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真”和“似真”所铸就的力量——谈文学创作中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邱仕兵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4期4-5,共2页
真正有意义的文学创作,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必须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也只有在这两种真实的共同铸就下,文学创作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本文试图就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紧密关系及如何很好地实现二者的融合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 文学创作 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
下载PDF
亡灵的声音——王家新诗歌创作中“影响的焦虑”
2
作者 翟月琴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0期28-29,共2页
继朦胧诗后,中国诗坛又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其中王家新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中坚,一直保持着对当下诗歌发展方向的思考,并率先意识到第三代诗人当中普遍存在的"影响的焦虑"这一现象,在他的诗论和诗歌创作中进行了大量的阐述.本... 继朦胧诗后,中国诗坛又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其中王家新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中坚,一直保持着对当下诗歌发展方向的思考,并率先意识到第三代诗人当中普遍存在的"影响的焦虑"这一现象,在他的诗论和诗歌创作中进行了大量的阐述.本文正是本着王家新的诗学观点,从生命意识的影响、汉语创作的焦虑和互文探索的转向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这种"影响的焦虑"在王家新以至整个第三代诗人诗歌创作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新 第三代诗人 影响的焦虑 互文
下载PDF
经典、真实与时间
3
作者 田宏宇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4期6-7,共2页
文学的经典定位一直都是值得关注,并且争议不休的问题,怎样的文学作品才能称之为经典,而经典的标准是什么,本文拟从几部典型的文学作品出发,通过比较,阐释真实在经典中的重要性。并且以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参考文本,进一步在... 文学的经典定位一直都是值得关注,并且争议不休的问题,怎样的文学作品才能称之为经典,而经典的标准是什么,本文拟从几部典型的文学作品出发,通过比较,阐释真实在经典中的重要性。并且以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参考文本,进一步在时间上揭示真实,以求得对于经典作品的更好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浪漫 自哀自怜 真实 可能性时间
下载PDF
审美体验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司同 《文教资料》 2007年第7期21-23,共3页
传统美学将审美变成一种精神现象,忽视了在审美过程中肉身体验的决定性作用。其实,审美体验既扩展了审美的范围,又体现了审美的真实性。通过对“生存经历”与“精神反思”的统摄,一方面,审美体验限制了生存活动中的精神扩张,将一切还原... 传统美学将审美变成一种精神现象,忽视了在审美过程中肉身体验的决定性作用。其实,审美体验既扩展了审美的范围,又体现了审美的真实性。通过对“生存经历”与“精神反思”的统摄,一方面,审美体验限制了生存活动中的精神扩张,将一切还原到肉身的当下此刻。另一方面,审美体验又扩张了自己的边界,积累了更多的历史信息,带来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审美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肉身 生存经历 精神反思
下载PDF
中西鸡文化之类同——中西文化中对鸡所赋予的神圣意义及崇拜 被引量:2
5
作者 房伟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4期236-239,共4页
"鸡"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家禽,必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本文在对中西关于鸡文化的比较中,发现了中西对鸡所赋予的类似的神圣意义及崇拜,并探讨这种类似性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期为中西文化交流打开一个新层面。
关键词 神圣意义 自然崇拜
下载PDF
陆川影像中的张扬与失落 被引量:1
6
作者 商志华 《文教资料》 2007年第7期11-12,共2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陆川的两部不同风格的影片《寻枪》和《可可西里》的一些异同点,二者在追寻的过程中是如何张扬人的生命力的。同时分析了《寻枪》中个体特征和个人魅力的丢失,以及《可可西里》中性格落差和情感内涵的失落。
关键词 陆川 《寻枪》 《可可西里》 张扬 失落
下载PDF
呼唤物欲世界的良心——论赫索格形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保龙 《文教资料》 2007年第7期13-15,共3页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凭此部作品他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赫索格属于传统知识分子,高举人道主义大旗,相信真善美,呼唤人间的良心,反抗美国社会种种物欲横流的丑恶现象。他内心的混乱来自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冲突,在传统道...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凭此部作品他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赫索格属于传统知识分子,高举人道主义大旗,相信真善美,呼唤人间的良心,反抗美国社会种种物欲横流的丑恶现象。他内心的混乱来自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冲突,在传统道德面临崩溃的今天,他渴望人的尊严,要求人有价值地活着,而所怀的人道主义理想在物欲面前苍白无力。这只能使他回归自己的心灵,审视自己的灵魂,寻找到一条妥协的道路:对苦难有尊严地活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索格 混乱 尊严 良心
下载PDF
走出上海的王安忆——评王安忆小说《遍地枭雄》 被引量:1
8
作者 余红艳 《文教资料》 2007年第7期4-5,共2页
王安忆一改其惯常的书写上海,书写女性的小说惯例,让女性作为背景,书写了一个别样的枭雄世界,带领读者走进了另一个生活空间和新的小说空间。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 枭雄 另一个空间
下载PDF
镜像背后的真相——伯格曼电影《喊叫与耳语》美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庞婷婷 《文教资料》 2007年第7期6-8,共3页
本文通过解析人物形象,对伯格曼电影《喊叫与耳语》进行美学分析,研究该片在反映主题思想上的独到之处:用电影镜像来隐喻电影艺术创造中存在的矛盾冲突。
