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基于江苏省12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易晓明 杜丽姣 《美育学刊》 2012年第6期98-105,共8页
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和实效的评价。调查结果为:大学生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总体评价偏低。不同专业、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在公共艺术课程各维度中,对教师素质、课时安排的... 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和实效的评价。调查结果为:大学生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总体评价偏低。不同专业、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在公共艺术课程各维度中,对教师素质、课时安排的评价相对较好,对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评价最低。在艺术活动各维度中,大学生对于学校在艺术活动的宣传方面较为肯定,但对自身在艺术活动中的参与度评价最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各级各类高校都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其实效;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应该成为改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加强与艺术家、社会艺术团体和机构的紧密联系;各高校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特色校园艺术活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关注理工科学生的艺术接受能力和艺术教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课程 艺术素养
下载PDF
真实:智能时代道德教育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素云 代建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100,共8页
智能时代将真实与虚拟交融,两者的交织引起生活同道德世界的非同步重构,并带来道德所处时空、认知及实践方式等全方位变革,构建起技术支持下一种全新的道德图景。然而,虚拟与现实并存的道德时空充斥的虚假,存在遮蔽真实的可能,精准化而... 智能时代将真实与虚拟交融,两者的交织引起生活同道德世界的非同步重构,并带来道德所处时空、认知及实践方式等全方位变革,构建起技术支持下一种全新的道德图景。然而,虚拟与现实并存的道德时空充斥的虚假,存在遮蔽真实的可能,精准化而程序化的技术具身可能弱化主体身体的道德感知能力,工具理性可能削弱主体生存的价值基础,迅捷且简单的匿名虚拟交互也可能使主体关系走向疏离与淡漠,并衍生出诸多的道德问题,如道德真相遮蔽化、道德感知离身化、道德关系疏离化和道德价值“趣悦化”等。为了在智能时代虚拟漩涡中辨别虚假、摒除虚伪,寻回道德的应有真实,应以现实道德伦理规范为尺度划定虚拟介入范畴,以善与正义为核心牵引技术发展走向;共建不确定性风险意识,以合理合情合法为标准探寻技术与主体身体、算法与主体价值统一的确定性路径;复归人应有的主体性,在复杂的时代境遇中成就主体的真实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真实 道德教育 技术具身 匿名交互
下载PDF
融合教育视域下残疾儿童道德教育探微
3
作者 杨银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116-128,共13页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的融合教育实践改变了普通学校的德育生态,为残疾儿童的道德发展创设了新的德育契机。然而,受社会文化转型、残疾认知局限以及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的融合教育实践改变了普通学校的德育生态,为残疾儿童的道德发展创设了新的德育契机。然而,受社会文化转型、残疾认知局限以及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融合教育生态中残疾儿童道德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学校德育内容的知识化脱离了残疾儿童的现实道德生活、学校德育的过度管理化隐匿了残疾儿童道德成长的特殊性诉求、学校德育评价的功利化导致残疾儿童处于社会性成就不利地位。基于学校德育的可行性,可以从三个层面纾解残疾儿童道德教育困境:强化融合学校制度的道德外铄机制,建设融合学校情感文明的道德内生机制;提升学校德育理论的道德敏感性,科学认知残疾儿童道德成长的特殊性诉求;建构融合学校场域内主体间关怀性关系,培育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道德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 残疾儿童 随班就读 道德教育 儿童之善
下载PDF
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 被引量:68
4
作者 冯建军 傅淳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0,共6页
多元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指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对话意识,倡导... 多元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指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对话意识,倡导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以和谐文化,实现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和谐文化 道德教育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让道德教育成为最具有魅力的教育——鲁洁教授专访 被引量:20
5
作者 鲁洁 冯建军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84-92,共9页
人是理解鲁洁教育思想的核心。她批判了传统教育中的无"人"状况,深刻揭示了无"人"教育的社会哲学根源,反思了教育的适应论,提出了超越论的教育观。她把教育人学思想体现在道德教育上,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做成... 人是理解鲁洁教育思想的核心。她批判了传统教育中的无"人"状况,深刻揭示了无"人"教育的社会哲学根源,反思了教育的适应论,提出了超越论的教育观。她把教育人学思想体现在道德教育上,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做成一个人,实现人的自我超越。她反思知识论道德教育传统,提出了生活德育论。生活德育是基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就是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基于生活论的德育实践,德育课程转向生活,德育课堂回归生活,引导儿童行走在意义世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教育人学 道德教育 生活德育
下载PDF
探索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心理-道德教育———班华教授专访 被引量:6
6
作者 班华 沈贵鹏 王曦斐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02,共8页
在长期致力于道德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班华教授独辟蹊径,先后创造性地提出心育、心理-道德教育命题,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心理教育和心理-道德教育体系.心理-道德教育是在中国教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也是植根中国教育实... 在长期致力于道德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班华教授独辟蹊径,先后创造性地提出心育、心理-道德教育命题,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心理教育和心理-道德教育体系.心理-道德教育是在中国教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也是植根中国教育实践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其核心内涵是“融合”,其理想的境界是育心育德一体化,其综合优势是统整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发挥教育的整体性、融合性、协同性效能.从根本上讲,心理-道德教育是一种“主体-发展性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精神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教育 道德教育 心理-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形态
下载PDF
道德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框架 被引量:5
