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在幻象与魅影构建的废墟中失踪——浅析网络玄幻文学的审美困境及其表征的文化症候 被引量:6
1
作者 武善增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3期82-88,共7页
近几年,网上玄幻文学异常火爆,有很多网站都设有玄幻文学专区。玄幻文学主要是由"80后"创作的,如今"90后"一些作者开始陆续加入。玄幻文学作品的点击率极高,许多读者特别是"80后"、"90后"的读... 近几年,网上玄幻文学异常火爆,有很多网站都设有玄幻文学专区。玄幻文学主要是由"80后"创作的,如今"90后"一些作者开始陆续加入。玄幻文学作品的点击率极高,许多读者特别是"80后"、"90后"的读者痴迷于玄幻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文学 文化症候 尼罗河 魔幻现实主义 小说 审美 困境 中国大陆 表征 古埃及
下载PDF
“乡土文学”是如何消失的?——论20世纪40年代左翼文坛对“乡土文学”的再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余荣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已经形成了关于乡土文学的题材范围、表现对象、艺术走向等问题的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无法满足1940年代的现实需要,因此,这个时期的左翼文坛对"乡土文学"从概念到精神内涵都进行了再选择。"... 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已经形成了关于乡土文学的题材范围、表现对象、艺术走向等问题的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无法满足1940年代的现实需要,因此,这个时期的左翼文坛对"乡土文学"从概念到精神内涵都进行了再选择。"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在1940年代及其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从理论批评话语中消失了,早期乡土文学的内在品格也逐渐从文本中流失。同时,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关乡土文学的理论分歧以及1940年代的左翼理论也隐伏了新时期以来质疑早期"乡土文学"艺术成就的思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乡土文学 左翼文坛 左联
下载PDF
论“文革文学”话语在1964年的生成 被引量:4
3
作者 武善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3-159,共7页
《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杜鹃山》等作品的出现和发表,以及由此总结出的一整套创作理论规范,它们互为参证、互为支持、互为依存,共同标志着"文革文学"话语在1964年的... 《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杜鹃山》等作品的出现和发表,以及由此总结出的一整套创作理论规范,它们互为参证、互为支持、互为依存,共同标志着"文革文学"话语在1964年的生成。"文革文学"有着自己的存在历史,它与文革政治运动的存在时间不具有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话语 生成时间 1964年
下载PDF
打工文学的话语困境 被引量:3
4
作者 武善增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9年第3期54-61,共8页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文学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其趋向和特征变得日益明显:娱乐化资讯成为社会文化的龙头导向,在市场需求的强有力的作用下,作家、文学评论家的态度、立场、精神姿态都发生了根...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文学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其趋向和特征变得日益明显:娱乐化资讯成为社会文化的龙头导向,在市场需求的强有力的作用下,作家、文学评论家的态度、立场、精神姿态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学 打工 文学生态 社会文化 话语主体 新世纪 意识形态话语 新意识形态 文学话语 小说
下载PDF
30年代商业化语境中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流派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丽琴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5-168,共4页
本文分析了30年代文学现代化的商业化生存语境,从文学生态的角度揭示了30年代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等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土壤中所蕴含的商业化倾向因素,重点揭示了商业化倾向对30年代文学传播和文学流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关键词 30年代文学 商业化倾向 左翼文学 海派文学 京派文学 通俗文学 文学传播 文学流派
下载PDF
汉字思维与汪曾祺汉文学语言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学民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2-45,共4页
汉字思维是凝结在汉字中的先人造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基于"汉字的两象思维",汪曾祺也提出了语言形象性还应当包括"语言的唤起形象性"。汉文学语言的词语、句子甚至语段等层面上体现汉字"并置美学原则"... 汉字思维是凝结在汉字中的先人造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基于"汉字的两象思维",汪曾祺也提出了语言形象性还应当包括"语言的唤起形象性"。汉文学语言的词语、句子甚至语段等层面上体现汉字"并置美学原则"。在汉字字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汉文学语言要有音乐美,要悦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汉字思维 文学语言
下载PDF
从“判断批评”走向“想象批评”——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莫先武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109,共3页
当前学界文学批评模式主要是判断批评,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政治、道德判断,一是智性分析判断,这让批评堕落成一种工具,扼杀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创造性。应提倡"想象批评",使文学批评真正恢复为一种具有想象力的创造... 当前学界文学批评模式主要是判断批评,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政治、道德判断,一是智性分析判断,这让批评堕落成一种工具,扼杀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创造性。应提倡"想象批评",使文学批评真正恢复为一种具有想象力的创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批评 想象 想象批评
