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存智慧的新探索——现代环境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国聘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15-22,共8页
从道德的角度来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当代伦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从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道德思考出发,论述了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巨大价值,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生存关系,维护人类的持续生存是环境伦... 从道德的角度来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当代伦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从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道德思考出发,论述了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巨大价值,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生存关系,维护人类的持续生存是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并深入阐明了环境伦理原则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自然环境 自然生态系统 理论与实践 生存智慧 生态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 持续生存 新探索 伦理学
下载PDF
一种生态觉悟:从自然之“附魅”、“祛魅”到“返魅” 被引量:21
2
作者 牛庆燕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36,共5页
全球性的环境灾难对整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的挑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如果说,远古文明时期自然之"附魅",是朴素直观的神性"敬畏",工业文明时期自然之"祛魅",是机械论视野下的... 全球性的环境灾难对整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的挑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如果说,远古文明时期自然之"附魅",是朴素直观的神性"敬畏",工业文明时期自然之"祛魅",是机械论视野下的遮蔽和断裂,那么,生态文明时代应当积极寻求自然之"返魅",这是人类在生态理性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的重建,是人类为了拯救自然之"沉沦"的命运所进行的生态思考,也是后现代视野下的"伦理启蒙"和"生态觉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觉悟 自然观 附魅 祛魅 返魅
下载PDF
“科技理性”的伦理困惑与科技决策的价值选择 被引量:8
3
作者 牛庆燕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伴随着近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现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与生态效果难以预测,"科技理性"的高度膨胀导致人性的碎片化、消费主义的泛滥以及人与自然生命本体背离的问题。科技规划的制定与科技决策的施行... 伴随着近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现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与生态效果难以预测,"科技理性"的高度膨胀导致人性的碎片化、消费主义的泛滥以及人与自然生命本体背离的问题。科技规划的制定与科技决策的施行作为指引科技理性发展的关键环节,理应引进公众参与机制。推进科技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弥补科技理性发展的不足,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合理对接,建构科学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理性 价值悖论 科技决策 公众参与
下载PDF
人文学术研究与体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缪军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0-45,共6页
一 钱钟书曾说:“大学问家的学问跟他整个的心情陶溶为一片,不仅有丰富的数量,还添上了个别的性质;每一个琐细的事实,都在他的心血里沉浸滋养,长了神经和脉络,是你所学不会,学不到的。”人文学术研究是一种寻找人生意义的活动,人文学术... 一 钱钟书曾说:“大学问家的学问跟他整个的心情陶溶为一片,不仅有丰富的数量,还添上了个别的性质;每一个琐细的事实,都在他的心血里沉浸滋养,长了神经和脉络,是你所学不会,学不到的。”人文学术研究是一种寻找人生意义的活动,人文学术活动在终极意义上关注的都是生命的意义。所以首先必须从人文学者的心灵开始,从当下的人生中获得体验,也就是对于个人遭遇的人生事件的不断反思,由生死、变迁、苦难、不幸等等的人生遭遇中透悟生命的意义。这是人文学术活动的发端,也是不断进行深入思考的动力。真正的学术都透着学者生命的影子,都源自对自身或他人生活的不断省察。因为通过反思,心灵对于自身会有一定程度的领悟;通过体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术研究 人文学者 潜意识 人文研究 研究者 文本 生存体验 普遍性 生命的意义 本雅明
下载PDF
生态视域中的“伦理—道德悖论”与生态难题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庆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现代性际遇中的生态难题对整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然而,全球性的生态困境并非任何单个人的力量使然,当"伦理的实体"逃逸于道德责任审判的舞台,便成为"不道德的个体","伦理的善"成为"... 现代性际遇中的生态难题对整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然而,全球性的生态困境并非任何单个人的力量使然,当"伦理的实体"逃逸于道德责任审判的舞台,便成为"不道德的个体","伦理的善"成为"道德的恶"。"伦理—道德悖论"贯通于个体—集体—实体的发展链条中,引发个体道德生活的悲剧、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实体个人主义的灾难,成为全球性生态难题重要的道德哲学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悖论 个体 集体 实体个人主义