7
作者 齐学红 孙启进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9年第6期24-27,共4页
当下,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各个领域改革的持续进行。道德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浪潮。改革社会学研究的兴盛、教育改革社会学研究的兴起、道德教育研究的社会学转向以及道德教育改革实践所... 当下,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各个领域改革的持续进行。道德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浪潮。改革社会学研究的兴盛、教育改革社会学研究的兴起、道德教育研究的社会学转向以及道德教育改革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为我们对道德教育改革进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土壤,使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道德教育改革成为可能。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研究道德教育改革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作动关系是对道德教育改革进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历史与现实则是对道德教育改革进行社会学研究的两条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分析 教育改革 道德教育 社会学研究 社会转型期 社会学转向 社会学方法 历史与现实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状况研究报告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志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66,134,共10页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各个层面的道德认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对跨世纪的这一代大学生急需加强人文主义教育 ,而尤以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意义更加重要 ;大学生中 ,女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普遍高于男生 ;...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各个层面的道德认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对跨世纪的这一代大学生急需加强人文主义教育 ,而尤以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意义更加重要 ;大学生中 ,女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普遍高于男生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明显的正相关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消极意义与积极意义并存 ,其消极影响有扩大和蔓延倾向 ;父母的职业对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从总体上看 ,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城乡差异不显著 ,这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个人 民主意识 理想信念 批判性思维 创新意识 以德治国 道德认知 大学生 问卷调查 教育
下载PDF
从移情培养谈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被引量:8
9
作者 姬慧 乔建中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6-77,共2页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情绪发展早于认知发展,这使得早期道德教育需要从提高个体情绪体验能力入手。同时,移情培养可以激发个体的道德需要,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因而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移情培养 高等教育 教学方法 培养目标
下载PDF
走向生命和谐——道德教育与生命的摩擦辨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高德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2,共7页
和谐是一种境界。道德教育指向人的生命,达到与人的生命的和谐是道德教育至高的境界。审照现实,我们发现道德教育与生命的磨擦依然清晰可闻:或用道德排斥生命,或用生命排斥道德。两种摩擦方向虽然南辕北辙,但根源却是相同的:对生命与道... 和谐是一种境界。道德教育指向人的生命,达到与人的生命的和谐是道德教育至高的境界。审照现实,我们发现道德教育与生命的磨擦依然清晰可闻:或用道德排斥生命,或用生命排斥道德。两种摩擦方向虽然南辕北辙,但根源却是相同的:对生命与道德关系的曲解。道德与生命并不矛盾,因为道德是生命的花朵、是生命的自觉,能够赋予生命以意义。虽然道德与生命之间“和谐之中有磨擦”,但道德教育中的摩擦则多源于错误观念。道德教育要走向内在的和谐,即与生命的和谐,就必须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由排斥生命走向对生命的呵护与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命 道德 和谐
下载PDF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本问题辨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德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8,共4页
厘定道德与生活的关系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础性课题。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道德是生活的构成性因素,道德不能“同质化”为生活的一个独立领域,道德挺立是建构生活意义的方式之一,生活的过程也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不能... 厘定道德与生活的关系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础性课题。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道德是生活的构成性因素,道德不能“同质化”为生活的一个独立领域,道德挺立是建构生活意义的方式之一,生活的过程也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不能有与生活过程不同的道德学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生活 构成性因素 同质化 道德挺立
下载PDF
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惠颖 严从根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8,共5页
作为争取民众参与权利、实现自由民主的现代反智主义思潮蔓延到道德教育内就会消解道德教育的"卓越性",使道德教化普遍降格,面临着平庸化的处境,出现价值序列的颠倒和袪道德权威化的结局。道德教育要警惕可能堕落的危险,坚守... 作为争取民众参与权利、实现自由民主的现代反智主义思潮蔓延到道德教育内就会消解道德教育的"卓越性",使道德教化普遍降格,面临着平庸化的处境,出现价值序列的颠倒和袪道德权威化的结局。道德教育要警惕可能堕落的危险,坚守自己卓越性的追寻,要引导学生去过一种好的生活,要使理性判断通向一种真正的善,要维护教师的道德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智主义 道德教育 平庸 卓越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的城市遭遇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德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5,共7页
城市化是当代人的遭遇,也是道德教育的遭遇。城市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城市里充满着陌生人。陌生的都市人有两副面孔,一副是自由与理性,一副是冷漠与孤独。在一个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教育不能没有城市精神,又不能迁就城市伦理。在适应... 城市化是当代人的遭遇,也是道德教育的遭遇。城市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城市里充满着陌生人。陌生的都市人有两副面孔,一副是自由与理性,一副是冷漠与孤独。在一个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教育不能没有城市精神,又不能迁就城市伦理。在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超越陌生人伦理,是道德教育的当代使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陌生人伦理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 被引量:21