下载PDF
文学“艺象形态”性的起源学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莫先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51,共6页
针对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所提出的"艺象形态"论,可以通过儿童心理研究、神话研究、民俗学研究、原始部落文化研究与原始艺术考古研究,从起源学的角度得出艺术思维是一种象性思维的结论,这说明,将文... 针对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所提出的"艺象形态"论,可以通过儿童心理研究、神话研究、民俗学研究、原始部落文化研究与原始艺术考古研究,从起源学的角度得出艺术思维是一种象性思维的结论,这说明,将文学定位于"艺象形态"具有充足的理由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象形态” 儿童心理研究 神话研究 民俗学研究 原始部落文化研究 原始艺术考古研究
下载PDF
开放性文学阅读——媒介场中的文学性坚守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88,共5页
当今,多媒介的混合语境,改变了文学阅读存在的条件,对文学阅读主体和阅读行为产生了冲击。面对多媒介混合的文学阅读语境,文学阅读不应采取对抗的姿态,而应与其他媒介交往互通,我们提出了开放性阅读策略。即文学阅读对象向其他媒介的扩... 当今,多媒介的混合语境,改变了文学阅读存在的条件,对文学阅读主体和阅读行为产生了冲击。面对多媒介混合的文学阅读语境,文学阅读不应采取对抗的姿态,而应与其他媒介交往互通,我们提出了开放性阅读策略。即文学阅读对象向其他媒介的扩展意味着把影视、网络当作符号阅读,使其皈依于文学阅读的法则。文章提出了媒介场的概念,媒介场正在改变文学接受者的阅读趣味;在文学阅读中具有参与者和旁观者双重身份的文学阅读主体以及其他媒介的符号性,使开放性阅读成为可能;通过社会调查,提出了从小学生的阅读启蒙培养开放性阅读趣味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阅读 媒介场 开放性
下载PDF
政治化文学新体制的营构——建国初期丁玲的文学批评与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林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9,共7页
建国初期,为了营构政治化文学新体制,丁玲以较多的批评文字和不多的创作发出了自己作为“小号兵”呐喊助阵的声音。从“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理念和“政治第一”的批评标准出发,她在批评实践中对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问题、作家“改造思... 建国初期,为了营构政治化文学新体制,丁玲以较多的批评文字和不多的创作发出了自己作为“小号兵”呐喊助阵的声音。从“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理念和“政治第一”的批评标准出发,她在批评实践中对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问题、作家“改造思想”问题以及形式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同时,她还以自己的创作显示了新体制的“规范”,间接显露出了“小号兵的声音”。在她的批评和创作中,文学与政治一体化的关系,是贯穿始终的中心和基本线索;建立和显示新体制的规范,是她从事批评和创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政治化文学新体制 建国初期
下载PDF
文学语言变革与乡土小说的早期形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荣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5-171,共7页
肇始于语言变革的文学革命催生了中国的乡土小说,因此,中国乡土小说的基本形态与新的语言载体有着直接的联系,文学语言变革的目的决定了早期乡土小说的体裁选择,文学语言变革的实践确立了早期乡土小说的议论风格及悲剧模式。同时,在以... 肇始于语言变革的文学革命催生了中国的乡土小说,因此,中国乡土小说的基本形态与新的语言载体有着直接的联系,文学语言变革的目的决定了早期乡土小说的体裁选择,文学语言变革的实践确立了早期乡土小说的议论风格及悲剧模式。同时,在以现代性和科学性为追求的语言实践中,早期乡土小说作者摒弃旧式文人叙事中自我把玩的文字和技巧,吸收、借鉴中外小说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形式、技巧和观念,从而创立了中国乡土小说的早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变革 乡土小说 早期形态
下载PDF
30年代文学论争与商业化倾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丽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8-84,共7页
本文分析了30年代文学现代化的现实生存语境,从文学生态的角度揭示了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土壤中的商业化倾向因素,通过对30年代几次影响较大的文学论争的具体分析,揭示30年代各种文学现象背后的商业化因素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商业化倾向 30年代文学论争 京派 海派
下载PDF
论解放区新章回小说的翻旧出新——兼谈文学旧形式的利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谦芬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旧形式的利用是文学大众化、民族化的核心话题,理论探索很热烈,但创作实践的成功范例较少。以解放区新章回小说为例,梳理章回小说在新文学历程中的发展、评价状况;从民间生态的描画、趣味性的挖掘、民族文学传统的继承几方面来评析解放... 旧形式的利用是文学大众化、民族化的核心话题,理论探索很热烈,但创作实践的成功范例较少。以解放区新章回小说为例,梳理章回小说在新文学历程中的发展、评价状况;从民间生态的描画、趣味性的挖掘、民族文学传统的继承几方面来评析解放区新章回小说的得失,以揭示民间根性、文学本性、民族特性是旧形式利用、新形式形成的出发点,也是文学真正实现大众化、民族化、现代化的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新章回小说 翻旧出新 旧形式利用
下载PDF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大事记兼注 被引量:4
14
作者 姚群民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5-101,共7页
