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析日本的民族精神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
作者 席佳蓓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0-45,共6页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独特的精农主义文化传统,以及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强烈的自信心、使命感。从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和文化形态的角度探讨日本民族精神的表现、成因,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无论从历史还是从...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独特的精农主义文化传统,以及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强烈的自信心、使命感。从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和文化形态的角度探讨日本民族精神的表现、成因,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精农主义 "台风、地震心理"
下载PDF
毛泽东和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刚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6-8,58,共4页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是“文革”期间关于高等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两个估计”把“文革”前十七年教育战线说得漆黑一团,是强加给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沉重的“精神枷锁”《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的发表对促进思想解放,促进知...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是“文革”期间关于高等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两个估计”把“文革”前十七年教育战线说得漆黑一团,是强加给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沉重的“精神枷锁”《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的发表对促进思想解放,促进知识分子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种伟大的历史贡献是无容置疑的。但是《论战》的写作方式及其背后的政治思维习惯还没有摆脱“大批判”的模式,《论战》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缺少科学性。“两个估计”利用了毛泽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错误认识。对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名义上否定,实际上回避”的态度,已经成为一种所谓“宜粗不宜细”的历史叙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教育 “教育革命”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下载PDF
对“英国伦敦慈善组织协会”的社会理论及其实践活动的评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丰华琴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6-73,共8页
1869年建立的"英国伦敦慈善组织协会"的社会理论属于个人主义哲学的范畴,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改革目标和理想。慈善组织协会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寻求与济贫法当局以及与其他慈善组织之间的协作,实现社会救助的合理性;也是为了... 1869年建立的"英国伦敦慈善组织协会"的社会理论属于个人主义哲学的范畴,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改革目标和理想。慈善组织协会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寻求与济贫法当局以及与其他慈善组织之间的协作,实现社会救助的合理性;也是为了找到一种"科学的"救济方法,避免穷人过度依赖国家的支持。慈善组织协会在界定与协调志愿部门与官方机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所做的探讨和尝试,成为今天福利国家所倡导的新型伙伴关系的源头,这对当下有关福利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伦敦慈善组织协会 社会理论 社会救助
下载PDF
龚自珍、魏源人才思想研究
4
作者 崔荣华 周才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龚自珍、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人才问题的先驱。龚魏在强调人才重要性的同时,就近代经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而又深刻的建议。但龚自珍以"仿古"、"救今"为其人才思想的出发点,企求"天降人才"而无... 龚自珍、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人才问题的先驱。龚魏在强调人才重要性的同时,就近代经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而又深刻的建议。但龚自珍以"仿古"、"救今"为其人才思想的出发点,企求"天降人才"而无切实具体的实施方案;魏源则以"变古"、"便民"为其人才思想的核心,把师夷人才的培养作为强国御侮的关健,倡导逆境亦能成才,以知人善用的具体主张,提出了合理使用人才的可行措施,使中国古代的人才理论走向近代化,他的人才思想在近代中国具有启端发韧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魏源 人才思想
下载PDF
《英勇的西征》一文曾在国内出版 被引量:5
5
作者 姚群民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英勇的西征》 中国 红军长征史 共产国际
原文传递
月令源流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小稳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8,共17页
关于月令的源流,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笔者认为月令编撰于春秋时期,此即《周书·月令》,其文本依据是西周时期类似于《夏大正》的国家政令书;战国时期后儒为之加入五行系统,收入《明堂阴阳》中,此即《明堂月令》,《周书·月令》... 关于月令的源流,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笔者认为月令编撰于春秋时期,此即《周书·月令》,其文本依据是西周时期类似于《夏大正》的国家政令书;战国时期后儒为之加入五行系统,收入《明堂阴阳》中,此即《明堂月令》,《周书·月令》随即淡出人们的视线,至迟到东汉初年就已经亡佚。西汉后期,戴圣将《明堂月令》收入《礼记》之中,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礼记·月令》,《明堂月令》则逐渐亡佚。《吕氏春秋·十二纪》当以《明堂月令》为主要参考文本,二者皆为《淮南子》的主要参考文本。战国时期月令中五行框架的加入,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令源流 《吕氏春秋·十二纪》 《礼记·月令》 《淮南子·时则训》
原文传递
论中国宋元明三朝的龙纹陶瓷
7
作者 宋增波 《大视野》 2009年第3期3-4,共1页
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制作陶瓷的历史,在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中,陶瓷仿佛成了中国的标志,因此,外国人把中国叫作china(瓷器).中国的瓷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古代的中国人不仅制作陶瓷,还在上面涂上釉彩,其... 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制作陶瓷的历史,在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中,陶瓷仿佛成了中国的标志,因此,外国人把中国叫作china(瓷器).中国的瓷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古代的中国人不仅制作陶瓷,还在上面涂上釉彩,其内容繁多,很多瓷器画上了中国的图腾——龙,这样,带龙纹的的陶瓷成了中国最典型的文化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纹 陶瓷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