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积极公民培养的参与式公民教育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建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0-84,共5页
参与式公民教育是适应当代公民由消极公民向积极公民转型而产生的培育积极公民的教育方式。它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公共生活之中,通过主动参与和平等交往实践,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共道德、公共理性和公共参与能力。学生... 参与式公民教育是适应当代公民由消极公民向积极公民转型而产生的培育积极公民的教育方式。它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公共生活之中,通过主动参与和平等交往实践,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共道德、公共理性和公共参与能力。学生的公民参与,在范围上包括学校、社区和社会。学生在学校、社区和社会的公共生活中,通过学校的民主参与、社区的社会参与和社会的政治参与,成长为负责任的积极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公民 消极公民 参与式公民教育 公共生活
下载PDF
培养负责任的积极公民——对我国公民教育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7
2
作者 冯建军 《中小学德育》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总体上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表现为公民教育内涵模糊,目标偏颇,内容碎片化,方式单一,方法死板。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对公民教育的重视不够,国家没有形成系统的公民教育规划,学校公民教育实施不力,缺少基于中国文化、...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总体上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表现为公民教育内涵模糊,目标偏颇,内容碎片化,方式单一,方法死板。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对公民教育的重视不够,国家没有形成系统的公民教育规划,学校公民教育实施不力,缺少基于中国文化、中国政治的公民观念。加强公民教育,需要从理论上界定中国公民的内涵,国家要把公民教育提上议程,对公民教育进行系统规划;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公民教育内容,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建构多元的公民教育实施途径;建立多层面的公民教育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体系 政策建议
下载PDF
网络欺凌及其预防教育 被引量:34
3
作者 冯建军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54,共6页
"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是伴随着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欺凌现象,在世界各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网络欺凌具有高度的匿名性和隐蔽性,再加上被欺凌者大多常保持沉默,使网络欺凌更为普遍,更加复杂... "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是伴随着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欺凌现象,在世界各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网络欺凌具有高度的匿名性和隐蔽性,再加上被欺凌者大多常保持沉默,使网络欺凌更为普遍,更加复杂隐蔽,也更加难以控制。网络欺凌需要综合治理,但根子在教育,学校需要加强预防网络欺凌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责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以及生命教育、同情心教育和心理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青少年 预防教育
原文传递
从环境教育到类主体教育:解决生态问题的教育探索 被引量:15
4
作者 冯建军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4,共6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原始的混沌一体到分离进而走向对立、对抗。人与自然的分离源于人的主体性,由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对抗所出现的生态问题,是占有性个人主体性极端发挥的恶果。所以,解决生态问题,不仅需要开展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原始的混沌一体到分离进而走向对立、对抗。人与自然的分离源于人的主体性,由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对抗所出现的生态问题,是占有性个人主体性极端发挥的恶果。所以,解决生态问题,不仅需要开展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给予解决生态问题的知识、技能与观念,而且必须在人性上反思和重构人的主体性,培养类主体,走出占有性个人主体性的危机,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类主体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