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3月15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开始了中国近代“生活教育”理论的试验,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发端。本文对1927—1930年4月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教育、教学活动,师生生活,与国内外教育界的交流等方面的主要事件作了简要... 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3月15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开始了中国近代“生活教育”理论的试验,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发端。本文对1927—1930年4月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教育、教学活动,师生生活,与国内外教育界的交流等方面的主要事件作了简要的概述并附注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1927—1930年
下载PDF
文学写作:生命活动的独特形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小鸣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6-90,共5页
“文学写作”是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千百年来,人类创作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对于“文学写作”这一复杂精神现象的理解和探求仍很肤浅。从“生命形式”这一独特角度,结合一些作家、作者的创作实践,从整体性、有机性、创造性等方面... “文学写作”是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千百年来,人类创作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对于“文学写作”这一复杂精神现象的理解和探求仍很肤浅。从“生命形式”这一独特角度,结合一些作家、作者的创作实践,从整体性、有机性、创造性等方面,探讨“文学写作”中的复杂思维活动,有助于对“文学写作”现象的新的思考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 创造性 艺术直觉 生机与活力 有意味的形式
下载PDF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的象征形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学民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共6页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明显地表现出象征化审美取向,既深化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意蕴探索,又推进了小说象征艺术的发展。其象征形态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整体象征又可分为写实性象征和超验性象征。局部象征的象征媒...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明显地表现出象征化审美取向,既深化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意蕴探索,又推进了小说象征艺术的发展。其象征形态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整体象征又可分为写实性象征和超验性象征。局部象征的象征媒介物既可以是人物形象,又可以是情节、场景、意象等。象征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现代文学》杂志小说 象征
下载PDF
中西对话中的朱自清文艺理论体系——读李先国《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朱自清与西方文艺思想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先武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关键词 西方文艺 思想关系 朱自清 文艺理论体系 文学观 对话 中西 实证分析方法
下载PDF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对当下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良芳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期52-53,共2页
古典文学的教学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大学阶段的古代文学教学应具有不同于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新的方法和内容,必须促使学生结合当下的生存境况,应用新的学习方法和批判武器,更好地继承古典文学的优秀文化传统。
关键词 古代文学教学 面对当下 问题意识
下载PDF
政治视镜中的规范化“写作”——论建国初期丁玲的文学创作
19
作者 秦林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3,共5页
建国初期 ,丁玲以自己的创作显示了新体制的“规范” :其性质不再是源于生命的情感冲动 ,而成为一种在既定范围内的“意义”搜寻 ;在内容上 ,不再有私语化的话语空间 ,它所表达的是体制化的公共话语 ;在形式上 ,以直露的艺术手法使文本... 建国初期 ,丁玲以自己的创作显示了新体制的“规范” :其性质不再是源于生命的情感冲动 ,而成为一种在既定范围内的“意义”搜寻 ;在内容上 ,不再有私语化的话语空间 ,它所表达的是体制化的公共话语 ;在形式上 ,以直露的艺术手法使文本“旧瓶”化 ,使之显得异常地浅近直露。在她的创作中 ,文学与政治一体化的政治视镜 ,是贯穿始终的中心和基本线索 ;显示新体制的规范 ,是她从事创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文学创作 政治视镜 规范 建国初期
下载PDF
浅草-沉钟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0
作者 秦林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9,共6页
浅草-沉钟社以"人"为核心的文化思想的建构,贯彻了调和中西的文化精神。这不但对上代作家激进反传统的文化思路作出了有力的反拨,也为他们的同代和下代作家提供了更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可资借鉴的文化模型。在以"人&qu... 浅草-沉钟社以"人"为核心的文化思想的建构,贯彻了调和中西的文化精神。这不但对上代作家激进反传统的文化思路作出了有力的反拨,也为他们的同代和下代作家提供了更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可资借鉴的文化模型。在以"人"为核心的文化思想的作用下,该社创作在展示"人"的处境和命运时,始终高扬着个性主义旗帜,顽强持守着个性主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革命文学主题在集体与个体关系问题上的缺失。此外,他们将"幽婉的情感"、"委婉的抒情"和"纯净的文体"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带有群体性的柔美婉约的风格形态,而这种社团风格的形成,不但使该社在文体上显示出独特性来,而且对于丰富此期新文学风格形态也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草-沉钟社 中国现代文学 贡献 文化精神 个性主题 柔婉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