下载PDF
“科技理性”悖论的伦理审视及其现实回应 被引量:1
6
作者 牛庆燕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0-25,共6页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科技理性"的高度膨胀却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社会后果与生态效果难以预测并难以操控:人性碎片化、异化需要、虚假消费以及人与自然生命系统割裂。科技决策的...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科技理性"的高度膨胀却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社会后果与生态效果难以预测并难以操控:人性碎片化、异化需要、虚假消费以及人与自然生命系统割裂。科技决策的制定和施行作为指引科技理性发展的关键环节,理应引进公众参与机制,重新建构超越于工具合理性的"交往合理性",在平等的对话和商谈过程中推进科技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弥补科技理性发展的不足,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合理对接,建构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期待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理性 悖论 科技决策 公众参与
下载PDF
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个性解放思潮
7
作者 郑仁霞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3-69,共7页
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化思想领域兴起了一股强大的新潮流,即“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潮流.而“个性解放”作为反对封建专制的最直接的思想武器,有着特别伟大的意义.(-)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要求“个性解放”,是小资产阶级最明显的特征,... 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化思想领域兴起了一股强大的新潮流,即“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潮流.而“个性解放”作为反对封建专制的最直接的思想武器,有着特别伟大的意义.(-)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要求“个性解放”,是小资产阶级最明显的特征,因此,“个性解放”要形成一个社会性的文化思潮,也只有在小资产阶级的队伍增大到一定规模时.而中国的五四时期,正是小资产阶级队伍增大到相当规模的时期.我们可以说,“五四”时代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的时代,那时活跃在社会舞台上并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是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解放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人道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 政治革命 小资产阶级 “五四”新文学 思想革命 封建伦理道德 妇女解放
下载PDF
“需要”范畴的哲学新思考
8
作者 王全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55-59,共5页
“需要”作为哲学范畴,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重新确立了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对需要系统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在思想领域曾一度出现过从把需要看作人的本质出发、进而认为... “需要”作为哲学范畴,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重新确立了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对需要系统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在思想领域曾一度出现过从把需要看作人的本质出发、进而认为凡需要都合理、都应予以满足的观念;在人们满足需要的实践中,也产生了强调主体需要的满足而忽视对人们需要规范和引导等现象。因而,对需要范畴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科学的需要观指导人们满足需要的活动的任务就显得十分迫切。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旨在对需要系统的有机内容如需要的构成和特点、需要的类型和层次、需要的产生和现实满足等进行一些哲学上新的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思考 满足需要 主体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 重要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关系 生存需要 物质资料 生产力发展
下载PDF
纯净而圣洁的精神家园
9
作者 郑仁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19,共1页
纯净而圣洁的精神家园郑仁霞(江苏南京林业大学社科系教师)那是去年寒冬腊月里的一天,那一天阳光异常的灿烂和辉煌。我带着刚走下讲台的疲倦和满身的粉笔灰尘走进了办公室,意外地发现我的桌上有两个厚厚的信封,是社会科学家杂志社... 纯净而圣洁的精神家园郑仁霞(江苏南京林业大学社科系教师)那是去年寒冬腊月里的一天,那一天阳光异常的灿烂和辉煌。我带着刚走下讲台的疲倦和满身的粉笔灰尘走进了办公室,意外地发现我的桌上有两个厚厚的信封,是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寄来的。当时我就有一种预感,也仅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社会科学家 林业大学 江苏南京 生命轨迹 教学科研 似水流年 时代社会 人的感觉 编辑水平
下载PDF
生态困境之“原罪”与“类意识”的深层觉醒
10
作者 牛庆燕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共4页
