历史比较内证和考古文化学、体质人类学、基因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旁证两方面,不断增强证据并修改汉一南同源论。大体轨迹为:第一阶段(1990-1993),提出汉语与南岛语在发生学上关系的密切程度,超过与藏缅语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1994-2005),认识到原始藏缅语比第一阶段估计的可能更接近原始汉一南语,从而扩充为"汉+藏缅+南岛"语系假说,并增加了汉藏一南岛同源的新证据;第三阶段(2005以来),基于施密特(W.Schmidt,1906)的"澳语系"(Austric)进一步扩展为"东亚超级语系"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加尔 汉-南同源论 汉+藏缅+南岛 东亚超级语系
下载PDF
亚洲银幕:跨文化的作者与跨国界的电影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慰川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6-198,共3页
关键词 电影节 跨国界 亚洲 跨文化 20世纪上半叶 日本电影 作者 银幕 霸主地位 交流活动
下载PDF
鲁迅的“青年观”与1920年代中国政治文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7-173,共7页
1920年代,鲁迅对于"青年问题"的发言与以"新政治"为目的的文化追求密切相关。他批判对于"青年"体制化的召唤,拒绝"青年"参与自然序列、社会序列的成长,从而强化了"青年""新政治... 1920年代,鲁迅对于"青年问题"的发言与以"新政治"为目的的文化追求密切相关。他批判对于"青年"体制化的召唤,拒绝"青年"参与自然序列、社会序列的成长,从而强化了"青年""新政治"的文化功能,淡化其代际内涵。这些言行都是为了塑造"青年"成为革新文化的社会学载体,给予"青年"成就"一种新的政治可能"的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重新审视鲁迅的文学创作与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变动之间的深层关系,并探究鲁迅在"青年"作为"文化符号"和"审美符号"的"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鲁迅 “青年” 青年问题
下载PDF
历史苦难的边缘性诠释--“文革”背景的童年叙事考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谈凤霞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文革"背景的童年叙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涌现,对童年生命的苦难的揭示成为其一大主旨。这类童年叙事着意表现儿童在历史中沦为"非人"的境遇,在普遍人性畛域和政治历史语境之间寻找苦难成因。这种立足于个... "文革"背景的童年叙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涌现,对童年生命的苦难的揭示成为其一大主旨。这类童年叙事着意表现儿童在历史中沦为"非人"的境遇,在普遍人性畛域和政治历史语境之间寻找苦难成因。这种立足于个人童年记忆的生命言说,从边缘性的一个新维度深化了对"文革"历史苦难的挖掘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童年叙事 苦难 历史意识 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