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环境DNA技术在地下生态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于水强
王文娟
B.Larry Li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科学系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968-497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489
30800137)
+1 种基金
国家"973"项目(2012CB416904)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
文摘
地下生态过程是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由于技术和方法的限制,作为"黑箱"的地下生态系统已经成为限制生态学发展的瓶颈,也是未来生态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环境DNA技术,是指从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直接提取DNA片段,然后通过DNA测序技术来定性或定量化目标生物,以确定目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及功能特征。环境DNA技术已成功用于地下生态过程的研究。目前,环境DNA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克服了土壤微生物研究中不能培养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及空间分布,尤其是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微生物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成为可能;而且,环境DNA技术已经在土壤动物生态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可快速分析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更有效地鉴定出未知的或稀少的物种,鉴定土壤动物类群的幅度较宽;部分研究者通过提取分析土壤中DNA片段信息对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及植物分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比传统的植物分类及物种多样性测定更精确,改变了以往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模式的理解。同时,环境DNA技术克服传统根系研究方法中需要洗根、分根、只能测定单物种根系的局限,降低根系研究中细根区分的误差,并探索性地用于细根生物量的研究。主要综述了基于环境DNA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土壤动物多样性、地下植物多样性及根系生态等地下生态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环境DNA技术对于以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及地下植物根系为主体的地下生态学过程的研究具有革命性意义,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预期,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生态学研究相结合将成为未来地下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
关键词
环境DNA
地下生态学
土壤微生物
土壤动物
物种多样性
根系生态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dna
underground ecology
soil microorganisms
soil fauna
biodiversity
root ecology
-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基于PCRaster的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估算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赵广举
田鹏
穆兴民
高俊峰
李恒鹏
张增信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6,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7CB40720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ZCX2-YW-Q10-3)~~
-
文摘
以太湖流域上游的西笤溪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动态环境模拟语言PCRaster构建月水文和氮磷营养物质输出模型,分析流域内氮磷输出的时空分布特征。以输出系数法为基础,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非点源负荷模型相结合,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构建基于栅格的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根据1988~2007年的水文、水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定量分析西笤溪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量与氮磷输出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单元网格的月水文模型在该流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率定和验证期的Nash系数和线性相关系数R2均超过了0.80。应用模型估算西笤溪流域非点源污染2002~2005年总氮年输出量为1670~2035t/a,2002~2007年总磷输出量为102~164t/a。氮磷负荷的空间分布表明以稻麦或水稻/油菜轮作的农田是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
关键词
氮
磷
PCRaster
月水文模型
输出系数模型
-
Keywords
nitrogen
phosphorus
PCRaster
monthly water balance model
export coefficient model
-
分类号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水杉人工林细根形态及生物量分布规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曹国华
姚继周
杨鑫
方月丰
张高洁
于水强
-
机构
江苏省东台市林场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9-11,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489)
-
文摘
[目的]研究水杉人工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分布特征,为水杉人工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根钻法,对水杉细根的形态参数(直径、长度、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随着细根根序等级的增加,水杉细根直径和细根平均长度呈现增加趋势;一级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远大于高级根;水杉细根主要集中在距树干1.5m范围内;在垂直分布上,绝大部分的细根分布在0~20cm土层;表层以小直径细根为主,而土壤深层以大直径细根为主。[结论]该研究可为细根生态过程研究及人工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
关键词
水杉
根序
细根形态
生物量
空间分布
-
Keywords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Root order
Fine root morphology
Biomass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