关键词 人物形象 镜像 真相
下载PDF
口述实录:该走向哪里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晓坤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4期10-11,共2页
口述实录这一文体80年代中期出现以后,在国内文坛上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商品经济日益深入的大环境之下,口述实录体自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关于其作品的真实性,文学性,和文化理想等。
关键词 口述实录 真实性 文化理想
下载PDF
“美”的指归——对《浮士德》事业悲剧的审美阐释
11
作者 陈玲亚 《文教资料》 2007年第7期18-20,共3页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人类精神困境的完全阐释者与体现者,他的命运体现了歌德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永恒追寻与回答。本文通过对《浮士德》事业悲剧的解读阐释其审美意义,并由此展现歌德“审美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自我否定 拯救 价值指归
下载PDF
“自知无知”与“无知自知”——比较《大希庇阿斯篇》与《等待戈多》
12
作者 徐钰愉 《文教资料》 2007年第7期9-10,共2页
作为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集中论“美”的名篇,《大希庇阿斯篇》最终没有得出关于“美”的任何定义;而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也未能等来期待已久的戈多先生。同样是无结果的作品,它们在思想性上既存在某种同一性;而又存在... 作为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集中论“美”的名篇,《大希庇阿斯篇》最终没有得出关于“美”的任何定义;而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也未能等来期待已久的戈多先生。同样是无结果的作品,它们在思想性上既存在某种同一性;而又存在一些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有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自知自己无知)精神贯穿始终,体现了意识的自觉自律,同时也很好地处理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后者却以“无知自知”(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搅乱、否定一切,割裂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使思维呈现断裂、无序和僵化,最终只能由无限狂热的主动陷入无限消极的被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知无知 无知自知 本原 比较
下载PDF
玄德的美学意蕴
13
作者 蒋信伟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4期8-10,共3页
玄德是《道德经》的重要概念之一,体现了老子思想的精髓,闪烁着熠熠的美学光辉,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玄德思想的深层阐析,剥落表层,从宇宙生命、本真存在、虚静内蕴、政治理想几个方面揭櫫其内质的深邃之... 玄德是《道德经》的重要概念之一,体现了老子思想的精髓,闪烁着熠熠的美学光辉,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玄德思想的深层阐析,剥落表层,从宇宙生命、本真存在、虚静内蕴、政治理想几个方面揭櫫其内质的深邃之美、超越之美、淡然之美、和谐之美等几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德 深邃 超越 淡然 和谐
下载PDF
一曲希望之歌——《城堡》的精神内核及卡夫卡的灵魂硬壳
14
作者 赵盼盼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4期163-165,共3页
《城堡》作为卡夫卡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在其中倾注了更多与他的前期创作思想截然不同的东西。尽管表达得十分隐晦,但卡夫卡通过《城堡》确实是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通过文本分析并结合卡夫卡的一些箴言,笔者认为《城堡》... 《城堡》作为卡夫卡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在其中倾注了更多与他的前期创作思想截然不同的东西。尽管表达得十分隐晦,但卡夫卡通过《城堡》确实是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通过文本分析并结合卡夫卡的一些箴言,笔者认为《城堡》蕴含了卡夫卡的希望之思,是支持卡夫卡生活并创作的深层人生热情。这种热情在小说中表现为具体的精神品质——耐心,而这也是卡夫卡灵魂的硬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 城堡 耐心 叙述结构
下载PDF
浅谈张爱玲小说中的音乐运用
15
作者 王霞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4期101-102,共2页
传统的民族音乐以及西洋的交响乐常常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张爱玲小说的情节中。作者用这些音乐语言准确地刻画人物心理,营造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绪场。音乐的深刻隐喻性使得音乐内在的象征意义成为内涵深厚而指向特定的审美符号。张爱... 传统的民族音乐以及西洋的交响乐常常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张爱玲小说的情节中。作者用这些音乐语言准确地刻画人物心理,营造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绪场。音乐的深刻隐喻性使得音乐内在的象征意义成为内涵深厚而指向特定的审美符号。张爱玲小说还用音乐暗示人物性格,奠定作品基调,通过大段音乐描写所传达的张力展示人物的个性,暗示小说情节的发展。作家选用音乐的苍凉色彩突出了张氏小说苍凉的整体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音乐运用 苍凉
下载PDF
试论米兰·昆德拉的“终极悖谬”小说观
16
作者 黎娟 《文教资料》 2007年第7期16-18,共3页
“Terminal paradox”一词直译为“绝对的自相矛盾”,其中包含了“荒谬”的含义。米兰.昆德拉认为世界充满了暧昧性,现代世界已经陷入存在的被遗忘,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陷阱。从这样的世界观出发,昆德拉的小说创作呈现出幽默性、思索... “Terminal paradox”一词直译为“绝对的自相矛盾”,其中包含了“荒谬”的含义。米兰.昆德拉认为世界充满了暧昧性,现代世界已经陷入存在的被遗忘,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陷阱。从这样的世界观出发,昆德拉的小说创作呈现出幽默性、思索性、声音和观点的多样性等特点,而“终极悖谬”的小说观正蕴含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悖谬 存在 幽默
下载PDF
感性的言说——为《无极》寻找一个阐释角度
17
作者 韩模永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共1页
关键词 无极 感性 电影 陈凯歌 故事 商业化 文化内涵 商业片 艺术品质 艺术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