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小说月报》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4
1
作者 端传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5-201,共7页
《小说月报》(1910-1931)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文学刊物之一,经历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发生。本论文通过对《小说月报》前后期翻译文学的研究,从编辑动机、翻译语言和翻译文学主题三个方面,对翻译文学如何参与中国文学... 《小说月报》(1910-1931)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文学刊物之一,经历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发生。本论文通过对《小说月报》前后期翻译文学的研究,从编辑动机、翻译语言和翻译文学主题三个方面,对翻译文学如何参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发生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月报》 翻译文学 现代文学 茅盾 郑振铎
下载PDF
论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童话文体的发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4-171,共8页
文章从中国童话文体发生过程入手,分析文学语言变革对文学童话修辞特色的彰显、对童话文体界定方式的影响,探讨语言变革在童话由民俗学意义上的文体向文学文体转变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儿童文学的产生是现代文学发生中的一个重... 文章从中国童话文体发生过程入手,分析文学语言变革对文学童话修辞特色的彰显、对童话文体界定方式的影响,探讨语言变革在童话由民俗学意义上的文体向文学文体转变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儿童文学的产生是现代文学发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其与语言变革之间紧密联系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变革对于现代文学发生的标识性作用,以及语言变革作用下文学文体的流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变革 中国现代童话 童话文体 发生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的文化身份与小说创作 被引量:11
3
作者 卢婧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0-156,共7页
多丽丝.莱辛具有"边缘人"与"流亡者"的文化气质,这一独特的文化身份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她的小说具有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意趣与独特文化意象,并致力于对社会边缘阶层的关注,显示出当代知识分子... 多丽丝.莱辛具有"边缘人"与"流亡者"的文化气质,这一独特的文化身份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她的小说具有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意趣与独特文化意象,并致力于对社会边缘阶层的关注,显示出当代知识分子追求精神独立的品格。莱辛小说的创作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以及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文化身份 小说创作 边缘人 流亡者
下载PDF
论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尹群 潘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8-134,共7页
众多汉语委婉语词的生成和运用,是人文需求对语言发挥影响的直接产物。当遇到需要对指称对象作规避的社会需求时,人们便对客观对象进行"模糊化"、"弱化"和"美化"三种程度不同的委婉处理,从而出现同一事... 众多汉语委婉语词的生成和运用,是人文需求对语言发挥影响的直接产物。当遇到需要对指称对象作规避的社会需求时,人们便对客观对象进行"模糊化"、"弱化"和"美化"三种程度不同的委婉处理,从而出现同一事物有多种表达词语的现象,也使汉语词汇显得特别丰富多彩。汉语在构造委婉语词时,通常通过联想机制实现词语的替代。无论是规则联想替代还是不规则联想的替代,汉语委婉语词最终还需通过语音、词汇、修辞三种语言机制来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委婉语词 构造
下载PDF
元末释道诗人与释道诗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彭茵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元末隐于寺院道观善诗的释子黄冠颇多,除了抒写隐居情怀以外,由于其特殊的社会氛围,释道诗人与释道诗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从元末释道诗人与世俗文人的交游唱和中可以发现,元末释道诗人明显地呈现出世俗、颓废甚至放荡的一面,这正是... 元末隐于寺院道观善诗的释子黄冠颇多,除了抒写隐居情怀以外,由于其特殊的社会氛围,释道诗人与释道诗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从元末释道诗人与世俗文人的交游唱和中可以发现,元末释道诗人明显地呈现出世俗、颓废甚至放荡的一面,这正是元末文学发生胚变的一种征象。此外,考察元末诗僧和道教诗人的经历和交游,还可以发现,本来水火不容的僧人和道士,却因为文学因缘而时有交谊,甚至师徒相授。其原因在于,对乱世之下为逃名而隐于寺院道观的僧道来说,物质利益对他们并不那么重要,相反,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些逃禅学道以避世的文人因此而达成了在宗教信仰上求同存异的默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 诗僧 道教诗人 释道诗
下载PDF
论类型电视剧的类型边界模糊现象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类型剧逐步成为电视剧的主流力量。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模仿到"适度创新"的过程。近期,以《甄嬛传》为代表的电视剧在类型划分的"适度创新"上超越了以往"杂糅型"和"子类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类型剧逐步成为电视剧的主流力量。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模仿到"适度创新"的过程。近期,以《甄嬛传》为代表的电视剧在类型划分的"适度创新"上超越了以往"杂糅型"和"子类型"两种趋势,呈现出一种非典型类型电视剧状态,我们称之为第三种趋势:"边界模糊"。类型电视剧"边界模糊"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电视剧作为大众流行文化消费产品以及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此类"边界模糊"类型电视剧的创作,应遵循三个"度"的原则,即把握好"大事"与"小事"的"度";把握好尊重史实与合理想象的"度";把握好叙事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相吻合的"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视剧 边界模糊 《甄嬛传》