生态困境不仅是自然生命系统的困境,同时是人类生存的困境和人的精神意义世界失落的困境。遗忘了"类本质"的人类必定会陷入动物本能式的思维模式,导致"自然观"的误置、"科技观"的歧途与"人性观"... 生态困境不仅是自然生命系统的困境,同时是人类生存的困境和人的精神意义世界失落的困境。遗忘了"类本质"的人类必定会陷入动物本能式的思维模式,导致"自然观"的误置、"科技观"的歧途与"人性观"的偏差。借用基督教"原罪"的理念,现代人类如果要获得最后的"救赎",必须运用生态智慧驾驭对自然的"控制力",通过道德关怀范围的扩展和"类意识"的深层觉醒,推动道德的进化,在追寻生命"自由"之境的过程中谋求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困境 原罪 类本质
下载PDF
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生态”之维及现实回应
11
作者 牛庆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当前物质财富迅猛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人文精神衰微的时代困惑。新时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以人文价值的生态文化理念贯通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共生互动、自我生长的过程,进行"伦理—经济生态"、"伦理—社会生态"... 在当前物质财富迅猛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人文精神衰微的时代困惑。新时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以人文价值的生态文化理念贯通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共生互动、自我生长的过程,进行"伦理—经济生态"、"伦理—社会生态"的人文建构,使"义—利"相融、"德—得"相通,确立伦理—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机人文精神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文价值 伦理-经济生态 伦理-社会生态
下载PDF
简析恽代英对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玉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14-117,共4页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家、理论家恽代英(1895—1931)所处的历史转型期,从文化角度来看,正是一个中西文化剧烈冲撞,本土文化重构,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这一时期异域文化的传人,其规模和影响都超过历史上佛教、伊斯兰教东渐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家、理论家恽代英(1895—1931)所处的历史转型期,从文化角度来看,正是一个中西文化剧烈冲撞,本土文化重构,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这一时期异域文化的传人,其规模和影响都超过历史上佛教、伊斯兰教东渐的时期,而且是与救亡运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社会由单一的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二元社会,争取民族独立和走向现代化,就构成了近代中国最紧迫的两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恽代英 西方文化 马克思主义 帝国主义文化 近代中国 文化改造 半殖民地半封建 文化侵略 怀疑论 异域文化
下载PDF
试论恽代英的政治文化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玉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130-134,共5页
关键词 帝国主义文化 政治文化 马克思主义 恽代英 西方文化 文化改造 文化侵略 近代中国 国民革命 怀疑论
下载PDF
从西安事变看毛泽东的高超统战艺术
14
作者 金玉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8-51,共4页
从西安事变看毛泽东的高超统战艺术金玉芳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对中共和毛泽东来讲是一个涉及全局的突发事变。中共和毛泽东从全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处理这一事件,凸现出毛泽东处变不惊的人... 从西安事变看毛泽东的高超统战艺术金玉芳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对中共和毛泽东来讲是一个涉及全局的突发事变。中共和毛泽东从全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处理这一事件,凸现出毛泽东处变不惊的人格魅力和驾御全局的智慧,显示出炉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毛泽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统战艺术 蒋介石集团 共产国际 国民党 中共中央 日本帝国主义 地方实力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也应有自己的自然哲学
15
作者 伍正亮 梅宗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62-66,共5页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黑格尔 理论思维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自然科学技术 科学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招聘广告 想说信你不容易
16
作者 陈相雨 《广告大观(综合版)》 1998年第5期23-23,共1页
如果说招聘是一场一见钟情的婚姻,那招聘广告便是这段姻缘里的第一封“情书”。在这封情书里,不仅书写着一个企业的渴望和要求,而且更是企业本身内在的流露和表达。一封让人感动的招聘广告,可以为企业招纳贤士良才,更可以为企业改变一... 如果说招聘是一场一见钟情的婚姻,那招聘广告便是这段姻缘里的第一封“情书”。在这封情书里,不仅书写着一个企业的渴望和要求,而且更是企业本身内在的流露和表达。一封让人感动的招聘广告,可以为企业招纳贤士良才,更可以为企业改变一种颓废的命运。然而,现在的招聘广告在摆脱公文写作束缚的同时,一不小心又陷入另一个极端,不是卖弄深沉,就是痞气十足,完全缺乏一种内在的魅力和深度。下面我们就三个案例,来探讨招聘广告的创作究竟要注意哪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聘广告 公文写作 企业 创作 婚姻 招聘人员 高薪 广告人 分子 案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