14
作者 冯建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9,共10页
道德源于人的二重性,个人利益(个体性)和社会利益(整体性)的不同关系构成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道德范型。不同的道德范型要求不同的道德教育范型,而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范型最终都取决于人的时代生存状态。历史地看,与人类社会发展... 道德源于人的二重性,个人利益(个体性)和社会利益(整体性)的不同关系构成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道德范型。不同的道德范型要求不同的道德教育范型,而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范型最终都取决于人的时代生存状态。历史地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群体主体、个人主体和类主体相一致,依次也有三种不同的道德范型:规范伦理、个人主体道德和商谈伦理,与这三种道德范型对应的道德教育范型分别是灌输式的、个人主体式的、交往式的。当代中国发展的特殊性,使得道德教育必须确立双重的任务:既要成为个人主体的催生剂,又要成为个人主体的解毒剂。为此,在弘扬个人的道德主体性、主张个人利益的同时,又要健全以公正为核心的德性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共道德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道德范型 道德教育范型
下载PDF
从“个体人”到“公共人”——论道德教育如何培育人的公共品格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飞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2,共7页
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在强化人的主体意识与自由个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削弱个体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的紧密联结,加剧了学校教育中的竞争性个人主义、占有式学习方式,从而导致了孤独化、分裂化的"个体人"的产生。显然,"个体... 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在强化人的主体意识与自由个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削弱个体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的紧密联结,加剧了学校教育中的竞争性个人主义、占有式学习方式,从而导致了孤独化、分裂化的"个体人"的产生。显然,"个体人"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形态,而具有公共理性精神以及公共德性品质的"公共人"才是民主法治社会所需。因此,道德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培育"公共人"的教育使命,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同时,推动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基于此,道德教育应开展公共理性的教育、公共价值的教育、公共精神的教育以及公共行动的教育,对人作为一种"公共存在"做出教育回应,实现"公共人"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人 公共人 公共品格 道德教育
下载PDF
无条件的道德要求与有条件的道德行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内在紧张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康宁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60,共5页
通过事实分析可以揭示出现行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道德要求的无条件性与学生道德行为发生的有条件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在紧张,调整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可以使之具有一定的张力与真正的合理性,从而在道德教育实践... 通过事实分析可以揭示出现行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道德要求的无条件性与学生道德行为发生的有条件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在紧张,调整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可以使之具有一定的张力与真正的合理性,从而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要求 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规范与自由:关怀生命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金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39-42,共4页
人是一种充满紧张关系的双重生命体,时刻处于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伦理纠缠之中,他们需要道德规范来守护生命的自由发展。但在规范至上的传统社会中,道德规范获得了绝对化的权威地位,道德教育充满了精神生命对自然... 人是一种充满紧张关系的双重生命体,时刻处于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伦理纠缠之中,他们需要道德规范来守护生命的自由发展。但在规范至上的传统社会中,道德规范获得了绝对化的权威地位,道德教育充满了精神生命对自然生命的蔑视与压制、群体生命对个体生命的支配与控制。在规范与自由之间,生命化德育强调的是群己相依、身心相宜的生命状态,以期从规范至上对生命自由的僭越中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规范 生命自由 道德教育 关怀生命
下载PDF
压制、隐匿与凸显:道德教育中的身体转向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金木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5-38,共4页
身体是铭写着历史的样本,同样也是一条考察道德教育的线索。身体在历史中不断地发生着转向,由蔑视身体的压制状态、忽视身体的隐匿状态转向尊重身体的凸现状态。与之相对应,道德以及道德教育经历了从救赎式的道德教育、理性化的道德教... 身体是铭写着历史的样本,同样也是一条考察道德教育的线索。身体在历史中不断地发生着转向,由蔑视身体的压制状态、忽视身体的隐匿状态转向尊重身体的凸现状态。与之相对应,道德以及道德教育经历了从救赎式的道德教育、理性化的道德教育到生命化的道德教育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身体 转向
下载PDF
从德性到规则:道德教育的古今之变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元发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9-52,共4页
西方从古典到现代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道德教育理论转向:第一次为古希腊时期从外至内,即从外在自然到内在自然的转向;第二次是现代以来从内至外,即从内在德性到外在规则的转向。在第二次转向中实现了德性德育论向规则德育论的古今之变。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德性 规则 德性德育论 规则德育论
下载PDF
论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空间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富兴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1-46,共6页
生活空间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的道德发展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发展性,也具有空间上的迁移性(情境性)。学校道德教育应该通过反思性道德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智慧,为学生适应在熟悉与陌生、虚拟与现实的空间中穿... 生活空间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的道德发展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发展性,也具有空间上的迁移性(情境性)。学校道德教育应该通过反思性道德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智慧,为学生适应在熟悉与陌生、虚拟与现实的空间中穿行的现代生活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活空间 现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