下载PDF
近代上海狭邪小说的报刊化写作与小说变革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宏玲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165,共5页
近代文学诸文体中,上海的狭邪小说率先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报人参与小说写作,借助报刊发行传播,由此带来小说变革的发生。
关键词 上海 狭邪小说 近代小说 报人
下载PDF
主流和民间视域中的哈代小说的爱情婚姻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晓燕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0-173,共4页
本文以维多利亚时代和威塞克斯民间世界的爱情生活和婚姻形态作为切入点,论述哈代的爱情婚姻观在他小说世界里的书写和表达。哈代希冀自然人性的光辉和现代文明的理性共同为人类的爱情婚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关键词 哈代 主流 民间视域 爱情婚姻观
下载PDF
“不负科名”:元末文人余阙述略——兼论元代少数民族文人群体出现的土壤 被引量:1
9
作者 彭茵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4-109,共6页
元末农民战争时期,为元王朝"死节"、"殉难"的进士达42人之多,死于安庆之难的余阙尤被推为这一类"不负科名"之士的代表。作为一位死节之士,余阙的出现,是儒家入世思想深刻影响元末士人的有力见证;作为一... 元末农民战争时期,为元王朝"死节"、"殉难"的进士达42人之多,死于安庆之难的余阙尤被推为这一类"不负科名"之士的代表。作为一位死节之士,余阙的出现,是儒家入世思想深刻影响元末士人的有力见证;作为一位色目文人,余阙的出现,又是元代少数民族文人群体彪炳于文坛的一个缩影。余阙、泰不华、萨都剌、丁鹤年等少数民族文人的出现,与元代民族融合进程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文人 余阙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元杂剧与宋元南戏婚变戏之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茵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6期61-67,共7页
元杂剧和宋元南戏中的婚变戏虽同为反映婚变问题的作品 ,然而由于依托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它们各自呈现出不同的风姿。本文通过对二者文化土壤、文人地位、婚变类型以及婚变内涵四个方面的比较 。
关键词 元杂剧 宋元南戏 婚变戏
下载PDF
实践哲学:让思想进入历史以及让哲学成为政治
11
作者 李永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8-43,共6页
葛兰西在接受拉布里奥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克罗齐的哲学理论提出了实践哲学这一概念。葛兰西在建构其实践哲学理论的过程中,首先以拉布里奥拉的理论改造了克罗齐的"伦理政治史"理论,指出人的意识与现实历史... 葛兰西在接受拉布里奥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克罗齐的哲学理论提出了实践哲学这一概念。葛兰西在建构其实践哲学理论的过程中,首先以拉布里奥拉的理论改造了克罗齐的"伦理政治史"理论,指出人的意识与现实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详细分析了思想的历史化过程。同时,葛兰西也以克罗齐的"伦理政治史"改造了拉布里奥拉的理论,使实践哲学进入现实政治斗争领域,成为一种承载着明确政治内涵的哲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 实践哲学 历史 政治
下载PDF
茅坤《汉书钞》及其评点价值
12
作者 黄卓颖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7年第6期75-80,90,共7页
明代古文家茅坤在构建自我批评观念的过程中,曾经编纂了数部古文选本和史钞。其中《汉书钞》一直不为人所关注,时至今日,甚至都被人误解为已经亡佚。而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实藏有明刊本《汉书钞》。通过考察其产生、刊刻、流传的经过,以... 明代古文家茅坤在构建自我批评观念的过程中,曾经编纂了数部古文选本和史钞。其中《汉书钞》一直不为人所关注,时至今日,甚至都被人误解为已经亡佚。而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实藏有明刊本《汉书钞》。通过考察其产生、刊刻、流传的经过,以及文献的基本构成,可以让我们对其文献学价值、历史学价值以及文学价值有更多的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坤 《汉书钞》 明刊本
下载PDF
黎锦熙的《史传演义举目》与一段被遗忘的小说目录学史
13
作者 刘浩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5年第4期86-90,共5页
伴随着小说研究的兴起,民国学者编制了数量可观的通俗小说书目。这其中绝大部分书目已为当前学界所掌握,但仍有一种重要的小说目却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尘封于民国的报刊中不为人提起,这就是黎锦熙先生的《史传演义举目》。《史传演义举... 伴随着小说研究的兴起,民国学者编制了数量可观的通俗小说书目。这其中绝大部分书目已为当前学界所掌握,但仍有一种重要的小说目却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尘封于民国的报刊中不为人提起,这就是黎锦熙先生的《史传演义举目》。《史传演义举目》上承黄人的《小说小话》,下启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是民国通俗小说目录发展的中间环节。《史传演义举目》作为"第五库书目提要之一"直接服务于黎锦熙的语言学研究,在客观上却推进了通俗小说目录的变革,反映了一种学科外力对小说研究的影响。这对当前开展跨学科研究实践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演义举目》 第五库书目提要 小说目录学史
下载PDF
战时沦陷区的中国电影理论再探——以有关电影表演的评论文章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宫浩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122,共7页
战时沦陷区的电影理论,是以往的中国电影史研究者很少关注的一个领域。本文拟从战时沦陷区有关电影表演的评论文章中,择取一部分有代表性者,重新加以解读,围绕"何为好的电影表演""如何创造好的电影表演"这两个重要... 战时沦陷区的电影理论,是以往的中国电影史研究者很少关注的一个领域。本文拟从战时沦陷区有关电影表演的评论文章中,择取一部分有代表性者,重新加以解读,围绕"何为好的电影表演""如何创造好的电影表演"这两个重要的电影理论命题,还原沦陷区电影理论研究之实绩,梳理电影表演观念流变之线索,评估相关理论文本之价值与意义,以期为先前之研究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 电影理论 电影表演 电影表演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